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第821章

作者:海客无心随白鸥

  就像蔺重阳所言,学海无涯这个环境并不适合靖沧浪,靖沧浪与学海无涯走的路也不同,没必要强行将人绑在这里。

  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提携后辈,能坐在一起并不奇怪,夏承凛与疏楼龙宿终归年轻了些。

  而在派系之争这方面。

  圣夫子不参与,若有需要,他不介意牺牲自己的名声,去成全那些不错的后辈,在遇到合适的后辈时可以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

  在他眼中,并不存在复杂的派系,儒门的传承比那些琐事更加重要。

  由圣夫子创建的儒教,尊崇孔孟之道,遍读四书五经,行事作风较为保守中立,是儒门建制中最大的基层教育组织。空穴来风,门下儒生盛传的旧儒学双擘,并非没有道理。

  其中优秀者会前往学海无涯进修,所以,圣夫子与太学主交情匪浅。

  并且,儒教总部亦不在中原,北海之上,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一只巨型毛笔,登上天笔峰即可到达一字宫墙,墙分内外。

  墙外为接待外宾之处,墙内即为世外书香。

  能够在当今江湖给儒门站台,儒教同样是苦境儒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圣夫子不好争斗,由他执掌的儒教自然是专心做事,做好儒门基础教育,以此壮大儒门。

  新儒学,旧儒学,三教合一派,儒教独尊派以及中立派,革新派与顽固派,无论哪一方都需要读四书五经学习六艺。

  太学主则主导派系之争,争斗可以,但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分寸内,六部执令本就是竞争上岗,他重视的是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牺牲。

  在儒生眼中太学主一向爱惜羽翼。

  但太学主想的是,身为儒门栋梁不能白死,要死的有价值,而不是死在内斗之中。

  至少要为儒门的发展提供助力,添砖加瓦,他看重的同样是整个儒门。

  蔺重阳作为内圣外王的集大成者,行事则要更加强势,就连太学主都会说,若他依旧在位根本不会发生这么多事。

  三教共尊的剑皇,其之目光不止在儒门,提倡良性竞争却不支持各脉内斗。

  派系,在蔺重阳眼中没有意义,只要别做不该做的事他都能容,前提是团结在一面旗帜下,整个世界与时代前进才能进步。

  但他是真的会在需要的时候亲自动手。

  四书五经六艺,在蔺重阳看来并不应该成为一名儒生的全部,要发展生产力,做实事,儒生确实应该持续不断的学习,却没必要将心力全放在读那些书上,这是革新派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育普及,什么时候都要做,但一名合格的儒生不能只会读书搞学问,而是要全方面发展,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铸术,医术,剑术,韬略,策论,民生。

  蔺重阳对儒生,对后辈的要求,远比太学主与圣夫子更严格。

  儒门四大名锋选拔尚未开始,三人聚在这里自然是谈儒门前景,交换理念,看哪一部分、哪个环节有能改良的地方。

  三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对圣夫子与太学主两人来说,蔺重阳的思想还是太过前卫。

  关键在于,这种给儒生上强度的教育方式,对苦境多年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比如说医术与医者的培养与推广。

  铸冶之术则是鸦九与不工山,以及炎山铁族等势力在发力,而这背后同样有儒门的影子,普及的那些机关器械便是商盟在进行出产,也就是说给儒生上强度是大势。

  照这样发展下去,四书五经已经难以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圣夫子需要另外再编课本。

  六艺就目前来说依旧有用。

  全新的课本中要增加哪些内容,便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1435章 儒世三圣,三圣锋

  某种意义上,三人为了儒门的传承,发展以及延续也算是殚精竭虑,只是,蔺大剑皇不太儒门。

  或者说三个人对儒门的定位不同。

  在圣夫子与太学主眼中,这一位根本不把武者与先天人当人看,而是将之当做生产力,事实证明虽然话语粗糙了一点,但是……

  就以苦境的发展来看这样完全没有问题。

  因为,不少组织与势力就在这样做,而相关理念早在两千年前,儒圣明德一脉就普及了。

  革新派也是实用派,实干派。

  根源就是出在蔺重阳身上,自德风古道结业的儒生在实践后,会书写手札留下,那些手札中囊括了大量的经验与技巧。

  思维转变后,就会发现武者与先天人做事,比起寻常人简直方便了无数倍。

  用过的都说好,多年来一个差评都没有。

  当武者与先天人加入生产关系,苦境的变化肉眼可见,具体到衣食住行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四方武林有四方武林的生活,中原亦有中原的生活。

