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71章

作者:三月啦

  土豆较为抗寒,东北之地,可以进行推广种植,活人倒是够了。”赵泗开口说道。

  始皇帝点了点头,尔后示意赵泗坐下。

  “这是各郡县去年纳粮奏表,你在这几日拿个章程出来,分予地方。”始皇帝指了指一旁堆砌的满满当当的竹简的架子开口道。

  赵泗最熟悉三种新粮的特性,专业的事情肯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办,来都来了,总不可能让赵泗啥也不干,就干巴巴的随侍左右。

  赵泗埋头陷入苦干,期间不忘开启璞玉光环笼罩始皇帝。

  始皇帝则继续躬身处理政务。

  “把南阳去年的奏表寻出……”

  在赵泗工作的途中,始皇帝不止一次要求赵泗寻找文件和书籍。

  处理政务就是这样,不仅要看当下的政务,也要和以前的奏折对比,才能够细微之间见端倪。

  赵泗乐此不疲,一边处理始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一边给始皇帝充当私人秘书。

  “东北那嘎,倒也算是大秦的疆域之内……黑土地啊!”赵泗叹了一口气。

  可惜,那地方太冷了,是真能冻死人的那种冷,土豆倒是可以在那里种了,可是没有有效御寒条件的情况下,那里还是不太适宜人类大规模聚集。

  “这地方的开发比百越都难,百越只要治了疟疾,问题不大,这地方,非得等到棉花和煤炭投入应用以后才成。”赵泗叹了一口气。

  现在大秦的疆域范围之内的冻土并不是很多,再往东往北那一带还尚未占领呢。

  “这地方可以多拨些土豆,勉强也能作为口粮。”

  “此地亩产量居然只有八十斤?”赵泗暗自咋舌。

  “人口不多,土地荒芜贫瘠,多拨些红薯种子。”

  “关中皆为沃土良田,象征性的拨点玉米土豆红薯种子即可,除了玉米和小麦轮种之外,不必多费心力推广红薯土豆,浪费上好的良田。”

  “蜀中粮食产量居然有两百斤!有都江堰啊……那没事了!”

  赵泗还是头一次接触各地地方的生产详情,这些数据理论上来说不到三公九卿基本上都不可能开放的。

  赵泗,一个小小的侍郎,作为始皇帝的贴身秘书,却可以随意查看,这让赵泗乐此不疲。

  相比较于那些古籍,这些各地的纳粮和政务汇报才记录了大秦最真实的数据和现状。

  始皇帝时不时招呼赵泗一声要求赵泗寻找需要的书籍和奏章,赵泗每每忙碌完以后就投入到数据的记录和阅读之中。

  虽然,这不是当下大秦最准确的数据,但是已经是现阶段能够找寻到的最为完善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途中,赵泗每次按照要求为始皇帝找寻奏折和书籍之时都会花时间记下奏折书籍摆放的格局和顺序。

  或许是有璞玉光环的原因,一个上午过去,赵泗最开始还笨手笨脚,甚至需要始皇帝稍作等待才能找到相应文件,到了现在,始皇帝只需要开口,顷刻之间赵泗就能把所需奏折找到。

  很显然,赵泗已经投入并且开始适应了始皇帝贴身秘书这个职位。

  始皇帝看着埋头苦干的赵泗脸上露出了笑容,赵泗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眼力见和上道,虽然对很多事情没有根基,但是愿意学,而且学得快。

  倘若赵泗真是个榆木疙瘩,那始皇帝哪怕再怎么亲近赵泗,现在也就是让赵泗执戟于宫门做个贴身警卫员。

  “陛下,已经晌午了,可要用些饭食?”赵泗忙碌许久,直至腹中微微发出呻吟,抬头一看,日至中天。

  始皇帝闻言放下毛笔,抬头忘了一眼天色,腹中确实有饥肠辘辘之感,颔首道:“带他去罢!”

  一直守候在屋门之外宛若透明人的赵高闻声躬身行礼,引着赵泗直奔宫中膳食所在。

  “赵侍郎请……”赵高于前带路,温声细语,听不出来有任何情绪。

  不仅如此,在路上赵高还贴心的为赵泗讲解了始皇帝喜欢吃的饭菜和饮品,同时说了很多始皇帝的习惯,弄的赵泗多少有点不适应。

  其实理论上来说,赵泗是抢了赵高的活。

  譬如公文整理,包括为始皇帝准备饭食等等……

  但是偏偏赵高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反倒是倾囊相授,让赵泗颇感意外。

  历史上的赵高不必过多赘述,赵泗不是傻白甜,一边记下赵高所说的注意事项,一边抱着笑脸和赵高打哈哈。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是,蒙毅还曾经上书处死赵高,也没见赵高对蒙毅有过任何不敬。

