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第132章

作者:tx程志

怀远城内,俟利弗设听到对面传来如同山呼一般的吼叫声,脸上露出了担忧之色。汉人不缺少聪明才智的人才。无论隋朝名将军韩擒虎,还是高颖,以及杨素都是让突厥人闻之色变的人。

现在又多了一个陈应,俟利弗设心中甚是担忧。

血性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没有血性,就是一群绵羊。人数再多,只能任人宰割。既使突厥族在全族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过拥有三百余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依附他们的鲜卑人、吐谷浑人、还有其他各族部落在内。相较之下,汉人仍是他们的十数倍。

这个时候,汉人的血性并没有泯灭。骨子的血性,只是被暂时的压制住了。

汉人有一种保守的思想,就是出头的橼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没有一种冒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即使在五胡乱华时期,汉人也不是没有一点抵抗,从最初的刘琨,祖逖、冉闵以及后来的张育,有名或无名,总之,也有无数次的反抗。

一头狮子率领的绵羊可以轻易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老虎。历史上中国就是一直是由绵羊率领老虎,让无数老虎有血性,有报负的英才,只能含恨而终。

就在这时,激愤的人群终于慢慢的安静了下来。陈应大喝道:“诸位父老乡亲,你们受苦了,本总管告诉你们,你们的苦日子到头了,现在本总管就带你们回家。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欺辱你们!”

数被胡人当牛做马汉人,开始大声哭泣。当然,这是喜极而泣。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吼道:“大唐万岁,陈将军威武。”

汉人百姓是朴实的,只要能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任劳任怨。汉人的百姓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无数民族在历史上长河中,渐渐的汇聚到了汉人这个大家庭中。

“大唐万岁,陈将军威武!”三四万百姓,一万四千余军队,整齐的发出巨吼,声音直接穿透云霄,响彻天地。

陈应策马来到怀远城下,众突厥人一阵战栗。陈应冲身边的陈劲勇(易思卡尔)道:“去,叫俟利弗设小儿出来答话!”

陈劲勇越众而去,冲到怀远紧闭的城门前。数万突厥骑兵,满是恐惧之色,却没有人射出一箭。陈劲勇用突厥语大吼道:“俟利弗设,我家主人找人问话!”

听到这话的突厥贵族们纷纷大急“可汗,去不得啊!“

“可汗,南蛮没安好心!”

“可汗,就怕他们欲对可汗不利!”如果去了恐怕会遭受不测!”

俟利弗设满脸凄苦:“若是本汗不去,岂不是会给他口实,一旦唐军全力进攻,我们能往哪里逃?难道没有看到唐军骑兵的战斗力吗?唐军已经在我们最骄傲的领域打败了我们!”

众突厥人沉默不语,俟利弗设说得没有错,突厥人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的骑射功夫,可是自从陈应发明了马中三宝,唐军战马不会因为马蹄受伤而报废,同样,高桥马鞍和双边马蹬,解放了唐军的双手,也让唐军骑兵能又平又稳又快的策马奔腾。

俟利弗设为了显示他的胆量,也一个侍卫也没有带,只身到了陈应面前的五十步停下来!

俟利弗设道:“不知陈总管找本汗所为何事?”

陈劲勇赶紧给陈应充当翻译。

陈应道:“你若言而有信,放掉所有被俘汉人,本总管可既往不咎,若是接下来你的表现不能让本总管满意,后果自负!”

说完,陈应策马而走。根本不给俟利弗设反应的余地。

第六十三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二更)

灵州城西二十里的清水沟,这里本是黄河的一条支流,灌溉着灵州周边二三十万倾田地。此时在这条宽不过四百余步的小河河畔,在陈应的主持下灵州铁钢厂开始破土动工。

虽然已经进入了武德二年的三月分,灵州依旧寒风凛冽。然而干劲实足的灵州百姓,与战俘们,已经开始在额头冒出汗珠。

陈应并不是炼钢专业,他名义上的主持,只是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具体事情,还是由林传福主持。陈应主持修改的这座灵州钢铁厂,设计一天的产能为二万斤。也就是五吨,当然这个规模是类似于后家庭作坊级别。然而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相当庞大的了。

林传福不愧为传奇匠师,他设计了一套水力地风箱系统,这个庞大的地风箱类似于一个手风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围着折叠地皮革。利用清水沟的水流落差,带动地风箱。陈应本想直接抛弃这种原始的风箱,改制造水力风扇式鼓风机。然而这个想法,刚刚提出来。

林传福就用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陈应。

陈应被林传福的目光盯得有些不好意思,陈应红着脸问道:“怎么有问题吗?”

“问题,问题大了!”林传福说到专业的事情就会变得滔滔不绝:“水力虽然强劲,可是转速太慢,怎么形成风?还有若提高速度,利用棘轮,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可是这样以来,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转轴易坏不说,怎么解决供风问题?”