  苦境已经许多年没有出现旱涝灾害,其他自然灾害也极少,风调雨顺,便是如今的大环境。

  农作物与牲畜,在有先天人愿意投入心力,研究如何对其进行改良之后。

  不过数百年便有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从前致命的疾病,如今同样已经不再是威胁。

  上一次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磷菌,天策王朝的应对相当漂亮,将之完美解决。

  而像号雨鲸鳌,北斗星兽这般特殊案例,众生终究生活在一个超凡的世界,三教与诸多地方势力还要定期派遣门人,清除积累的瘴气与煞气。

  先天人确实非常好用,省时,省事且便利,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少了。

  千里挑一起步,为期三百年,甚至更久的培养时间,以如今的苦境整体水平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

  正因如此,蔺重阳认为,圣夫子与太学主负责的部分,可以考虑把强度提上来。

  末法时代又如何?

  就算将来先天人从台面上绝迹,不再像如今这般行走江湖,到了那时,整个苦境的情况,经过多年发展后只会比现在更好。

  只是不行走江湖,不是放弃对辖区的管理,由上至下发展这么多年还能被开历史倒车……

  尤其是他们这些人都还活着,且没出问题,循序渐进的发展自无不可。

  已经适应这种生活环境与节奏的人,让他们再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不能说全部,但大多数人绝对不会愿意。

  就连普通百姓都不会因为和平就变得贫穷,生活品质下降只有一种可能,有人掀起战祸。

  就像另一个时空那样战火纷飞,所有的矛盾都在百年内爆发,即便是那样,也很难将苦境现有的秩序摧毁,更不用说几个上不得台面的阴谋家。

  在江湖上捣鼓点小打小闹是正常情况,真想要百姓或其他势力支持他们?难。

  以西、北两境为例,一座城池占地面积远胜九轮天国家的国土面积,在阴谋家组织当高层,待遇远没有在这种大型势力当中层舒服。

  既然如此,那当阴谋家争来争去图个什么?

  而且,无论王朝,三教,世家,都不是以压榨百姓与基层江湖人为目的,苦境的资源,更不会因为供养更多的生命便面临枯竭。

  最多王朝比三教与世家的税收会高一些,但它能更好的集中资源,就像天策王朝,百万大军在职责之外也有其他事情做,比如日常训练,习武,在到底一定境界前只要餐餐有肉便足够,除此之外还要读书,超凡世界对兵卒素质要求极高。

  身为国君的天策真龙,并没有占用多少天策王朝的公共资源,全部被他投入建设。

  同时借助海市龙灯拉拢先天人群体加入。

  生产力得到充足的发展。

  世外书香坐落于北海之上,对北境,对天策王朝的发展自有所了解,虽然蔺重阳不儒门,但是他做的事已经儒门到不能再儒门。

  不至于说以他们的高度还看不出,天策王朝的背后是儒圣明德,这在当年又不是什么秘密。

  哪怕如今都有文诣经纬与奕德熙天与其对接。

  有理论,有实践,两者可以进行互相印证。

  他没走传统儒门要走的程序,但是,把传统儒门的毕生追求达成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哪怕宏观上看来可能不是那么完全。

