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55章

作者:御炎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大,支持者越来越多,渐渐压过了一度占据上风的主战派。

  动态平衡的世界永远不会一直支持一件事情的持续,主战派落于下风不过是时间问题,原本这个时间会往后延续一些,但是现在,提前到来了。

  不仅是东州派的文官,连武将团体之中也出现了大量动摇者,觉得继续抵抗下去是没有意义的,以一州之力抗衡一国之君是不现实的,继续抵抗只能是灭亡,毫无胜利的机会。

  都到这个份上了,难道我们还能反攻回汉中和关中,和魏国二分天下吗?

  想想也不可能。

  反攻是没有希望的,坚守是徒劳无功的,继续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吴懿的府邸被大量官员将领光临,门庭若市,可惜,这却并不值得开心,反而会让吴懿吃不好睡不好,十分忧虑,黑眼圈一天比一天重。

  这样的事情终究不是私下里可以解决的,终究是要放到明面上去讨论的。

  而这一次,东州派和益州派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明显,主战派和主降派成为了主要的斗争双方。

  益州派和东州派内部都有主战派和主降派,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暂时还没有合流的趋势,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很显然,就整体而言,主降派的势力暂时远大于主战派,从郭鹏占据了关中和汉中以后就一直如此。

  对于这一点,郭鹏其实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勤政殿的作战会议上,郭鹏对于益州人是否会在战后服从中央毫不怀疑。

  对于有人担心中原地区会有心怀不轨之徒借蜀汉建立而打起恢复汉室正统的旗号而造反的担忧,郭鹏不认同。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参谋部的官员们,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想。

  “何为正统?大一统才是正统!自始皇一统天下以来,大一统,就是所有华夏苗裔心中所认同的准则,益州人自认为华夏苗裔,自然也认同大一统,谁能大一统,谁就是正统,而若要成为正统,则必须大一统。

  割据不得人心,只有大一统才能得到人心,刘璋若要破局,则必须要北伐,不仅要喊出口号,还要做出真正北伐的事情,以此,让益州人相信,刘璋可以成为正统。

  这样,益州人才会追随他,所以,北伐就是他的命,就是他割据益州的正统性,他需要通过北伐和胜利来让益州人相信和认同他是正统,为此奋斗不息,若非如此,他就是贼,不得人心的贼。”

  参谋官们纷纷点头,对于郭鹏所讲述的道理非常认同。

  益州割据政权,或者说任何一个割据政权,若要得到真正的支持以长久立足,必须要做到让当地人相信这个政权可以大一统、可以成为正统这一点,这是必然的。

  它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想着偏安一隅,它必须要不断的征伐,不断的尝试一统,否则,必然快速覆灭。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华夏族刻录进入了名为大一统的遗传基因片段,每一个华夏苗裔都认同大一统的存在,并且从内心深处向往且追求大一统。

  大一统的政权才是得人心的政权,只有大一统才能得人心,才是真正的正统。

  就算一时不能,也要让自己的部下和臣民相信自己可以,并且做出足够的姿态和行动。

  而刘璋没有这个能力,他做不到,他没办法让人相信他是正统。

  所以,不会有傻子响应他。

第818章.八百二十七 魏军兵压蜀中

  面对已经接近大一统的郭魏政权,刘璋的蜀汉政权连出蜀的要道汉中都被占据了,根本无法出蜀作战。

  要想出蜀争夺正统地位,首先要拿到汉中,可是,刘璋拿不到。

  他的军事实力不足以让他得到汉中,所以他干脆放弃了,他采取了守势,等于告诉益州人他无法争夺正统。

  他不能让益州人相信他的政权是正统政权,他不能让益州人相信他的政权有未来,所以蜀汉政权没有办法让益州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这个政权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不那么稳当,只是一个政治产物而已,不是一个国家实体。

  如果刘璋够刚,就该知道要么投降,要么立刻起兵争夺汉中以表示自己的态度。

  可他没有,他被魏军打怕了。

  现在拖的时间越长,越让益州人不能相信他。

  既然你不能成为正统,那就不要拦着我们追求正统。

  大部分益州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甚至那些产生了一样想法的东州人也是这样看待问题的。

  他们对这个政权快要失去信心了,不相信这个政权可以从强大的郭魏政权手里夺取正统。

  所以在洛阳军事会议上,当时就有人接着郭鹏的话,说益州人一定会主动投降,不需要大军去打。

  然而这种过于乐观的想法又被郭鹏否决了。

  “刘璋可不会轻易投降,他不是刘琮,刚刚上位没有来得及提拔任何亲信,刘璋是有统治基础的,如果他决定抵抗,我们还是要打仗,话虽如此,只要一仗打败了他们,刘璋会快速失去信心。”

