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风华 第26章

作者:丰本

  “那么厉害?不过大学年前就让报道了?”

  检票的列车员嗓门有点大,郑建国脸色一变连忙转头向着车厢里走去,由于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车上的人并不多,几十排座位上坐着三三两两的乘客,等他找到自己的座位时,才发现三个座位上都没人,当即就把身上的被褥行李塞进了架子和座位下面,忙完站起身看着朦胧的玻璃窗,便感觉自己不应该告诉郑冬花才对,当然这会儿他也就是想想而已。

  望着朦胧的玻璃窗发了会呆,列车开动后郑建国找出了英语书开始看,这本书并不是寇阳和林金梅送他的《许国璋英语》,而是趁着空闲时间在新华书店买的七零版《新概念英语》。

  因为,按照前些日子下发的关于恢复招收研究生的报道上要求,这次的研究生招考的规定放的比大学招生还宽,甚至是连最基本的政审都不需要,只需要所在单位或者是部门同意,那么就可以报名参加由政治、外语、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初试。

  政治,考的都是时政内容,到时背诵就可以了,外语,现在抱在手里正在啃的就是,基础课,大部分由数学化学物理组成,他也是不怕的,真正让郑建国头疼的还是专业课。

  而这,也正是郑建国当时对魏建然提出的要求,更是他为什么会提前两个月的时间去报道的主要原因,当然令他有信心去报考研究生最大的原因,还是从高考这件事上面领悟到的体会——高考是全国各地出卷,那么研究生招考,总不可能是统一出卷吧?

  如果说高考还可能会统一出卷,那么更加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则涉及到了所有学科的所有研究领域,想象一下把这些学科整合成统一的考试,郑建国就感觉自己这次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当然前提是把英语和专业课啃一遍再说。

  真要考不上,郑建国感觉这也很正常,正如四姐郑冬花说的那样,大学生才能考的,那他也是不吃亏的,英语和专业课都是将来要学的,真考不上也就当是提前学了,他所报的基础医学专业可是五年制的,这个年限放在别的专业里面,硕士生都该准备答辩了。

  郑建国看书的功夫,列车开了停停了开的,有人上来也有人下去,随着太阳到了正当午的他吃了两个鸡蛋喝过水,面前坐下了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一屁股坐下后扫了眼他面前的《新概念英语》,开口道:“小伙子,准备考大学啊。”

  “嗯——”

  腼腆的露出了个笑,郑建国低头继续看了起来,仿佛感受到了他笑脸上的疏远,中年男人眨了眨眼笑笑,便也没放在心上,而是自顾自的从黄布包里摸出了本书看,郑建国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飞快垂下眼帘,不过很快他又抬起了眼帘,瞅着那熟悉的封皮便感觉这也是有缘了,这人手里拿着的竟然也是本《新概念英语》,只是比他的要旧的多,书针生锈书脚起了毛边。

  不过,郑建国依旧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两人年龄差距太大,他又不是个喜欢出风头的性子,从这会儿到研究生初试的时间里,都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直到天上的太阳慢慢的西下,随着列车开动后列车员在旁边和他打了声招呼:“状元郎,下一站就是齐城了,注意别坐过了站。”

  “好的,谢谢列车员同志。”

  郑建国腼腆的笑着说过目送人家离开,回过头就见对面的中年男人正愣愣的望来,当即脸上的腼腆不减的低下了头,便听对面传来了个声音:“状元郎?”

  “嗯。”

  继续腼腆的笑着,郑建国闷哼似的应了,中年男人还没开口,他的脑袋上探出了个大脑袋:“状元郎?你是余泉那个状元郎?”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绝大多数由社员组成的普通人都不会关注考学的事儿,当然这些普通人当中不包括众多的城里人和知识分子,只要是家里有知青的或者读过书的,那是都明白这次恢复高考背后的意义何等重大,对于这次的高考自然也就无比关注。

  而郑建国作为这次高考中的状元,便天然的带了个探照灯在头上,这时随着大脑袋的嗓门传开,大半个车厢里的人竟是齐齐站了起来,男女老少的盯着郑建国所在的座位,直到他点头应是:“是,我是这次齐省高考文科状元,余泉善县的郑建国。”

  “嚯~还真是啊~”

  “状元啊,文科状元,不得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想到这么年轻。”

  郑建国没站起来,按耐不住好奇心的吃瓜众们看到有人带头围了过去,也都装作有意无意的走了过去,只是入眼的形象让他们吃惊不小,便有人开口问了:“这么年轻,郑建国,你几岁了?”

