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73章

作者:三月啦

  樊哙为先锋领兵出战,一战直接击溃陈余的偏师,斩首两千余,但是却俘获了将近两万人马。

  嗯……都是老弱妇孺。

  陈余丢下了老弱妇孺跑路了,他裹挟百姓自然也有反噬,譬如,转进速度实在不够快。

  尔后又发生了几次遭遇战以后,陈余被赶到了颍川郡附近。

  经过几次碰撞以后,陈余的兵马仅仅只剩下了两万多人马。

  裹挟百姓就是如此,聚的快,但是遇上精兵强将,散的也同样的快。

  十几天的时间,陈余就被打回了原型,而且情况更加糟糕。

  他的人马还在跑路……

  并且他的部下已经开始人心散乱,最近更是发生麾下将军帅上千人直接投降的事情。

  然而到了这一步,曹参依旧没有一鼓作气将陈余消灭,而是开始发动一切宣传渠道向陈余发出了最后的通牒。

  赵王的大义外加上老弱妇孺已经被陈余抛下,以及名声的彻底败坏,陈余部下的人心更加混乱,他的军令甚至被拒绝接受。

  哪怕陈余给出自己所有的财富和赏赐都不足以稳定人心。

  这是当他选择肆虐地方时注定的结果。

  陈余又悟道了。

  以武力而凌虐之人,乍起之时或能够搅动声势,但一旦遭遇挫折,人心的离散就是不可阻挡的。

  尽管萧何很急,但是唯独在这件事上没有催促曹参。

  因为……哪怕是叛军,到底也是赵王的子民。

  他们其中有很多人,是被裹挟的,是被混淆真相的。

  比起来那些被迫拿着武器厮杀的叛军,更该死的是操控和主导了这一切的人。

  于是在重重压力之下,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陈余的兵马开始大量逃走,他的军令被越来越多的人无视。

  仅剩的两万人马没过几天就跑的只剩下四千多人。

  这四千多人马算是陈余的核心精锐。

  但更要命的是……

  哪怕是他的精锐,他的亲信,也开始无视他,并且纷纷商议着是不是能把陈余卖出去个好价钱。

  陈余绝望了,他悟了,但是悟的太晚了。

  再某一天夜晚,他的部下终于商议好准备动手。

  在他们闯入陈余的军账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陈余已经于军账之中自杀,旁边还有他妻子和儿子以及岳父的尸体。

  他们感到诧异,但是紧接着就为了陈余的尸身而大打出手。

  毕竟……他们是陈余的亲信。

  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劳来买自己的命,大概率是要跟着被清算和陈余一同共赴黄泉的。

  总之,经过一场闹剧以后,赵地最大也最可恶的以陈余为首的反叛势力被彻底消灭。

  曹参有条不紊的按照李左车的计划继续清剿赵地其余大大小小的反叛势力。

  总共用时两个月时间,赵国的反叛势力彻底被清扫干净。

  这同时也意味着坚定不移的抵抗派的彻底消亡。

  战场上再斗争的同时,赵地的世家贵胄也在自相残杀。

  本质上每个反叛势力背后都有其支持者。

  只不过大部分人选择了抽身而出接受赵泗的统治,但不乏一些坚定的抵抗派,他们同样也被喜迎王师的世家贵胄用不限于举报以及人身攻击的方式踢出局。

  赵地彻底安定了……

  再安定之前,李先等人也认为他们给张苍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毕竟冥顽不灵的人已经被他们消灭出卖。

  而他们已经洗心革面,并且愿意遵从张苍制定的规矩并且在这个规矩之下生存。

  多好啊……

  新王来了,官职多了,还清扫了一大批傻子,竞争的人还少了,赵国也安定了,一切都百废待兴,大家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坐在一块剥削庶人了,还不用流血。

  天下难道还有比这更妙的事情?

  他们当然不认为张苍会对他们动手。

  毕竟……赵地情况很特殊。

  特殊在哪里……

  人……不够用!

  人才,更不够用。

  在这个时代,离开了世家贵胄想要治理地方,确确实实很难。

  而且赵国是诸侯国,总不可能指望从关中输送人才吧。

  官就不用说了,秦朝近乎于变态的吏治总需要人来维持吧。

  清明的吏治是需要有足够规模的吏员维持的。

  去掉世家贵胄以后,在野的读书人能不能把赵国的官吏填满都是个问题。

  所以大家都很乐观,尽管他们的名字还在迁王陵令的大名单之上。

  但是!

