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356章

作者:张围

  小舅子一路骂骂咧咧地走了。

  瞧了一眼媳妇,张阳感慨道,“我们家这个小舅子还是很有担当的,办事也很得力,距离成为我们的家摇钱树不远矣。”

  李玥嗤笑道:“要是父皇知道夫君如此欺负青雀,说不定又要罚俸禄了。”

  “我那是磨砺他,帮陛下锻炼他儿子的能力,作为天可汗他应该多给我几亩封地。”

  平静的日子总有这么一些坎坷,七月份下了几场雷雨之后,又是接连半月的大晴天,一直到了八月。

  每每看到夫君把藏着的本领拿出来,李玥总是会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为此每每看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李玥已经不想费脑子去想其中的原理。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物理这个学科越是往深处学,李玥越是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在学到力学运算之后便一直搁置着,果然还是数术更适合自己。

  会这么想是因为今天张阳造出了一架两轮车,正在院子里骑着。

  小熊跟在后头追着木头轮子。

  轮子的质地和马车轮子是一样的,连接的链条也是夫君自己敲打出来的。

  为了这个铁链,张阳没少在夜里坐在土灶敲打。

  骑行了五圈之后,铁链终于崩断了,就连轮子也出现了几处开裂的地方。

  张阳细细瞧着,“木头不够牢固,铁链也不够顺,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不少。”

  挠着头,张阳跺脚叫骂着,“去你的江山社稷!去你的五姓七望,整天窝里斗,不搞发展,不搞科研,你们全是混蛋!全是混蛋!”

  杨婶正帮着李玥收拾衣服,“最近骊山令总是喜怒无常的。”

  看着正发脾气的夫君,李玥无奈摇头,“每一次做新事物的时候就会这样,过几天就好了。”

  杨婶又道:“宫里又派人来问询是不是要铜钱折价让宫中收了,价格也还算公道。”

  李玥把衣服叠起来,“把家里的一千贯银钱交给他们便是。”

  杨婶又道:“他们要骊山的铜钱。”

  停下手中的动作,李玥笑道:“骊山的铜钱还要给村子里的村民工钱,那都是要给村民的,还不能折价给宫中。”

  杨婶点头,“这便去回话。”

  张阳又把自行车给拆了,将木架和木头轮子全部拆了当作柴火烧了。

  顺便把图纸也烧了,终究还是工艺落后了,铸造工艺落后连一架自行车都造不出来,道阻且长,还要我重新给大唐的铸造业打基础不成?

  张阳站起身自语道:“天杀的,这也太难了。”

  程咬金的家风一直都是彪悍的,李玥送了油条之后,他们家打听了一下事由便当即书信一封送到了清河郡。

  从此老程家与清河崔氏再不往来,就此断绝情义。

  骊山的告示一出,棉布生意再次火爆,骊山存货五千匹棉布又被抢购一空。

  李泰躺在铜钱堆成的小山上痴痴笑着。

  关于庙宇之事李世民与朝臣商议很久,期间也见了不少人。

  在寺庙中的银钱全部查没,并且惩戒这些僧人发配边关做苦力,让这些平日里不给社稷付出的人有点作用。

  并且下旨但凡寺庙扩张需要招收佛门弟子,都需要有官府文牒。

  寺庙必须给予年轻僧人还俗的自由。

  朝堂的三板斧下来了。

  佛门人人自危,并且还派出了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官吏去查问其余的寺庙。

  还是当朝郑宫公魏征亲自指派的人手。

  正如李渊所言,李世民为了顾全大局,在很多事情上也会掣肘,也会优柔寡断。

  下朝之后,张阳一直跟在魏征身后走着。

  正要出朱雀门的魏征稍稍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见他也停下脚步。

  收回目光,魏征继续走着。

  张阳也继续跟着。

  又走了一段路,魏征的脚步再次停下,“你如此跟着老夫做什么?”

  张阳揣着手讲道,“在下顺路。”

  继续往家走着,魏征看了看身后的人深吸一口气,忍无可忍喝道:“你明明就是在跟着老夫,哪里来的顺路,以前怎么不顺路?”

  “在下只是觉得陛下处置太过温和了,想请郑公去劝谏一番。”

  气得三尸神暴跳,忍着要当场发作的冲动,魏征又问道:“你自己怎么不去劝谏?”

  “嗷……”先是应了一声,张阳又道:“在下的生死只在帝王一念间。”

  魏征气得笑了,“你直说怕死便是。”

第三百五十四章 魏征一家

  朝中这几下敲打,各地的寺庙会有一时的收敛,这种收敛也只是暂时的,没有长久的举措,这种乱象自然还会继续。

  长安城的街道上。

  几个行人看了眼这一老一少一,就要吵嘴,而且俩人都穿着朝中官服也加快脚步离开不敢掺和。

  张阳纠结道:“郑公,下官人微言轻,就算是与陛下说明也不会太过重视。”

  魏征抚须皱眉,“那你以为朝中应当如何?”

