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风华 第277章

作者:丰本

  挑了下眉头后说过,郑建国便拉开了车门上了副驾驶,郑冬花跟着拉开后让罗兰和寇阳上了车,最后钻了进去:“看样子很清闲。”

  “一个没有考核就比你们轻松太多了,像是刚才看到的最新的可移动CT,专门为了不便到CT室拍照的人研发的,当然价格也就是专业级的,1500美元一张。”

  看着车子开出了校园大门,郑建国说过后发现郑冬花三人也没开口,便听车载电话响了起来,于是探手拿起,只听卡米尔的嗓门传来:“你好,郑下课了吗?”

  “嗨,你找郑什么事儿?”

  听到带着探寻声音里的小意,郑建国的嘴角便露出了个笑说到,只听卡米尔开口道:“我——想问他的同学里面,有没有漂亮的女孩。”

  “噢,这个你就想多了,那些都是二年资住院医,平均年龄二十六七岁,你今天的学习怎么样?”

  下意识的说着班里的同学们,郑建国却是在想起莉莉·哈维时果断转移了话题,他知道这是个不论中外孩子都最讨厌的问题,果然卡米尔的嗓门透着股丧气:“这个,我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听了,可是下课的时候如果不是有笔记在,我就不会记得学了什么——”

  “那是要等你用到的时候才会记得,所以你现在知道记笔记的好处了——”

  谈到学习,郑建国便又指点了下她,这会儿美利坚实行的是差不多像四十年后国内的应试教育,当然随着最近人文关怀的兴起,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改革,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手段。

  而道尔顿学院作为私立中学的金字塔尖之一,那高达1:5的师生比例,就导致了不可能会出现填鸭式教学,再加上能进到这所学校里读书的,家长期待中成长的目标要大于未来找个好工作。

  脱离了求活的温饱和享受的舒适阶层,这些人的目标也就变的令常人难以想象,这是郑建国接触到哈佛俱乐部后最大的感悟,否则大约翰的哈佛商学院DBA出身,便是放到跨国企业里面也得是个高层的出身,可他却在哈佛俱乐部干了20多年,看样子还要继续干下去的节奏。

  “你答应带我去看哈佛枫叶的——”

  听到郑建国的话里有朝学习上转移的趋势,卡米尔却没理他的转移了话题,末了还带着些许娇憨:“上次你走的时候我都忘了。”

  “呵呵,我也忘了,那你周末过来,我带你看哈佛红。”

  眨了眨眼发现自己还真忘了,郑建国也就开口发出了邀请,接着又说了两句让她带自己向泰勒问好,卡米尔倒是嘻嘻笑了起来:“泰勒没在这里,我现在在你的大厦里,老约翰让司机接的我们,不过被好多记者拍了照片,你要忙了吗?那我就挂电话了,爱你~”

  “嗯——我也是,挂了。”

  随着卡米尔的甜言传来,郑建国仿佛这才想起后座上的郑冬花三人,便挂上电话后发现自己的脸皮还是不够厚,虽然他记得不知在哪看到句话说的是只要自己不感觉尴尬,那么尴尬的就只会是别人?

  可后面有姐姐,同学,发小的女友——

  当郑建国想起罗兰的时候,没想到后面的罗兰便开口问了起来:“是卡米尔吗?”

  “噢,是的,在国内的时候她想去香山公园坐缆车看枫叶,我听说那边缆车电力系统不稳定,怕出事儿就没同意,这不回来后忙到现在也忘了。”

  瞥了眼后视镜中的罗兰,郑建国点了点头说过,也就想起了带来的音乐会录像带:“你们看过音乐会了吧?”

  “看过了,没想到你唱歌还挺好听的,我感觉《衣冠上国》和《礼仪之邦》最大气,只是感觉李丽君唱起来有点太绵了。”

  罗兰坐直了身子后盯着郑建国的侧脸发表过观后感和意见,郑冬花也跟着开口说了起来:“还有《军港的夜》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可惜没有《乡恋》。”

  寇阳一句话将郑冬花和罗兰的注意力扯开,于是三女便在后面唧唧咋咋的讨论起音乐会来,最后是直到家门口才停下:“外边好多记者——”

  “安迪,在52号门口停下车,让她们回去咱们再回家,四姐,你和范姨说下,我过会再来吃饭。”

  瞅着圣保罗社区53号门前的大批记者,郑建国先是冲着安迪指派完,才转头看了看郑冬花安排过,于是车子在52号门前停下三女下车,他则是在记者们望来时才在车子到了53号里下了车,外边记者们的呼唤传来:“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金——”

  “郑,有报道说昨天中午你把卡米尔接到了你的大厦里——”

  “郑,有人说人类基因主计划是你想当上帝——”

  “郑,农少山配偶的死亡——”

  “郑,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人员——”

  “郑,你对农少山夫人的指控怎么看?”

