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第899章

作者:tx程志

裴寂望着裴律师道:“知道为什么,李元吉求得一杯毒酒么?将我开除宗籍,至少日后,皇帝清算起来,不会牵累裴家。”

裴律师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裴家家主也触景生情,擦拭眼角。

……

长安城裴氏祖宅,裴家家主,愁容满面地坐在案几之后。

旁边围坐着一群裴家的耆宿们,一群老头,个个唉声叹气。

一名耆宿问道:“你们说说,新皇帝,到底打算做什么?”

众耆宿面面相觑。

裴氏家主道:“这还看不出来?他这是要秋后算账。当年打王世充、窦建德的时候,他和废秦王不合,迁怒于咱们关陇世族。如今他上了台,要跟咱们清算旧账。”

耆宿道:“咱们裴氏一族,自李家入主关中后,就一心一意地侍奉他们,没想到,咱们的赤诚之心,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唉!李家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真是天下不宁啊……那咱们就等着被灭族么?”

众耆宿面向家主,众耆宿纷纷鼓噪道:“烦劳家主找找裴相国,请他到陛下那里,代为通融。”

裴家家主一声叹息道:“老相国如今,是自身难保了。”

……

随着时间的酝酿,特别是关中第一场豪雨如注,关中的旱灾迎刃而解。望着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八水,恢复原来的水位。

众长安世族已经明白,关中的旱灾已经过去了。

陈应向李建成提出了冬小麦的耕种计划。原本,关中只是一年一耕,现在随着清林里连续三年夏秋两季,采取冬小麦、秋豆的耕作方式。

让长安百姓也见识到了冬小麦的可行性。

随着这场豪雨不期而来,关中各地的百姓急忙展开耕作,准备粮种,开始播种冬小麦,这样以来,只需要等到明年夏天,关中的粮食一定可以自给。

在这个情况下,关中世族门阀已经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粮仓的粮食,疯狂的抛售。

事实上,长安的粮食已经多达七百多万石,而且还源源不断的输入长安,粮食价格持续走低。

从每斗二十五文,又降至每斗十五文钱,恢复了武德六年之前,关中粮食丰收时的价格。

这些粮食,世族门阀成了烫手的山芋,每隔一天就要缩水不少。依靠关中的百姓和士绅,根本就可能在关中半年的时候内,消耗掉七八百万石粮食,更何况粮食储存也需要花费不少金钱。

如果一旦粮食霉变,他们就像血本无归。

市场规律就是这样,原本听说关中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外地的粮商们纷纷偷运粮食入关。

结果倒好,关中的粮食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

在这个情况下,关中世族也纷纷打开粮仓,把粮食抛售。这样以来,又加剧了关中的粮食价格暴跌。

李建成不仅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完成了官员与将士的精兵简政工作,同样也克制了李唐宗室的膨胀。

李建成心情大好,到了九月中旬。

大朝会时,关中已经看不到饥馑的样子。

显德殿内,陈应、魏征、房玄龄、杨恭仁、宇文士及等朝廷重臣,满面红光地聚集在显德殿上。

宇文士及感叹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关中如此大的天灾人祸,居然就这么消弭于无形之中,真是天佑我大唐啊!”

杨恭仁道:“长安的世族,还是识大体的,没他们出手襄助,朝廷如论如何是挺不过这场天灾啊!”

房玄龄笑道:“明年夏收之前,粮食已经够了。到明年夏天,关中便能缓过气来。

魏征敲敲笏板道:”诸位,眼下粮食已经不成问题,最急迫的便是整顿吏治,这是保证赈灾粮食能够确保发到灾民手中的最后一道关卡,若是有人贪污救灾粮,不但救灾不成,朝廷和天子,会在世族和黎庶面前,威信扫地。”

众人纷纷点头。

魏征接着道:“魏征以为,御史台必须派人,监察四方。

王珪点头道:“玄成此言,切中肯綮,吏治之害,犹如洪水猛兽,若是放任自流,足以让国家败亡。”

李建成起身,望着众臣道:“那就依魏征所言,御史台即刻派遣人手,监管粮食发放,若有贪腐,中饱私囊者,严惩不贷。”

魏征一稽道:“臣遵旨。”

李建成道:“诸位爱卿,还有别的事,需要商议么?”

陈应突然站出来道:“陛下,臣请辞尚书左仆射一职。”

众人愕然相顾。

李建成顿时眉头紧皱。

众臣不欢而散,

陈应与李建成,一身常服,分别踞坐在案几两侧。

陈应该举盏邀杯,与李建成一起痛饮。

陈应将李建成面前的一盘菜,扒拉到自己面前开始大嚼。

李建成笑着手指陈应道:“你小子,这就要撂挑子?让朕一个人在前头,对付那帮成了精的关陇世族?”

陈应撇撇嘴,面露讥讽神色道:“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是天字第一号外戚,本来就招人猜忌,之前坐上尚书左仆射的位子,不过是因为这件得罪人的事情,你实在找不到人来做,我是硬着头皮,冲上来背黑锅的,如今几件大事,都尘埃落定,也该是我退居幕后的时候了。”

李建成忿忿地将酒盏往案几上一顿道:“看着事情艰难的时候,谁都怕得罪人,谁都不肯站出来做事,只有你和魏征,房玄龄不避嫌疑,不惧阻力,站出来做事,如今事情做成了,功臣们反倒要将位置让出来,给那些不敢做事的人了,这是什么狗屁规矩?朕不管别的皇帝是如何做的,反正朕绝不会这么做。”

陈应握着筷子的手一顿,抬起头看着李建成,收起了嬉笑的表情,神色凝重的道:“大郎,你如今不是太子了,你是皇帝,要有个皇帝的样子……更何况,突厥的问题,也该解决了,你总不能让我顶着尚书左仆射的名头,参加北伐吧?”

……

尚书省里,已经空空荡荡。

房玄龄仍在烛火下,专心致志地分门别类,整理文牍奏章。

高士廉举着一盏烛火,走到房玄龄身边坐下,见房玄龄依然忙得不可开交,放下烛台,帮着房玄龄分拣文牍。

良久,高士廉叹了口气道:“玄龄,如今几件大事,已经尘埃落地,你也该辞去这个,尚书右丞的烫手职务了。”

房玄龄瞥了高士廉一眼,一边继续手上的工作,一边笑道:“为何?”

高士廉语重心长的道:“我这是为你好。我已经写好了表章,请辞吏部侍郎。这一年多以来,魏征、你、我三人,将天下世族,文武官吏,以及李姓宗亲,都得罪了一个遍,如今事情做成,也该我们急流勇退了……”

房玄龄不满的道:“凭什么?我们劳苦功高,凭什么急流勇退?”

高士廉噎了一下,无奈的道:“你什么时候开始在乎自己的功劳了。”

上一篇:带着商城去大唐

下一篇: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