  “嗯,才十六岁。”

  郑建国脸上的腼腆不减,说完话便紧紧的闭上嘴巴不再言语,其他人围着看了看发现还是个孩子,大多数也就都散了开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倒是他对面的中年人和这人头顶上的大脑袋,还在细细打量着他:“郑建国,你这是去上学?去哪个大学?”

  “现在有点早吧?”

  中年男人的书已经收了起来,厚厚眼镜后面的眸子闪过莫名之色:“你去了也不到报道的时候,门口没有接站的,学校也没有准备好。”

  “只要学校不关门就行。”

  郑建国飞快打量着中年人,他没想到这位还了解新生报道,中年男人只看他这模样,便醒悟过来自己引起了人家的警惕,当即把手边的黄布包拎起亮了亮上面的字迹,开口道:“我是齐省中医学院的,你拿到录取通知书了?去哪个学校?”

  目光在黄布包上的字迹扫过,郑建国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这会儿的单位里面发的东西不少,有点身份的或者是干的时间长了的,便有这种带着单位字样的包和生活用品,想了想开口道:“是,我是去齐省医学院报到,那边已经安排好了。”

  能让连学校大门朝哪都不知道的郑建国异想天开的去考研究生,有很大的原因便是这次齐省医学院给他开的一路绿灯,改志愿和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上门只是诸多条件之一,后面最重要的是他在入学后会尽量满足他在学习和研究中的合理要求,比如图书馆的书无限制的允许他借阅,实验室在不耽误重要研究的情况下向他开放。

  “那咱们算是半个自己人。”

  中年人显然吃了一惊,一双不大的眼睛瞅着郑建国打量着说过,才想开口便听他开了口道:“哦,以前是一家人。”

  “你知道齐省医学院的历史?”

  中年人感受着这与之前迥异的言谈举止,先前的腼腆少年陡然变了个气质,眼中的惊异就再也止不住了:“你的警惕心不错。”

  “嗯,出门在外得小心点。”

  郑建国之所以前倨后恭,还是这位很可能以后还会见面,当然说他放松了警惕也是扯淡,这会儿虽然没有几年后那么乱,可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可并不鲜见:“小心无大错。”

  这小子不想和自己交流,中年男人飞快的醒悟到话里的意思,出门在外小心点,两人可都在火车上,那么该小心谁呢,想通这点的他也就失了聊天的兴致,而是低头打开先前的书,接着斜眼看了看他手上的书,脑海中转悠着个莫名的念头:“医学院那边,好像没有开外语课吧?”

第53章 研究方向

  直到下车出了站,望着郑建国到了站台前上了前往医学院的公交车,中年男人的疑问也没解开,便摇了摇头拎着包上了另一辆公交车,很快两辆车一前一后的开出,郑建国松了口气。

  太阳西下,郑建国靠在圆滚滚的公交车上瞅着窗外逝去的景象,省城和县城的区别也就是城区大点,高楼多点,街上跑的汽车自行车的,就不是小小善县能够比的了。

  深冬时分,齐城笼罩在雾蒙蒙的天色中,街上的人们穿着以蓝色和灰色为主,好像在映衬着突出色调的冲突,郑建国瞅了会外边便把注意力收了回来,手写的通知书报道说明中有详细的转车方式,前提是他没有坐错车和坐过站,否则很有可能今天晚上就要落个流落大街找警察叔叔求助的下场。

  那样也太丢人了。

  想着被警察叔叔送到学校的场景,郑建国便凝神贯注的竖着耳朵看着手上的报道说明,好在他坐的这趟车是不用倒车的,随着一声气刹背着背包下了车,大街对面的山型大门旁挂着的牌子让他松了口气:“齐省医学院,我来了——”

  学校的大门和其他学校的大门有着明显不同,郑建国背着背包拎着饭包的到了面前,便怎么感觉这个大门像是个有年头的牌坊,就在他站在门前踌躇的时候,远处陡然传来了个声音:“嗨,干嘛的?说的就是你,背包的。”

  开口的是个戴着大盖帽的年轻人,长的眼睛细长鼻梁短小,到了面前后一副朝天的鼻孔对着郑建国抬了抬,满脸嫌弃:“这里不是随便乱进的,快走。”

  “你好同志,我是来报道的。”

  郑建国没和这货一般见识,阎王他没见过却深知这种小鬼的难缠,知道说啥都是白扯的拿出了录取通知书和报道说明:“您知道招生办公室在哪吗?魏建然科长让我来了直接去找她——”

  孔大海瞅着录取通知书上的章和报道说明上的那笔字,细长的眼睛变的好似看不见似的,圆圆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一副亲近的口吻:“这位同学你看看你,也不早说,那个,你跟我到那边办公室歇会,等我去问问魏科长下班没有,我再带你过去,可好?!”

