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34章

作者:肥鸟先行

  可就在隆庆处置了两件麻烦事后,大同边关急报又送到了京师。

  俺达汗长子黄台吉,请求朝觐大明皇帝。

  而从边关急报上来看,这一次黄台吉带领了所部精锐三百骑,什么货物都没带,大同贡市使判断黄台吉根本不是来求觐见的,而是来者不善。

  大同贡市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这才知道果然黄台吉这一次是来兴师问罪的!

  再向草原上往来贸易的商人打探,明廷终于知道了五原之战的情报。

  只不过草原上消息实在是太乱,没人能说清楚这五原城主到底是什么来历。

  有人说五原城主根本不是汉人,而是不服俺达汗的蒙古部落首领。

  有人说五原城主是大明逃出去的逃犯,要纠集士兵反攻大明。

  还有人说五原城主是大唐归义军的后人,五原城内的军队是要返回故土的归义军。

  虽然五原城主到底什么来历众说纷纭,但是五原城主击败了俺达汗派过去的骑兵,并且用上了先进火器这件事可以证实。

  得到这个消息的大明皇帝又是头大,连忙召见重臣开会。

  首辅杨博首先说道:“启禀陛下,如今九边空虚,北方不能乱!”

  御座上的隆庆皇帝点头,现在大明朝已经够乱了,蒙古才通过贡市安定下来,千万不能再打仗了。

  高拱出列说道:“陛下,首辅大人此言不错,但是俺达汗此人,畏威而不怀德,若是朝廷表现的软弱,蒙古人就会得寸进尺,从此边疆不宁。”

  刚刚从嘉靖身边返回京师的李春芳,原本已经在嘉靖朝入阁。

  但是随着上皇西狩,李春芳跟随嘉靖出京之后,隆庆登基后的新内阁自然没有李春芳的位置了。

  不过隆庆皇帝看在六部缺人,依然让李春芳做礼部侍郎。

  曾经登上过权力的顶峰,李春芳脱离嘉靖返回京师,自然不甘心当这个没实权的礼部侍郎。

  面对高拱,李春芳立刻反对说道:

  “高阁老此言差矣!”

  “当年上皇开贡的谈判,臣也曾经参加过,俺达汗此人素无大志,为人贪鄙,他在五原城吃了败仗,定是为了讹诈钱财,若是朝廷满足了俺达汗的贪欲,一定能消弭战事。”

  “若是表现强硬,俺达汗为了向部众交代,一定会兴兵南下劫掠的!”

  高拱愤怒的说道:“李侍郎是要向蒙古交岁币?”

  李春芳说道:“高阁老,本官不是这个意思,谁不知道我大明‘不纳贡,不和亲’的祖宗之法?只是事有轻重缓急,需要先稳定住边关局势,若是南北战事并起,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高拱正准备继续驳斥李春芳,只听到皇帝说道:

  “李爱卿说的有道理,既然上次开贡的谈判李爱卿曾经参加过,那这一次接待黄台吉的事情,就交给卿来办,如何?”

  高拱张开嘴,却说不出反对的意见。

  李春芳的职位是礼部侍郎,接待外使也算是他的本职工作范围。

  现在京师言官已经多次弹劾高拱,说他擅权跋扈了。

  皇帝已经开口,高拱也说不出像样的反对意见。

  只是接待而已,谈判还是要通过内阁。

  高拱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就这样,李春芳在年前离开京城,去迎接来京师兴师问罪的黄台吉。

  定下了这件事后,等到六部大臣都离开,隆庆帝对着杨博和高拱两位辅臣说道:

  “今年京师动荡,百姓不安,朕想要在年后元宵重开鳌山灯会,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鳌山灯会,是每年元宵佳节时,大明皇家在宫城里搭成的巨型花灯烟火景观。

  因其形状似鳌,因此名为“鳌山灯会”。

  从永乐七年元宵节起,这个盛大灯会更是高调开放——“听臣民赴午门观鳌山三日”,算是大明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了。

