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411章

作者:飞花逐叶

  明军的射击还在持续,而随着铁布尔的死亡,准噶尔的士兵们当即溃散。

  而这一溃,便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溃逃,顷刻之间便是全线溃败。

  溃兵们四散逃离,而明军士兵则更多进入城内,同时继续用火枪收获军功。

  而此刻在北城位置,大批的青壮和溃兵都在往外挤,出城已成了他们求生的唯一希望。

  他们甚至已经顾不上,出了城后没吃没喝,到时候同样死路一条。

  更要命的是,京营两卫的骑兵在往这边赶,其目的也是为了收割军功。

  只要有拿武器的混在其中,他们就会全部当敌军处理。

  可以预见,一场更大规模的杀戮,将在哈密内外上演。

  “十三爷,朝廷到底是来杀人,还是来宣扬王化?”

  在朱景洪面前,琪琪格问出了这一句。

  刚才她通过望远镜,看到了移动的京营骑兵,正冲着逃难的百姓的冲去。

  她明白这些人是去做什么,所以她才会站出来阻止。

  她想要给家人复仇,就必须要积攒自己的力量,哈密百姓在她看来是可以争取。

  “若哈密百姓被屠戮,准噶尔将再无主和之人,军民百姓都必死战到底!”琪琪格说出了最朴素的道理。

  朱景洪也不是好杀之人,何况还是杀良冒功这等事,于是他吩咐道:“传令各部,勿要滥杀!”

  朝廷军队堂堂正正,怎能去做这等恶事……朱景洪暗暗想到。

  有了他的这句话,确实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杀戮,但城内的清扫战斗仍在持续。

  时间很快来到下午,当太阳西斜之际,所有战斗都已经结束了。

  城内已被戒严,并征调了青壮收拾尸体,同时修补破损的城墙。

  而朱景洪本人,则在一众将领簇拥之下,从哈密城的南门进入城内。

  他没有着急去官署区,而是去了城西祭奠战死英魂。

  此番攻城战斗,北四卫共战死七百六十余人,这些人的尸体都已装点完成。

  “立正!”

  在一名千户口令之下,在场忙碌的大批士兵们全都齐刷刷立正,然后他们才发现是朱景洪到了,于是他们一个站得更加笔挺。

  本来战胜了心情应该极好,可看到面前盖住脸一具具尸体,朱景洪的心情就变得沉重。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啊……”朱景洪低声呢喃道。

第503章 新鲜的好

  朱景洪的感慨只是一时,指挥作战这么长的时间,更惨烈的情况他已经见过,心里承受能力已是格外的强。

  简单祭奠英灵之后,朱景洪又来到垮塌城墙处,这里已经开始在重新修筑。

  “大帅,这就是哈密守将铁布尔!”羽林右卫指挥使刘玉东禀告道。

  其他准噶尔士兵的尸体都被搬走了,唯独铁布尔尸体还留在原地。

  铁布尔是被羽林右卫所杀,所以刘玉东专门吩咐将其留下,好让朱景洪看到本卫的功劳。

  “埋了吧!”朱景洪反应平平道。

  刘玉东已准备好谦逊几句,却没想到朱景洪只来了这么一句,这让他多少有些失望。

  而周围陪同的其他几位指挥使,此刻都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若非朱景洪在他们就笑出来了。

  在哈密城内转了一阵,朱景洪就去到了官署,并在此处召集将领简单议事,主要是关于城内驻防安排。

  安排了这些事,朱景洪开起了闭门会议,参会者仅柳芳梁潜和黄清。

  “诸位,如今已是九月末了,天气越发的寒冷,再打大仗已不太可能!”

  “我的意思是,各部皆收回哈密附近修整,待度过隆冬后视情况再行征伐!”

  主位上,朱景洪提出了看法,这也是此前就议过的事,眼下不过是为了最终确认。

  “王爷这话有理,如今这么冷的天儿转运粮草也难,再想长途远征必得多加准备才行!”黄清第一个出来附和。

  沉默几息后,只听柳芳说道:“大帅所言有理,往后越发寒冷,不利于长途作战,再起征伐需等开春之后!”

  紧接着,梁潜也表示了赞同,于是他们四人达成了一致。

  “那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们联名向朝廷上奏吧!”

  “此外可以下令,青海行都司、女真、藏地和蒙古诸部,撤回哈密城周边驻扎修整!”

  “还要命各部核实上报军功,三天以后咱们开庆功宴!”

  “还有,把符合此前我所定下标准,军功格外突出的士兵选出来,本帅要在庆功会上亲自嘉奖!”

  嘉奖将领是朝廷的事,如今朱景洪立了这么大功劳,当然不会再去做这些犯忌的事,以免让皇帝对他多生疑心。

  但表彰普通士兵,却不会牵扯太多,而且还符合他的人设。

  一连几道命令下去,底下的人可就有的忙了。

  待柳芳几人离开后,朱景洪又接见了锦衣卫的人。

  南镇抚司的这些密探同样立有大功,所以朱景洪先是夸赞了他们,然后就给他们安排了新的任务,联系伊犁城内的锦衣卫并打探消息。

  这些事情全部安排后,朱景洪才在余海等宦官伺候下,脱下了身上的甲胄。

  “十三爷……”

  琪琪格端着茶盘,进到了房间里面,脸色灿烂笑容看得人赏心悦目。

  琪琪格作为准噶尔的“公主”,正常来说无法自由出入此间,她能随意走动便是通过朱景洪的默许。

  对于美女投怀送抱,即使其或许别有目的,朱景洪也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琪琪格再怎么折腾,在朱景洪看来也是小儿科,反手之间就能将其捏死。

  “为何不是诺敏过来?”朱景洪坐到椅子上问道。

  来到朱景洪身边,琪琪格笑着说道:“那丫头见她父亲去了!”

