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9章

作者:笔下宝宝

  “王姨,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您拿回去。”

  “你个熊孩子,这不是给你的,烟酒是给你爸的,水果给你妈和弟弟妹妹预备的。”

  “你这刚回来,吗能空手回去啊,这时候去买也来不及了。这些东西你先拿着,你要是过意不去,以后多来看望王姨就行了,呵呵~”

  王姨好不在意的爽朗笑着道,语气却不容拒绝。她那里知道,刘之野其实早有准备。出院之前就托人,给家人买好了礼物。只是为了行事放便,被他丢进了系统仓库里。

  这时候他也不好当人面拿出来,只能将错就错,捏着鼻子应了下来。

  “那就谢谢您了,王姨!”

  “您可真是我亲姨啊,要不是您,我还没想到这茬儿呢。”

  “你啊~是在部队待久了,还没适应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回来后历练历练就好了。”

  说着话儿,俩人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来到了一座青砖灰瓦的,大型四合院的大门前。

  上面有个门牌号,标志南锣鼓巷95号。

  这里是交道口街道管辖的,南锣鼓巷居委会管辖下的,一座四合院。

  南锣鼓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巷,是四九城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于四九城中轴线东侧,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占地面积0.84平方公里。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两面共有十六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又称蜈蚣街。南锣鼓巷是元朝兴建大都城时,形成的街巷。清代乾隆年间,这里是镶黄旗的属地。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这里属内左三区,呡国时候属于内五区。

  南锣鼓巷,自古堪称名副其实的“高干社区”。四九城有句老话:东城贵、西城福,穷宣武,破崇文。南锣鼓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紧靠皇城),自古以来就是达官显贵,府邸宅院的聚集地。其中不乏王爷将军、总理、大臣,以己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等。

  耳熟能详的有僧格林沁的王府,大学士文煜和大总统冯国璋的故居,以及将光头的行辕。还有文化名人如齐白石、矛盾等在的住宅。也是宗教胜地,如梓潼文昌庙、福祥寺、通明寺等等。

第11章 原来是禽满四合院啊!(二)

  刘之野观赏了下眼前的四合院,及周围的环境。

  此院子坐北朝南,上接天星,下接地气,出豪门。完全契合宇宙自然气运。大开合,当运当旺而做,必定丁才两旺,产巨富及钟鼎之才,富贵响天下。

  这院子一看就是占地面积不少,果不其然,根据王姨介绍,这是个三进的四合院,加上两侧的东西跨院,占地面积足有2500平米左右。这院曾经是旧社会的一个大官的宅子。呡国的时候,这大官的后人、开始败落了下来,为了生计不断的把院子里的房子变卖,到如今就成了一座各家混聚的大杂院。

  这要是搁在21世纪,就凭这地理位置,这占地面积,这历史底蕴,没个七八个亿,你根本拿不下来。

  这四合院原本的住户,加上建国后安排进来的住户,一共住着20来户,一百多口人。东西跨院各住三户,外院也就是倒座房住也着三户。中间的正院,分前中后三个小院住着剩下的10来户人家。

  刘之野他们家就住在东院的正房。

  俩人说着话儿,走上了四级石条台阶儿。映入眼前的,就是朱漆的广亮大门,可能年久失修有些掉漆,颜色显得有些暗淡。

  说起这四合院的大门,也有讲究的。最高的为朱漆广亮门,也是尊贵的标志。这“朱户”在古代时候被纳入“九锡”之列,而九锡是天子对诸侯的最高礼遇。是封建社会达官显贵的宅邸所能用的。

  其次,再底一等的为金柱大门,略低于广亮大门,是次一些的官员贵人所能用的。

  再就是蛮子门,是商贾之类的人家所用。(旧时北方人称南方人为蛮子,因为南方人来京大多都是做生意的)。

  至于普通老百姓所能用的、叫如意门,就是门楣上有两个如意的大门。

  再看朱漆大门两边,安置着一对雕有兽纹的“抱鼔石”,也就是门墩。门墩,也叫应门台,安置在大门门轴的底部,其作用是承接大门转轴的底部—下门纂。

  这门墩与四合院密不可分,也有讲究,它也不能乱用。

  门墩的形式有方形箱子状的,上面雕着狮子、老虎或者无图案的。箱子形的门墩看似是书箱钱箱,取书香门第或生意兴隆之意。代表着四合院的主人,多为文官或商贾。

  起初,箱子形的门墩上有带狮子老虎图案的为高级文官,而没有雕饰的则为商贾。

  还有一种门墩,为鼔形的就叫“抱鼔石”。形似圆鼔,也是战鼓之形。古时候征战杀场,都会提鼔出征。所以鼔形门墩,是武官宅门的象征,取得胜归来之意。雕有兽纹的“抱鼔石”是高级武官宅子用的。

  看到这,刘之野也明白了。这院子的原主人是位高级武官,还可能是个有爵位的主人家,层次可能不低。

  长话短说,推开朱漆大门,跨过高门槛儿。走出大门的走廊,就进了外院,迎面就是四合院的影壁,上面雕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周围都雕刻着梅兰、牡丹、荷花等花草的图案。

