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175章

作者:大罗罗

也就是说,康熙最多就拿到了四个省的支持。

另外,塞外的漠南蒙古现在也都听福全的,而关外的议政恭亲王常宁多半会置身事外。

所以福全有六个省加上漠南蒙古,康熙最多就是四个省的支持。

这是七比四,福全稳赢!

比完银弹之后,当然是比炮弹了。

好像忠于福全的军队也比忠于康熙的军队要多!

不说这七省地盘上的军队了,只是比各自的嫡系,福全也要多过康熙。

现在北京城内有包衣新军一万五千,察哈尔蒙古的旗军一万,土默特旗军五千,杨起隆照着江南、江北团练的法子拉扯起来的“隆字营”直隶练军三千,巡捕五营绿营兵三千,善扑营骑兵两千,关外开来的索伦、巴尔虎旗军两千,总共有四万大军!

这四万大军可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除了之前打察哈尔的那一仗,这些军队几乎就没有上过战场,一直在养精蓄锐。

而除了银弹、炮弹,福全手里还有一张王牌……就是杨起隆提供的肉弹!

除了杨起隆自己的妹子,还有他从朝鲜国搞来的那些妹子,也是颇有姿色的……等康熙把皇位让出来后,就多给他些妹子,让他好好享受吧!

正想着好事的时候,索额图又轻声提醒了一句:“摄政王,这份启本上说,如今黄河随时可能被逆贼突破,到时候漕运也有可能被切断,如果运送这笔财货的船只正行到半途,搞不好就都归王逆所有了……”

“这如何是好?”福全有点着急,同时有点生气——那个王大头太可恨了!

“安王和明珠他们在启本中提出可以走海路把银子、丝绸、布匹这些值钱的东西运到天津……”

福全打断说:“杨佳起隆,你管的津海关道有多少海船可用?”

“有一百多条,都是三千料以上的大船!”

“够了!”福全道,“都给我派出去,把所有的财货包括粮食全都运到天津卫……不过你不必随船同往。让那个洋奴才罗东尼带队前往。”

福全留了个心眼,把杨起隆扣下来当人质了。

“奴才领令旨。”

索额图和杨佳起隆领了福全的令旨,双双告退而出。

看到他俩离开,福全才扭头问顺治大和尚:“阿玛,您看这事儿……”

顺治大和尚苍白的脸孔上浮出不少笑容,随即稍微压低声音说:“福全,你果然比三阿哥能干,我要是早选你当皇上,如今的天下一定还稳得很……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阿玛,您真要换皇上?”福全有点不确定,又有点不忍心地问。

“换!该换就换,这也是为了大清,为了天下。”

“可皇上……要怎么换?他现在远在西安,总不能发兵去打吧?”

“当然不能,”顺治低声道,“福全,你不要声张,等津海关道把东西运到了北京,我自有办法把三阿哥诳来北京圈禁!”

福全表情凝重,沉吟了片刻,最后仿佛下了一个巨大的决心,点点头道:“为了天下,为了大清,只好如此了……”

……

李中山现在驻扎的地方是一个叫做罗家集的村寨,坐落在一片平整的没有一点遮挡的平原之上。因为这一带夹在黄河、淮河之间,在南宋时黄河夺淮入海后,这里就经常发大水。在水患最严重的崇祯年间,因为气候异常,这一带直到二百里开外的徐州城,就在五年当中被水淹了两次……那个徐州城受灾最严重,一次淹三年,一次淹两年!

等于活活泡了五年,直接把城给泡废掉了,现在的徐州城就是在原来那座废城上重建的。

由于水患实在太严重,所以这一带的村寨都修得跟城堡差不多,在寨子的外围都有一圈防水的堤坝,有些财力雄厚的寨子,还会把这堤坝修得又高又厚。到了清朝中后期,战斗力孱弱的官军很难攻克这些土围子,而这一带又常常发大水,造成老百姓不得不在灾患之年搞点打家劫舍的副业……渐渐养成了武德,在晚清时期横行中原的捻军,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眼下淮北一带虽然也挺贫困的,但还没发展出捻军……只是这个“集”那个“集”的土围子已经修了许多,这民风也是挺彪悍了。彪悍到李中山和马惟兴共领的骑兵还没有抵达,罗家集这里的豪强就已经自己起了团,武装起来后又联合附近的几个集,把宿州城周围所有的清朝一边的据点都给拔掉了。

