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第303章

作者:tx程志

陈应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魏将军,你认为我们一定会输吗?”

魏文忠讪讪的笑着,没有回答陈应的话。

陈应成竹在胸的道:“当初突厥的始毕可汗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现如今始毕可汗在哪儿?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佛设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他现在还敢与本将军对战吗?冯立虽然也久经战阵,可是他比得上处罗可汗吗?“

魏文忠哑然失笑,暗笑自己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在军事战争方面,全世界的军事理念都差不多,就是依靠人多欺负人少。哪怕号称影响世界的《孙子兵法》也是利用计策,将敌人的优势兵力分散,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积小胜为大胜。当然,其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陈应难道真不知道冯立的自信来源吗?

答案是肯定的,陈应知道。真以为天气寒冷,陈应就没有办法在玉镜山布置工事防线了吗?

若是冯立固执的这样认为,陈应只好向他抱歉的说声:”少年你图样图森破“

第一百章首战告捷

第一百章首战告捷

其实中国历史上也不缺乏擅长山地作战的名将,更不缺乏山地作战部队。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拜屠睢为国尉,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起初屠睢所向披靡,进展顺利,然而西瓯部族联盟军事首领桀骏伏击屠睢,大败秦军。

其后,秦始皇改以秦国铁鹰锐士出身的赵佗为帅。

秦朝的铁鹰锐士,可以说是现在特种兵的鼻祖。秦国大将司马错借鉴了吴起训练魏武卒的方法,从秦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司马错在训练铁鹰锐士的时候,一个士兵要全副甲胄,拿着一根长矛,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背上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一面牛皮盾牌,携带三天的军粮,带着这么东西还要连续行军一百里路。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有八十斤左右,这么高的训练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难怪二十新兵中,只能选出一千多人了。按照这标准真的比现在的一些国家选择特种兵还要严格,不得不佩服当时的秦军。

赵佗改任征南兵团统帅后,总结屠睢的失败教训,结合部分铁鹰锐士的训练,秦朝征南大军,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山地战部队。

当然,专于秦朝征南兵部的记载非常少,所以大家都对秦朝征南大军非常陌生。然而中国古代另外一支山地战就非常有名了,那就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创建的无当飞军。无当飞军组建之后,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因马谡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无当飞军由于山地作战的特点,常被用于讨伐叛乱少数民族。

当然,陈应也知道如果征召山地少数民族青壮训练成军,这样会事半功倍,只是非常可惜,陈应现在也没有那个条件。

陈应事实上并不熟悉山地作战,但是在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陈应非常清楚军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单来说,只是火力至上。其中玩得最狠的当属前苏联,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打开缺口,就整个营,整个团甚至整个军的突入进去,直到将敌人的防线辗压粉碎,当然遇到了德军,苏联人的伤亡非常惨重。当然,火力至上玩得最顺溜的当属美军,先是立体式进攻,铺天盖地的轰炸机轰炸,然后是没日没夜的大炮猛轰,最后才是密密麻麻的坦克蜂拥而上,当然遇到抵抗之后,他们绝对不会突击,而是马上撤退,继续火力覆盖。

陈应召集了东子右卫率所有校尉以上将领开会,向他们讲述山地战特点要注意事项:“山地战有着山地非常特殊的特点,狭窄的空间,无法同时展开部队,以及多兵种配合。像现在咱们以团为单位的整编就不能适合山地作战了!”

唐朝的作战战术单位是团,按照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长兵等。

所谓的越骑军,《新唐书·兵志》:“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就是轻装骑兵。屯骑,则是重装骑兵。步伍是轻装步兵,中垒则是重装步兵,在唐玄宗时代,唐朝开始成建制的出现陌刀军,而折冲府中的中垒团则全面换为陌刀团。射生,顾名思义,就是弓弩手。长水并不是水军的意思,而是指宣曲河的名字,原来的汉武帝时期,掌屯于长水与宣曲的乌桓人、胡人骑兵。在唐朝可以理解归附军。长兵就是专门操作长兵器的军种,如戈矛、长枪等。

不过东宫六率之中,并长水团建制。

魏文忠问道:“大将军要想怎么改?”