  赵泗不喜欢赵高,也知道赵高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赵泗知道,赵高绝对不蠢。

  “总感觉不安好心……”先入为主之下,赵泗对赵高的一切行为都抱有戒心。

  最重要的是,始皇帝沙丘之死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提出过赵高就是幕后黑手,虽然赵泗不信始皇帝能被赵高给摆一道,但是如赵高这般遗臭千年之人,活着终究令人心思难安。

  行至宫中厨房,二人于内等候饭菜。

  赵高又温声细语的为赵泗介绍宫中各所得职责和方位,宛如给赵泗做入职培训一般,颇为细节满满。

  待到宫中御厨饭菜准备妥当,赵泗才拎起来饭菜,同赵高一道来到始皇帝面前。

  “陛下,请用膳!”赵泗躬身行礼,将案几收拾干净,尔后将饭菜一一盛出。

  “退下吧!”

  始皇帝摆了摆手,赵高立刻躬身领命,默不作声的退至门外,赵泗闻声亦要退出,却被始皇帝招手留下。

  “坐下同食!”始皇帝看着赵泗,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赵泗闻声只得坐下于始皇帝同食,实际上,赵泗并不想这么出挑,但或许是始皇帝的恶趣味?

  总之赵泗赵高二人,一个退至门外,一个居内同食,以至于赵泗总感觉赵高的目光仿佛就在自己身后一般灼灼而视之。

  始皇帝看了一眼坐的板正的赵泗也没有再说,只是安静的享用饭菜。

  别的暂且不说,赵泗的业务能力提升的还挺快,而且确实如夏无且所说,确实赵泗待在自己身边以后自己的心情都会好上很多。

  连带着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最起码之前一上午的劳累过后,现在的始皇帝应该是精疲力尽。

  在赵泗到来以后,眼下精神饱满,食欲大开,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

  始皇帝有心培养赵泗,不然不会把那么多事情交给赵泗来做,甚至于把赵高的事情都交给赵泗来完成。

  赵泗在接下来的治疗计划当中,是要长期随侍左右的,只是始皇帝身边的事物安排的满满当当,赵泗看不了蒙毅能干的活,能力不够,但是干干赵高所做的琐事,倒是可以,同样也能够起到锻炼赵泗的作用。

  “做的如何了?”用膳过后,始皇帝看向赵泗开口问道。

  “有些头绪了,三两天之内,足够调配完成。”赵泗老实回答道。

  分种子这事涉及全国各郡县,肯定要精细处理。

  始皇帝跪坐于案几之前,看着赵泗埋头苦干,目光悠长。

  眼下,三种新粮的爆炸产量的消息将会逐渐引爆天下,六国余孽之前的舆论污蔑在三种新粮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普及三种新粮,更是大势所在,是万万没人能够阻止的事情,哪怕六国余孽联合在一起都无法阻止三种新粮的普及,大秦身上的天命只会越来越厚越来越重!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能够吃得上饭!

  黎庶所求,无非活而已,只有贵族才能追求自己该如何活。

  那么接下来呢?六国余孽会如何做?会做出哪些应对呢?

  在这样一个,天命和君权说不清道不明的时代,三种新粮比什么都好用,那么,黔驴技穷的六国余孽,又会使出什么样的招式呢?

  始皇帝十分好奇!

  ……

  “亩产五千斤?”会稽,郡守府,项伯看着面前的会稽郡守殷通脸上带着不可置信的神情。

  “怎么可能,准是那秦王又遭方士哄骗,天底下哪会有亩产五千斤的粮食?”项伯摇头哈哈大笑。

  “昔年徐福出海寻仙,言之凿凿,至今不也是未返么?还是不谈这些,你这里可能匀出来一些甲胄于我?”项伯说明来意。

  “亩产五千斤,证据确凿,初时我也不太相信,如今是咸阳官府递过来的消息,我已经上书求种,不日以后,咸阳就会发来种子于会稽推广种植。日后还要纳入政绩考校。”殷通摆了摆手尔后自顾自的坐下摇头看了看项伯。

  “甲胄之事,以后勿要再提!”

  项伯闻声面色一窒,身后高达两米充满了压迫感的雄壮男子闻声皱眉,脚步微微上前,却被项伯拦住。

  殷通并不在意这些,他是会稽郡守,是一地首脑。

  “亩产五千斤,我想您比我更清楚意义如何。”殷通沉声开口。

  “就算推广开来,产量有所下降,别说五千斤了,就是五百斤……”殷通意有所指。

  “郡守不用多说!”项伯摆了摆手,转身带着项羽告辞。

  “五千斤啊!”殷通看着项伯离去的身影微微感慨。

  项家,在亩产五千斤的粮食面前,算得了什么?六国余孽,在亩产五千斤的粮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第一百一十三章 项梁:莫非,天命真的在秦?