  让他们想不到的事情来了!

  赵地平定了!

  一直以来长袖善舞的陈平突然之间闭门不出了。

  一直以来的好好先生张苍说什么都不管事了,只说让他们去找萧何,萧何才是赵王亲自定下来的丞相。

  他们还没试探萧何迁王陵令的事情,萧何却开始找到他们谈起来了丈量田亩核对账册财赋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

  明明赵地已经平叛了,郡兵和县兵虽然各回各家了,但是借调而来的五万兵马却没有走。

  不仅如此,曹参在这个档口,开始征召兵马,组建王宫卫戍了。

  赵泗是赵王,虽然人不在赵地,但是他的王宫却需要有常备兵力拱卫,这是曹参给出来的解释。

  总之……

  萧何面对财政的大窟窿,几乎是强咬着牙忍过去的。

  现在,他不打算忍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赵泗哭穷

  没有账册,没有田契……

  如果不打算动用武力的情况下,确实是一笔糊涂账。

  而如果强行动用武力,也有可能引来极大的反弹,甚至于导致地方败坏。

  所谓吏治,权衡而已……

  萧何认真权衡了一下,现在赵国的情况摆在面前。

  没钱!没钱!还是没钱!

  至于地方败坏?已经败坏过了。

  恰好,萧何手里面还有武力可用。

  五万兵马还没走,曹参在征召王宫卫戍,也就是日后赵国的常备兵力,职业军人,专司拱卫宫禁。

  那还想什么?开干!

  先前因为张苍的叮嘱,萧何治理官吏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于贵胄还多有偏向,主要是为了稳住他们的心,让赵地的叛乱尽快停止。

  现在叛乱停止了,萧何也终于可以摊牌不装了!

  于是!

  萧何以丞相的名义发动了第一项政令。

  核对田亩,重查赋税!

  这不核对不知道,一核对吓一跳。

  因为叛乱而被侵占田地的庶人几乎不知凡几,甚至有很多被迫成为了隐户。

  何为隐户,即不被官方登记的户口。

  不被登记,那自然不纳税,不服役,当然,相应的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就没有了保证。

  不给官府纳税,那就得给别人交钱,总不可能真的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里面再也不出来。

  隐户的增多本质上是源于官府管控能力大幅度下降,公信力严重缺失。

  以及,地方势力对于官府权责的侵占。

  风风火火的查隐户清田地核财赋行动开始了。

  刚一开始,萧何就遭受了极为严重的阻力。

  官吏懈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丞相,非不愿为,实难为之!”

  “是啊,田亩清册先前已经遗失,如何能分得清楚田地是谁的?只能派人下去挨个询问。”

  “人手太过于匮乏了啊……”

  摆在萧何面前的问题很多。

  第一:缺乏执行政令的人手。

  没有执行人,政令说的再好也是一张白纸。

  第二:官吏之间相互推诿。

  诸如郡守县令之类的大官倒不必说,这是先前秦政府任命书大多都并非本地人,勉强能用。

  可是真正办事的小官小吏大多都是本地人。

  让本地人去查本地人?他们固然不敢抗命,却可以应付公事。

  第三:赵人对萧何等人的不信任。

  萧何等人终究也还是外地佬,庶人虽然期盼有人为他们伸张正义,但他们不可能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正义之上,指望萧何的人品。

  进展并没有想的那么顺利……哪怕有大军在侧。

  要杀人,要治罪,也得先有人喊冤不是?

  对于贵胄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没人喊冤。

  对于萧何来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不平者伸张正义。

  “赵人畏惧秦法,我们又是从咸阳而来,虽是王上元从,依旧使他们感到畏惧,担心我们来了以后用严酷的刑法来凌虐他们,现在赵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的核清田亩财赋,我打算先把秦法秦律的事情放在一边,和他们分别约法三章。”萧何向张苍开口说道。

  “哪三章?如何分别?”张苍笑着开口问道。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皆从轻发落,亦或者不发落。”萧何开口说道。

  “庶人智短,我等又是初来乍到,想要取信于民,首先不能让他们害怕我们。”萧何开口说道。

  张苍点了点头:“赵地不比关内,眼下又刚刚经历兵灾人祸,律令稍宽,可使人心所向。另外三章呢?”

  “另外三章则是并田者诛,匿财盗库者发为奴。”

  张苍点了点头:“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其他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丞相的位置交给你果然令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