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9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好家伙,吃起来没完,要不是暂时停了李家庄子储备的竹笋,它们不吃竹子。”另一个人跟着说。

“那个奶孩子的正在看我们,不凶。”

卢怀慎发现大熊猫在喂孩子,想到了自己孩子小时候的样子。

“还给肉罐头吃呢,一次喂五个竹筒的,李东主说不能给吃鲜肉,养成吃鲜肉的习惯,会想着吃人。

香肠了、熏鸡了、烤的羊腿,还有煮的鸡蛋,它吃起来比人可凶多了。

最近一直在搀杂着喂,让大熊猫快速长胖。

冬天还好说,给个地暖,无非烧煤。

夏天要保持这个温度,可要不少冰,今年冰窖要扩大两倍。”

旁边的饲养员看到几个人坐的马车豪华,说不定是到庄子买东西的人,便耐心地介绍起来。

五个人点点头,没说话,继续看,转到了另一个院落上面。

同样是一大一小两只大熊猫,大的坐在那里啃竹子,小的四处爬。

爬着爬着就爬到了水泥制作的压光面的滑梯上,它在上面站起来张望。

看着跟个人似的,也是两条腿,腆着小肚子,然后就不知道它想到了什么,抬头。

脑袋仰起来了,身体后倾,平衡失去,一屁股坐下去,正好坐到滑梯的地方。

在很多人惊呼声中,它出溜着骨碌着下来,坐在那里茫然四顾。

“哈哈哈~~~”周围响起‘观众’的大笑声,太好玩啦。

“老夫算是知道小易为何非要花大价钱买个养了,大熊猫看了让人心情好。”

卢怀慎收起笑声,感慨一句。

大熊猫长的跟其他动物就不一样,熊根本比不了,熊看着就是凶。

大熊猫皮糙肉厚,身体的颜色,尤其是眼睛和圆圆的脑袋,做什么事情都给人一种好玩的样子。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大熊猫,可以缓解。

“若非价钱太高,我也想养一只,比狗和猫有意思。”魏知古的心被大熊猫给萌化了。

他算是发现了,大熊猫的一举一动都带着特殊的韵律。

看它可以一直看着,包括睡觉都好玩儿。

不过一想到拥有一只大熊猫的钱,他放弃了。

即便通过其他手段,不花钱弄来一只,不给一万缗。

到手上又如何?天天给竹子吃,还要有一个园子,保持温度,太冷了不行,太热了也不行。

尤其是热,夏天温度一高,用冰用不起。

没听庄子里的人说么,要吹风降温。

显然不能是直接扔一堆冰进去,不然李易又不缺心眼,他怎么不那样做?

“走吧,过来是为了看俘虏,大熊猫怎么看都看不够,有时间再来。”

姚崇发现盯着大熊猫瞅,会上瘾,叫大家回去再看看俘虏。

“何必去西南,咱们这边的山里也有,就是不好抓,在深山,遇到人,它们就跑了。”

魏知古想起了一些情况,大熊猫并非只生活在西南。

跟别人说一句,他找到庄户:“与李易说,大熊猫除了西南,长安周遭也有人见到过,老夫魏知古。”

“魏尚书?”庄户一听姓名,第一个想到的是工部尚书。

“嗯!”魏知古回应一声,上车。

庄户不敢耽搁,跑去找李易。

李易在给八十个护士上课,学子们的课下午不上。

学子们在背书,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的时候大段填空题。

诗不用专门学,学子们自己相互交流,给对方指出诗里的问题。

他们要求作诗一律即兴,看到什么东西,立即作出一首诗。

要求韵律规整,多以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为主。

至于时务策,李易告诉他们不用着急,他会安排。

别的学子是猜,大唐的政治策略是什么,会出啥样的时务策。

李易不是,他知道情况,他还能改变。

既然如此,距离考试还有那么长时间,研究什么时务策,提前一个月的时候再说。

“东主。”刚才在大熊猫园的庄户跑过来。

“什么事情?”李易示意学生们等一等,他走到门口。

一般不是大事儿,必须等他把课讲完。

“工部尚书魏知古和其他几个人乘坐一辆车过来,魏尚书说,大熊猫不止是西南才有。”庄户汇报。

“对呀,现在是大唐,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广,好,我知道了。”

李易微微一愣,说完又回去继续上课。

等两节课结束,他去找宋德。

“在报纸上发告示,让没有事情的人,尤其是猎人,组队去山里找大熊猫。

只要发现大熊猫痕迹,就是一百缗,若我们顺着痕迹看到大熊猫,一千缗。

不需要他们捕捉,看到即可,强调一下,别捉,他们下手没个轻重的。”

李易安排,他都忘了,还以为就那一小片地方有大熊猫。

现在的大熊猫数量多,分布范围广。

长安这里是陕西,陕西可以有大熊猫。

他那时就有,野生的,更不用说大唐了。

宋德去安排,李易叹息:“早应该知道的,晚了,大熊猫的繁殖季节过了。”

李易难过,野生大熊猫会生双胞胎,概率还不小呢。

但雌的大熊猫只养一只,另一只淘汰。

今年知道,可以提前派人去找,等着大熊猫生两个扔一个的时候,把那只带回来,可以养活的。

“明年,明年要提早察看情况,抓人家大熊猫是破坏人家的生活,捡人家不要的,就没问题了。”

李易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多个亿,那么可爱的东西,生两个扔一个,可惜不可惜?

