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85章

作者:大罗罗

“皇上圣明!”

这下福全、常宁、费扬古、佟国维他们几个都放心了,一块儿喊“圣明”了。

而提出这个问题的王忠孝心里虽然有点失望,但嘴上的“圣明”却喊得比谁都响。

康熙看了眼王忠孝,笑道:“当然了,靠这些正丁就想耗死吴三桂这个逆贼是不大够的,所以朕还是要倚重绿营和定、平、靖诸藩,当然也包括你阿玛王辅臣和他的一镇绿营新军了。”

“奴才替家父谢皇上大恩!”王忠孝一边向康熙谢恩,一边在心里头盘算要怎么混个外放广东?

这个康麻子那么圣明,他如果一直在北京呆着,搞不好就给这麻子看破了……伴君如伴虎啊!

这时候康熙又是一声叹息:“不过朕现在也不指望速胜,这次川南之役之所以会败,主要在于朕存了速胜的心思,想毕其功于一役,这才中了吴三桂的诈死诱敌之计……朕如果还一味寻求速胜,那就同前朝的崇祯皇帝和唐肃宗一样了。”

听见康熙皇帝提及唐肃宗,王忠孝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一个叫李泌的“神仙宰相”,于是连忙对康熙说:“皇上,奴才刚刚想到了一个破贼的计策!”

康熙笑着问:“什么计策?说来听听。”

王忠孝道:“皇上刚才提及唐肃宗,奴才就想到了李泌的‘平叛策’,当时安史叛军北据范阳,西抵长安,声势颇为浩大,但其实力却相当空虚,汇集在一起尚可一战,但分散运用,到处守城却会疲于应付。这样的情形和如今吴三桂的局面何其之象?

而朝廷北有关中,南控两广,中路又控着湖广水乡之地,和当年的大唐朝廷又何其相似?

奴才记得当年李泌提出了一个以郭子仪、李光弼和肃宗三路大军分别出井陉、入河东、屯扶风,三路大军交替出击、互相配合之法。

安史救首则唐军击其尾,安史救尾则唐军击其首,使安史之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安史之军大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如此不出两年,安史之贼必然疲惫,唐军再大举进攻,一定可以获得全胜,这样唐朝就能中兴,藩镇之祸也可消弭。

皇上,奴才建议朝廷现在也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吴三桂……让甘陕、湖广、两广三处的大军采取贼进则守,贼退则进,贼驻则扰的疲贼之法,使贼之主力在川北汉中和云贵之间往来奔命,陷于疲惫,最后被朝廷活活给拖死!”

康熙点了点头:“好!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吴三桂风头正劲,眼看就要出兵攻打陕西了,而川陕官军刚刚经历一场惨败,不见得能守得住,万一陕甘有失,那吴逆可就真的做大了。”

王忠孝就在等康麻子的这一句呢!他马上对康麻子道:“皇上,只要我阿玛从两广出兵,吴三桂一定不敢全力以赴攻打陕西……这样安亲王他们就能守住秦岭各口和祁山了。”

“你阿玛……”康熙眉头一皱,“你阿玛前些日子才上奏说广西诸将,包括孙延龄在内都和吴三桂勾结……粤西还有个祖泽清是吴三桂的表弟!平南王府内部也斗得很凶,尚可喜年老昏聩,藩务原本都交给次子尚之孝,现在藩中出现了之孝、之信两党对峙,恐怕也很难给你阿玛多少助力。”

“皇上,”王忠孝说,“如何皇上信得过奴才,奴才可以去广东帮奴才的阿玛一把!”

“你想去广东当总兵?”康熙马上就警惕起来了。

王辅臣现在已经接了两广总督的差事,也就接了总督的标兵,再加上他带去广东的一镇新军,已经有一万五千人的军队了……兵权之重,几乎可以和平、靖二藩相比了。

如果王忠孝再去广东当总兵,那么王辅臣、王忠孝父子的兵力可就要超过两万了!

“皇上,奴才斗胆想请个市舶司的差事。”王忠孝当然不会傻到再向康熙要兵权。

“市舶司?”康熙皱起眉头,“你想在广东开海贸?”

“皇上圣明!”王忠孝说,“两广的局面必须由家父、定南格格、平南王世子三人共同掌控,才能对吴逆所控制的云贵后院构成威胁。可现在定南格格和平南王世子都控制不了局面……而要帮他们俩控制定、平二藩,看来是不能靠家父的一万新军去逞强的。要不然两广自己内讧起来,还这么对付吴三桂?既然不能用强,那就只能用银子了。而这银子……只能从市舶上来了。”

“这个……”康熙皇帝皱着眉头,“这个事儿容朕好好在想想,朕累了……除了费扬古、佟国维,其他人都跪安吧。”

……

王忠孝和福全、常宁一块儿跪安告退了,南熏阁里面,就剩下了费扬古和佟国维两人。

康熙问:“王忠孝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吧?”

