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24章

作者:三月啦

  “可是陛下已经年逾五十了!”李斯嘀咕了一句。

  大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储君,到现在还没定下来。

  虽说目前扶苏是众望所归,甚至始皇帝已经算是半公开承认并且屡次让扶苏监国,后来扶苏去了陇西又手握军政大权!

  但是这名分一天未定,储君之位就日日孤悬,为人臣者,就终有隐忧。

  放在以前始皇帝身体不好那会,虽然没人敢说,可是谁心里不慎得慌?

  谁又不害怕始皇帝突然驾崩大秦因此生乱?

  倒不是没有正义直言的臣子以命谏言定立储君之位,可是这方面始皇帝强硬的很,玩命谏言的臣子始皇帝是真要你的命的。

  现在始皇帝身体确实好转了,也算得上春秋鼎盛,可是始皇帝已经五十岁了。

  再春秋鼎盛,人生都已经走过大半了。

  “李相!”赵泗认真的看了一眼李斯。

  “陛下长命百岁!眼下人生不过过半罢了!”

  赵泗尤为认真,一字一句的说给李斯听。

  李斯闻言晒然一笑,也没再多说什么,赵泗这小子突然严肃起来他还真有点不习惯。

  至于嘛……李斯就是提了一嘴,他真没做好这个准备,也真没有因此浮想联翩……

  反倒是赵泗在这说教上了,仿佛顷刻之间,他李斯就有了取死之道。

  李斯不再说话,赵泗经此寥寥几句,原本稍显困倦的脑袋也就彻底清醒了下来。

  他总感觉好像有什么关键拼图拼上了,揉了揉脑袋仔细想了许久。

  “扶苏上奏,始皇帝因此触怒,胡亥因此而被迫跟随始皇帝大巡天下,李斯因此意动,也恰好是这一年,始皇帝病逝沙丘,胡亥矫诏……”

  “他妈的,扶苏这货摆明了知道自己惹毛了亲爹,面对胡亥的矫诏,硬着驴脾气就是要以死明志……

  李斯作为左相,肯定知道其中隐情,这也是赵高能够劝的住李斯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李斯还和胡亥有过一段师生情分!”

  “难怪,扶苏上书,知道自己触怒了始皇帝以后,恐怕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李相这样的聪明人,若不是知道隐情,肯定不会贸然同意!”

  “郡县制对李相来说太香了啊……”

  “就是可怜我的陛下,躺在咸鱼堆里面……一路晃荡回了咸阳。”

  “也难怪胡亥能够那么快掌握朝堂,恐怕真正的老狐狸都能看出来扶苏触怒了始皇帝,又有李相帮助掌握朝堂,恐怕除了扶苏死忠,再不会有其余人反抗。”

  赵泗没想到李斯在这个时候心里就有点不对劲的苗头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李斯是始皇帝的工具人,又不是扶苏的工具人。

  对于扶苏这样不能贯彻他理念的统治者,李斯显然更愿意让胡亥来继位。

  虽然嘴里不说,但是李斯心里有些东西比命都重要,甚至,比王令都重要。

  然而……这不是历史!

  赵泗知道今年是始皇帝的死期,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不论如何都要跟着始皇帝大巡天下。

  历史的结局已成定论,但是赵泗所处的世界一切尚未发生,这一次,他要赢下所有。

  扶苏?分封制?

  扶苏出生的时候始皇帝才十几岁,始皇帝要是能活个一百岁,扶苏还能不能活着都是两说,说不定始皇帝的十八个儿子没一个能熬过始皇帝的。

  到时候也不用担心是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继位了。

  赵泗才不担心什么狗屁的分封制和夺嫡之争。

  夺个锤子,一个个命都不一定有始皇帝长的货色。

  赵泗和李斯心思各异,二者皱眉思索之时,群臣接踵而至。

  又等了许久,文武百官已然齐至,伴随着赵高浑厚的嗓音,始皇帝的身影自一侧踏出。

  群臣黔首行礼……

  抬首之时,只见始皇帝身旁侧立一人。

  文武百官都认识,是胡亥。

  他和始皇帝一同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始皇帝跪坐下来以后,胡亥乖巧的跪坐在始皇帝身边。

  始皇帝什么都没说,但是好像又什么都说了。

  群臣不敢直视,各自低下脑袋,心思各异。

  “看样子,这是气的不轻,多半是以往的气一并发了出来……”赵泗心中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本是大巡天下壮志酬酬的日子,因为这么一出大戏,闹的朝堂上的气氛一时之间有些沉重。

  不过始皇帝并未介意,只是让赵高宣读大巡天下事宜安排。

  “右相王绾统筹关内事务……”

  伴随着赵高的宣读,谁跟着始皇帝出发,谁留在咸阳,各自尘埃落定。

  不过就是走个程序,该去的提前两天都知道了……眼下东西都已经收拾到随行车队之中,朝议结束,他们都不用回家,直接跟着始皇帝入车队就成。

  令赵泗意外的是,没想到王离也被始皇帝钦点了。

  王离看样子很兴奋,不像是提前得知的样子,躬身受命的时候还偷摸的给赵泗眨了眨眼睛。

  这倒是个好消息,这大巡天下,一路上车马劳顿,有个相熟的小伙伴,倒也不怕无聊了,就是王离的性格有些一言难尽,这家伙比自己都跳脱,这一下子没了家中约束,赵泗只希望好兄弟不要露丑。

  名单宣读结束,没有太多反应,始皇帝接下来宣布第二件事。

  收割小米……

  “为朕驱车!”

