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263章

作者:飞花逐叶

  他堂堂大明皇帝,手下有百万雄师,横压当世列国俯首,天下谁能比他更有格局。

  “放肆!”

  “您看,儿子一句话你就受不了,这确实怕是……”

  听朱景洪这么一说,朱咸铭不由自我怀疑,难道自己真的格局不够,连句话都容不下?

  但转瞬间,他就知道被眼前这小子套路了,上下尊卑之事跟格局有屁关系。

  可朱景洪不给皇帝发怒的机会,当即就说道:“爹,这个世界很大,在大明之外有许多膏腴富庶之地,那真是遍地都是银子!”

  “你说那些洋人,他们为何远渡数万里大海,也要到安南吕宋那些地方,总不会是来做好事的!”

  “还不是为了银子!”

  “他们的战船,那是真的一船船往回拉金银!”

  儒家讲究清雅,也就朱景洪随时把金银挂嘴上,而且跟饿狼一样饥不择食。

  皇帝此时已没了吃饭的心思,作为皇帝要当天下这个家,他是最渴望银子的人。

  给自己盛了一碗汤,朱景洪接着说道:“我听上林苑那些洋人工匠说,那些西洋的国主们,吃喝用的杯盘和筷子,大殿里的柱子地板,那都是用金子做的,金碧辉煌好不气派!”

  一听洋人竟如此奢侈,朱咸铭不免有些羡慕。

  他倒不是想用金杯金盘子,而是也想有这么多金银供支配,那样他可以干出更多丰功伟绩。

  “哼,果真蛮夷,俗不可耐!”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朱咸铭却很清楚,自己心里已经酸了。

  堂堂大明的皇帝,却还没几个蛮夷之主有钱。

  我也要抢……这个想法已在朱咸铭心中生根发芽。

  “爹,这银子不光是在家里挣,外面那么多也可以捡啊!”

  朱景洪这话意味深长,朱咸铭神色严肃看向了他,随即说道:“怎么……你对朝廷新政有异议?”

  把碗里最后一口汤喝下去,朱景洪答道:“当然没有!”

  “有钱人多不纳税,这当然要整治,可这并不妨碍您在外面捡钱啊!”

  朱景洪的前半句,这着实是惊艳到了皇帝。

  新政表面上是增加朝廷税收,但更关键的目的却是均贫富,为的就是的整治仕绅避税甚至逃税。

  土地兼并难以抑制,但如果能把税收上来了,由朝廷来均平富的话,也能维持长治久安。

  这些深层次的东西,被朱景洪随口而道出,朱咸铭不惊讶才是怪事。

  在他看来,太子肯定看不到这一层,老六这小子也就能摸到门槛。

  “爹,您看着我干啥,吃菜啊!”

  从开始喝碗汤,到现在朱景洪已拿起了筷子,开始自己给自己夹菜了。

  把一盘蒸羊肉推到朱景洪面前,朱咸铭慢悠悠说道:“你知道得不少嘛,我倒是看错了你!”

  这话可不好接,一个不好就得人设崩塌。

  把盘子揽到面前,朱景洪一边夹菜一边说道:“您老绝对看错了儿子!”

  “以儿子的本事,做个内阁大学士也能行,若是把首辅给儿子来做,那爹您要多少钱儿子就给您挣多少钱!”

  “那干脆皇帝也让你来当,岂不更好!”朱咸铭又推了一盘菜到朱景洪面前。

  朱景洪笑着答道:“爹,我最多也就做个首辅,皇帝这差事您还是就给四哥吧!”

  眼见这小子说话无所顾忌,让朱咸铭的怀疑削弱了许多。

  “首辅?你小子连四书都没读全,当个九品小官都不够格!”

  “爹,圣人的书是拿来读的,拿来做事可百无一用,所以儿子读不读书……跟做首辅可毫无关系!”

  虽对这番话极为赞同,但表面上朱咸铭却冷了脸,当即呵斥道:“混账……你不读书也就罢了,还敢污蔑圣人之学,简直狂妄无边!”

  “儿子失言,儿子该打……”朱景洪连忙起身,顺手给了自己两巴掌。

  “行了,要打出去打,别脏了我的眼!”

  “那儿子还是不打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朱景洪讪讪一笑。

  “哼哼,你不是说圣人之书百无一用嘛!”朱咸铭冷笑道。

  一边给老头儿添酒,朱景洪一边说道:“总还是有些用处!”

  “爹,兴建水师的事,您可得放在心上,金山银山被洋人抢了去,您不可惜儿子都觉得可惜了!”

  这一刻,朱咸铭倒真没再反驳,显然他是真被说动了。

  当然了,作为执政多年的皇帝,朱咸铭不会因一时兴起而定大政,必然会有充分调查和论证。

  “传旨给赵盛,让他好好查查,日本吕宋那些地方,还有其他各藩属部盟土司,哪些地方有金矿银矿!”

  强盗思维一旦养成,那可就难以纠正了。

  把所有藩属部盟都查一遍,朱景洪发现老头儿比他胃口还大。

  “是!”程英应了一声,然后就出去遣人传旨。

  “小子,交代你的差事,你既答应了就得办成,若是出了纰漏……”

  没等皇帝说出后果,朱景洪便黯然接话:“您就打断儿子的腿!”

