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60章

作者:张围

  张阳清了清嗓子,“要不许侍郎去?”

  许敬宗突然剧烈咳嗽着,“下官近日身体不舒服,恐怕不行。”

  人选上肯定要找个信得过的人去高昌,首先可以排除李百药这个死脑筋。

  “大象兄,大素你们俩人先去见见老师吧。”

  “我……”

  张大素还想再说什么,就听张大象喝道:“闭嘴。”

  两兄弟一起走入村子里,张阳看着许敬宗,“长孙无忌什么意思?”

  “试探。”

  许敬宗背靠着崖壁思量道。

  张阳把双手放在袖子里揣着,神情颓废看向远处的风景,“老狐狸疑心还挺重。”

  “是不是走漏了什么风声?才有这番试探?”

  “走漏风声又怎样,他长孙无忌还能把我抓了?”张阳不屑道:“我一身正气,我怕他?”

  许敬宗愣了愣,“张侍郎一身正气浩然,自然不怕。”

  “买下高昌的手续都是正常的,我是买下来的,我这里有契约,咱们大唐的律法没说我不能买高昌吧。”

  “那确实没有这一条。”许敬宗苦笑道:“也没人做过这种事情。”

  “最近身体怎么样?”

  “好着呢。”

  张阳迈开脚步,“来村子里坐坐吧。”

  许敬宗连连点头。

  驸马和公主最近很少来村子里走动,村中给安排的饭食很丰盛,今天杀了两只鸭,和几条好鱼,炒了一大盆野菜。

  李渊自然也在饭桌上,即便是太上皇在村子里和蔼近人,许敬宗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

  张阳和太上皇举杯换盏,有说有笑。

  张大象和大素俩人的脸色不太好,看起来还是因为西域的事情,俩人还没有决定。

  张公瑾带着孙思邈一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张大安姗姗来迟。

  这里是一大桌子男人,李玥和师母坐在另外一张桌子。

  李渊喝着酒水,“听说你小子现在入了东宫,做了东宫舍人?”

  张阳感慨道:“李纲老先生过世了,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生前看上我哪点了,临终交代了太子不少事情,其中一件就是让我做东宫的舍人。”

  李渊惋惜道:“李纲一辈子不容易,遥想当年朕还要听凭隋臣苏威的指派,那时候李纲便被处处排挤,朕也是看着他一路走来……”

  和老人家聊天动不动就会说起当年,张阳一脸笑容听着是不是附和两句。

  一顿饭后,饭桌上已经是一片狼藉。

  李渊也习惯了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感觉。

  张大象和张大素再次来到村口,张阳看着俩人,“我知道这件事不好做决定,你们再考虑考虑,要真不方便,让许敬宗找长孙无忌谈谈,也不是没有余地。”

  “我去!”张大素朗声道。

  看了看张大象,见他不再反对,张阳讲道:“你要知道此去一路凶险,关外不比中原。”

  大素躬身道:“已经和父亲兄长商议好。”

  张阳看了看张大象,“既然你们已经商量好,我就不多问了,可以和我说说你为什么执着要走这一趟。”

  张大象插嘴道:“这小子说当初在东台任职,整日无所事事,来了礼部总算是有些事情能够出力,看了这么多关于关外的典籍,他想去看看关外风光,也能给他自己增长一些阅历。”

  拍了拍张大素的肩膀,张阳笑道:“想法是好的,此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是到不了高昌也要平安回来。”

  “张侍郎放心,兄长放心。”

  等这俩人离开。

  张大安这才走上前,“其实我也想去关外看看。”

  张阳呵呵笑着,“就你?去关外?”

  张大安看了看自己,“不行吗?”

  “你要敢去关外,我帮老师打断你的腿。”张阳拿出插在腰间的蒲扇不停给自己扇着风。

  回身走了两步,见张大安还站在原地,张阳不耐烦道:“上官仪还在长安城教书没回来,你跑一趟就说我在村子里等他。”

  “哎。”

  张大安点头就去办事。

  大象,大素,大安仨兄弟一人一个样。

  张公瑾看着手中的书卷抚须道:“老夫的三个孩子有劳你费心了。”

  “没什么费心的,老师千万不要这么说,我还指望您老多活几年。”

  张公瑾闻言笑了,“最近家乡的人送信来说,坟地都给老夫刨好了。”

  “这是关心您呐。”

  “老夫现在又想多活几年了。”

  张阳使劲挠了挠耳朵,想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世民的财务状况

  当张公瑾说出这话的时候,他脸上带着笑容,这种笑容看着很舒心,没有当初在长安城时的那种忧心与无奈。

  张阳在他身边坐下,“老师,这个死不死的事情不是您说了算的。”

  看张公瑾的脸上还带着笑容,张阳又道:“您想多活几年我也没有把握,万一您是回光返照呢。”

  话语又顿了顿,张阳点头道:“万一呢……嗯!”

  张公瑾摇着头,被气笑了说着:“回光返照是在弥留之际,老夫这还没到那时候。”

  阳光是温暖的,以前总觉得张公瑾身上总有一些阴沉之气,让人感觉他冷冰冰的。

  可能是给李世民做谋士的缘故,以前算计人,帮李世民做了太多见不得人的事情,老师身上总有阴郁缭绕着。

  “老师,你觉得长孙无忌怎么样?”