今年没机会了,没有母亲,小的大熊猫怎么活儿?

大熊猫繁殖的季节已经过了,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比如找到伴侣晚的。

第0566章 给人欣喜能治愈

“卖报卖报,发财的机会来了,有经验的狩猎人,你们一夜暴富的机会来了,李家庄子……”

报童再一次把李家庄子的广告喊出来。

长安城中有打猎为生的猎户,京兆府的另外二十个县同样有。

他们经验丰富,猎取野物,可以卖肉和皮毛。

同样也危险,一般是一户人家的男人出去,或者找个伴儿,相互照应。

冬天是狩猎的好时候,下了雪,雪地上会留下动物和脚印。

冬天时候的蛇要‘睡觉’,蚊虫也没了。

不过冬天野外能吃的东西也少,一不小心就死在山里。

受伤回不来,又没有草药能在附近采,更少了吃食。

所以都是抓兔子、狍子、野鸡,抓一堆回来,等开春的时候就不能抓了。

开春是动物繁殖季节,得让动物繁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可不行。

猎户有猎户的规矩,带徒弟的时候一遍遍强调。

若徒弟心性不好,就不教给一些保密的手段,直接就让徒弟离开,算是出师,但别提自己是师。

胡风就是长安城中数得着的猎户,凭借他的寻猎本事,今年四十九岁的他,在长安城中买了两套房子。

被他带出来的徒弟不下一百人,都是有手段的那种,其他被淘汰的更多。

最近两年,他运气好,弄到了四只守山犬。

家中有五只,另外一只太老了,就养着,什么时候死掉,跟其他他养过的守山犬埋在一起。

他养守山犬长得比一般的狗大,四肢着地的时候,到人的大腿根,立起来的时候,前爪到人的头。

关键是聪明,不用拴绳子,放在坊里,狗根本不咬人,看到人也不叫唤。

如果有谁认为这种狗傻,去偷胡风家的东西,狗会教他很多东西。

“师傅,师傅,报纸来了,说是要找大熊猫,发现痕迹一百缗,顺着痕迹李家庄子的人看到大熊猫,一千缗……”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挥舞着报纸跑过来,他高兴。

因为他看见过大熊猫,秋天的时候,两只呢,一只大的,还有一只很小的,被大的叼着走。

当时四条守山犬,加上师傅手里的弓,应该能杀掉。

只是师傅说养崽的不能杀,带着自己主动离开。

不能杀,可以让李家庄子的人抓。

“师傅,大熊猫,一千缗,李家庄子养的那些个,活得可好了。”

小徒弟把报纸给胡风,一脸期待之色。

胡风拿过报纸看,果然有李家庄子的悬赏。

“好,好,换了旁人要,我不能说,说了那大的和小的会被杀掉,李家庄子要,咱们去找一找。”

胡风守规矩守得严,其实现在他也不应该说。

让他松口的原因是李家庄子对大熊猫确实好。

单独的院落,专门找的竹子,费劲保存到现在的竹笋。

还有地暖和温水池,他去园子看过大熊猫,大熊猫干干净净的。

“叫上你的那些师兄,与为师一起去李家庄子领东西。把坊长也请着。”

胡风决定去赚这笔钱,对小徒弟吩咐,这个是关门的徒弟了。

他不懂得什么动物的自由,他想法朴素,大熊猫在李家庄子可以生活得更好。

除了胡风,京兆府其他的猎人在中午之前都知道了,互相找人组队。

李家庄子要求必须十人以上的猎人才可以出发,不然找到了也不给钱。

同时要求长安城中的坊长作保,县里的族老或县丞以上的官员写保书。

他们不晓得为什么要作保,却明白李家庄子怕他们人少进山出意外。

出发前他们要去李家庄子登记,登记的原因也不清楚。

刚过午饭时间,胡风带着能找到了同样在长安的十二个出师的徒弟和关门的小徒弟,以及四只守山犬抵达灞水桥头。

李易穿着套在外面的白大褂,双手插在兜里,亲自在桥这边迎接。

宫女太监分左右,羽林飞骑警惕。

“小民胡风带徒弟见过光禄大夫李东主。”胡风微微鞠躬,他的徒弟们一起鞠躬。

四条狗没动,眼睛打量着周围。

“胡师傅请了。”李易还礼,眼睛看向四条狗。

他晓得,这就是猎人专门培养的万里挑一守山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