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04章

作者:御炎

  他急切的需要一个热点事件来转移人们的视线,让自己获得喘息之机。

  中国皇帝遣使拜访他,想要和他商定双方的贸易往来规范等等的消息传来,这让他欣喜若狂,让他觉得这就是那个足以转移人们的视线的超级热点事件。

  这当然是超级热点事件。

  他把消息散发出去之后,整个罗马城的人们快速的忘记了盖塔的事情,全部都在热烈交谈那个生产丝绸的国家的皇帝派人前来拜访的消息。

  跨越千山万水,那个神秘的富庶的强大的国度居然派人前来拜访,这让他们觉得非常惊奇,并且不断的打探具体的消息。

  商人,权贵,将军,地方长官,还有皇帝的亲信,纷纷嗅到了利益的味道。

  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等,这些在他们眼里就是黄金。

  不,比黄金还要珍贵,就是因为太珍贵了,罗马历代皇帝都对被他们称作帕提亚帝国的安息帝国进行战争。

  于是盖塔之死很快就没有人提起,卡拉卡拉掀起的恐怖浪潮也很快消散于无形,大家都在谈论中国人远道而来的事情。

  卡拉卡拉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大家中国人现在在埃及地区,即将被他邀请来罗马城,实现一次非常有历史价值的会晤。

  这个消息也被送回了埃及,告诉王威,让王威知道,罗马皇帝要见他。

  王威本来的职责是抵达埃及,找到罗马官方人员,与官方人员接洽,协商进一步的接触事宜和通商事宜,并且回来报告郭鹏,让郭鹏知道,以便于派出更加符合规格的正式的使节团队。

  结果王威没想到罗马皇帝要见他。

  王威和随行人员商量了一下,大家觉得罗马皇帝要见他,他若不去,则显得不够礼貌,有失天朝上国的礼节,所以应该去见。

  不过消息也要送回去,要让皇帝知道这件事情,然后再派人来,王威知道自己的权限是不足以确定两国的贸易条约的。

  于是王威决定自己带一部分人前往罗马城拜见罗马皇帝,而另一部分人则在另外一群罗马商人的陪同下一起启程返回中国。

  王威带着部分士兵和随从人员跟随罗马官方人员的脚步,顺着尼罗河北上进入地中海,然后横跨地中海,抵达了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亚平宁半岛,并最终进入了罗马城。

  以一种相当高的规格的待遇,王威和他的部下进入了罗马城。

  穿着在罗马人看来是与众不同但又非常严谨有特色的服装的王威等人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吸引人眼珠。

  无论是迥然不同的面容和习惯,还有精良的装备武器,以及大量珍贵的货物,前往罗马城的一路上,王威等人就像是珍稀物种一样惹人关注,引人注目。

  而他们鲜明的盔甲和装备以及饱满的精神又让罗马人感到他们的国家也是一样的富庶和强大。

  听说中国人的军队盔甲鲜明,武器装备精良,看上去非常善战,为了不丢面子,卡拉卡拉则要求拥护自己登位的罗马禁卫军也拿出属于他们的精气神和最强状态,迎接中国使者的到来。

  王威的罗马之旅拉开帷幕。

  而与此同时,消息从罗马送回中国的时候,郭鹏相当惊讶,没想到罗马皇帝要见王威。

  但是由此可以确定,罗马官方对于这次来使非常重视。

  于是郭鹏决定派一支正式的使节团,提高规格,前往罗马,正式拜见罗马皇帝,签订通商协定等等。

  领队就交给张辽担任,外交部派出三分之一的官员,外交部尚书辛毗直接随船出发,通译司几乎全体出动,一起前往罗马。

  不止要谈妥通商事宜,还要充分了解一下罗马的政治状态、军事力量和民俗风情。

  尽可能地多走一些地方,亲眼观看此时此刻的罗马帝国的人间百态,全方位了解这个万里之外的庞大帝国。

  这是东方世界的霸主和西方世界的霸主的第一次正式交流。

  郭鹏对此非常重视,亲自召见通译司的官员,让他们抵达罗马城之后注意阅读罗马城典藏的书籍,并且将之翻译成汉语,带回魏帝国,交给他。

  对于罗马的哲人和古希腊的哲人们所书写的书籍,要是能看到,无疑是美妙的。

  就算看不到,带回一些大路货也好,至少能让郭鹏了解一下当前的罗马帝国。

  这一次使节团的前往也可以为未来官方层面的商队打个基础,弄一支大船队进行集体航行,为后面的航行积累经验。

  要携带多少东西,空出多少空间,必须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又是多少。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为了防止败血症,不仅需要携带一些新鲜果蔬,沿途若能找到,当然也需要补充,但是更关键的在于茶。