  听张阳这么说,张公瑾的神情不以为然,“早就料到长孙无忌会盯上你的。”

  张阳给他沏茶,“还请老师指教。”

  张公瑾拿起茶碗细细闻了闻,“在老夫看来长孙无忌确实是个聪明人,他为人谨慎往往会先谋事再付诸行动,如今长孙家又得圣眷,以你现在的水平……”

  “我现在水平怎么了?”张阳皱眉道。

  张公瑾冷哼道:“不自量力,还想把长孙无忌做对手,你斗不过他的,老夫给你一个忠告,实在不行了你就拜在长孙无忌门下。”

  “拜在长孙无忌门下?”

  张阳的语调都高了几分。

  张公瑾看了看四下,“那又如何?老夫已是风烛残年,照顾不了你多久,你以为你小子有多大本事?要有长孙无忌做靠山,你这一辈子算是平坦了。”

  “就当您老交代后事了,我不计较。”

  看到几个显怀的村中妇人走在村子的小道上,如今日子好了,她们也在为这个村子提高人口的这件事上努力。

  张阳挠了挠自己下巴的胡渣,“没错,我确实被长孙无忌盯上了,应该说整个礼部都被他盯上了。”

  “你和长孙无忌不能比,先不说长孙无忌早在陛下打天下的时候就跟随,还有长孙皇后,你拿什么和他斗?”

  “我有一身正气。”张阳直了直腰背,“对,浩然正气。”

  “老夫被病痛折磨了这么久早就不想活了,没想到老夫的弟子也是个不想活的。”

  张公瑾的目光看向长安城,“多看多想,多学多问,你有做一个谋士的天赋,老夫还是那句话谦逊一些,谦卑只会对你有利。”

  骊山脚下以北五里地,尉迟恭和程咬金走在一处高坡上。

  隔着渭水河看向那个村子。

  “他将一个穷苦的小村子打造成了一个富裕的地方。”

  听着程咬金讲话,尉迟恭皱眉道:“只是用了一年时间。”

  程咬金点头,“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一个破破烂烂的村子眼下变成了这般,你看看那房子多漂亮。”

  尉迟恭点头道:“确实是个漂亮的村子。”

  “你可知我家小子跟着张阳赚了多少银钱了?”

  “多少银钱?”

  程咬金深吸一口气,“除却拿出去的银钱,我家那小子跟着张阳少说也赚了三千贯了。”

  尉迟恭好奇问道:“你家小子跟了张阳多久。”

  程咬金冷哼道:“某家也不清楚,整天胡混也不知晓他是什么时候结交了张阳,现在依稀还记得前两年这小子在寻一个叫鲁智深的家伙。”

  “此事老夫也有听闻。”尉迟恭好奇问道:“找到了没有。”

  “哈哈哈。”程咬金开口笑道:“找遍了关中也没有一个叫鲁智深的和尚。”

  尉迟恭看那个村子,阳光下可以感觉到整个村子勃勃生机,“年纪尚轻,见识尚浅,若有人能将此人好好指引,将来也是一个了不得的能臣。”

  程咬金摇头道:“不见得。”

  尉迟恭叹道:“且看吧。”

  贞观六年四月的下旬,长安城各处都可以听到鸟叫声,乡野的老农知道天气温暖了,这是种粮食的好时节。

  一队兵马自长安城城门出发,一路朝着长安城的西边而去。

  百骑兵马排成一列,马蹄不断踏下卷起一片尘土。

  张大象忧心地送别这支队伍,“二弟从来没有去过这么远的地方。”

  许敬宗安慰道:“出去也好,多多历练,这一次也终于有我们礼部的人去关外,正是需要这种的人时候。”

  张大象收起情绪,“你不是在关外安插了很多眼线吗?”

  “那都是别人,不是我们自己人。”

  “让你的眼线保护大素。”

  “大象兄放心,已经让人快马加鞭给高昌送信,赶在大素兄弟进入西域之前,会有高昌的兵马接应。”

  张大象忧心道:“长孙无忌今日又派人来询问,当初我们给高昌的是何种方略。”

  “那是毒药,高昌王父子落得这般下场,可见这份方略的可怕,万恶的奴役制度,在下这辈子都不会将这份方略说出去,会荼毒一方,我许敬宗不愿意做这么一个恶人。”

  张大象摇头叹息,挥了挥衣袖走入长安城。

  东宫内,李承乾捧着书卷听着魏征讲课。

  张阳听得昏昏欲睡,魏征讲课晦涩难懂,好似他根本不管太子是什么水平,也不管太子能不能听懂,他就是将整篇文章讲完,然后说一下他自己的感悟。

  要是太子听不懂就是太子自己悟性不够。

  再看李承乾,他的眼神涣散,思绪说不定早就在别的地方。

  教书这种事情不能把学识一股脑全部塞进别人的脑子里,应该从基础开始教,之后才是慢慢地提升。

  这就像你还在学着写描写景色,还处于遣词造句的阶段,你的老师突然给你出了一道阅读理解题,还是高深的古文阅读理解。

  这不是为难学生?欺负老实人?

  给太子当个伴读,真是操碎了心。

  我只是个伴读,我只是个伴读……张阳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提醒,要谦虚,要谦卑,装孙子。

  一直等到魏征讲完课,张阳这才按捺住自己要喷人的冲动。

  “董仲舒说春秋,作文章数十篇,《闻举》《玉杯》两卷,可见当年董仲舒主张的公羊学,老夫虽说不认同其中一些观点,但也可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