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05章

作者:三月啦

  “诸卿尚有事务在身,孤也不好耽误朝政,这些书籍便当孤送于诸卿的礼物,诸卿若觉有趣,闲暇之时可以看看以作消遣。”赵泗笑了一下示意散场,尔后和始皇帝告别以后带着一肚子骚主意来到匠作局。

  “殿下,这样宣传,会不会不太好?”

  在赵泗说完自己的宣传骚主意以后,一众科研人员持怀疑态度,小心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什么(陛下看了都说好,竟将其中之法用于朝堂官吏,推行天下!)(右相李斯看完以后惊为天人,言其简单易懂,别开生面,蕴藏真理,和以往的诸子百家的文章竟然大相径庭!)(八岁稚童看了都能学会的真理)

  这样的宣传方式对于这个时代实在是太超前了一点。

  最关键的是,这是借的始皇帝的名头和三公九卿的名头。

  这可是大秦帝国实际的操控者,作为行政编的一员,他们心里还是有很深的敬畏的。

  “怕甚么?又不是骗人!”赵泗挑了挑眉。

  “官吏之间虽然孤可以做主,以孤之手推行于朝官之手,但出了朝堂,孤也不能做主,不如此宣传,如何打开销量?

  况且就算出问题,那也是孤出的主意,谁不知道匠作局是孤亲手带出来的机构?

  难不成李相还会找孤问责不成?

  况且尔等难道不希望卖的更多一些么?”赵泗笑眯眯的问道。

  再怎么说,这也是著书立说啊!

  怎么可能不想?要知道他们都是在上面留名的人。

  这种方式的著书立说,大佬多半是看不上的,甚至求着他们署名他们也未必看的上。

  但是……匠作局这群是什么?

  学术上吊打他们的多了去了,墨家的本是思想,而不是技巧,若不是赵泗的出现,论地位他们在墨家内部都排不上号。

  流量有好有坏!

  金玉缠身者自然看不上垃圾流量。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通过任何方式,只要红了就够了。

  经历过信息爆炸的赵泗很清楚流量意味着什么,功成名就以后,铁铁就不giao了,开始跟你讲起来道理了。

  论学术环境,在这个时代,科学终究是处于极大的劣势,哪怕有赵泗的帮助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外部的压力,当权者大概率是不在意所谓的科学进步星辰大海的。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摆烂可以长治久安,他们宁肯烂死在王座之上。

  所以也就只能用这种方式去为科学的诞生培养一片土壤,加速他们的成长。

  只要基数够大,就一定会收获足够多的拥趸。

  这就够了!

  经过激烈的讨论以后,最终匠作局通过了赵泗的宣传方式。

  “定价呢?你们怎么打算?”

  “收支平衡即可吧……”拙木楞的说道。

  “能卖多少算多少,不赚钱也成,这是大家的意思。”

  赵泗笑着点了点头:“也是孤的意思。”

  于是经过一致商议和决定以后,最终定价五千秦半两的价格。

  是的,五千秦半两!

  一本书!

  贵!很贵!

  但是,相比较于这个时代的书籍均价来说,已经几乎相当于白送了。

  事实就是如此,知识从来都是昂贵的,尤其是尚处于知识封锁的秦朝,一本书,一段经典,甚至是传家之本!

  而匠作局的定价之所以如此低廉,那还是因为匠作局分币不挣,自负盈亏,为爱发电。

  同时,匠作局作为大秦的研发部门还掌握了大秦最先进的造纸技术和刊印技术。

  两相结合之下才能定出来五千秦半两的低价。

  五贯钱,不算便宜,但是很显然,识字也不是一般阶级能够涉及的事情,对这部分知识分子来说,五贯钱,买一本没看过的书,哪怕是春宫,都不算亏本了。

  于是,在怀揣着著书立说传颂天下的匠作局学者的鼎力支持之下,扬名驱动着他们加班加点的赶工刊印。

  因为始皇帝要求朝官要掌握断句字符的原因,因此初期生产和刊印将作少府也有参与,主要是刊印好供给百官的,至于雕版当然是匠作局提供的。

  有将作少府这个全国最大的工业部门的支持,因此一个月的时间在咸阳的朝官几乎就人手一本,霎时间风靡咸阳。

  很快吏员等政府工作人员也开始购入,因为《科学与自然》不是什么禁售知识,相反还有赵泗的鼎力支持,雕版也有现成的,将作少府再完成官方任务以后自然也有顺手赚一笔的心思。

  因此将作少府再结束朝官供给以后以三十贯的定价发行出售。

  然后……

  被匠作局砸了场子……

  匠作局技术先进,但是产量肯定比不上将作少府,但是定价太低了……

  五千钱啊!

  哪怕是薄利多销,哪怕是将作少府因为集群化生产成本大大压缩,也没多少赚头。

  因此将作少府很快宣布停售,并且对匠作局表示了严重的谴责。

  玩锤子,匠作局就奔着不赚钱去的……

  事实上,从一开始赵泗就没打算走高端市场。

  五贯钱和三十贯钱,差距真的太大了!

  因为价钱的差距,销量自然也会拉开很多。

  而赵泗,要的,只是纯粹的销量!

  这是宣传,而不是生意!