  作为皇室与民同乐的庆祝活动,鳌山灯会的规模自然空前。

  明初的时候,每次花费就有数万两,但是随着鳌山的规模日益庞大,在嘉靖年的时候,一次灯会花费更暴涨到数十万两白银。

  如此盛大的活动自然不可能元宵前才准备,通常是从上一年的十二月起就要开始准备。

  烟火匠人把各种设计独特的“奇花”“火炮”层层叠积起来。

  待到元宵节这天,庞大的“鳌山”上各种形状的彩灯闪烁,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更有钟鼓司优美音乐里,宫娥们翩翩起舞。

  不过如此盛世,隆庆帝也只有小时候才见过。

  嘉靖晚年修道,喜好清净,所以鳌山灯会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办过了。

  现在隆庆帝提出来要办鳌山灯会,首辅杨博和次辅高拱都面露难色。

  如今朝廷的财政可以说是相当的紧张。

  筹办新务需要花钱,编练新军需要花钱,还有九边的将士,京营的士卒需要赏赐安抚。

  开春还要让张居正入湖广对付景王,最重要的还是要对付东南贼这个心腹大患。

  处处都要花钱,鳌山灯会的几十万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隆庆帝看着两人都不作声,于是说道:“朕今年刚刚登基,还都京师,也是想与民同乐,让京师百姓看到朝廷气象,等到今年办了,日后必定不再办了。”

  皇帝都这么说了,杨博和高拱又能怎么样了?

  明代的内阁辅臣,毕竟还是只“辅”臣,没有汉唐宰相那样的权利,可以当面怼皇帝。

  高拱只能说道:“户部还有十万两的银子,本来是准备修复京师衙门官邸的,可以先用着筹办鳌山灯会。”

  隆庆帝就像是要到了玩具的孩子,不由的大喜说道:“朕从内库再拨一些钱,将鳌山灯会办的热闹一些,如何?”

  高拱皱眉说道:“陛下,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此次蒙古人来气势汹汹,说不定还要备战花钱,陛下要是内库有钱,不如贴补给边饷。”

  隆庆帝对于高拱还是很尊重的,既然高拱也让步了,他说道:

  “那朕自己贴两万两,剩余的让户部补足,如何?”

  高拱心一软说道:“那户部还出十万两。”

  隆庆帝又问道:“清远伯李炜,尚宝寺丞李长风,公忠体国,可以筹办这次鳌山灯会。”

  高拱皱眉,以往的鳌山灯会都是工部筹办,皇帝将工程承包给自家老丈人,可是内阁似乎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反正就是这么多银子,给谁办不是办。

  杨博说道:“那就向京师百姓宣传,开年后元宵要举办鳌山灯会,陛下将与民同乐。”

  定下这件事后,皇帝兴冲冲的返回内廷,接着又找来李炜李长风父子,宣布将鳌山灯会交给他们办。

  父子二人先是激动了一下,接着又面露难色。

  李炜说道:“陛下,臣以前听说,上皇那时候,办一次鳌山灯会就要几十万两银子,现在只有十二万两银子,臣怕不能让陛下满意啊。”

  隆庆帝皱眉说道:“如今国事艰难,需要用钱的地方多,户部能出十万两银子已经是很难得了。”

  李长风的脑子比较快,他立刻说道:

  “陛下,鳌山灯会既然是与民同乐,那就不能只陛下和朝廷出钱。”

  “臣以为应该让京师商贾富户也出点银子,这样鳌山灯会办的热闹,京师百姓才能感觉到新朝新气象。”

  隆庆帝大喜道:“正是这个道理!不过想要说服内阁让京师商贾富户认捐,恐怕不那么容易。”

  李炜说道:“这个好办,臣在京师商贾富户中有些面子的,为了庆祝陛下登基,让他们自愿捐一些银子还是容易的!”

  隆庆帝不由拉着李炜的手说道:“还是国丈有办法,若是此事办好了,必定重重有赏!”

  李炜又说道:“只是我们父子二人,势单力薄,这么多银子也需要人手,陛下可否派些人手给我们?”

  隆庆帝立刻说道:“朕拨一队锦衣卫给你们,另外从宫里调拨一些能写能算的太监,如何?”