  “郑,人类基因组计划——”

  “郑,有人说你包养了卡米尔和乔安娜——”

  “郑——”

  从车库里到了路边的记者们面前,郑建国便听到记者们的问题此起彼伏响起,也就指了中间的一个开口道:“第一个问题给你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金并不是我个人全资,而是和我的两个朋友三人共同出资——”

  “郑,是美利坚人的资金吗?”

  “郑,有人说你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后,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郑,你对农少山夫人的死亡怎么看?”

  “郑,听说卡米尔从郊区的高中转学到了道尔顿学院,现在还在你的大厦里面,你包养了她吗?”

  “郑,承担基因组计划的学者有——”

  发现郑建国有专门挑不重要问题进行回答的迹象,不少的记者顿时便抛开了没有什么价值的问题,所以第二次发问的记者便少了三分之一还多,只见郑建国飞快指了其中一个开口道:“第二个问题回答你了,农少山夫人在面对着警察配合调查的要求时,使用非法持有的武器对警察进行了攻击,并且造成了警察的伤亡,我认为这是一桩典型的暴力袭警案件。

  而且从突然性来说,这很可能是一个有预谋的成分在内,毕竟如果是我面对警方配合调查的要求时,就像去年某位未成年人报警指控后的那样,一位警官找到我后要求我配合调查,我就跟随他去警局接受调查了,你们会在面对警察的这种要求时,拿出武器进行攻击吗?”

  “不,正常人都知道该按照警察的要求去做!”

  郑建国的反问是才出口时,大多数的记者们就知道这个问题是不用回答的,可架不住大部分的记者并不代表全部,只见一个面目有些年轻的男记者飞快接口回答完,便继续开口问了起来:“郑,听说你和农少山在首都机场里发生过冲突?”

  “噢,这个涉及到隐私方面的问题,农少山教授涉嫌与孔教授密谋侵犯我名誉的针对计划,在诉讼结果出来前不方便回应大家,好了三个问题回答结束,你们可以离开了。”

  耸了耸肩,郑建国神情不动的说过后转身离开,路边的记者们也都收拾后散开,不想先前那个年轻的记者依旧没有离去的意思,大声喊道:“郑,你要逼死才被抢救回来的农少山吗?”

  已经转身的郑建国停住了脚步,接着突然间转头看向了这个记者,仿佛在叙述着什么:“农少山是个学术研究者,应该秉持诚信的基本素质去进行可重复可验证的研究,然而他却是依靠数据造假拿到了《科学》杂志上发文机会,并且凭借这次机会获得了卡普坦大学的终身教授资格。

  虽然他的那篇论文,已经在他的博士后发表了不可重复的结论时被《科学》杂志撤回,可他的终身教授资格还在,卡普坦大学好像没有看到《科学》撤回他文章的声明,这都十几年了啊。”

  “郑,这是你在回答我的问题吗?”

  年轻记者面带疑惑的时候,旁边已经有那要离开的记者们飞快跑了回来,只是听着他说的东西有些不像是在回答问题,反而更好像是在叙述着什么。

  于是,有那抢先回来的记者问了起来:“郑,这是你回答的第四个问题吗?”

  “没有啊,我只是在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农少山的研究和教授身份做了个评价以及质疑,你们不奇怪吗?

  一个十几年前,便被《科学》杂志认为是造假的研究者,竟然能在卡普坦大学当了十几年的终身教授。

  且不说他前不久才被诺奖得主巴尔的摩和吉尔伯特批评过,也不说他能交给卡普坦大学学生们什么有用的东西——”

  摇了摇头,郑建国当然不会给自己找麻烦再多增加一个问题,而是在趁着这么多的记者关注下,对着农少山发出了最后一击:“卡普坦大学这是在鼓励研究造假吗?”