  因为低价销售再加上赵泗提供的堪称炸裂的宣传术语,因此很开《科学与自然》就在关中掀起一场风暴和讨论。

  因为采用的是白话文外加断句字符的原因,读起来通俗易懂,也没有传统文章的高深莫测,因此但凡是识字的,都能够参与到这场讨论当中。

  另外因为定价足够低,获得人足够多的原因,不是什么珍贵东西,因此自然不乏抄录借阅之人。

  像什么《论语》《五蠹》这些顶尖文章属于学术论文,安身立命之术,不是顶级交情自然不肯借阅。

  可是《科学与自然》说白了就是一杂书,又实在便宜,因此稍微有点交情也都愿意借阅出去。

  于是传播量再一次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这也导致口碑迅速下降……

  毕竟面相的是低端市场,口碑差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因为其不涉及学术之争,也不涉及什么朝堂之事,虽被视为杂书,胜在通俗易懂言之有物,而且好奇心人皆有之。

  因此很快也掀起了对于《科学与自然》上面记载的小实验的复制。

  “竟真的有倒影!”有学子发出惊呼!

  “虹彩!竟真可以人力复制出来虹彩!”

  “用这滑轮组,果然省力,若能够用在城池建设,岂不是事半功倍?”

  这就有点相当于冷知识科普……

  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真算不上高大上的东西,可是却是一种潮流。

  一种新奇的探索的潮流……

  当然,这其中自然也不乏有人真的因此产生了对于追究事物背后的道理的想法。

  一个士子在树下观摩着《科学与自然》,正在地上写写画画,运用书中的知识计算自家田亩的面积。

  砰的一声,一颗枇杷落在了他的脑袋上,令他发出一声痛呼。

  他郁闷的捡起来枇杷,咬了咬牙扒皮放在嘴里,尔后抬头看了一眼树上的硕果,忽然陷入了沉思。

  “枇杷,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缩影,他自然不是牛顿,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因此产生了对于世界万物的求知欲。

  知道的多了,心里的疑问反而更多了。

  为什么?

  不是追名逐利,不是什么为了天下苍生,仅仅是为了心中的好奇和真理!

  而最直观的表现是,关于匠作局的询问和议论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有不少士子表现出想要加入匠作局的意愿。

  而这,就是赵泗想要看到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安定,新年将至

  因为不限量供应以及物美价廉的原因,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科学与自然》迅速的火遍了大江南北。

  得益于赵泗出色的宣传方式,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孙殿下鼎力支持,始皇帝更是公开夸奖,因此风气迅速盛行开来,民间迅速掀起了科学实验格物致知的风潮。

  字符,也就是标点符号,迅速地融入朝堂官府机构的日常政务当中。

  以至于始皇帝和赵泗的工作量迅速降低,有了标点符号以后,最起码不用断句了。

  文字游戏当然还是能玩,但是比以前难度提高了不少,不用太过费心费神。

  将作少府因为和匠作局合作的不愉快的原因少捞了不少钱,因此对匠作局颇有微词。

  不过很快,这种微词也就消失的一干二净。

  无他,再始皇帝的要求下,将作少府将进行产业调整。

  可堪一用的铁器出现了,将作少府作为大秦最大的生产部门,自然要第一个进行产业调整。

  以往的青铜器不被需要了,他们更多的作用是被融铸为钱,而非再用作兵戈铠甲之利。

  但是核心技术在匠作局手里……

  虽然始皇帝已经下令由匠作局派出技术人员辅助将作少府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但是归根到底这是将作少府的任务。

  想要让匠作局的技术人员尽心尽力,自然得哄着。

  “右丞,近来可好?”看着如今将作少府的右丞,自己的老上司,刘辟发出了亲切的问候。

  芫恭闻声,看着自己曾经的下属,被自己用权利驱使而又弃之不顾的刘辟,眼中闪过一丝悻悻之色,终只能干笑了一下附和刘辟的问候。

  芫恭,曾经是将作少府的左丞。

  为了再向上一步成为右丞,位列九卿,因此短暂的庇护了一段时间苟延残喘的墨家弟子。

  毕竟秦墨,已经再重重重压之下不堪重负,眼看着就要消逝,偏偏秦墨内部还有很多技术能够通过大秦的正规渠道立功。

  芫恭自然不需要这些小功劳,可是他需要秦墨帮助他对将作少府进行技术更新,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他的功劳才足以竞争右丞位列九卿。

  再初步达成合作以后,刘辟因此被芫恭提拔为左中候,为芫恭的升官计划鞍前马后。

  有秦墨善于生产制造的群体的帮助,芫恭顺利的成为了右丞,位列九卿,顺利掌管整个将作少府,可是刘辟乃至于墨家弟子却迟迟没有得到回报。

  芫恭变得更加冷淡,甚至于想要卸磨杀驴……这就要归功于墨家独特的政治地位。

  以及,芫恭事实上是正规秦吏出身。

  芫恭的冷淡让刘辟意识到了现实,放弃了两边压住的幻想,因此接受了赵泗的招揽离开了将作少府进入了匠作局,带领墨家弟子投入了匠作局的建设当中。

  尔后芫恭和刘辟基本上就没什么联系,他也不可能对刘辟出手。

  刘辟在怎么说背后是赵泗,九卿地位虽高,可是能做九卿的又不止他芫恭一个。

  后来由匠作局所出的技术不断更新,匠作局和将作少府也展开了几次合作。

  譬如铁质农具的生产,造纸术生产线的建设等等……

  只不过彼时匠作局挂靠在航贸军府之下,刘辟地位低芫恭一头,况且终究不算涉及家国大事,芫恭作为右丞自然不必亲自出面。

  而现在不一样了。

  首先匠作局已经完全独立,论地位刘辟也是两千石俸禄,二者地位等同,部门地位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