陈应道:“全部打乱,以伙为单位,每伙依旧下辖十人,中垒、步伍卒各三,射声、长兵各二。每队依旧下辖五伙不变,五个伙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命名!”

记室参军杜善果疑惑的道:“我们右卫率下辖五个折冲府,共二十五个团,其中射声、越骑长各五团,千人。中垒、步伍各个团,长兵仅五个团。”

陈应点点头道:“射声不足的部分,暂时让越骑团下马为射声,至于长兵不足的部分,那就削木为矛,本将军会向太子殿下请求调拨装备,争取半个月内完成换装工作!”

然后陈应又将后世四野的六条战术原则讲给众将领听,这可是陈应第一次掏出干货,六条战术原则,是林帅(避免和谐)、罗帅、刘大将总结出来的战术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

好在东宫右卫率与其他各卫率将领不同,这些将领都是跟着陈应打过突厥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经过将近两个时辰的准备,各部有序的完成的整编,换装以及布防情况。

冯立也紧张的准备着,以三个卫率共十三个折冲府将近三倍的优势兵力,如果还打不过陈应,那么他也没有脸在东宫待了。当然,冯立还知道,这是演习,不是真打,陈应也不可能将对付突厥人一样,无所不用其极,至少在他攻山的过程中,陈应不敢让士兵将山上的石头直接砸下来。

要知道以下往上仰攻,最困难的就是面对山上的滚木擂石,往往攻山作战中,伤亡过半都在滚木或擂石的打击下产生的。可是当进攻开始之后,冯立马上就笑不出来了。

玉镜山虽然不大,但是主要进攻方面只有正南方面的缓坡,或东北、正东方面稍陡一点的陡坡,至于正西方向,根本不用考虑,由于古人在开凿玉镜山的时候,将山体挖成了近乎垂直的峭壁,除非他们可以长上翅膀,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攻上去。

哪怕搭云梯也不成,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超过十丈高的云梯。

尉迟恭作为第一波次的进攻梯队,可是当一次进攻尉迟恭就要骂娘了。因为短短两个时辰,正南一面的缓坡上,被陈应浇了一层冷水,这么冷的天气,马上就冻成了冰面,光滑如镜面,尽管坡度比较缓,可是滑不溜丢的,尉迟恭部的一个团徒步攀爬。

可是,陈应所部还没有放箭,这一个团就自己摔得鼻青脸肿,还有数十名士兵摔断的腿脚胳膊。

冯立大怒,下令继续进攻。

这一次冯立命令尉迟恭部携带早已准备好的柴草,一边前进一边铺路,这样以来倒是不会出现那么多摔伤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山顶的守军把烧得开了的雪水一股脑的往下倒,尉迟恭部三千余人被浇成落汤鸡。

如此寒冷的天气,被冷水一浇,马上就被成冰花。

尉迟恭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这些士兵撤退,赶紧更换衣服,否则还真容易出现问题。

可是不曾想,这些士兵还没有撤退下来,火顶上又滚下来无数个大火球。

与此同时,尉迟恭也接到了陈应发布的命令:“其所部三千余人已经阵亡!”

尉迟恭莫名奇妙的道:“这怎么可能就阵亡了?”