第484章 不过这并不过分

  说实话在郑建国看来,国内既然有孔教授生存的土壤,那么国外也有农少山活蹦乱跳的环境,这家伙的研究是在六十年代那会儿就被自己的博士后给发文否定掉了。

  以至于在这篇文章出现在《科学》杂志上时,农少山之前的研究便被《科学》给撤掉,而撤掉的理由,便是其研究无法重复和无法验证。

  只是就像国内有维护孔教授的调研组组长姚家庆,国外的农少山也是有着自己小圈子,而这个小圈子的据点就是他所在的卡普坦大学。

  当然,由于之前被《科学》撤稿,农少山在国外的圈子内早已是臭名远扬,只是由于这个圈子里面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科学家,便碍于素质上的原因没有人跳出来去为难他。

  想想郑建国都能为了诺奖,不愿去得罪三个诺奖得主而忽略DNA之母的遭遇,也就能看出这个圈子里面的潜规则也是黑到一定程度的。

  可从农少山近些年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国内和对岸来看,这说他在美利坚学术圈子里已经混到没有研究可做,是越混越回去的节奏。

  当然郑建国之所以现在敢扯开这块遮羞布,把矛头指向了一直装鸵鸟看不到的卡普坦大学,也是因为他现在要钱有钱要研究有研究,顺手再把两位诺奖得主拉入队伍,那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势力:“当然如果农少山教授或者是卡普坦大学认为我的说法是诬陷,他们可以通过找律师起诉我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那么咱们就可以邀请一个由科学家和律师组成的评议团,来对农少山教授当年的研究进行专家评议,看看我是不是在诬陷——”

  “那您胜诉的话肯定会要求对方支付律师费了!”

  旁边一个记者是看郑建国才说完便开口说了句话,于是旁边一群记者们也就爆发出了哄笑声:“哈哈——”

  “是的,我会邀请哈佛法学院的所有校友们来应对这场诉讼。”

  扯了个嘴角点点头,郑建国风清云淡的表态却是让记者们收起了笑容,开始思考如果卡普坦大学发起诉讼失败的话,便是砸锅卖铁也支付不起这只律师团的费用,谁不知道律师费都是按照小时计算的?

  至于郑建国会失败,记者们根本就没想过这个可能,哈佛法学院的校友律师团会失败?

  这批人联合起来能把法律都给改了!

  果然,就在郑建国发出卡普坦大学是在鼓励造假的第二天早上,才出了大门的他就从记者们的嘴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卡普坦大学表示将对农少山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其《科学》论文真的被撤掉的话,将会根据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和条例对其做出取消终身教授待遇,并追缴已经发放薪资的处罚。

  同时发表声明绝不会容忍学术造假的事情出现,更不会鼓励和纵容学术造假和不端现象的发生,还非常感谢您对农少山的举报,说卡普坦大学是一家历史悠久和学术氛围浓厚的综合学校——”

  “郑,你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吗?”

  “郑,你还会对病床上的农少山——”

  “郑,有人担心人类基因组计划弊大于利——”

  “郑,拉斯克基金会今天正式改名为郑·拉斯克基金会——”

  “郑,你是怎么赚到如此多的财富的?”

  “郑,卡米尔说你是个非常温柔和体贴的绅士,你喜欢她吗?”

  五六个记者靠过来的时候,郑建国已经是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说实话他是非常想继续对农少山穷追猛打的,毕竟恶心自己那么长时间,可这就违反了他之前医生的人设,于是便一指中间的记者开口道:“我希望能纠正你的观念,我和农少山教授本身是没有恩怨的,纯粹的是我身为医生和科学家的身份,让我无法容忍依靠弄虚作假的手段而获得成功,还那么享受这种成功带来的果实。

  这对于那些无数默默无闻的医生和科学家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难道不会作假吗?不会在实验结果上动动笔改一下数据吗?小孩子都会在得了个D-时在上面添一笔,变成D+,这很难吗?”

  “哈哈——”

  随着郑建国的话音落下,记者们爆发出了阵哄笑,D+这个成绩虽然依旧垫底,可D-则是绝大多数家长都无法忍受的成绩,于是便又有记者问了起来:“郑,有人担心人类基因组计划弊大于利——”

  “郑,拉斯克基金会今天正式改名为郑·拉斯克基金会——”

  “郑,你是怎么赚到如此多的财富的?”

  “郑,卡米尔说你是个非常温柔和体贴的绅士,你喜欢她吗?”