当时还在凤阳府城内安抚民心,安置随军家眷的李中山得知这个消息,马上带着马惟兴和两千骑兵,一起开到了罗家集。

现在这两千骑兵就驻扎罗家集、南平集和袁家集,摆出了一副马上就要攻打宿州的姿态。

李中山的中军就摆在罗家集内一所陈设豪华的四合院里,宅院周围安设十几座帐篷,驻扎着山字营的一部分骑兵;在附近的几个路口都布着哨岗,戒备严密。尚淑英也和几个女兵一起跟着李中山,客串起了军需官,管着给养、杂务等等。同时也还是人质——因为刘进忠此时就驻扎在凤阳城内,所以李中山才把尚淑英带出来。

不过今天她却被叫到李中山的中军值房参与军机了。

“淑英,徐州那边好像有个你的叔叔……可字辈的,叫尚可教,是刚刚上任的徐州总兵。”

李中山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当然是因为周昌不在……周昌也在凤阳,那里的杂活更多,而且还得看着点刘进忠呢!

“什么呀,”尚淑英咯咯笑了起来,“中堂,你别见着姓尚的可字辈就说是我叔父辈。这个尚可教不是我家的人,他是前任温州总兵尚好仁的儿子。”

“尚好人?”李中山一愣,心想:这名字好奇怪啊!

尚淑英知道李中山误会了,所以笑着解释道:“好坏的好,仁义的仁……尚好仁。中堂,您怎么问起他了?”

“我们可能要和他打一仗。”李中山也不瞒她,“刚刚收到南京方面递来的塘报,这些日子岳乐的攻势很猛,已经接连攻占了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耿精忠派你哥尚之信带队出击了几次,都没有能占着岳乐的便宜。看着样子,南京外城除江东门以外所有的城门要不了多久就都会丢失了。

另外,杰书并没有在和州和我们纠缠,而是渡江拿下了采石矶,现在正在进攻太平府城当涂。

看来岳乐没有上当,如果我们不能来几下狠的给岳乐瞧一瞧,南京早晚会被围死!”

南京当然不怕围,可问题是现在守在南京的不是洪秀全啊!

耿精忠能有坚守十年的决心?搞不好被岳乐打得跪地请降了。为了带一带这个猪队友,李中山就只好在江北搞点大的,甚至可以渡过黄河,攻打黄河北岸的重镇徐州了。

而在研究徐州防御情况的时候,他就从罗家集的族长罗大为那里得知了徐州镇总兵的姓名……听着好像是尚淑英的叔父,没想到误会了。

想到这里,李中山又问了一句:“淑英,那你知道这个尚可教还能教好吗?能弃暗投明吗?”

第二百六十三章 投明状!

“能!”

尚淑英一听李中山的话,马上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好不犹豫地点点头,然后又走到李中山跟前跪倒下去,“中堂,您要信得过奴家,奴家可以亲赴徐州城替您说得尚可教。这尚可教虽然不是奴的叔父,但奴家和他既是辽东乡党,又都姓尚,向来是认得的。奴家也知道这尚可教的为人怯懦贪鄙,当年他和他爹在温州当总镇的时候,有一次就因为国姓爷打了来便望风而逃,父子二人都得了个革职革爵的处分。只是因为他们父子手里有兵,当时东南的情况又紧急,这才给了个留任。后来国姓爷兵败南都,他们父子才沾光复了官职爵位。他们父子二人连国姓爷都怕,何况中堂天威?

只要中堂可保尚可教一个世袭罔替的伯爵,再辅以大兵压境之势,他有什么理由不以礼来降?”

“一个伯爵没有问题,”李中山思索了一下,“另外,我再发兵打下宿州城,吓唬他一下可行?”

“行!”尚淑英笑道,“只要中堂打下宿州城,奴家就有把握带着尚可教和徐州镇官兵的家眷到符离集请降。”

李中山深深打量着尚淑英,沉吟道:“令尊因我父子而死,尚家也因我父子死了一半人,我还能信你?”

“能!”

尚淑英重重点头:“中堂觉得先父对大清忠不忠?”

“忠!”

李中山点点头。

尚可喜虽然不是个东西,但他对大清的忠心是没得说的。历史上的三藩之乱可没他参与,是他被儿子尚之信带着手下夺了兵权,尚藩才参与三藩之乱的。

而且尚可喜在广东滥杀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忠大清,要不然他大可以布仁义、施恩德,对沿海迁界阳奉阴违,暗中积攒实力以图大举。

那个吴三桂不就这样?搞得自己好像有“反贼收集癖”一样!