费扬古知道这个问题是问他的——他是康熙派去陕甘军中的耳目之一!

“皇上,奴才并没有发现王忠孝有何异常。”

“那卢一峰呢?”康熙又问。

费扬古道:“皇上,奴才敢为卢一峰担保……此人绝不是吴三桂的细作。”

“何以见得?”

费扬古道:“当日不是他被勒尔锦派到沱江上寻找船只搭浮桥时巧遇王忠孝和安王还有奴才等人,安王也许就被吴三桂生擒了……奴才和王忠孝都有可能被留在川南!如果他是吴三桂的人,没有理由接应我等渡过沱江。”

康熙点了点头,又问:“那陕甘能守得住吗?”

费扬古说:“皇上,奴才建议在河南、山西布防!”

康熙沉吟片刻,又对佟国维道:“去宣几个大学士、翰林学士到南书房议事,朕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嗻!”佟国维应了一声,就起身告退,去找人来开会了。

康熙目送佟国维离开,然后又对费扬古道:“费扬古,你跟着朕去趟慈宁宫,把四川的事情也和太皇太后说说吧!”

“嗻!”

……

王忠孝离开皇宫,回到自己位于大豆腐巷的宅子中时,王吉贞和杨起隆两人已经一块儿在那里等他了。

王吉贞一直想外放,但是康熙却一直扣着他不放……他是王辅臣的嫡子,是当人质的第一人选!

虽然王辅臣现在只是封疆不是藩王,但是康熙把那么多军队交给了王辅臣,扣个人质也是正常的。

至于杨起隆,现在是飞黄腾达了……他已经是内务府的商人奴才了,和大名鼎鼎的八大皇商是一个等级的!而且八大皇商在康熙朝已经不那么红了,而杨起隆托了好妹子的福,现在可真当红呢!

他俩都已经知道吴三桂大获全胜的事儿了,不过他并不显得多兴奋,脸色反而有点阴晴不定。

看见王忠孝进了屋,王吉贞就急忙对自己的兄弟说:“老二啊!你说咱们那个不怎么靠谱的爹在知道吴三桂赢成那样之后,不会头脑一热就这广东造反了吧?”

这个……还真不好说啊!

王忠孝皱眉道:“大哥,你别急……我今儿见皇上的时候已经请了个广东市舶司的差事,皇上应该是能准的,有了这个差事,我就能去广东看着点咱爹了。不过你也不能都靠我啊!你自己也得想点辙……”

“我?”王吉贞急急道,“我能有什么办法?我现在就是一个什么事儿都主不了的兵部主事……”

他的兵部主事当然是挂名的,不过康熙这么办也算是给足了王辅臣脸面。

“你和贾家那小丫头的亲事呢?”王忠孝问,“什么时候成亲?能不能借口南下广东?这个藩王家里派来的人质也可以在结婚以后带着老婆回去一趟的。”

“这事儿已经在操办了,很快就会有眉目的,”杨起隆说,“小弥还会帮着吹一下枕边风。不过……”

“不过什么?”王忠孝问。

杨起隆皱眉道:“不过你爹和你要真的在广东反了,我和小弥怕也要受牵连的。”

什么?你怕受牵连?王忠孝心想:你不打算在直隶闹革命了?

想到这里,王忠孝斟酌着说:“三哥,这事儿其实也好办,等我的广东市舶司下来了,你也想办法搞个天津市舶司……别在北京呆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从海上跑路!

至于小弥,她毕竟是那拉氏的另户人,说不定很快还会变成正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好狠的老太太!

“变成正户?这要怎么变?”

杨起隆对着事儿似乎有点兴趣,他手底下可有不少能和八旗这个团体搭上边的门人!

“还能怎么变?不就是父死子继,主死奴继的那一套?嫡系的正丁没了,就让来历不清不楚的另户人、开户人顶上去当正户……也许还会提拔一些个健壮的奴仆当新的另户人、开户人,再从最底层的佃户里面选人充家奴。”

王忠孝对于封建社会嫡庶主仆一层套一层的人身依附体系还是很懂的……他家自己就是这情况啊!他和王吉贞哥俩算是正丁,下面还有一堆没有登记入旗籍的弟弟都相当于另户、开户(另户、开户是在旗下的),而王辅臣的那些养子和家丁,就相当于家奴了。

在正白旗账面上,老王家的正丁就是王辅臣、王吉贞、王忠孝他们仨,死完就绝户。但如果把那些没入籍的和那些养子、家丁都算上,死到一百靠后都不算完!