  “那太好了,就是得麻烦同志你了,真是不好意思。”

  郑建国无视了这货近乎变脸的绝技,而是跟着打起了哈哈来,孔大海一听他这说法,原本就看不见的眼睛笑的好似消失了:“麻烦啥嘛,为人民服务~走,来,我帮你拎着?”

  “唉,不用不用,也不重,您带路吧。”

  笑嘻嘻的躲开他探来的手,郑建国是不敢让这货帮忙的,他打不准这位的身份,孔大海也没有继续坚持,而是转身就走:“那赶快把,老师们差不多快下班了。”

  郑建国没有手表,临出发前郑冬花给他买了个闹钟,花了三块八钱和八张工业券,这会儿闹钟正在被褥里面,到了旁边的小门进去,才看到墙上的挂钟已经五点十五了,也就是说坐了差不多四十分钟的公交车。

  “你在那稍等,我打电话问问。”

  显然是收发室的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人,孔大海进了也没给两人介绍,而是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很快就听他开口道:“喂,魏建然科长在不在,有个报道的学生来了,正在收发室里面——哦,好的,我马上带他过去。”

  “唉,老孔,这个学生是来报道的?”

  两个人一阵对视的说过,孔大海笑着点了点头的到了郑建国面前,探手帮他拎起了饭包:“走吧,魏建然科长在办公室呢,我带你过去。”

  “好的,那谢谢了啊!”

  谢又不要钱,最多浪费口水,郑建国看他执意想帮忙,也就由着他去了,跟着这位“热心”的同志漫步在白雪挂枝头的校园内,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年间的万国来朝之前,所以校园内的建筑大多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充满西式韵味的洋楼上挑着高高的飞檐,大型火车站才有的钟楼镶嵌在齐省医学院五个大字上,默默的述说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郑建国对于这所学校并不陌生,记忆中他还到这家医院里面来过好多次,但是以学生的身份过来,这还是第一次,不同的心境让他对这所校园的环境很是满意,虽然万物萧瑟花木凋残,明明是下午五点多的市中心区域,寂静的好似在空旷的田野里。

  “咔拉——”

  郑建国拾阶而上进了办公楼的时候,楼上二层一扇窗户被人拉开,魏建然的面庞探头探脑的看了看,便又再次关上,这时冯德政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进来:“魏科长,你叫我?”

  “郑建国来了,你带他去报到处办下手续,主要是给他办个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去给叶主任说下。”

  魏建然说话的功夫,冯德政已经是掩饰不住脸上的惊讶:“他真的提前来了?”

  “我现在倒是有些相信他对研究生的把握了。”

  魏建然说着话离开了办公室,留下的冯德政瞅着空旷的办公室,这会儿正是各省成绩陆续出炉的时候,招生办的大多数人都在外边各省跑着,虽然没有抢生源一说,可对于学校的招收名额还是要上心的,特别是今年这次的恢复高考,那是和以前的学生绝对不一样了。

  站在招生办里发了会呆,冯德政听着走廊里传来声音,便走出了办公室,望着站在门卫孔大海旁边的郑建国笑了:“郑建国,欢迎,小孔,把东西给我吧,我带他过去。”

  “好的冯组长。”

  目光惊讶的扫了眼郑建国,孔大海心想这是哪家的孩子,竟然提前来这么早不说,还要副组长亲自接待?

  “你好,冯组长,以后还得多多麻烦了。”

  郑建国目送孔大海离去后冲着冯德政笑笑,后者便露出了个灿烂的笑来,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走吧,我带你去办手续,别等到他们下班了,你今天就住不进宿舍里了,那个,对宿舍有什么要求吗?”

  “宿舍供暖了吗?”