陈应根本就没有理会尉迟恭,冯立拿到这个命令顿时就沉默了。陈应说得不错,如果上面浇的不是水,而是猛火油,那么现在这些士兵已经葬身火海了。

冯立也没有气馁,损失三千余人虽然说已经伤筋动骨,可是不代表他没有机会。

冯立下令左右司御率加上左卫率,余部一万三千余人兵分三路,继续进攻。

PS:非常抱歉,今天小区电路整改,需要十点才会来电,无奈之下去网吧码字,不过老程在网吧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三个小时才写一章,后续要稍晚一些。

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阵

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阵

这一场演习,其实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任由冯立使出浑身解数,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东宫太子左卫率十三个折冲府共一万六千余人马,其实超过一半阵亡,近三分之一被陈应俘虏。

在演习结束的时候,冯立以下东宫众将领都像霜打的茄子。这些情况早已在陈应的预料之中,所以他非常淡定的朝着众将领道:“在平原,在野外两军对阵,你们的办法并没有错。可是在山地,仗就不能这么打了,你们倒好,步伍排成密集的队伍,排队上山进攻,这样倒让守军省事了,弓箭手根本不用瞄准,就连拿把菜刀杀鸡都会害怕的妇孺,也可以举起石头砸倒你们一片。”

冯立这下完全服气了,陈应在守山的时候,使出的手段让他不寒而栗,现在想想还感觉后怕不已。

他命右司御率的四个折冲府从东部的山谷发起进攻,然而,队形刚刚展开,结果山上的堆积的积雪居然突然席卷而下,也幸存这只是演戏,右司御率的将士只是被淋了一头雪,弄得狼狈不堪而已。事后,冯立才知道,陈应往积雪上撒盐,原本冰冻得坚硬似铁的积雪,就融化松散,形成了一股非常小的雪崩。

如果说右司御率的遭遇,只是他们想不到,没有防备完还可以接受,那么左卫率的五个折府可败得没有话说了。他们刚刚爬上半山腰,结果东宫太子右卫率的三个团就如同猛虎下山,仅仅一个急冲锋,就把右卫率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将士被狠狠的揍了一顿,然后拿绳子捆上,在雪地里冻了足足半个时辰。

东宫左卫率其实与右卫率的装备基本一样,由于山道狭窄,连成队的建制都无法展开,而陈应将右卫率改编成混编的方式,远的用弓弩射(去掉箭头,沾上白灰,出现白点判定伤亡)近的就用步伍突袭,特别是左卫率的射声团,区区三百余人的队伍,拉长到了六七百步,遇到右卫率的十几个伙突袭,基本上没有近战战斗力的射生团,在短短一刻钟就败下阵来,在山地狭窄的空间内,以伙为单位的混编组合,打得左卫率将士没有半点脾气。

左卫率全军覆没的消息,冯立根本就不知道,结果倒好,右司御率大败,冯立下令撤退休整,结果陈应又让右卫率的士兵冒充左卫率,轻而易举的进入冯立的大营,将冯立以下所有人全部俘虏了。

军队就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陈应以少胜多,大败左右司御率和左卫率,这下众将领全部都没有脾气了,也对陈应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如果王世充在函谷关的守军也使用这个办法,他们四率十八个折冲府,就算全部拼光,也没有机会拿下函谷关。

冯立还是要点脸的,他既然输了就输得起。准备接受陈应最严厉的处罚,甚至做好了自动辞职的准备,可是陈应却像没事的人一样,根本不提这一茬。这让冯立忐忑又感动。

冯立倒也拿得起放得下,陈应已经给他脸了,如果他再不抬举,这么三十多年,他就算是活到狗身上了。

“不知以陈大将军之见,这仗应该怎么打?”冯立的态度非常好,完全放在了陈应下属的位置上,而不是倚老卖老。

陈应朗声道:“军队打仗,不是游侠斗殴,讲究的是相互配合,中垒卒在前防守,射生负责压制掩护,长兵上前压迫,步伍近前缠斗。以队为战术单位,五个伙,形成两前两后,一伙居中策应机动,如同一朵梅花,快速展开。伙与伙,队与队,旅与旅、团与团之间要紧密配合,灵活机动,遇到前面抵抗,远射近攻。进攻要果断,要雷厉风行……”

就在陈应向众东宫将领讲授山地战术原则和配合方式的时候,脸上沾着假胡子,低着头的一名校尉模样的人,悄悄对身边的两名一胖一瘦校尉低声道:“快,快记下来!”

上一篇:带着商城去大唐

下一篇: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