  茶叶水里拥有的丰富的维生素C是预防败血症的最好方式。

  郭某人特别嘱咐江南茶庄,生产大批量的茶砖交给船队,属于【皇帝特赐】,每个人都有配比,每个人都要喝,与食物一样,属于必备品。

  在这种事情上,郭某人就没有计较利益了。

  但是卖给罗马人肯定还是要卖出相当高的价格,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就卖给罗马人。

  郭鹏南下临海郡找张辽之前,这件事情就已经在筹备了。

  船只从青州航行到扬州,又从扬州抵达临海郡,补充了大量的物资和经验丰富的水兵、水手之后,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船队组织完毕。

  这支船队由三十多艘大海船组成,此番出动的总人数超过四千人。

  除了使节团官员、占据总人数绝大部分的士兵和水手之外,还有皇商,还有画师,还有临淄营的高等级密探,他们各有各的任务。

  这才是使节团的核心组成部分。

  此番出海,若能顺利抵达罗马,那么他们的任务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和罗马帝国达成通商协议那么简单。

  他要全方位的了解现在的罗马,并且将罗马的存在公诸于世,让所有人都知道,帮助全体国人打开视野,了解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庞然大物。

  让全体国人开眼看世界,让他们知道神州之外,还有更为广袤的土地,也有十分巨大的政权国家,世界上,并非只有一个中国。

  整理完了这些事情,郭鹏没有等着船队正式起航,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来不及在这里等待。

  作为皇帝,出巡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出巡时间太久,洛阳终究是他的主要驻地。

  郭鹏没有继续南下去建安郡并且去交州,而是一路向北,踏上返程,然后从庐江郡渡江,进入了荆州。

  正事办完了,大运河工程基本平稳运行,没有什么大乱子,预计两三年之内就能彻底完工,把大运河通航。

  自此用水路沟通南北,魏帝国未来的内部隐患就会随着大运河的通行而减少很多。

  交通越发达,统治力就越强,统治成本也会越低。

  扬州走了一遍,郭鹏便来到了荆州,比起他曾去过的扬州,荆州这块土地,他是从未踏足过,连益州郭鹏都不能算没去过,当初他去汉中的时候,汉中还属于益州。

  荆州,他是真的没有去过。

第1376章.一千二百八十六 肢解荆州学业堂

  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就这样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这让郭鹏总有种不真实感。

  而且荆州眼下是士人们最后的大本营。

  荆州刺史府直辖的荆州学业堂也是目前魏帝国所拥有的所有地方学府里最优秀的一个,师资力量直追中央太学。

  士人们在这里维系着最后的荣耀和回忆。

  这里产出的士人子弟在这几年的科举考试里也纷纷占据极大的比重,把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狠狠地往下压,挫败他们的尊严。

  没办法,百年以上的领先程度,不是短短数年的科举可以改变的。

  对于他们来说,把士人子弟拉到同一竞争起跑线上,同台竞技,已经是祖上多少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荆州学业堂,那是士人最后的自留地了。

  但是这块自留地看似辉煌,但是有理智的人还是能了解到的,伴随着科举的发展,士人们最后的自留地也将走向衰落。

  随着学术的进一步下移和中央政府对学术的操控,士人们所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优先做官的特权。

  所以延德九年大叛乱以前,荆州绝对是魏帝国各州里离心势力最强的一个州。

  伴随着之前的叛乱和大规模的清算,经济基础上,荆州的离心势力已经被铲除殆尽,再也没可能掀起什么波澜了。

  但是思想基础上,荆州的离心势力还是很强的。

  思想上,荆州的残余士人们无时无刻不再回味着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衰落,顺带着咬牙切齿的偷偷批判当今皇帝陛下。

  他们对自己的朋友、家人、子孙后代那是极尽一切可能的诋毁、辱骂当今皇帝陛下,把当今皇帝郭某人说成是他们最大的敌人,生死仇敌,那种要挫骨扬灰还不够的仇敌。

  他们要子孙后代们默默积蓄力量,蛰伏在这片已经变了颜色的土地上,默默的等待着可以复仇的那一天。

  一定要等到郭鹏死掉,然后才能出来搞事情,郭鹏不死,他们永远也不能出来搞事情。

  另外,读书要继续读,官要努力去做,努力去钻营,去升官,掌权的力越大,做官的士人越多,才越有在未来颠覆一切,把历史拉回原本走向的可能。

  这是荆州内部不少残余士族家庭的最后的执念。

  伴随着延德九年的大叛乱,他们纷纷了解到,只要郭鹏活着一天,他们就没有翻盘的希望。

  于是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郭鹏早死,或者他死了之后子孙后代们可以掌握魏帝国的实权。