  刘璋会抵抗,但是不会抵抗到底。

  郭鹏敲定了自己的想法。

  还是要动兵,一定要动兵,而且要打败刘璋,否则,刘璋绝对不会轻易投降。

  不管主和派的声音多大,但是在益州,军队主要掌握在主战派手里,主和派嗓门大,但是缺少决定性的力量。

  刘璋是两方面势力的最大公约数,他的决定,会影响整个益州的行动。

  目前,刘璋的意见非常重要,如果刘璋主降,那么主战派继续抗击也没有意义,如果刘璋主战,那么益州之战就必须要打起来。

  刘璋迟疑了许久,难以作出决定。

  要让他放弃身份地位和权力,去做人家的阶下囚,他打心眼里是不太愿意的。

  虽然他知道自己无法抵抗,可是要让他主动去做阶下囚,估计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心胸。

  可若是不想遭遇这样的结局,就要有和郭某人分庭抗礼的实力。

  刘璋没有。

  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自己身边愿意支持自己的人并不多,想投降的人并不少。

  当然,比起刘琮那是好多了,至少自己身边还有一群故吏,为了遵守政治规则而一定要支持自己,保护自己。

  所以刘璋有点纠结,既不想死,也不想做阶下囚,他就想过这样的生活,保持着割据和独立,哪怕称臣纳贡也好。

  但是刘璋自己也清楚,郭鹏那边不断获得胜利,大一统已经是主流趋势,不能更改,更不可能允许自己维持事实上的独立,郭鹏一定会动兵来打,夺取益州。

  到那时,自己还有活路可走吗?

  刘璋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而刘璋做不出选择,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的争吵就越发的激烈,相互之间的博弈也越发的激烈,从朝廷上延续到了朝廷外,每时每刻都在斗争,都在争论,都在试图让对方认怂。

  而就在这个时候,郭鹏已经认定刘璋绝对不会轻易投降,他不会放弃已经得到手的位置,虽然他不够强势,但是身为统治者的自觉会让他坚持一段时间,直到逼不得已。

  刘璋没有绝死的勇气,这是他无法保住基业的原因。

  于是郭鹏在荆州平定的大前提下,开始了对益州施压。

  延德元年十月十八,郭鹏传令给朱灵,下令朱灵由秭归向巫县进军,在巫县建立新的桥头堡,加紧运送战略物资到巫县,打通一条合适的进军道路,走诸葛亮入蜀的道路。

  然后郭鹏又直接传令给汉中守备军指挥使张郃,下令张郃在汉中郡进行大演武,进行攻坚作战的演习。

  雍州刺史陈宫得到郭鹏的命令,开始向汉中运送粮秣和各类战略物资,以增加汉中郡的战略储备。

  关中大营总督兼镇西将军曹仁得到了郭鹏的命令,下令从关中大营调动两万军队,使之往汉中行军,进驻汉中,在汉中做好战争的准备。

  安定郡守备军指挥使关羽和金城郡守备军指挥使曹休一起南下,关羽加安南将军职,以张郃还有曹休作为副将,总领汉中方面军。

  精心训练,积极备战,等候命令南下攻打益州,这一路走钟会南下灭蜀的道路。

  反正早晚都是要打的,晚准备不如早准备,郭鹏下令让军队做好准备,地方上也做好准备,一旦益州内部有变,就可以及时应对。

  攻打荆州是三路进兵,攻打益州只能两路进兵。

  其实郭鹏也做好了荆州完全不抵抗,把整个荆州白送给他的准备,只是没想到那么顺利,荆州一个多月就白给了。

  这样一来,他直接得到荆州的兵马和粮秣储蓄,中原兵团的主力完好无损,又得到了荆州人的帮助,几乎可以立刻开始下一场战争。

  这就等于这一战魏军主力兵团基本没什么损失,连荆南四郡的战斗都是以荆州降军为主力进行的,魏军主力几乎完好无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鹏已经有了立刻对益州开战的底气了。

  郭鹏对益州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他非常想要益州,益州多地丰富的矿物资源和井盐资源是他非常需要的,所以益州必须要打,还要狠狠的打,打到南中,把益州实际上给占领了,获取当地的丰富资源。

