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1146章

作者:漫客1

他是出身叶家的家将,自然比侯敬德要更关心叶家一些,先前如果不是李信给他看了陈国公府的印章,他多半也不会冒险帮助西南军进京。

李信默默点头,开口道:“既如此,那就由我来安排,贺将军你明天就开始整编将士,争取两三天之内带兵北上,稍后我就给尚书台打招呼,给你准备好调兵的文书。”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然后从袖子里摸索出一方印章,交在贺菘手里,开口道:“这是叶茂先前让人带给我的陈国公府大印,还请贺将军帮忙把它送还给叶茂,另外就是,贺将军带兵北上之后,如果边关未失,贺将军不妨带兵先守在蓟门关,朝廷准许叶茂募兵的文书已经在路上,在镇北军没有重建之前,贺将军就暂且替他们守一守蓟门关。”

贺菘深呼吸了一口气,双手接过这方印章,神情有些激动:“大都督放心,末将一定不辜负大都督重托。”

他本身就是出身镇北军的老兵,后来是身体受了些伤,才退回陈国公府当家将,此时让他去增援蓟门关,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位早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将军,拿到印章之后,甚至饭也不愿意吃了,他直接站了起来。对着李信深深拱手:“大都督,末将这就去点齐兵马,等明天朝廷的文书一到,末将立刻起兵北上!”

李信哑然一笑:“也不急在这一时三刻,贺将军坐下来吃完饭再走?”

“能快一个时辰,叶国公便少一分危险。”

贺菘声音粗重:“请大都督恕末将失礼。”

李信无奈的摇了摇头。

“既然贺将军如此着急,那我也不好强留,贺将军这便去准备人手罢,我可以保证,明天一早,尚书台的文书,兵部的文书以及大都督的文书,都会送到贺将军手里,绝不会耽搁贺将军行程。”

贺菘对着李信深深低头:“末将……告退。”

说罢,这位贺将军直接起身,退出了这间雅间,离开酒楼之后连家也没有回,直接朝着城外的禁军大营奔去了。

侯敬德看着贺菘远去的背影,摇着大脑袋感慨道:“大都督也太不公平了一些,凭什么他就能带兵北上,末将就要留在京城里带着禁军?”

“论交情,我与大都督认识的时间,可比他长久。”

李信端起酒杯,敬了侯敬德一杯,笑着说道:“贺将军是叶家的家将,让他去北边能与叶国公更亲近一些。”

侯敬德仰头喝了口酒,大咧咧的说道:“我家的老爷子,当年也是跟着叶帅一起出生入死过的,不比他贺菘与叶家的关系亲近?”

当年侯敬德的父亲,是叶晟麾下的先锋将军,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了个终生的侯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侯家到了侯敬德这一代,官运便不怎么样了,侯敬德一直到四十岁的时候,都还是羽林卫的一个左郎将,如果不是李信,他可能到现在,也就是羽林卫中郎将而已。

李信提起酒壶,给侯敬德满上了一杯,笑着说道:“也用不着这样埋怨,老兄你且在京城里歇息一段时间,带好禁军,不比北上的军功差到哪里去。”

“等小弟完全掌控京城,绝不会亏待老兄。”

侯敬德端起酒杯,跟李信碰了碰,然后这个身材高大的汉子眼珠子转了转,对着李信开口问道:“大都督是不是要整编禁军与西南军?”

李信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老兄如何知道的?”

“我也在京城里做了大半辈子官,猜也能猜出一些。”

这个大黑脸端起酒杯敬了李信一杯酒,然后嘿嘿笑道:“大都督,我家里你那几个大侄子,这些年每日游手好闲,可都还没有出路……”

李信微微皱眉。

侯敬德本人就是执掌禁军的,如果单纯安排禁军的人事,用不着来他这里有门路,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要让侯家的人进入西南军……

至于神机营的事情,现在也才开始弄,侯敬德根本不可能知道。

侯敬德也是个会看脸色的人,见李信脸色不对,他连忙继续说道:“大都督放心,我没有让他们进入西南军的意思,只是听说京城现在正在重新组建三禁卫,大都督看,能不能让我家那几个兔崽子……”

“先进羽林卫里……讨个差事?”

