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211章

作者:林家龙女

  “他是点检,我们不好动手。”石守信摩拳擦掌:“老赵,你可不是我们领导,这仇不找你,还能去找谁?”

  “你们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赵普欲哭无泪。

  “嘿嘿嘿,哥儿几个,他说他是老实人?”慕容延钊擦着拳头,被赵普一句话给整笑了:“咱们这些人当中,属你老赵鬼点子最多,你现在说你是老实人?别逗我们笑可以吗?”

  “就是,骗哥们儿也就得了,别把自己都给骗了。”李小三在一旁补充道。

  “你说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赵普跺脚道:“我这不也是为了你们好吗?换一个猜忌心强的皇帝,别说兵权了,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他说的对,他说的对。”赵匡胤立刻说道:“老石,不是我不讲道理,我给你介绍个人……对,哎,老朱你别躲啊,你可是主角儿……”

  说着,赵匡胤就竹筒倒豆子一般,给众将科普了一番朱元璋的光辉事迹。

  听完之后,众将纷纷跪在地上,拜谢赵匡胤的不杀之恩。

  就像是某加爵事件过后,室友们都跪谢彼此没有对自己动手一样。

  面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害怕不行啊。

  不得不说,皇帝们都是CPU的糕手,这也从正面证明一个问题——这CPU……是不是皇帝的必修课呢?

  不过也有一个美化的说法,叫做帝王心术,好孩子不要学。

  后周这场陈桥兵变处理完成之后,柴荣非要嚷嚷着去后面的宋朝看看老赵家是怎么丢人现眼的。

  这丢人现眼……那宋朝可多了去了。第一次现眼是太平兴国年间的环高粱河驴车拉力赛逮虾户事件,第二次丢人是雍熙北伐,第三次是澶渊之盟,第四次是宋真宗封禅,第五次是好水川之战……

  古人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但是你大宋这也有点太过分了,都不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了——而是败败乃兵家常事。

  你看人家带唐,虽说开国就丢了个人,被人堵渭水上——当然这事儿如果是宋朝的话,会觉得自己很光荣,但李世民觉得很耻辱——但人家大唐仅仅四年后的贞观四年,就把当年的组织者给抓回长安,让其在太极殿上舞动青春。

  真要说丢人,那还得从武周说起。

  就算是大明,虽说北伐失利过一两次,但人家总体来说还是赢赢赢,而大明的第一次丢人,那也是建国多少年后的土木堡了。

  相比之下,大宋从赵匡胤一死,就陷入僵局。而后继之君,从赵匡胤开始,就像黄鼠狼下耗子一样,一窝不如一窝了。

  赵匡胤本来想找李世民去培训一下宋朝的后世君主,但是被老李一脸惊恐地拒绝了。

  李清心疼他李哥,便怒斥了一番赵匡胤。

  “你说皇帝,一任一任换了多少大宋皇帝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啊!人家李哥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人啊,我带的是贞观群臣,璀璨将星啊。你们这批人是什么人啊,你让我带?你大宋君臣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连范雍那怂包都能去当知州抵御西夏,他能抵御吗?抵御不了,他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吧?”

  “再下去就要输安南了,输完安南输大理,输完大理输土人,接下来就没得输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大宋的君臣在文化水平上都不弱,尤其是赵佶……”老朱在一旁拱火,柴荣看着吐槽的李清不明觉厉。

  “哦哟,谢天谢地了……”李清连忙抱拳道:“你像这样的君臣,本身就打不好基础,偏科严重重文抑武,你能给我保证在好水川或者是汴梁保卫战,这样关键的战争他能赢啊?务实一点,我劝你赵宋把断了的那条腿给接上,把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这个理念先搞懂,人家小李(守东京的李纲)带的蛮好的,你把他去换了干什么?你在汴梁一败涂地,连后宫嫔妃都让人抓去开impart了,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

  “别说了,别说了……”赵匡胤捂着脸,无地自容。

  靖康之耻可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哪怕赵佶和赵桓不是他的后代,可毕竟也是姓赵的,根儿是跑不了的。

  “去靖康年间的事儿先暂停一下吧……”赵匡胤叹了口气:“我的部队正在柴兄……”

  柴兄二字刚出口,就被柴荣给打了一拳。

  “入你娘,老子姓郭!”柴荣怒气冲冲地骂道。

  “郭兄……在郭兄那里帮他打仗……”赵匡胤无奈地说道:“暂时分身乏术,无暇他顾,不如换一个地方,比如去英宗或者神宗那里。”

  “赵曙那里没什么好看的,”李清锐评宋英宗道:“他即位四年就死了,没什么功劳,也没什么过失,当然也或许是来不及展现他的平庸就死了……”

  李清倒也不是说瞎话,赵曙即位以来,算是萧规曹随,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但是在英宗一朝,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入不敷出成了英宗朝的常态。