“这倒是小弥的机会!”杨起隆若有所思地说,“她要是能趁这一波转成了正户出身,凭着裕王的宠爱,怎么都能得个侧福晋,将来再生个儿子,那可就更得宠了。”

王忠孝笑着说:“有她帮着你说话,三哥想在天津搞个市舶司应该没多难吧?以三哥在直隶地面上的势力,只要出了北京城,那可就没谁能拿住你了。

另外,过去朝廷不差钱,这才可以闭关搞海禁……现在要和吴三桂打生打死,正是用钱之际,当然要广开财路了。三哥你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在海贸上面多努把力,如果能把和朝鲜国的贸易抓到手里,就能把船队经营起来……这个海商的船队和水师其实也差不多!三哥你要是有了可以纵横北洋的船队,你可就是北洋通商大臣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北洋通商大臣?”杨起隆品了品,“听着倒是挺大的……可是和朝鲜的贸易要怎么才能垄断到手?朝鲜那边也搞海禁,和咱们的贸易主要是走朝贡路子的。”

“朝贡的路子都是大清吃亏,朝鲜占便宜的,”王忠孝笑着说,“过去大清有的是银子,这才当个冤大头……接下去朝廷可得大把花钱了,哪儿还能和朝鲜搞薄来厚往?只要皇上起了刮朝鲜的心思,你和裕王就能找个借口把朝鲜国对外贸易的垄断权拿手里了。”

“借口?有什么借口可以找?”

“呵呵,那可太多了!”王忠孝说,“倭寇是一个,海寇是一个,天地会是一个……实在不行,鳌拜也可以入朝鲜嘛!”

“鳌拜?这也行?”

“当然了!”王忠孝点点头,“回头让复甫安排一下……现在朝廷在四川溃败,正需要一场大胜提振人心!也是时候赶跑鳌拜,收复瑞安了……鳌拜在温州呆不下去,要么南下广东,要么就是东渡去朝鲜、日本了!到时候三哥正好搞个市舶司,一边捞钱一边逮鳌拜。”

杨起隆心说:这个鳌拜真是好用啊,哪里需要就能去哪里!

“还有个事儿……”王忠孝这时忽然压低了声音,还向杨起隆、王吉贞招了招手,示意他们上前,“是关于先帝的!”

杨起隆问:“哪个先帝?永历还是崇祯?”

“都不是,”王忠孝说,“是顺治!”

“顺治?”

“顺治怎么了?”

王忠孝故作神秘地一笑,然后低声道:“顺治其实还没死……他在董鄂妃死后就看破红尘,去五台山清凉寺落发出家,当了和尚!”

“什么?他皇上不当去当和尚?”

“这是真的吗?”

“错不了的!”王忠孝笑道,“那康熙还自作聪明,让李晋王的儿子去守着五台山!”

杨起隆沉吟道:“这可是个机会……”

……

“孙儿实在没想到那些汉官没一个靠得住的!一个省的大员啊!巡抚、提督、总兵……全都投了吴三桂!连世授皇恩的马思文都是吴三桂的人……”

慈宁宫大殿当中,就听见一个小麻子皇帝哭得抽抽搭搭的。老太后坐在炕上,歪着身子,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只是小眼睛眯着,满脸都是无奈的神色。

小麻子身边还趴着个彪形大汉,正是那个费扬古。刚才他已经将四川局面崩溃的整个过程,一五一十全告诉了老太太。他刚说完,之前一直绷着的康熙就再绷不住,在老太太跟前哭诉了起来。

好容易等小皇帝的哭诉告一段落,布木布泰才慢慢地道:“汉官没一个靠得住……那么朝廷能依靠满人、蒙古人打败吴三桂吗?现在各地都有督军的汉员,有些个虽然抬了旗,但心底里头恐怕还当自己是汉人。如果他们都投了吴三桂,咱大清还有吗?”

“可是孙儿现在真不知道哪个汉员、八旗汉军可靠,哪个汉员、八旗汉军不可靠了。”康熙流着泪说,“皇玛嬷您见到的牛鬼蛇神多了,还请教孙儿如何识人。”

布木布泰叹了口气,说:“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玄烨,你要识人,就不能只听他们说了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了什么……而且还有好好想想他们的所做所为是不是真的让他们不得不跟着大清,跟着你这个皇上走!”

