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63章

作者:三月啦

  有的人认可了始皇帝分蛋糕的权利……

  这可是大事,凭空少了十分之四的赋税,一年少十分之四,十年,百年呢?

  能屹立至今的,又有哪个不是几百年的贵胄?

  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斗争的一大胜利,他们也意识到或许可以更深一步的和始皇帝进行合作。

  当然前提是如果不怎么损害他们利益的前提下。

  从始皇帝主动降低了巨额的赋税的举动来看,始皇帝已经具备了一个他们认可的君王的要素。

  懂得不苛待民众的君王才是好君王。

  他们却浑然意识不到,被他们舆论摸黑的始皇帝已经在逐渐洗白。

  而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陡然发现以前被立起来的靶子倒了。

  他们的怒火无从宣泄,毕竟接下来再怎么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已经愿意主动降徭降税的始皇帝身上。

  他们的怒火依旧存在,他们的愤懑依旧在积蓄。

  他们没有意识到,但是有人……意识到了。

  东海之濒……

  张良看着县府张贴的告示,眉头高高耸起。

  “怎么可能!”

  张良脸上带着满满的不可思议!

  秦始皇怎么会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

  这个决策不能说错,只能说,太对了!

  张良对于秦国是有所了解的,实际上但凡有大学问者,基本上都能洞察到秦国严峻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他们或许不能笃定秦国一定会因此覆灭,但是也能够感觉到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动荡。

  秦国严峻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已经摆在了明面上,而始皇帝又一意孤行,走钢丝一般的国策,翻云覆雨之中,对于帝国的极限掌控,看似是始皇帝已经把民力以及国家的承受极限玩到了极致。

  这当然是他为君王出色的能力,可是这对于万万千千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戏弄?

  他们的怒火和愤懑正在积蓄……

  始皇帝降徭降税的举动无异于某一天忽然诚恳的站在这群充满了愤懑和怒火的人面前诚恳的说道:“我错了。”

  并且还一股脑的拿出来了一大堆补偿。

  秦朝的社会矛盾确实很剧烈,但是秦朝现在还没有烽烟四起造反遍地那就说明秦朝的社会矛盾远没有达到社会所能承受的极限。

  张良所能预见的一切是基于始皇帝继续极限操作,民愤和怒火继续积压。

  现在是什么情况?

  大招畜气畜到一半停了……

  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这个。

  始皇帝!

  那可是始皇帝啊!

  尽管张良对于始皇帝有国破家亡之恨,可是某些地方他也不得不认可始皇帝。

  不是,怎么能软了呢?

  怎么就不急了呢?

  坏了!秦国要好起来了!

  始皇帝好像突然就不急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急不会消失,只是转移。

  始皇帝不急了。

  张良急了!

第三十二章 半年已过,秦国变化。

  张良很急,但是急也没有用。

  他可以影响一些人弄一些小的动乱,甚至于如果他想他甚至可以通过愚昧秽人的方式来掀起来一场不小的骚乱。

  可是这是无济于事的行为,张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现在制造骚乱就是给始皇帝可乘之机。

  始皇帝甚至不需要抽调边军抬抬手就能够镇压判乱。

  他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是都是无意义的事情,这天下终究是始皇帝的天下。

  而他,并不能扭转始皇帝的意志。

  时间,因此而一点一滴的流逝……

  因为停了始皇陵寝和阿房宫,大量徭役释放归家,导致秦国多了一大批劳动力。

  因为降低了税收,也使得庶人能够更加尽心尽力的耕种自己的田地。

  于是,人们的笑容多了起来,对于未来多了一些期待。

  安定,就意味着蛋糕正在逐渐做大。

  春去夏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转而就到了秋收的季节。

  五谷园迎来了田辛的入驻和一大群农家弟子。

  农家被赵泗分散安置于五谷园和兽苑,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田辛带着一大批农家弟子整天进行课题研究,还弄了一些实验田。

  兽苑那边,主要在研究去势阉割。

  阉割在畜牧业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猪受到阉割以后不会发情,长膘更快,阉割后的战马性格也会更加稳定,至于阉割后的人……嗯,不必多说。

  阉割技术以前就有,只不过成功率并没有那么高。

  因为条件过于简陋,也因为不够专业,但是农家的弟子是高薪研究,有充足的试错空间,将近一年的时间,目前农家已经掌握了一套专业手段。

  一个没有阉割技术的普通人,经过简单的培训以后,阉割后的存活率已经能够保证在百分之八十往上。

  但这还不够……远远未到能够普及推广的标准。

  没办法,畜牲太值钱了。

  推广到民间,但凡失败一个,对于百姓来说损失都不算少数。

  不过用作军用肯定是足够的了。

  五谷园也喜获丰收,比之前的产量还高,不过并不是赵泗的金手指再次发挥作用了,而是田辛带着一众弟子在赵泗持续散发璞玉光环的前提下进行专业级别的精心伺弄施肥灌水。

  比起来赵泗家中的门客伺弄可以说强的不仅是一星半点。

  小麦,小米,稻子,黄米,亩产量齐刷刷的突破了五百斤大关。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田辛以及农家弟子那种专业水平不是普通庶人能够拥有的,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普及地方。