  殷通,齐人也,曾经在郎中令进修,做过郎官,后被分配至会稽郡为郡守。

  成为会稽郡郡守以后,殷通和本地大贵族项家搞到一起,成为了项梁的至交好友,私卖铠甲武器,成为了项家官面上的保护伞。

  作为回报,项梁凭借项家在楚地的威望,帮助殷通坐稳了于楚地的统治,还帮殷通刷了不少政绩。

  历史上,陈胜吴广先后起义,掀开秦末乱世序幕以后,殷通也并不安分,打算以自己为主,召项梁恒楚于会稽起兵反秦。

  可惜殷通高估了自己,项家并不打算屈居人下,在殷通全盘托出自己的造反大计以后,项梁丝毫不讲武德,召项羽杀殷通于郡守府,起兵造反。

  殷通从来不是一个安分之人,在和楚地余孽媾和外加上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作为一郡首脑,他的心也早就开始动摇。

  历史上的殷通或许有些志大才疏分不清自己的地位外加有些识人不明。

  但能够从众多郎官之中脱颖而出,并且成为一郡首脑,就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傻子。

  亩产五千斤……殷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六国,早已经被始皇帝覆灭过一次,六国已经失败过一次,六国余孽说一千道一万没有人敢在始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揭竿而起。

  就连说出来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也是在始皇帝的驾撵经过以后才从地上爬起来开口。

  亩产五千斤,足够砸碎所有的小心思了,甚至于殷通都禁不住有些怀疑,天命是否真的在秦!

  那可是亩产五千斤啊!

  就连都江堰附近的良田,现在也只不过是堪堪两百斤罢了!

  别说五千斤,就是五百斤都已经有些超出常理了,五千斤……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只有天命可以解释。

  “自朕而始……千世万世,一脉相传!”殷通脑海之中莫名回荡着曾经的话语。

  以至于现在的殷通,竟然有些后怕……

  人的胆子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膨胀起来的,殷通在郎中令做郎官的时候没有半点小心思……是后来成为了会稽郡郡守,一次又一次微不足道的试探和逾越,让他越发明白什么叫天高皇帝远。

  原来……在这里骂始皇帝,他也听不见啊。

  但是当亩产五千斤的天命加于始皇帝之身,殷通莫名有些瑟缩起来,说不清道不明,总有一种自己的一切都尽被看穿看透……自己今日之事总瞒不过始皇帝眼睛的感觉。

  殷通知道,自己该收一收自己的小心思了。

  最起码……亩产五千斤的粮食在,六国余孽是万万翻不了身,自己,需要和他们保持充足的距离。

  甚至在必要时刻,卖掉自己的至交好友,用项家成全自己的一切,杀人灭口,也不是不行。

  ……

  而另一边的沛县……

  四十多岁的刘邦卧于板车之上,周围众人环绕。

  “说笑话呢,我的萧县丞……五千斤……天底下要有五千斤的粮食,哪至于道生劫匪,民不聊生?”刘邦将草杆从嘴里吐出来开口说道。

  “逃役的都跑了多少去了?”

  “他秦王要真有亩产五千斤的粮食,只要给发种子,天底下的人怕不是抢着去做劳役,莫说阿房宫,他就是修十座阿房宫,把整个天下修个长城围起来,都有的是人应役。”刘邦笑眯眯的看着萧何,很显然,言谈之间,对始皇帝没有多少敬意。

  “我不过一狱吏,哪来的县丞之说?”萧何摇了摇头尔后认真的开口说道。

  “亩产五千斤的粮食是真的,听说是徐福出海寻仙的船队回来的,自海外带回来的仙种。”萧何开口说道。

  “县丞已经发奏于咸阳讨要仙种,听说一百亩地,出了数十万斤种子。想来用不了多久,咸阳就会发来仙种,如今县衙已经传开了。”萧何笑着说道。

  “还真给徐福找到仙人了?那岂不是秦王要长生不老了?”樊哙胡子拉碴的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那咱这税岂不是再也减不下去了?”夏侯婴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还减啥税,真要是有亩产五千斤的粮食,交一半还剩两千多斤,就算是交多半也够一家人上下吃喝能存下来不少。”刘邦翻了个白眼。

  “真有这些个粮食,哪来那么多浪荡子!”刘邦从板车上跳下来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