  这影壁在四合院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讲究,气不可直冲厅堂或卧室,不然就是不吉利。另外人讲究隐私,不会让人通过大门一眼看到里面。另外影壁还有观赏的功能,这就不多细言了。

  面向影壁,往大门的左手边看去,正南背向街道的是几间倒座房。这里曾经是原主人家的,一些下人、马夫、护院的住处,还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再往西边是一个月亮门,就可以踏入西跨院。

  倒座房正北对着的,就是两边抄手游廊衔接的垂花门。也就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正门。

  右手边,也就是大门的右侧也有两间倒座房,是主人家,聘请的私塾先生的住处。

  再往东走几步,也有一个月亮门,进去就是刘之野爸妈所住在的东跨院。

  “哎呦喂!这不是王主任吗!”

  “您好啊~王主任,有什么指示传达,还需要您来跑一趟……”

  这话里话外透露着客套加讨好,话音儿刚落。

  刘、王二人,就看见一位,矮个子,小分头、短眉毛、小眼睛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边儿的眼镜腿还用白色胶布缠着)尖脸儿、大鼻孔,体型比较瘦,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他披着一件灰色中山服,内里穿着红色毛线织成的、圆领毛衣。正从中院的垂花门儿,快步走出来。

  “呦!原来是闫老师啊!今天下课这么早啊!”

  “来,之野!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闫老师,是这个院的管事大爷。”

  “闫老师,这是刚转业回来的,刘之野,是个好小伙儿。”

  “你们也正好认识认识!”

  “哎~!”

  刘之野答应道,礼貌的伸出双手要跟闫大爷握手。

  “您好!闫大爷,我叫刘之野,是刚来咱们院的住户,以后劳驾您多多关照了……”

  “伱也好啊,爷们!鄙人姓闫、名埠贵。是咱们院管事儿的三大爷,你以后叫我三大爷就成~”

  “这以后邻里邻外的,需要互相照顾。你有什么事儿、需要帮忙的,尽管跟三大爷打招呼啊~”

  刘之野听到对方说他是三大爷闫埠贵后,再仔细看着那张长着,酷似后世演员、李光复老师的脸,他整个人都鹬蚌住了。

  “交道口儿,王主任,红星钢铁厂,娄半城。南锣鼓巷四合院,三大爷,闫埠贵。这不是,这不是情满四合院吗?”

  哎呦喂!我这是穿越影视剧—情满四合院里了啊。瞅着三大爷还年轻的脸,在想想现在的时间这可能还是剧情前。

  王主任说:

  “闫老师,东院的刘老师一家子在吗?”

  然后又突然拍了下,自己个儿脑门儿:

  “嗨~你瞧我这脑子,闫大爷,从新给你介绍一下。小刘他就是刘老师家的大小子,早年间儿当兵去的那个。”

  三大爷先是一愣,然后再盯着刘之野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了一下。

  “像,真是像,嘿~”

  “跟你爸太像了。一样的大高个,高鼻梁,长的斯文秀气。不过,你比你爸强,你呀长的英武不凡,有英雄样~”

  说着,上前拉着刘之野的胳膊。

  “还没回家吧,走着,三大爷带你回家。”

  “呦~这是给你父母买的东西吧,来三大爷帮你提着,这大老远的回来,还提溜个东西怪累的~”

  说着话,还热情的想帮刘之野提东西。只不过被刘之野给婉拒了。

  “三大爷,谢了您嘞!我自己拿着就成,这点儿东西不能够~”

  刘之野可没看见,三大爷眼神处一闪而失的,不甘心。

  三大爷当先带头,走进了东跨院。一边走还边喊:

  “老刘在家吗?老刘在家吗?”

  “快出来,你家老大回来了~”

  众人进了东院,院内也是坐北朝南的布局。正中三间正屋没有耳房,两边是东西厢房。院子中央铺着石板,显得格外整洁。

  正屋房门两边,各一个30公分高的陶瓷花盆,上种了两棵茶花,正开满了红色的花朵,争相斗妍。

  这时候,从正房门走出来,一位年近50岁,身高大约一米七五左右,带着黑边圆形眼镜,头发中分,剑眉星目高鼻梁,白脸消瘦,嘴上又长着一对、打理整齐的八字胡儿。

  他身穿鸡心领黄色毛衣,内穿白村衣。腿上穿着西裤,黑皮鞋。

  看这一身儿打扮,就是有个文化的老师或者干部形象。

  (五六十年代,男人平均身高不到1.70)

  “爸~”

  刘之野一声呼喊,快步走向前去,扑腾一下就给他爸跪下了。

  刘父定睛一瞧,是自己的大儿子回来了。他也激动不已,瞬间热泪盈眶的,红着眼睛,颤抖着双手,急忙去扶刘之野。

  “之野,我的儿啊~这么多年了,你可终于舍得回来了啊~”