  而宋神宗赵顼那里,就有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了——元丰四年的时候,西夏惠宗李秉常想要割地与宋议和,结果却被梁太后囚禁。赵顼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绝佳的时机,发动五路伐夏大战。

  十一月末,宋将刘昌祚攻至灵州城下,就在他即将攻入城内的时候,结果主帅高遵裕嫉妒他的功劳,派遣使节飞马赶到并加以制止,以致贻误战机,久攻不下,反被西夏决河水所淹,宋军被迫退回。

  李宪率熙河路宋军于九月初二攻占兰州,并且在当地筑城。赵顼采纳李宪建议,于次年正月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

  此战宋军只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但相比于消灭西夏的初衷,战果确实一般。但对于宋朝这个常年外战打不赢的国家来说,已经是一剂强心针了。

  随后赵顼灭夏的雄心更加旺盛,他采纳徐禧建议,修筑永乐城,并且在当地屯军,想要困住兴州的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三十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宋军将校伤亡二百多人,损失民夫工匠二十多万。战报传至汴京,神宗临朝恸哭。

  从此,赵顼也失去了斗志,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

  李清觉得,还是去元丰四年的西北地区比较好,毕竟五路伐夏实际上是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

  再说元丰年间不止有战事,还有“怀民亦未寝”。

  (求月票)

第280章 《我的叔叔于勒》前传,《我的

  不过话说回来,承天寺夜游事件发生在元丰六年,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通篇看来,苏轼是很高兴,但张怀民……就不一定了。

  说起苏轼被贬,那还要说到新旧党争,老苏因为手欠上了一道疏,被新党抓住小辫子,在他的诗作里疯狂挑刺,搞文字狱攻击他,就是那桩著名的乌台诗案。

  要不是王安石这个新党大佬给他说句公道话,很可能苏轼就会因为这件事被和谐掉。

  而在未来神宗去世,哲宗即位的元祐年间,司马光旧党得势之后的所作所为,又被苏轼所不齿。老苏对着旧党又是一顿炮轰,总之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被贬到海南抠牡蛎吃,还是宋徽宗这蠢蛋上台之后给老苏平的反。

  《我的叔叔于勒》的姊妹篇,《我的哥哥子瞻》了属于是。

  鉴于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儿,所以去元丰五年,只有李清和李世民,还有在家无聊透顶的曹操。

  永乐城之战发生在元丰五年九月,所以也不急于一时。

  这是曹操第一次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穿越,所以他表现得还挺兴奋。

  “要不要把李白也叫上?”李清挠挠头,如果是去找苏轼玩的话,那带李白去再合适不过了。

  俩人画风相近,都是豪放派的扛鼎人物。封建社会一共两千年,上千年出了个李白,下千年出了个苏轼,两人应该能惺惺相惜?

  问过李白之后,李白觉得也应该去玩一玩,于是便打算叫上杜甫。只是杜甫工作过于繁忙,实在是难以抽身,只能婉言谢绝。

  上次去庆历四年积压了一堆公务,杜甫眼珠子都绿了。

  选择去元丰五年七月,也是考虑到等候赵匡胤的开宝宋军。毕竟平你老赵家自己家的事儿,用别人家的军队不太合适。

  “黄州是个好地方啊……”李白今天破天荒地没有喝酒,而是拿着刘玄德编织的草帽一顶,不断地给自己扇风。

  七月毕竟是盛夏,气温还是很高的,尤其是黄州这个临近四大火炉之一的地方。

  说起黄州,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但黄州在现代还有一个名字,上过高中的朋友都知道,那就是著名的黄冈。

  啊对,就是各种什么黄冈密卷之类的东西出产地。

  “这胡瓜怎么卖的?”文士打扮的曹操有些口渴,看到大柳树下有挑着担子卖菜的货郎,便出声问道。

  “两文钱一斤,教授要来些?”那货郎把担子放下,搭裢往肩头一扬。

  教授是尊称,一般称呼教书先生,比如智多星吴用就经常被人称呼为吴教授。而曹操一来是作文士打扮,二来是有些上年纪,故而货郎便把他当成了教书先生。

  “卖与我二斤吧。”曹操掏出四枚铜钱,递给货郎。

  货郎喜孜孜地收下,掏出一杆称,称了六七根黄瓜递给曹操。

  曹操用手胡乱擦擦,递给李清三人:“三位李兄,来点?”