  “她还是年轻一些,做事总不太周全,臣妾在宫里学过规矩,照顾十三爷是再合适不过!”

  说话之间,琪琪格已来到朱景洪跟前,动作略显浮夸的展示着自己身姿。

  而这个时候,她已自称为“臣妾”,着实是没把自己当外人。

  朱景洪的吃喝,一直是由身边宦官负责,琪琪格端来的茶水,同样是从宦官处得来。

  而且从她接过茶盘开始,就有两名宦官一直盯着她,保证其没有下毒的机会。

  结果琪琪格递来的茶杯,朱景洪遂笑着说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想要什么?”

  顺势坐到朱景洪怀里,琪琪格揽住他的脖子,说道:“臣妾想要什么,此前不是已经说过了!”

  “妾身只想跟在十三爷身边,一起打回伊犁城去……亲眼看着我那些仇人死!”

  琪琪格的这些话,无不表明她是个危险的女人,正常来说朱景洪一定会舍弃。

  但此时他却觉得,这丫头很有利用价值。

  除了可以利用她打击准噶尔士气,琪琪格更大价值在于她汗女的身份,待在朱景洪身边又可以令其自污。

  没办法,连战连捷打败准噶尔,朱景洪如今的声望,说是如日中天也不为过。

  朝臣的攻击他其实不怕,就怕老头子怀疑他,所以不干点儿蠢事他实在不安心。

  当然了,如今他这身份地位,干蠢事也要有选择的干。

  鲁莽之类的人设既然丢了,再立个好色的人设也不错……朱景洪如是想到。

  人还是要有弱点,才可以让别人放心!

  把琪琪格抱在怀中,朱景洪笑着说道:“这件事可麻烦了,咱们得好生商议才行!”

  感受着朱景洪体温,琪琪格虽然表面热情,实则心里已是怕得不行。

  但她仍强撑着自己不怂,而后说道:“王爷……咱们进去说吧!”

  她怕的是,朱景洪就在这里办事,这么多宦官看着实在是太尴尬。

  将琪琪格横抱着站起来,朱景洪笑着说道:“咱们是该进去慢慢说!”

  言罢,朱景洪也没多耽搁,便抱着琪琪格往里间去了。

  这两天他脑子里都紧绷着弦,此刻正好借机好生放松一下。

  他二人正快活时,诺敏也从外面回来了,便直接找向了朱景洪的住处。

  “诺敏姑娘,王爷现在不方便!”余海拦住了诺敏。

  “王爷不方便?连我也不能进去?”诺敏皱眉问道。

  这样的情况,诺敏可从来没遇到过,所以她才会提出质疑。

  余海是个实诚人,外加诺敏平日对他客气,于是解释道:“琪琪格姑娘在里面!”

  “她在里面?在里面干什么?”诺敏问道,有种自己珍爱东西被人抢了感觉。

  “这……奴才也不知道!”余海说了句昧良心的话。

  “我要进去看看!”

  诺敏的这句话,着实惊讶到了余海,他还头次听到这种要求。

  “诺敏姑娘,这不太妥吧!”余海提醒道。

  其实诺敏说的是气话,她当然知道不能进去,于是她在旁边找了张椅子坐下,等着一会儿完事了再进去。

  而她这一等,便是小半个时辰过去,房间内才彻底安静下来。

  大概过了一阵,房间门从里面被打开,朱景洪出现在了门口。

  此刻他外着墨蓝色云纹圆领袍,表情看起来格外放松,同时脸上都挂着笑容。

  “果然是新鲜的好!”朱景洪心中感慨。

  “十三爷,您终于出来了!”

  诺敏幽怨的声音,将朱景洪从回味中唤醒,于是他的目光扫了过去。

  “诺敏啊,你回来了!”

  咬了咬嘴唇,诺敏鼓起勇气说道:“十三爷,我想跟你说几句话!”

  “说吧!”朱景洪随口答道。

  “我们……换个地方说吧!”诺敏糯声糯气道。

  “丫头……伱这说话正经吗?”朱景洪笑问道,他已猜到诺敏的意图。

  老实说,虽然诺敏话还算含蓄,但实则已是非常之大胆,至少王府的女人们没这么说过。

  走到诺敏面前,朱景洪扶着她的腰肢,而后说道:“丫头啊……现在不是时候,晚上我们慢慢的说!”

  他现在处于贤者时间,对那些事确实提不起兴趣,好歹也得恢复半天才行,晚上再约是恰到好处。

  “大帅,城里发现了准噶尔储备粮草,足够咱们大军支用两月有余!”冯紫英进院内禀告。

  前线明军自己的粮草,也只够不到一个月,这还是每隔几天都有补充的结果。

  有了这些粮草补充,即便后期严寒时运粮更艰难,前线屯驻的大军也可高正无忧。

  “铁布尔埋了没?没有的话就好生安葬,他可给咱们留下了大礼!”说话间朱景洪走下了台阶。

  见朱景洪走向自己,冯紫英勾着腰说道:“刚才城内还有败兵纵火,好在被弟兄们发现了,否则还不知损失多少粮草!”

  “要严惩!”

  “是!”冯紫英更为谦卑,只因朱景洪已来到他面前。

  目光扫向冯紫英,朱景洪平静说道:“再过三两天,我就要回京去了,你是否与我一同回京?”

  回京给太上皇拜寿,是朱景洪早就定下的行程,这件事明军高层都知道。

  从十月到明年三月,基本都不会有大的战役,所以一众参谋们都会闲下来,所以朱景洪才问冯紫英是否返京。

  虽在此番出征过程中表现良好,冯紫英毕竟是“半路出家”的武将,如今离京这么久自然是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