  不过丰收祭祀又有新的牛逼吹了。

  而红薯土豆玉米的产量依旧高昂。

  航贸军府那边,从扶桑传来的信件来看,荆已经和叶调国正式签署停战协议。

  展现过肌肉以后才能够赢得尊重,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荆一行人受到了叶调国国主的隆重接待,同时双方展开了友好的交流。

  印尼那群猴子是真信这个远道而来的秦国有一直打下去的底气了。

  虽然秦国难以登陆给他们造不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就目前这个遥远的秦国的战争投入来看,他们也拿捏不住秦国的底细,万一秦国真跨海登陆作战呢?

  荆一行人在叶调国留下了一批人手驻足收集情报,还有一批人则顺着航道前往印度。

  而荆则带着剩余的人手重返扶桑,准备沿着洋流直入美洲。

  叶调国已经派遣使者乘坐海船赶往大秦,不过目前还在来的路上,需要一定时间。

  经此一战,大秦算是在印尼印度次大陆乃至于中东地区收获了些许名声。

  丝绸之路还没打通呢,海外就收获了进展,这倒是意外之喜。

  总体来看,虽然忙碌,但是航贸军府,羽林军,兽苑,五谷园,四个机构在赵泗手中也算是都理的井井有条。

  至于咸阳县令萧何倒是没做出来太多政绩。

  上一任咸阳县令算是个好官,没积累什么冤假错案,再加上这是天子脚下,区区一个咸阳县令行政级别确实不太够,萧何就算有天大的才能,也就是锦上添花罢了。

  而出任郎中令校尉的樊哙等人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也算是不负众望,成功的掌握了手底下的兵马。

  加上赵泗自己的羽林军,算上门客,一念之间,赵泗再咸阳能够影响的军事力量就直接超过了六千。

  这意味着赵泗只要想……分分钟就能够冲破皇宫,砍下……

  嗯……这估计不太可能,赵泗自衬始皇帝就算信任自己,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钳制的后手,蒙毅手里还有一批兵马呢,更不用说囤积在蓝田大营拱卫京师的十几万大军。

  当然,如果荆轲在咸阳有这么一批可用的人手,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也说不定。

  而刘邦卢绾二人加入黑冰台以后,也飞快的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刘邦出奇的适应黑冰台这个特殊机构,并且很快和陈胜吴广打成一片。

  刘邦后来者居上,陈胜吴广和卢绾隐隐以刘邦为首。

  要不说刘邦到底是汉高祖,有了平台以后,起飞速度出乎意料,拉帮结派的本事也实实在在的点满。

  得亏是张苍把刘邦安排在黑冰台,若不然,现在的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

  黑冰台看似独立于三公九卿,但归根结底,不过是一把刀罢了……

  就算刘邦把黑冰台弄成他的一言堂,也没什么卵用。

  至于远在上郡的韩信……

  终于立功升职了……

  之前匈奴大败,被迫给秦国当狗。

  秦国正式突破匈奴,涉足东胡和月氏,以主人的姿态开始在草原上尝试掌握风云。

  这很快就迎来了东胡和月氏的不满。

  但架不住大秦能打,还有匈奴这个二五仔。

  冒顿历史上本来就是个雄主,东胡和月氏想趁机瓜分匈奴,却没想到撞到了铁板。

  冒顿果断向父求助,韩信展露锋芒,以奇兵穿插而入,大破东胡,千人之兵,斩首近万余。

  嗯,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韩信同样好用奇兵。

  人家能够调度百万大军,但并不代表他是循规蹈矩的老乌龟。

第三十三章 对家人的安排

  东胡第一次正式的经历了大秦的强大。

  之前有匈奴在前面挡着一直挨揍,东胡月氏盘踞了草原最肥美的牧场,哥俩没事再揍揍匈奴,日子过得格外惬意。

  也正因为日子过得太过惬意了一些,经常被东胡月氏乃至于大秦三方围殴的匈奴韧性拉满。

  秦末天下大乱,匈奴能够腾开手专心应对东胡和月氏之后,东胡和月氏才发现匈奴的犬牙居然如此锋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东胡打出团灭,月氏也被匈奴包圆,只剩下一小批精锐败走,逃出了东亚怪物房。

  西方也有天险,不是被匈奴打的太厉害大月氏也不愿意挪窝。

  但是大月氏很明显在东亚怪物房混不下去了,只能强行突破天险跑路,跑出去就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