  然后,“拨乱反正”。

  可惜的是,魏帝国到底会不会走到那一天,他们到底有没有机会主导魏帝国的实权,那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魏帝国的权力架构,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可以在职权上威胁到皇帝的存在,和汉帝国的权力架构已经完全不同了。

  尚书令和尚书仆射都被取消了存在,以后也不会再设置,相国丞相这一类的职位更是完全不存在于魏帝国的权力体系之中。

  他们就算能做到高位,也不能大权独揽。

  他们寄希望于从郭魏政权的内部颠覆这个政权,然后回到当年士人们的黄金时代,那是纯粹的痴心妄想。

  教育的改变,科举的逐渐深入人心,还有纸张的不断普及,已经逐渐让学习的成本不断降低,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特权,一种奢侈的念想了。

  就算是一个黔首黎庶,他也有可能进入中央太学读书,然后当官。

  时代的发展就是如此迅速,短短数年间,魏帝国的学术生态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五经十四家法所维系的上百年服务于士人家族的学术生态被郭某人用五千禁军彻底毁掉了,再也回不来了。

  荆州人里不是没有一些清醒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只是若是没有这样的妄想,他们又如何能坚持着把家业传下去呢?

  而郭鹏并非不知道这件事情。

  郭鹏对这件事情的了解还是足够的,他在荆州埋伏的眼线位居全国之冠,荆州人的一举一动,他都一清二楚。

  经济上的根基被铲除了,但是思想上的根基还在。

  思想上的根基也有延续性,若是不能连根拔起,未来未必不会祸乱朝纲。

  所以他对荆州人的思想动态监视的非常紧密,荆州学业堂里的眼线也不止一个,学业堂里的那些学子们想什么做什么他都很清楚。

  在现在这种状况下,这群士人如果还抱有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完全不介意多做一点什么事情,让他们的幻想完全破灭的。

  郭某人绝对不是一个宽容的人,这是可以肯定的。

  皇帝驾临荆州,这是荆州天大的“喜事”。

  将军朱灵和郭烈很早就接管了皇帝沿途所要驾临的任何一座城市,对这些城市采取全方位的接管模式,派遣最精锐的部队沿途保护皇帝的安全,确保皇帝的安全万无一失。

  荆州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很清楚,什么地方还有余孽,他们也在调查之中,这种情况下,就更不能放松警惕了。

  郭鹏基本上是坐船抵达荆州的,沿途在几座城市暂停,采买一些物资——他不允许当地官府随便组织百姓给他提供什么特殊的待遇。

  他出行所使用的都是地方仓储内的物资,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则派遣内廷宦官去当地购买,自己花钱,不用地方政府额外支出,也坚决不允许扰乱民众的生产生活秩序。

  什么夹道欢迎之类的,是郭某人称帝以后最厌恶的事情,坚决不允许,任何官员想在这种事情上拍马屁,那纯粹是拍到了马蹄子上。

  沿途州郡地方有一些人做了这样的事情,被郭鹏当场免职,赶回老家种地去了,之后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个的都学起了周亚夫。

  蔡瑁很明显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对于郭鹏的到来,他战战兢兢不假,不过也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举措。

  他很清楚郭鹏厌恶这种表面功夫,当初他去洛阳述职的时候就很清楚。

  所以他下令荆州官员不准有任何异动,全部都老老实实的守在本地工作,皇帝不来,你们不要动,皇帝到了城门口,你们再去迎接,不得有任何多余的举措。

  否则皇帝一旦生气,那就不美了。

  皇帝喜欢都是周亚夫那种到了营门口还关着营门不让他进去的那种恪守规矩的人,你们要是不想丢掉官位,就老老实实的照着我说的做。

  蔡瑁的威慑很有意义,荆州官员还就真的都这样做了。

  虽然荆州绝大部分官员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一生为官却不知道自己效忠的那个皇帝长成什么样子,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现在皇帝来了,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皇帝长成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机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有些官员运气好,能看到皇帝,有些官员欧气爆炸,还得到了皇帝的接见与问话,不得不说是极其幸运的事情。

  皇帝一路走一路巡查,一路品味民生,像是一只骄傲的狮王巡视自己的领地一样。

  虽然皇帝在此之前从未涉足荆州,荆州的任何地方都是第一次来。

  然后,皇帝来到了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