  至少蔺重阳的进度远超其他人。

  太学主早在当年,便在交谈后上了战车,疏楼龙宿建立的儒门天下也在规划内,圣夫子在与两人交谈后同样做出了选择。

  看似蔺重阳是不合群那个,实际上,真正不合群的是圣夫子。

  因为,从前跟他有接触的不是蔺重阳,而是儒圣明德当代主事夏承凛,哪怕当初夏承凛还未继任,但一应事务已经被交托到他手中。

  夏主事终究是继承者,年纪轻轻,尚且不像他师尊那般擅长「蛊惑人心」。

  蔺重阳才是革新派的源头以及核心。

  交谈中两人还又研究过那卷《君子风》,圣夫子不在意镇教绝学的来历,不过,这部武学确实非常合适就是了。

  关于《天地根》与《般若忏》亦被作为引申。

  这两招蔺重阳其实也会。

  在讨论的最后,三人简单进行了一个组合,太学主提议借着机会扩大儒门影响。

  蔺大剑皇自从卸任之后就像失踪,对儒门这个整体而言,弊大于利,都能背着琴满苦境卖艺,那重新给儒门站台想来不在话下,然后他与圣夫子便被太学主说服。

  四境佛门有三大源流,佛门能,儒门同样能。

  取儒门之「仁」,「义」,「礼」。

  对应佛门「佛」,「法」,「僧」。

  以及道门「始」,「玄」,「元」。

  取儒门先圣传承之号,太学主之「礼」,承接荀子,号曰「复圣」;圣夫子之「义」,承接孟子,号曰「会圣」;蔺重阳之「仁」,承接孔子,号曰「元圣」;合称「儒世三圣」。

  这是经由蔺重阳修改过的,太学主最初提出,号「太礼先生」,「圣义先生」,「皇仁先生」,合称「三先生」,蔺大剑皇觉得不够气派。

  方才重新商议,选择承接先圣之号,而后三人又共创三式剑招。

  《天纵至锋》,《仁王亚锋》,《始恶后锋》。

  学海无涯太学主如今尚不知晓,在后世,世外书香会有以「仁义礼智信」排序的「五儒生」,这便是蔺大剑皇改称号的原因。

第1436章 四锋选拔典礼开始

  就在蔺重阳,太学主,圣夫子三人,聚在一起煮茶聊天的时间,各方宾客也陆续抵达,这方面都是由太史侯等人负责安排。

  太学主?什么事都让太学主做,那学海无涯还要六部执令做什么?

  作为学府,学海无涯邀请道门与佛门势力,也就只能一碗水端平邀请法宗,因为,本身没有与学海建交的佛道势力。

  此番四大名锋选拔,学海无涯是发起方,也是东道主,蔺重阳与圣夫子不能越俎代庖。

  儒门各脉,三教法宗,便是此番全部受邀者。

  ……

  转眼,时间来到典礼举办当天,学海无涯对于此事也是相当重视。

  广场上提前架起了由白玉打造的祭台,祭坛上立有一尊被红色绸缎盖着的高大雕像,按儒门礼仪应当是大成至圣先师之塑像。

  雕像下摆放着鼎,簋,豆,尊,壶,爵,笾,烛台以及香炉,编钟等祭器与祭品。

  规格是按照儒门现有最高规格来进行筹备。

  与天、地、社稷的规格平起平坐。

  祭坛周围则有乐部与礼部儒生,在进行祭祀开始前的筹备,由射部儒生负责安保工作。

  即,祭祀开始前,不相干之人禁止靠近祭坛。

  “我好像没听说你们这一脉会祭先圣,这种规格的祭祀,在道门唯有罗天大醮,最盛大的一次还是四境道门会武。”

  原无乡几人先前都在其他地方玩,主要是带金鎏影与忘霄冥见识一番,梦丹青捎带着取材,云忘归后来把问菩提也拉了过来。

  佛门法宗除了因果之子外,尚有身为传灯上师的静如禅,以及禅海四修之首地僧无尘同至。

  与道门法宗相同,都是三人。

  “这个,怎么跟你说呢。”云忘归随手给众人身边起了层结界:“感觉有些大不敬,出我口,入你们耳,别让其他人知晓。”

  “没问题。”原无乡纯粹看热闹不嫌事大。

  其他几人也看了过来,包括问菩提,他们可都是老朋友了。

  而后,只闻云忘归小声道:“门内有些人想把师伯的塑像换上去。”

  “咳咳咳咳——”

  原无乡直接把手按在了他肩上,其他几人表情也有些绷不住,包括金鎏影,道门法宗当家在缓过来之后进行了吐槽:

上一篇:仙魔三国大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