  放下作揖的双手,张阳摆了摆衣袖朗声道:“既然要整治就要拿出根治的决心,不能够这般惩戒之后,便结束了。”

  看着眼前这个少年人,魏征突然笑了,“老夫很欣赏你这般魄力,要是当年老夫也有你这样的决断,怕不是……”

  说到一半,魏征长叹一口气便不再继续说下去。

  魏征年轻的时候也在战乱年间,说不定想到了他以前的经历。

  魏征推开自家的家门,“进来坐坐吧,陛下晌午过后便会去领军卫校场,届时你与老夫一起走一遭。”

  张阳笑着走入这个破落小院子,院子里没什么太多的陈设简单得就像是寻常普通人家。

  “做一顿饭食,吃完正好去见陛下。”

  魏征的话音落下,家里走出一个妇人,还有两个孩子。

  魏夫人的穿着很朴素,院子也老旧怎么看不像是国公家应该有的模样。

  想来魏征为人正直,日子也过得简朴。

  “魏夫人,我来吧,我这人做饭食擅长。”

  “那便你来做饭食,篮子有些野菜,还有些腊肉挂着。”

  走入魏征家院子的一个角落,这个小坑就是魏征家做饭食的地方,一个老旧的锅。

  锅也很小,小得和自己脸差不多大。

  自己家里用来做火锅的锅都比这个大。

  魏征的夫人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她笑道:“还没见男子也会擅长做饭的。”

  魏征清咳了咳嗓子,“本就是乡野小子出身,当是有谋生之法,做饭食这种事情难不倒他。”

  张阳卷起自己的袖子,先是洗菜再把腊肉的也切好。

  还有两个邋遢的熊孩子正看着自己,张阳皱眉瞪了他们一眼,这两孩子也不躲,年纪看起来和李泰差不多大。

  “我们家里很少有客人,你是阿父请来的厨子?”

  “哥哥此言大谬,此人穿着官服,一看就是朝中官吏怎么会是厨子。”

  “你们两个小子看书去。”魏征的夫人不耐烦讲道。

  见两个孩子离开了,魏征夫人讲道:“平日里家里也不会有客人来走动,他们也是好奇,还望不要见怪。”

  张阳摆手道:“不见怪。”

  “叔玉是长子平时就是太淘气,叔瑜更懂礼节一些。”

  魏征的夫人看着自家的孩子。

  张阳回话道:“长子受尽宠爱自然淘气,次子要争取父母信任自然会更懂事一些。”

  魏征夫人讲道:“都说我们河东裴氏走出来的妇人更会教子,还不是和其他妇人一般,教不会的教得好的各有差别。”

  “河东裴氏在河东郡,当年先秦公子针治理河东郡,又是秦穆公之公孙,自汉帝封了诸侯便有了河东裴氏的名声,汉后曾鼎盛一时,与琅琊王氏并列。”

  魏征的夫人听着张阳娓娓道来,眼神诧异,“你这孩子还懂这些琐事?”

  张阳失笑解释道:“以前看书的时候有一些篇章写着这些事情,便记录下来。”

  河东裴氏确实有盛极一时的时候,可经过多年战乱,现在的河东裴氏早已不是当年。

  张阳疑惑道:“现在与河东一家还有联系吗?”

  魏征夫人无奈道:“是嫁出来的女子,时常与家中有书信来往,又不是大房人家,只是偏房罢了。”

  张阳小声道:“向夫人打探一个人。”

  “什么人?”

  “河东裴氏有个孩子叫作裴行俭,只要打听一下有没有这个人便可。”

  “明白了,会去信打听一番。”

  眼前的厨具实在是太过简陋,一个小铲子就算是锅烧了,还要半坐在地上才能做饭,做着小凳子做菜实在是麻烦。

  魏征家里也太清苦,而且卫生条件也不好,盐都是不知道放了许久的粗盐,这些盐都潮湿凝结成一块块的。

  一个木头小勺子都发黑了。

  简单做了两三个菜。

  魏征看着眼前的菜肴,欲言又止。

  其子魏叔玉带着弟弟而来,看到一桌子的菜肴欣喜道:“咦?有腊肉,阿父不是说这些腊肉要留到过年吃吗?”

  张阳想起自己切的腊肉,不由得有些尴尬,原来那一小块腊肉是留着他们家过节吃的。

  难不成平日里都不吃肉的吗?

  一家子坐下,张阳喝着用黍米熬成的粥,魏征吃着菜肴眉头紧锁。

  张阳也尝了尝几个菜的没有心说自己没有把味道做差,怎么苦着脸吃饭食。

  大家都吃得很沉默,一直吃完魏征打了一个饱嗝。

  等孩子们离开,魏征低声道:“不该让你来做饭食的。”

  张阳挠了挠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不合胃口吗?”

  魏征讲道:“饭食做得太可口了,孩子们吃惯了糟粕之食,再吃你做过的饭食,以后如何让他们再吃清贫饭食。”

  “原来是郑公教子苦心,是在下唐突了。”

  “罢了,偶尔让他们吃点好的。”

  张阳纠结道:“郑公有没有想过将来养老的事宜?”

  魏征板着脸,“天下这才靖平多久?天下黎明这才过了几年的太平日子,陛下有雄心可国力依旧贫弱,外敌还在伺机而动,吐蕃更是野心勃勃,何来养老之心。”

  “郑公牵挂国事黎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社稷万民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在下佩服。”

  话音落下,张阳注意到自己被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这么看着人有些发毛。

  又过了半晌,魏征才缓缓开口,“大丈夫当如是也!”

  又聊了一会儿,其实魏征是一个很有执念的人,他对自己的一生理想非常坚定。

  人劝人劝不动,更要是想与他介绍骊山的养老的好处。

  自己有这个心,却找不到开口的时机。

  再与魏征走出家门,两人一路朝着领军卫的校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