  郑建国问了便见到冯德政有些惊讶,也就知道自己想的太美好了,接着笑了起来:“宿舍尽量靠近图书馆吧,我提前来是想多学习下的,距离研究生考试的时间可不长了。”

  “这个没问题,我会帮你问的。”

  自动的将研究生几个字过滤掉,冯德政当时也是和魏建然一起听过他的要求,也更是知道学校里对他的态度:“考研的方向你选了?”

  “基础医学中的微生物方向。”

  郑建国小心翼翼的说过,瞅着冯德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知道没引起他的好奇后悬着的心再次放下,当时魏建然找上来后要改他的高考志愿,于是他也就在要求里面把专业换成了医疗系下面的基础医学,其目的便是准备报考的研究生方向——微生物研究。

  曾经,郑建国为了赚钱想当个牙医,后来发现如果不是环境所限,他干点啥都能赚的比医生要多的多,卖茶叶蛋的都比搞导弹赚钱的时代就要来了,那么为了赚钱去当医生才是本末倒置,于是他就面临了新的一个问题,高考报什么专业?

  为此,郑建国还专门找了张纸,拿笔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了一番,首先写下的是官字,只是很快他就把这个字给划去了,他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也知道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两步就是疯子,而与人斗更不是他的强项,做事还要去顾虑旁人的想法也实在太累。

  郑建国不想让自己那么累,所以他报考专业的时候会填五官专业,以这会儿的医疗技术来说,大病看不了是常态,其他小病小手术的也都有现成成熟的解决办法,而人们头疼眼疼牙疼的第一选择不是专用药物,而是止疼片,这些对一个医生来说就太简单了。

  正好当时郑冬花的胃病复发,跑回来去找郑富贵要庆大霉素,郑建国经过简短的对于这年把时间记忆的整理,他发现在所有能查到的资料和接触到的医生口中,都没发现关于油门螺旋杆菌或者类似的说法,由此他便有了匪夷所思的认知:“难道这个幽门螺旋杆菌还没被人发现?”

  只是单单的这么想了下,郑建国就被这种可能性给震惊了,按照记忆中诸多数据来看,这个玩意对于人类的致死性并不强,强的地方在于它的易传染和易感染性,胃病是人类最易得的常见病之一,十人九胃的说法便是由此而来,而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病最少占去了所有胃病的三分之二。

  然而,这时竟然没人发现!

  于是,这直接导致了郑建国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整,相应的专业也就从五官专业变成了这会儿还是医疗系的临床医学下的基础医学,要报考的研究生方向则被定为微生物研究,很快随着他办理完了入学手续,他便感觉到了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呐喊:“幽门螺旋杆菌,我来了!”

第54章 才恢复工作

  “那小子真提前来了?”

  就在郑建国办完手续进了冰冷的宿舍时,在距离不远教学楼的二层东头办公室内,魏建然面前的精瘦老人摘下了手上的眼镜说过,浑浊的眸子里闪过好奇之色:“看样子他对这次考研,还真有点冲劲儿。”

  “叶主任,你可要对他严格把关,我听说这次帮他改志愿惹了不少人非议。”

  魏建然的大圆脸上露出了谨慎模样说过,叶敏德便点了下头开口道:“你能给我拉来个状元,还不知道让多少人侧目,我还以为你会让我对他网开一面,倒是没想到你也知道这中间的关系厉害,学习上我还是那个章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不过你的要求我接受了,现在他正是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目无余子的时候,严厉一点也好让他知道学海无涯,学习上的问题我来帮他解决,至于他能不能通过复试就要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倒是好久没见过这么有冲劲儿的了。”

  “那我就回去告诉他。”

  魏建然脸上露出了个笑说过,郑建国算得上是她一手招进来的,甚至在改志愿的时候还废了点手脚,更是在得知他要报考77级的研究生后引起了阵议论,以至于最终还是才复出的系主任叶敏德拍了板:“如果他年前能提前到校学习,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初试,那么现在所提的要求可以考虑接受,如果年后按照报道日期到校报道,那此事便当做没发生,到时他总不会退学。”

  郑建国果然提前来了,魏建然是知道去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会在不到四个月后的5月5日开考,那么保守估计去算,这小子还有三个月半的时间去准备,这个时间要比他考大学时从接到消息的10月21日到12月11日的五十天多出一倍,当然其报考的研究生也可以算作比大学生高了整整一级。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怀揣着这么个想法,魏建然在告别叶敏德后找到郑建国时,发现他竟然抱着俩包子正坐在桌前看着书,当即柳眉挑起的到了他旁边,开口道:“怎么,这就开始学了?”