“不得不跟着走?”康熙望着老太太。

布木布泰点点头说:“不得不跟着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满人为什么最靠得住?就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跟着你这个皇上!鳌拜的党羽是多,可这次在四川背叛朝廷的还是汉人!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满人只有跟着你,才能保住这份世袭的荣华富贵……吴三桂那边,是没有他们的好日子的。”

康熙皱着眉头:“可是孙儿不能只靠满人去和吴三桂斗啊……满人虽然可靠,但是武力终究大不如前了,而且人数太少,也死不起啊!”

“汉人当然要用……”布木布泰说,“但是要重用就一定要牢记两点,一是用不得不用的……譬如耿精忠、尚之信之流,他们手里有民有兵有地盘,势力已经养成。你不用,他们就会被吴三桂所用!对这些人,只能将就着用,一边用一边哄。

二是要用和吴三桂有仇或是已经将明朝、海寇或是汉人士大夫得罪到根子上,不能也不敢为吴三桂所用之人!”

康熙皱着眉头,思索着道:“那吴三桂诛杀永历,照理说也已经将明朝和汉人士大夫得罪到家了……”

布木布泰哼了一声:“可是有了个朱三太子替他解了套……现在吴逆是响应朱三太子而起的,大义名分上有点欠缺,但还能凑合吧。”

“皇玛嬷说的是,”康熙想了想,又问,“那如今朝中还有那个汉员或八旗汉军大员合乎重用的条件?”

布木布泰想了想,说:“我现在能想到的就一个朱国治……他在江南任巡抚期间整出了‘奏销案’、‘哭庙案’,不仅杀了几十个士大夫,还一口气夺了一万多人的功名。吴三桂如今风头正劲,正是收揽天下读书人之心的当口,是不会要朱国治这种人的!”

康熙又问:“那王辅臣父子如何?”

“他们……”布木布泰看了眼康熙,“他们是鳌拜的死对头,可不见得是吴三桂的死对头!你如果要用他们,就得把他们变成吴三桂的死对头!”

“怎么变?”康熙问。

布木布泰冷冷道:“让王吉贞、王忠孝去抄吴应熊的家,杀吴应熊的儿子,再把吴应熊的闺女给收用了……如此,你就可以放心用他们两兄弟了。

对了,王吉贞的那个老丈人贾汉复,还有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阿玛蔡士英,还有那个全家都被郑成功杀了的施琅可以一块儿去抄吴应熊的家,杀吴应熊的儿子,糟蹋吴应熊的闺女!”

康熙重重吐了口气儿:“孙儿明白了,孙儿这就给他们下旨!”

布木布泰摇了摇头,说:“不是你给他们下旨,而是他们主动上奏请诛吴应熊诸子并将其诸女皆没入官!”

“孙儿明白,孙儿这就去安排。”

王忠孝是在返回北京后的次日下午,被自己的兄弟王吉贞叫去明珠府上的——王吉贞现在是兵部的主事级笔帖士,是明珠的下级。明珠在这天上午便吩咐王吉贞在散班后把王忠孝带去自己府上,还说有要事儿商量。

王忠孝本就准备去拜访他在北京城内的后台们——裕王福全,御前大臣观音保,大学士明珠,还有两江总督多隆的府上,那都是必去的。

不过根据原本的顺序,他第一个要访的还是裕王福全。不过明珠既然发了话,王忠孝当然得去拜访了。

于是他立马就让管家李辅汉去大栅栏花两千两银子买了一幅纳兰性德仿的米芾的字儿,然后就带着这幅字儿和哥哥一起去了纳兰府上。

到了纳兰府上,王忠孝就发现这座府邸比他头一回来的时候大了两倍都不止,而且装修得富丽堂皇,看来纳兰性德“卖字”的收入相当不错啊!

“米芾的字儿……”纳兰明珠接过儿子仿的那幅字看了看,然后笑着对王忠孝说,“两千两吧?”

“没有,”王忠孝笑道,“这不是真品,不值那么多……学生昨儿逛大栅栏时看见这字儿仿的不错,就花二十两买了下来,今儿送给老师,聊表心意。”

明珠笑着收好了这幅字儿,“那我可就收下了……不过我也不白拿你的东西,现在就有一桩发财的好差事,你想不想去?”

“发财的好差事?”王忠孝问,“什么好差事?”

明珠看着王忠孝,一字一顿地说:“抄家……抄石虎胡同吴应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