第1133章 腊月迎人归

在当前的体制下,那种动辄存在上千年的世家大族生存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类似于陈国公府这种的将门,却还是会有的。

别的不说,李信麾下的沐英,就绝对会发展成新朝的将门,再者就是侯敬德与贺菘两个人,也会成为新朝新贵,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将门子弟进入朝廷各军之中,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因此对于侯敬德的这个要求,李信并没有推拒,羽林卫的中郎将是他那个妹婿赵放,侯家的子弟进入,最多也就是校尉郎将之流镀金而已,干个一年半载,便会从羽林卫里跳脱出去,进入其他衙门做事。

所有的统治都有自己的权力基础,封建时代的权力一般最开始是从暴力中得来,最初用暴力的权力稳固之后,便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理论说法,来巩固权力基础,比如说君权神授,比如说“天子”,再之后就是所谓的血统。

当然了,原本牢不可破的血统二字,已经被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得稀碎。

李信现在的统治基础,处在最初的阶段,也就是暴力阶段,他需要牢固的兵权来维系自己的权力,而他一个人是不可能亲力亲为去掌控所有将士的,因此他就需要人帮他。

沐英,李朔,侯敬德,贺菘以及还在北疆的叶茂,都会成为新朝的将门,只有给这些人地位,权力,李信本身的权力才会牢不可破。

当然了,在当前阶段,别的权力都可以下放,唯独神机营的权力不行,神机营的所有事情,李信都必须要紧紧的握在自己手里。

与侯敬德简单吃了顿饭之后,李信便起身离开,侯敬德起身把李信送下了楼,然后对着李信拱手行礼:“大都督,末将这些日子一直住在京城的禁军大营里,经过这些日子,禁军里的兄弟们大多都已经认清了局势,没有谁再会与大都督对着干,当然了,如果大都督有时间,可以找个地方摆桌酒席,请禁军里的兄弟们吃一顿饭,这样禁军明白了大都督的诚意,便可以为大都督所用。”

他微微低头。

“大都督曾经在禁军做过七年的将军,如今禁军不少将领都还是大都督的旧部,都等着大都督表态呢。”

李信哑然一笑:“有什么好表态的,我早就说过,先前互相厮杀,只是各为其主,西南军进京之后,一切就都翻篇,禁军以前在朝廷是什么地位,以后就还会是什么地位。”

“这样罢,三日之后还是在这个酒楼,我请禁军的兄弟们吃一顿饭,至于什么人应该来,就由侯兄你来决定。”

侯敬德长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如此,我代禁军的将士们,谢过大都督了。”

李信同意请禁军将士,或者说是禁军将领们吃饭,就代表他愿意把禁军接纳到自己的势力之中,而不是仅限于西南军,这样一来,不止是禁军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他侯敬德还有贺菘这类禁军一系的将领,处境都会好上不少。

………………

时间很快到了元昭五年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说西南军进京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两个多月里,李信已经初步将朝廷的格局改造成型,西南军重新整编成为四卫营,分别是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各设左右龙武将军以及左右神武将军,黔国公沐英任龙武卫大将军,统领整个龙武卫,而彭原侯李朔则任神武卫大将军,统领整个神武卫。

两位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十二万人左右,这个编制的数目还需要慢慢斟酌,按照李信的意思是,四卫军要逐渐扩军到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

至于城外驻扎的禁军,暂时没有改名,但是李信请他们的将领吃了顿饭,与他们承诺从前是什么样,以后还会是什么样,当然了,随着四卫军规模渐渐成型,现在的禁军以后在京城的地位会慢慢边缘化,虽然仍旧是禁军,但是不能算核心禁军了。

另外,京城里三禁卫也差不多组建成型,其中陈十六暗部负责的内卫已经正式接掌了皇城的戍卫职事,另外的千牛卫与羽林卫各级将官也差不多都安排齐备,只要训练跟上来,很快就可以恢复从前三禁卫的旧观。

值得一提的是,除开戍卫皇城的内卫李信不许任何人染指之外,千牛卫与羽林卫,都有安排了不少将门的人进去,其中包括侯敬德的两个儿子,以及贺菘留在京城的儿子,还有就是沐英也派了两个沐家人,进入千牛卫任事。

除开这些军事方面的改革之外,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赵嘉也慢慢接手了尚书台,虽然名义上主事的还是左相房子微,但是实际上尚书台所有的政令,几乎全部出自赵嘉之手。

因为新天子今年才十二岁,尚且无力亲政,朝中大小事情都由尚书台说了算,但是有赵嘉在尚书台,尚书台里只要是到了一定级别,需要天子决定的重大事情,这位赵相都会抄录一份送到靖安侯府去,等李信做出决定之后,尚书台才会给出决断。

也就是说,京城里的军政大权,此时不说尽在李信手中,最少也有八成,悉数落在了靖安侯府里。

许多官员,甚至都要遗忘了皇城里那位天子的存在,也慢慢要开始遗忘永乐坊里的那位怀王殿下了。

腊月的天,寒风凛冽。

腊月初七的这天早上,当朝堂里的官员还在研究明年改元年号应该用什么的时候,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权柄的大都督李信,已经早早的等在了京城的西城门处。

他刚到西城门的时候,才发现不止自己一个人在等,尚书台右仆射赵嘉,龙武卫大将军沐英,神武卫大将军李朔,都早早的到了西城门,等待着某些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