  曹操不说的话,就连李清自己都没注意,这四个人只有曹操格格不入,不是个姓李的。

  李世民接过一根儿黄瓜,伸手拽住李清的衣服在上面擦擦。

  “你大爷。”李清翻翻白眼,对老李这种损友行为表示伤心。

  “哈哈。”李世民擦过黄瓜,递给李清。

  李清这才傲娇地哼了一声,从老李手中接过黄瓜。

  四人蹲在路边,啃食着曹操买来的黄瓜。

  “这胡瓜够水灵。”曹操啃的时候还在品头论足。

  “的确甘美多汁,”一道声音在曹操的右侧响起,几人也没当回事,继续在那啃。

  “只是兄台为何要叫这黄瓜为胡瓜?”那声音兀自还在问着。

  几人这才注意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多出一个人来。

  他有点胖胖的,手里还捏着一根儿曹操买来的黄瓜。

  黄瓜,原名胡瓜,来自于张骞西域严选。据说在后赵时期,石勒因为自己是胡人,不喜欢这个名字,于是便将其改名为黄瓜。

  “习惯了。”身为大汉人的曹操顺口答道,也没觉得被人吃了根瓜是什么大事儿。

  他又不缺钱,再说这个胖胖的中年人他看着很顺眼。

  见那人吃完手中黄瓜,还在盯着自己怀里的,曹操便把最后一根黄瓜递给了他。

  他也不客气,接过黄瓜就啃。

  “太热了,走这么一路累死个人。”那人喘着气,本身就有点胖,遇到这种天气能受得了才怪。

  “老兄喝点水?”李世民从怀里解下水囊。

  “谢过。”那人哈哈一笑,接过水囊猛灌一口。

  老李的水囊是冰的,里面装着雪碧,那人一口下去,透心凉心飞扬。

  由于这一口灌得太猛,一股冰凉的感觉直冲他脑仁儿。

  “哈……天气如此炎热,兄台怎有如此清冽冰凉的蜜水?”他缓过劲儿来的时候立刻询问。

  “秘密。”李世民呵呵一笑,神秘地说道。

  “哈哈哈……是某孟浪了。”那人拱拱手:“既然吃了几位兄台两根黄瓜,又喝了蜜水,不若请诸位移驾寒舍,某请你们吃猪肉。”

  “猪肉?”李世民和李白倒是经常吃,毕竟现代养殖方法再加上香料的盛产,猪肉早就走入大雅之堂。但曹操不一样,他可是不怎么吃的。

  “猪肉腥臊恶臭,如何能吃?”曹操狐疑地问道。

  “哈哈哈,这就是兄台有所不知了。”那人起身,掸掸衣袖,竟然唱了起来:“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草,这歌一唱,李清就知道这人是谁了。

  这不苏轼吗?

  正版的东坡肉啊,那一定要去尝尝看。

  “兄台可是苏轼?”李清问道。

  “哎呀,被你发现了。”苏轼笑眯眯的,对众人一拱手:“在下正是苏轼,未请教?”

  “李清,这位是我两个兄弟,李二和李白,那位是……孟德。”李清对苏轼介绍道。

  一一见礼后,苏轼乐着说道:“认识诸位也是缘分——请,我请诸位喝酒。”

  “走。”一听有酒喝,李白的眼睛都亮了。

  团练副使属于十等散官之一,是宋廷专门用来安置被贬文官的,有个专门的词就是“安置”。

  比如当年的秦王赵廷美,就是被贬为房陵县公,“房州安置”。

  被安置的文官,要受到安置地地方官的密切监视,“所在州密切检察,无令出城及致走失,仍每季具姓名申报尚书省”。

  吃穿住行都要自己想办法,官府发个半俸,苏轼被贬期间也出现过缺衣少食的情况,不得不开辟土地种田,也就是所谓的“东坡”。

  说实在的,老苏现在家里也的确困难。不仅要养妻儿,还有个红颜知己王朝云养着。好在妻子王闰之和红颜王朝云都不是嫌贫爱富之人,苏轼虽说过的拮据,但也不至于绝望,顶多有点苦闷。

  到家之后,苏轼叫着老婆王闰之,一一给众人介绍。

  王闰之是名门闺秀,礼仪方面无可挑剔,就算是在这落魄的年月,也有大妇的端庄气质。

  苏轼的院子不大,于是李清四人便在院中坐下。苏轼带着老婆孩子走进屋,解下腰间的布袋,递给了王闰之。

  里面是他刚才挖的野菜,今儿客人上门,得琢磨琢磨加个菜。

  正琢磨呢,腰下有人在扯他的衣服。低头看去,是他的小儿子苏过,正扯着他的衣服哭闹。

  “你……”

  本来天热就烦躁,老苏想呵斥两句,却被王闰之拦住。

  “你呀,怎么和孩子一样痴闹,”王闰之唇角微微扬着,伸手抚平苏轼衣服上的褶皱,“今日有客上门,你应当高兴才是啊。”

  苏轼抽抽鼻子,瓮声瓮气地嗯了一声。

  男人嘛,尤其在落魄的时候,更觉得对不起老婆孩子。

  王闰之从一旁的盆里拿出洗涤好的酒杯,递给苏轼道:“还愣着做什么呀,快去招待客人,家里有我。”

  “好。”老苏重重点头。

上一篇:大明隐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