  父子二人立刻谢恩。

  李炜李长风父子接过了差事,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打着皇帝办鳌山灯会,要商贾富户“与民同乐”的招牌,让锦衣卫和太监开始上门搜刮。

  这些商贾富户苦不堪言,不少人干脆放弃家产逃亡。

  李炜则将这些家产拿出去拍卖,很快就募集到了一大笔银子。

  京师附近的火药匠人都被苏泽带走了,李炜不得已又让锦衣卫去附近搜寻懂得制火药的匠人,将他们抓到京师制作烟花。

  腊月二十日,蒙古俺达汗的儿子黄台吉,携带三百蒙古铁骑进入京师。

  这一路上李春芳小心伺候,又小心的向朝廷报告,说蒙古人没有兴兵的意思,只是受了“委屈”要向明廷申诉。

  隆庆帝又宣布,蒙古是大明“忠顺藩属国”,这一次是来京师朝贡的,允许蒙古人从京师正门驰马而入。

第374章 左顺门阙庭

  从浙江乘坐开船,一路飞驰到大沽港口的沈明臣和沈一贯叔侄,终于在年前赶到了京师。

  沈明臣是苏泽亲自委任的《京师新报》的总编辑,京师情报站的站长陆添寿亲自迎接了叔侄二人。

  叔侄二人都是南方人,还是第一次来京师,陆添寿为了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就雇了一辆马车,带领他们游览京师。

  沈明臣也曾经有过科举梦想,年轻的时候对于京师非常向往,但是真的到京师之后,沈明臣又觉得不过如此,还不如杭州城呢。

  沈明臣在离开杭州城之前,还专门去拜访了在钱塘江修河的胡宗宪。

  对于这位老部下选择在苏泽麾下出仕,胡宗宪也没有什么反应。

  胡宗宪的几个幕僚,现在都在东南新军麾下效力,很多人都是身居要职。

  胡宗宪自己也是明廷悬赏的反贼二号人物。

  胡宗宪想到这里,莫名的觉得命运给自己开了大玩笑。

  不过这段时间胡宗宪忙着在浙江修河,每次看到被治理完毕的河道,看到那些自发的送粮食送水的百姓,胡宗宪终于突然觉得做个“反贼”也挺好的。

  自己真的为百姓做了实事,而且不需要担心朝堂的倾轧,不用担心上面的人拖后腿,下面的人使绊子。

  胡宗宪也没有什么可以叮嘱沈明臣的,只让他在京师注意安全。

  思绪返回车厢里,在杭州的时候因为临近过节,整个杭州街道非常的热闹。

  这一次东南不少官员也联合上书大都督府,要求举办新春的庆祝活动。

  但是苏泽在报纸上刊发文章,认为由大都督府举办新春庆祝活动,劳民伤财,而且只能南京的百姓看到,根本不是与民同乐。

  苏泽宣布从腊月二十日到元宵这段时间,商户全部免税,也允许百姓在城门附近摆摊设置集市,自由交易年货。

  同时各地还平价出售粮食,让百姓能过上一个饱年。

  今年东南虽然一直在打仗,但是福建、浙江和南直隶的几府,战争影响时间都非常短。

  规模最大的战役还是在北方打的。

  而这两年倭乱平复,海上贸易恢复,杭州府热闹非凡,杭州城车马络绎不绝,都是进城购买年货的百姓。

  相比之下,京师就冷清多了。

  店铺关门歇业,一些店铺干脆都钉上了木板,沈明臣疑惑的问道:

  “陆掌柜,怎么京师这么冷清?这些店铺不开门做生意吗?”

  陆添寿如今的身份就是京师一家当铺的老板,在外别人都称呼他为陆掌柜。

  陆添寿低声说道:“还不是那昏君害的,刚刚返回京师就要办什么鳌山灯会,派锦衣卫和太监搜刮商户,现在京师的商人宁可年前生意不做了,也好过开门被这些爪牙盘剥。”

  就在话音刚落,突然马车停了下来。

  只看到几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拦住了马车。

  沈明臣紧张起来,陆添寿却淡定的作了一个手势,从怀里掏出一份腰牌。

  “车里是什么人!锦衣卫办事还不下车!?”

  陆添寿将腰牌伸出车窗,那个为首的锦衣卫百户立刻换了语气。

  “原来是清远伯家的人,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放行放行!”

  驾车的伙计跳下马车,从怀里掏出一些碎银子,这个锦衣卫百户的语气更加热情了。

  “这条路前面还有几个卡口,这位掌柜的挂上这面锦衣卫的旗帜,就没有人敢拦着您了。”

上一篇:我就是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