  “爹,差事办成倒也容易,只是……”

  “有屁就放!”朱咸铭面带不愉。

  朱景洪笑着答道:“只是赏赐什么的,您可不能吝啬!”

  “你他娘的胡说八道,朕何时吝啬过?”

  瞪了朱景洪一眼,朱咸铭呵斥道:“看见你就来气!”

  “滚!”

第382章 宝钗受召

  薛家府邸之内,宝钗正独坐于书房。

  从离开皇宫到现在,她大多数时间都在书房。

  她喜欢此间安静的氛围,除了可以读书写字,她还可以练习针线刺绣。

  每天她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为的是在参选时有更多优势。

  当然了,宝钗也知道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自己能选上侧妃便是幸运。

  和参选侍读一样,嫡皇子的王妃必然是由帝后钦定,跟这个人本身才学品貌关系不大。

  似陈芷这般“普通家庭”选上亲王妃,其实事情本身也没那么简单。

  当年皇帝继位不久,正需让天下文武群臣安心,便着重标榜自己恪守制度,所以睿王妃的选拔便格外公正。

  陈芷这毫无背景的举人之女,一跃成为大明最尊贵的女子之一,到如今仍为外命妇中地位第一(注:皇后和太子妃属半君,不是命妇)。

  只有第二位王妃出现,才会打破陈芷外命妇第一的头衔,而这一天已经不会远了。

  宝钗正思索间,只听外面传来莺儿的声音:“姑娘,宫里面来了人,说请你去一趟!”

  “知道了!”

  宫里面突然来人,哪座宫里的人?东宫?坤宁宫?还是承明院?

  不同地方来人目的便不同,如何应对自会有差异,宝钗一时间想到了许多。

  她可不敢耽搁,便在丫头引导下往前厅去了。

  来到前厅时,宝钗便见一宦官站在厅内,正和自己母亲说这话。

  她在坤宁宫待了有半年,和里面的宫女太监都很熟,即使看背影也认出了此人。

  “胡公公,有失远迎,实在失礼!”

  听到声音,胡公公便转过身去,拱手行礼道:“薛姑娘,一月不见,越发光彩照人了!”

  “此番采选,姑娘定会有好结果!”

  一旁薛姨妈应话道:“多谢公公吉言,若能得天家看中,便是这丫头的造化了!”

  “不知公公此行,所为何事?”

  听到宝钗问话,胡公公一拍脑门,说道:“倒把正事给忘了!”

  “咱家是来传皇后娘娘口谕!”

  说完这话,胡公公走到客厅正前,宝钗母女也识趣来到下首站定。

  “娘娘口谕!”

  宝钗及屋内众人连忙跪下,问安之后口称千岁,等待着老太监宣谕。

  “着薛家女即刻进宫!”

  这就是口谕,格外简洁明了。

  再度参拜之后,宝钗脑中思绪飞转,想着皇后为何会召见自己。

  “薛姑娘,跟我走吧!”

  “公公请!”

  …………

  在宝钗动身入宫时,此刻上林苑的工坊内,贾芸正在给工匠们画饼。

  “诸位,洋人那点儿微末伎俩,你们怎么也得学会才行!”

  “不光要学会,还得要超过他们,要做出比他们更好的!”

  “十三爷可是说了,只要诸位造出他想要的东西,赏银绝不会少,甚至连官爵都可以封给你们!”

  如果说银子已经非常诱人,那么获得官爵光宗耀祖,足可以让这帮匠户豁出一切。

  类似的话,其实贾芸已说过后很多次,但每次听都让工匠们心潮澎湃。

  一番打鸡血之后,贾芸便让工匠们离开了,而他自己则迈步到各点位参观。

  从朱景洪手里得到负责工坊的差事,对贾芸来说无异于找到了人生的天梯。

  所以对手里的差事他是格外上心,除了负责日常工坊运转,还每天泡在了各处窑炉中,甚至亲自参与打铁之类的事。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也成了半个铁器制造的行将,至少能做到不被人糊弄。

  “芸爷,张公公来了!”

  听到小厮提醒,贾芸笑着转过了身去,便看见张平安已经过来。

  “张公公,今日差事都吩咐了下去,您在房里喝茶就是了,何必亲到这工坊里来!”

  贾芸口中提到的张公公,便是朱景洪专门派到此间,用以起到监督工程进度。

  工坊这里每日会耗费大量银子,虽对贾芸已非常放心,但朱景洪从来不愿考验人性,所以才派了张平安来。

  “芸兄弟,这两天十三爷又问了工坊情况,他们可得尽快拿出东西来!”

  “比如十三爷说的那个一体弹,即使现在做不出成品来,总得有个半成品拿出来!”

  “再如枪管子,里面刻线啥的都不说了,总得做出更坚固的管子吧!”

  听到张平安这些话,贾芸脸上泛起了苦笑。

  在他不懂行时,也觉得这些事很轻巧,可如今他可没了这想法。

  当然了,此刻他也不好反驳张平安,只能一个劲儿的应承下来。

  其实张平安也知道难,但他所存在的意义就是施压,贾芸这些人难不难跟他没关系。

  “芸兄弟,十三爷对伱很看重,这里的差事办好了……日后也少不了你一顶乌纱帽!”

  这话说到了贾芸心坎里去,也正是存着这样的念想,他才会费尽心思在工坊折腾。

  “到时还望张公公多加美言!”

  “我?唉……我如今在十三爷面前,可说不上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