  于是,在郭鹏的命令下,魏军在汉中集合差不多三万人,荆州方面拿出南征主力四万人,加上一万人的荆州水军,共五万人。

  由此凑出八万人的军队作为平灭益州的主力。

  魏军两路进军,一路西进,一路南征,以西进所部为主力,南征所部为偏师,军队浩浩荡荡前往指定地点集结,给蜀汉政权带来了极其沉重的压力。

  动员汉中郡、南郡的民夫和大量辅兵为军队运送粮秣,以增强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郭鹏要求两方面军队起码要保证半年的粮草供应能力。

  当然,这边刚打完荆州之战,目前要休整一阵子,不可能立刻开战进攻蜀中。

  开战大概率是明年的事情,但是现在秀个肌肉让益州人自己乱起来也没什么不可以。

  郭鹏要给刘璋施加压力,要让刘璋做他的刀子,在开战之前,让刘璋自己动手,收拾掉一批益州内部的本土主降派。

  刘璋收拾掉的越多,日后占据益州,他就越轻松。

  荆州模式郭某人可不愿意再次看到了。

第819章.八百二十八 郭魏政权一鼓作气平定天下的信念空前强烈

  皇帝一声令下,军队当然要动起来。

  很多人都很激动,尤其是关羽和曹休,没想到南征益州的事情他们也能凑凑热闹。

  曹仁麾下的精兵强将们打完了凉州之战就一直在种田,在积累,在练骑兵。

  到现在为止,虽然骑兵练了很多,但是总碰不到实战的机会。

  金城郡往西,那些羌人匈奴人还有汉人豪强什么的都慑于魏军兵锋,都不敢前进,只敢龟缩。

  没有郭鹏的命令,凉州方面军当然也不能向西进军,继续开拓领地,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训练,拉练,熟悉西北气候之类的。

  百无聊赖之际,关羽和曹休解脱了,可以去汉中参加战争,获取功劳了。

  两人激动的上路,踏上前往汉中的路程,留下夏侯渊、高览和颜良等人羡慕嫉妒恨。

  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用太仆鲜于银驯养出来的战马练习骑兵,多多的练习骑兵,练出更加优秀更加善战的骑兵,为之后占据整个凉州、扫平异族和重新开拓西域打下基础。

  今天打下的基础,都是为了明日的建功立业。

  郭鹏就这样忽悠他们,一如他忽悠于禁和东北诸将那样。

  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谁让他权力大呢。

  因为获取了荆州大量的粮秣和财物,所以乐进这一部分军队的军费已经可以就地取材解决,不需要另外调用。

  郭鹏只需要从洛阳国库里拿出一部分,然后调动雍州府库内的储蓄,就足以支撑汉中方面军参加战争,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财政负担。

  这些年通过精心治理,老天爷也算是赏饭吃,各地府库的粮食物资还是很充盈的。

  有些年份有些地方有灾害,不过通过迁移人口和及时的赈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以往每隔几年就会出现的蝗灾,通过郭某人在青州兖州等地养鸭治蝗的方略,已经好些年没有成规模的蝗灾出现了。

  小规模的蝗虫还是有,不过很快就会被有经验的当地官员发现,然后及时组织扑灭,基本上不会有蝗灾导致人没饭吃的情况发生。

  各地府库充盈,尤其是人口实际上并不多,各地粮食产出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这些粮食放进府库里的就更多,供给给军队的也就更多。

  有那么些年份,整个魏国高层已经有那么些年份没有听说什么地方有人饿死的事情了。

  这样的情况下,民力物力得以充分调动,不会浪费,想要发动战争,其实也并不需要想象中那么高的成本,强大的计吏团队会竭尽一切努力达到省钱的效果,而必须要花的部分也会从战争结果之中赚取。

  比如对那些一力抵抗的豪强庄园的掠夺,通过这样的掠夺来补充战争支出。

  益州这些年大小战乱并不少,豪强的损失也不小,好在底子厚实,天灾人祸也不多,还有蜀锦这种拳头产品,魏国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经济水平很是过得去。

  魏军终究要进入蜀中,面对蜀人,还有好些个各郡属国的蛮夷,少不了打仗,少不了开拓南中,收益不会小。

  延德元年十月底,荆州的平定和荆南四郡的剿匪战争之后,荆州就进入了建设状态。

  蒯越作为新任荆州刺史正在竭尽全力的安抚地方,恢复秩序。

  荆州很快恢复平定,唯一不那么安稳的江夏郡也被郭鹏派亲信官员接管,派大批官吏进行了乡村改造。

  郭鹏打算把江夏郡打造为荆北三郡之中的建设样板。

  而荆南四郡通过战争也腾出了不少空间,给了郭某人派人南下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