事实上,经过林传福解释,陈应这才发现外行与内行之间的差距。在后世根本不成问题的齿轮、轴承、转轴还是润滑油,在这个时代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利用地风箱式风机,反而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办法。

陈应这才非常放心的将修改钢铁厂的任务交给林传福。对于这座铁钢厂,陈应专门在清水沟河畔划出了近两千亩地作为工厂用地。整个工厂分别四大区域。既临河高炉区、煤炭储存区、铁矿石储存区以及工匠家属生活区。

四大区域,同时开工。近两万名青壮同时开工,整个灵州铁钢厂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那些刚刚从突厥人手中解救出来的汉人奴隶,身子太弱,需要休养,暂时还派不上用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汉人奴隶被突厥人放回,仅仅灵州当地接收了超过五万人,五万多张嘴每天要吃掉一山粮山。

灵州长史杨则率先支持不住了,他找到陈应埋怨起来:“陈总管,咱们的粮食可不多了,如果人再多下去,连一个月都支持不下去了啊!”

陈应不以为然的道:“原本咱们不是缴获三万余匹马死马或伤马,把那些伤马,废马,全部杀掉吃肉!”

“哎呦,陈大总管,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杨则叹了口气,脸色更加苦闷:“你是不知道,现在灵州有多少人吃饭了?”

“多少?”

“足足十万人!”杨则道:“以每人两斤粮食计算,一天就要吃掉二十万斤。况且无论修钢铁厂还是开采煤矿、铁矿,这都是重体力活,不吃饱,根本就没有力气干活。”

突然,陈应发现杨则眉宇并没有忧愁,反而一脸轻松:“杨长史似乎有妙计?”

杨则低头咳嗽一声,用来掩饰自己的尴尬。自己太得意忘形了,居然被陈应看出来了。

杨则道:“总管,突厥被我大唐天威所震,放回之前劫掠的百姓,如此大喜之事,何不报捷长安?”

陈应这才发现,他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有困难,就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根本没有考虑过长安。

无论如何,这些百姓已经解救出来了,突厥人也是清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没有余粮养活这些奴隶,他们所以才会很痛快的释放这些被俘虏的汉人百姓。尽管俟利弗设被陈应打怕了,那些大部分突厥贵族其实并不怕陈应。

如果不是义成公主告诉这些突厥人,马上就要开春了,经过一个冬天的折腾,牛羊和骏马都掉膘严重,唐人不用打,只需要拖,就可以把他们拖得精疲力尽。只要到了冬天,一场白毛风吹下来,他们就会损失惨重。

有道是一年之季在于春,这句不仅仅是汉人适用,其实突厥人也适用。无论是什么样的动物,都喜欢在食物充沛、气候温和的时候交配繁殖。所以当春来草长的时候,战马也好,牛羊也罢,都开始发情。若是因为战争,就会耽误动物的发情,那么就会让突厥损失惨重,几乎与汉人颗粒无收的遭遇差不多。

但是突厥人却没有储藏食物的习惯,如果不是因为连年灾民,即使有地方颗粒无收,也不会造成大量灾亡。但是突厥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比汉人更弱。刚刚渡过一个漫长而寒冷冬天的突厥人,此时他们的战马消瘦,牛羊掉膘严重,如果再爆发战争,他们只有喝西北风了。除非他们可以保证,这一仗绝对可以全胜。

无论突厥人释放这些被劫掠的汉人百姓是什么,但是对于大唐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值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自大业末年来,中原动荡不安,突厥人就把中原当成了自己的菜园子,随时可以来采摘。

只要陈应将这个消息报给长安,李渊绝对不会吝啬粮食。陈应自然不会打肿脸充胖子,直接点点头道:“如此也好,就劳烦杨长史写这个奏折吧,本总管可以与你联名!”

这边杨则刚刚把奏折写好,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就有人前来道“启禀总管,急报”。陈应刚刚打开,脸色大变。

“怎么了?”

杨则紧张的问道:“出了什么事?”

“贼他娘!”陈应愤愤的道:“朝廷新委派的观军容使在原州高平境内的六盘山脚遭袭,随扈从死伤大半,新任观军容使李道宗中箭生死未卜!”

杨则脸色大变。

这边刘忠直刚刚逃回长安,这边新军容使还没有来得及上任,又遭到袭击。此时陈应恐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第六十四章大人物的待遇(三更)

陈应眼中闪过愤愤的目光,他的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新上任的李道宗在高平境内遇刺,过了高平境,就是灵州境内,陈应需要负责李道宗的安全。偏偏李道宗在高平境内就出了事情,恐怕李渊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搞得鬼。

一旦李道宗死了,李渊愤怒的怒火肯定朝着陈应发泄,罢官去爵那已经是轻的了。陈应绝对不会是束手待毙的人,可是在这个时代,他也不想反唐,现在反唐只是便宜突厥人。陈应并不像这个时代的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传统思想约束,对于陈应没有半点约束力。

陈应思来想去,绝对不对让李渊多想。哪怕只身入长安,也不能任由李渊打成叛逆。

想到这里,陈应对杨则道:“立即命,陈怀仁准备手术器械和药材,随本总管去高平!”

高平距离灵州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如果是正常情况下,骑兵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抵达。

上一篇:带着商城去大唐

下一篇: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