  “郑,有人说人类基因主计划是你想当上帝——”

  “郑,有人说你包养了卡米尔和乔安娜——”

  当记者们哄笑的时候,郑建国也是跟着笑了起来的,于是在听了这些记者又问出了之前或者是昨天重复的问题,便心情不错的指着一个记者开口道:“你竟然问我喜欢卡米尔吗?你不喜欢她吗?我听说好像有几百万青少年在喜欢她,把她的照片和海报贴在卧室里面,这样在睁开眼睛后第一时间看到她,迎接美好的一天——”

  “噢,郑,你和其他美利坚少年不同,你是奇迹小姐的守护者——”

  “郑,据我所知你们华裔——传统是要找封建的女孩为妻?”

  “郑,卡米尔可没说我是个温柔的绅士,你卧室里面有她的海报吗?”

  “郑,你不介意卡米尔在《漂亮宝贝》以及《青春珊瑚岛》中的果体镜头吗?”

  “郑,你和卡米尔的关系到了哪一步了?牵手?接吻?还是——”

  当最后这个记者面露探寻的问过时,旁边的记者们也就都静了下来,以至于郑建国是眨了眨眼睛道:“噢,正像卡米尔在国会质询时说的那样,那些都是替身,否则就是违法的。”

  “啊,那说明你还是在意的,不过这并不过分,许多美利坚人也会在意的——”

  眼瞅着郑建国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这个记者便是飞快下意识的开口说过,就等他面带期盼的望向郑建国的面颊时,只见郑建国嘴角扯出了个笑容道:“噢,你想让我再继续说下去,你太狡猾了,今天我已经说的够多的,好了我要去学校了,再见。”

  “哈哈——”

  几声爽朗的笑声传来,郑建国关上了副驾驶的门,只是脸上的笑容却在车子发动后渐渐敛去——

  曾经,郑建国感觉能把农少山的教授身份拿掉就是对他最大的报复,只是当这一天来临时,他却发现并没有报复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而是感觉心头上多了些沉甸甸的东西。

  “建国,你好像不开心?”

  后座上,郑冬花瞅着侧前方副驾驶上郑建国的半张脸,不禁开口说到后又继续说了起来:“我感觉农少山这回一定会被取消终身教授资格的——”

  “按说我会很开心。”

  看了看后座上三张各有千秋的面颊,郑建国是回过头后望着窗外的景致开了口道:“可你没想过这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的吗?学术研究原本就应该像眼睛那样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沙子——

  你们记住这点,以后做研究的时候要牢记,真的就是真的,假的重复再多,站台的人再多,也有水落石出的那天。

  相反,如果是站台的人身份越高,那当水落石出后看出到底是谁在裸泳,就会成为让人们嘲笑的天大笑柄。”

  “这个你放心,不说我们要做研究还早,有你这个态度我们也不可能范这个错——”

  好似明白了郑建国心中的郁闷,郑冬花面上露出了个笑的说到,便见郑建国回过头道:“有些研究是在观察中就可以做的,当然以你们现在的压力来说并不适合再好高骛远,只是我看你们仨的学习压力并不大,要是能做的话还是要试一试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强大,怎么样?”

  “你有什么课题适合我们做的?”

  哈佛医学院的毕业生并没有论文方面的要求,因为医学院里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太深的医学内容,大三才会有每周十几个小时,大四才会每周几天到医院里各科室轮岗,想要开展医学上的研究也是不太现实。

  你上手都上不了的情况下,怎么去做研究?

  至于郑建国这个例子就算了,一百多年来也就他在胃里找出了幽门螺旋杆菌,更借着中美建交时的春风才拿到了这个机会,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

  当然由于郑建国的原因,这点只是对于大多数哈佛医学生来说的,并不包括郑冬花和寇阳以及罗兰三人。

  郑冬花也想过能沾点这个弟弟的便宜,只是之前的适应性学习和入学后的基础性学习压力太大,这个多月的时间下来才算是适应了点,倒是没想到郑建国能主动提出来:“你愿意帮我们?”

  “不,我不会帮忙,你们要自己去做,开题,设计,数据——题目是对比中外产妇坐月子的得与失。”

  郑建国说着转过头来瞅过三女的面颊,果然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发现三人面上都现出了尴尬之色,也就继续开口道:“你们是因为咱们之间的身份感觉到尴尬,还是因为这个题目涉及到了孕妇生孩子的内容?”

  “身份,咱们之间的身份。”

  郑冬花绷着张瓜子脸接口说到,虽然知道这个弟弟已经是全世界知名的医生,可她还是无法像在课堂上那样与男同学共同就生理结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