  刘之野彻底控制不住那份儿孺幕之情了,抱着他父亲的大腿,大声地哭了出来。

  “爸,我回来了,再也不走了。”

  “好~好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说着还仔细打量着,刘之野。生怕他身上,不是少个零件儿,就是缺胳膊断腿的。

  刘之野原本以为自己来自后世,即使继承了原主的一些记忆。

  对他的家人感情也是那么的深厚,见面后心情也不会有多激动。他只是以为自己个外人,在这个世界上也可能是个过客。

  可是真见到父亲的那一刻,他才明白。他就是刘之野,也是刘之然,只不过多了一些后世的记忆罢了。

  他还是他,他的家人还是他的家人。他的世界也还是他的世界,可能是从没有改变过。

  刘父摸了一把流出来的热泪。

  随后对刘之野说倒:“孩子别哭了,你该高兴才对。地上凉快快起来,你也进屋去瞧瞧你娘去吧。”

  然后,又对到来的王主任以及三大爷,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王主任,老闫让你们见笑了。快请进屋,喝杯热水。”

第12章 盘点下家底儿

  华灯初上,刘之野,刚吃完晚饭,盘着腿儿坐在东间房的火炕上。上下左右的打量着房间,这是家里的东屋。

  是他的父亲刘竟斋跟他母亲邓茹的卧室,大概有十几个平方。靠北边墙上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放着些教科书,笔墨纸砚。还有个绿色的台灯。墙上挂着一张伟人的半身像。

  紧靠着东墙放着一张立式红木衣柜,漆着红漆,安有两扇门还有把铜锁锁着。柜子顶上放着一个黄花梨木箱子,这是当年做木匠的姥爷,亲手给母亲打造的嫁妆。

  房间的地面上,青砖铺地,被母亲清扫的一尘不染。

  炕头的墙上贴着一张巨幅年画:铺满鲜花的地毯上,一只白色的巨象上驮着丰收的粮食,和几个欢乐的小娃娃。左边悬挂一个灯笼上写着大X进万岁!右边悬挂一个灯笼上写着人民xx万岁!中间写着总路x万岁!

  窗台是雕花纹木窗,上面安装了几片白色透明玻璃,在里面挂了幅蓝色窗帘。

  家里三间房,总面积有50个平方左右。父母住东屋,中间是客厅跟厨房。

  客厅正北面的墙上,挂了一副文昌帝君图,下面放了一张梨木方桌,上面放着茶壶茶杯。左右两边各放了一把官帽椅。正门与客厅中间用镶嵌着玻璃、的木门做了隔断,不影响里面的采光。这样客厅也就不到10个平方,摆放着几盆花花草草。

  进门的位置剩下大概五六个平方,盘了一口大铁锅。锅的旁边就是个煤球炉子,烧水取暖用。

  房屋的西间房,也被隔成两间,是二弟刘之泰和小妹刘之若的房间。现在二人不在家,二弟刘之泰今年十九岁,在四九城医学院读大二,放假才回家。小妹刘之若今年十五岁,刚考入D城二十二中,读高一。妹妹只有周六晚上才能回来,因为第二天在家过礼拜天。

  看着躺在炕上、呼呼大睡的父亲,他今天是真的很高兴,和儿子刘之野喝了一整瓶二嘞子(红星二锅头),他喝高了。

  再看看屋里,还在忙里忙外的母亲。刘之野内心一片安宁与幸福,这就是生活啊。躺在热乎乎的土炕上,眼前一阵迷糊,就眯瞪了过去。

  ————

  “之野、之野、你醒醒,起来回你屋里睡去。”

  母亲邓茹摸了摸刘之野的脸,满脸不舍。叫唤着刘之野。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年刘之野,一声不吭的就随军走了。可把她吓坏了,整天的茶不思饭不想的,天天担忧着刘之野。动不动就求神拜佛的祷告,求满天神佛,保佑他的宝贝儿子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的。

  今天刘之野,一进屋就看见她,身穿蓝底白花的碎花袄,棕黄色中山裤。头戴黑色发箍,一头乌黑的齐耳短发,整齐的梳在脑后。丹凤眼、柳叶眉,脸色有些发黄,年龄四十五岁,浑身上下利利索索的。

  这正是他的母亲邓茹,她是农村出来的。也没有文化,一直没有合适的工作。为了照顾他们父子几人,索性一直留在家里操持家务事儿,这会儿正在家收拾卫生。

  母亲她抬头看到回来的刘之野,一时呆立当场,口里糯糯的说不出话来。刘之野见状赶紧上前抱着她,轻声说了句:

  “妈!我回来了。”

  母亲这才反应过来,“嗷~”的一嗓子:

  “之野~我的儿贼~,你咋才回来啊,可想死伱娘啦!”

  “呜~”

  哭的是泣不成声啊,好不容易才,被他们父子俩安抚住。

  然后就握着刘之野的手,就不撒手了,生怕他再跑了。直到刘父送走了王主任跟三大爷,回来后看不下去了,这才说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