  “魏老师,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来这么早就是因为家里没条件,想看书都要点灯熬油的。”

  郑建国看到魏建然进来,也没客气的坐在桌子前接着说了,一指头顶上的电灯露出了灿烂的笑来:“倒是有一半原因是家里没电灯,另一半的原因是专业书不多,老师怎么说的?”

  “你们系叶主任同意给你超纲辅导了,考研之前你学习上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去找他。”

  魏建然并未因这货连屁股都没抬而感到奇怪,当初在他家时面对地县公社三级领导都是大大咧咧的,单是这个笑脸总要比对那俩记者强的多:“就是,叶主任才恢复工作,他家里人的问题还没解决,你去找他的时候别问他家里的事儿,只许问学习上的问题,记住了?”

  “记住了,主任以前出国学习回来的吧?”

  郑建国眉头微皱旋即松开,前不久报道上才出现了《干部政策要落实》的报道,当时他只顾着复习复习再复习,过了好久看到内容才发现是吹响平反号角的文章,现在魏建然这么郑重其事的叮嘱,看样子自己这位导师的家里当时受到的波及不小。

  可想想能当这齐省医学院里基础医学系的主任,怎么也得是国内这个领域内数得着的人物才对,而按照郑建国的记忆来说,这种人物大多都有出国留学的背景,这样游街批斗啥的就是基本待遇,如果性子棱角分明被人惦记上,享受下超常待遇就不奇怪了。

  “嗯,你们主任以前在英国求学十几年,他的博士学位就是在那时拿到的。”

  魏建然没想到能听见这么个问题,说着转头看了看门外,发现没什么碍眼的人,回过头后开口道:“所以这次平反文件一下来,他就被从西山干校那边叫了回来,行,状元郎,我就不打扰你了,好好学习吧。”

  “好,魏老师您慢走~”

  郑建国站起身走出门外,目送魏建然施施然离开,转身回了宿舍里把门关上,这间宿舍并不是学生宿舍,学校定下的报道时间是3月17到3月20号,距离现在还有足足两个月,所以原本计划是在过了年后再统一把宿舍整理出来,显然是没想到会有他这么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冯德政带着他跑了一圈才拿到了个钥匙,看来在大学新生报道之前这就是他的宿舍了。

  回到宿舍里吃完包子,郑建国从书包里摸出了信封和信纸,这次要写的信有三封,一封是给三里堡大队郑富贵收的,一封是给南疆知青郝运同志的,还有一封是给同学寇阳的,其中的内容除了开头和结尾外,中间内容大同小异的写了下校园的景色和自己已经入学,便按照内容塞进了信封里面写上彼此的地址。

  第二天买了邮票贴在信封上寄出去,郑建国揣着包子便到了图书馆,找了圈发现没有英语方面的书,便好奇的找到了图书管理员:“老师,请问咱们学校有英语方面的书吗?”

  “这位同学,你是哪个年级的?”

  图书管理员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神态间隐含警惕的上下打量过,好像在确认自己的记忆中是否有这么个人时,便见到了张崭新的借书证,才想点头之际便发现了上面的不对:“你这个,昨天办的?”

  “是的老师,请问咱们学校没有英语方面的书吗?”

  郑建国知道自己的年轻和穿着引起了管理员的警惕,杜小妹给他准备的新褂子没舍得穿,而是穿上了以前浆洗的有些发白的那件,里面套着的棉袄倒是新的,可手腕间和腰围处露出了老大一截,被人家以貌取人的多看几眼,也属于正常的事儿。

  “没有,咱们学校还没开设相关教学,就没有买。”

  图书管理员光滑的额头一皱说过,便见郑建国笑着点了点头:“哦,好的,谢谢!”

  堂堂一所大学里面竟然连英语资料都没有,郑建国第一次对自己选择齐省医学院有了怀疑,那么在科研上能用到的资源,怕是更加的没有多少了吧?

  转了一圈找出要的专业书,郑建国抱着到了管理员面前的时候,发现还是先前自己询问的那位,瞅着他手上这一摞五本书,下意识的开口道:“学员个人最多只能借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