  始皇帝再次钦点了赵泗。

  赵泗驾车,始皇帝居内,胡亥居于副驾。

  “赵侍郎请!”胡亥行礼,赵泗赶忙回礼。

  令人奇怪的是,胡亥受此殊荣,并没有表现出来兴奋和开心的情绪,相反,赵泗能够明显感觉到胡亥的心不在焉和无所适从。

  或者说是……惶恐?

  赵泗注意到,垂下来的手,间歇性的会抖动几下,很明显,这是过度焦虑的自然反应。

  “请公子乘稳!”

  赵泗驱动车架,驾撵行进,群臣步行。

  今天收粮食也是提前通知过的,朝议的事情在召开朝议之前就会做到让群臣心里有数,这是老生常谈。

  只不过这次产量预计并没有公报,群臣眼下都比较兴奋。

  出宫以后议论纷纷,大约都还是满怀喜悦和期待的。

  “蒙上卿,怎么说,这稷亩产多少?”

  “李相……”

  人群议论纷纷,毕竟非大事无以群臣齐至……

  有上次的新粮打底,这次大家伙都放开了猜。

  “三百斤?”

  “小了,格局小了!”

  “我猜一千斤!”

  “一千斤太多了吧?”

  “一千斤哪里多了?红薯亩产五千斤呢!”

  “也是,那我猜三千斤……”

  “真他妈敢想……”面对衮衮诸公不加掩饰的讨论,赵泗嘴角略微抽动。

第三章 农家大佬的震惊,始皇帝的小心眼!

  很显然,因为之前三种新粮的爆炸产量,大秦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有些过于乐观了。

  一个一个嘴里说着,亩产都快飘到五千斤去了。

  别的不说,气氛是到位了!

  行进许久,已至耕田。

  依旧是熟悉的布置。

  本来始皇帝大巡天下就要祷告天地,以求一路顺风,原本祭祀地点并不在这里,因为要收割小米的原因,祭祀地点临时搬到了赵泗的田地。

  赵泗勒紧缰绳,驾撵止步!

  “请陛下下车!”

  始皇帝在赵泗的搀扶之下跨下车架,群臣于驾撵之后站定。

  流程还是老一套。

  文武百官站定以后始皇帝领头祭拜天地山川……

  鉴于上一次祷告山川祭拜天地过去的时间并不是很久,群臣竟然莫名其妙的有些熟练。

  祭拜的动作比起来上一次明显丝滑了不少。

  赵泗撅着屁股酷酷磕头,给天地磕,给先祖磕,给山川河泽磕。

  这一次赵泗磕的就没那么实诚了,上次磕完以后脑门生疼。

  “话说回头其余谷物收割还得祭祀吧……”赵泗没来由的想着。

  一般情况下,如无意外情况发生,如这般群臣大祭,一年也就一次。

  今年不一样,这都已经两次了,如果算上上次始皇帝大巡天下,就是三次。

  回头其余谷物收割,虽然始皇帝不在,但是留守咸阳的文武群臣该祭拜还是要祭拜的。

  麻就暂且不提了。

  其余四种谷物,水稻,黄米,大豆,这三种收割时期比较接近,可以挑个好时间一块磕头。

  麦生长周期比较长,还得单独磕一次。

  群臣祭拜以后,始皇帝为首发言……

  还是那一套,或许是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割粮食了?始皇帝这次发言比较简短了一些,简单的感谢了一下上天先祖以后,始皇帝当先走进耕田之中。

  赵泗亦步亦趋的跟随在旁边,手里还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面是一柄系着绸带的镰刀。

  “陛下请收!”

  赵泗端正身形,躬身举起镰刀。

  始皇帝接过镰刀,在众目睽睽之下,收割小米。

  赵泗接过始皇帝收割的一把小米,用绸带系好,尔后奉于祭台之上,与三牲同列。

  尔后是群臣挨个亲自收割。

  熟悉的大鼎置于炭火之上,鼎内白水沸腾。

  群臣一个接一个将亲手打出来的谷子置于鼎内。

  “得,今天又是吃猪食……”赵泗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这次可能比上次还要过分,上次的红薯土豆玉米,煮起来起码没那么难吃,除了玉米有点费牙口以外,红薯土豆白水煮出来味道也不错。

  这次扔进去的是小米,没脱壳的……

  这可熬不出来小米粥,最要命的是里面还有三牲肉,各种瓜果……说是一锅黑暗料理也不为过。

  不过群臣依旧很开心。

  秦朝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部,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是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虽然不是什么种地专家,但打眼一看也知道稷的产量是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