“可先父全族都被满清屠过……屠得只剩先父和两位伯父!”尚淑英一字一顿缓缓而道,“其实俺答公并不是奴家真正的大哥,他只是先父投奔大清后出生的老大。在他之前先父还有三子四女,全都在辽南镇覆灭时被满洲人屠尽。可即便如此,先父还不是死心塌地追随大清?而奴家也和先父一样,愿为大明粉身碎骨!”

“好!”李中山一拍大腿,然后伸手在尚淑英的手臂上搀扶了一把,扶着她站了起来,“淑英,这次说得尚可教来归就是你的投名状……事成之后,你就是我的姐姐李淑英,尚家就算跟随东王谋逆,也牵扯不到你了。你以后就安安稳稳当个北王妃!”

“谢中堂!”

尚淑英又要下跪叩头,李中山忙一把扶住他,笑道:“淑英姐,咱家又不是开朝廷的,哪有姐姐给弟弟下跪的?以后咱就是一家人,平礼相见就可以了。”

……

尚淑英在罗家集族长罗大为的安排下,乔装打扮成了个避难的地主婆,往徐州而去的次日。本来在凤阳城主持大局的周昌就带着好几千士气高昂的淮西团练,押着几百车兵粮,开到了淮北罗家集这边。

因为罗家集的围子里面已经挤满了李中山带着的骑兵,所以他就命令周昌把手下的淮西兵安排在围子外头扎营,然后将周昌请进了自己摆在围子内的中军,两个人寒暄了几句后,李中山就笑着问:“培公,淮河南岸的情况怎么样?投靠咱们的人多吗?”

周昌欠身说道:“喇布一跑,满鞑子在凤阳的盘子就崩了,凤阳府下面的寿州、定远、怀远,泗州下面的五河县全都望风而降,这几个州县的豪强全都归顺了咱们……这些个州县加上凤阳县那可都是太祖龙兴之地啊!当地的豪强几乎都是淮西功臣的后裔,不少人还是穿着祖上留下的明朝官袍官帽,拿着明朝的印信来投的呢!”

李中山听了周昌的介绍,也哈哈大笑道:“这大明朝在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珍惜,一旦没有了,才知道明朝的好啊!看看,这祖上的官袍印信都不舍得丢。”

说着他又瞧了眼在一旁作陪的罗大为,这人四十多岁,身材魁梧,眉阔额广,蓄着浓密的短须,双目炯炯有神,他是淮北宿州一带的豪强,考过文秀才、武秀才,不过都没高中,为人慷慨好义,颇重义气,在乡里很有威望。而他的老祖也是跟过朱元璋的淮西功臣,打平天下后封在山西当指挥使,于是就在山西开枝散叶。不过罗家和其他淮西功臣一样,也没断了和老家的联系,不断安排混得不好的子孙回老家当土豪,三百年间不知道迁了多少族人回到淮上。罗家集这一支大约是嘉靖年间迁回淮上的,至今也有百年了。这百年间,宿州罗家也没出过什么了不得的大官,但还是出个几个百户、把总之流的小官。所以罗大为现在就穿着一身祖传的明朝小军官的官服,挺胸凸肚,瞪着眼睛,满脸都是威武的表情,仿佛他家老祖附身一般!

“军师,这位罗千总也是大明功臣之后,是咱们的自己人!”李中山指着罗大为对周昌道,“他的九族都跟着一起投明了!”

罗大为的九族就分布在宿州、蒙城、怀远、灵璧、五河一带,都是元末闹红巾,晚清闹捻军的好地段,地名都是一堆这个“集”、那个“集”的,大清官儿们看到就急啊……都他妈的是要钱没有,要命不给的主儿!

但是打天下就得靠这帮人!

而罗大为现在带着九族一起投靠,还把自己家族居住的罗家集交给李中山屯兵,还把自家一族的壮丁都变成团练准备帮砍人……这个革命立场已经非常坚定了,完全可以信任!

而李中山和周昌强调“他是自己人”,就是要让周昌当着罗大为的面说机密的事儿,以示信任。

“军师,你觉得尚淑英靠得住吗?”李中山接着就问起了最机密的事儿!

“中堂,”周昌道,“尚淑英是真心投靠大明的!”

李中山点点头,未置可否。

“但她未必真心投靠中堂……”

这是有区别的!

现在尚淑英的丈夫是北王刘进忠,她的几个兄长又都是东王耿精忠的心腹。她在大明的利益明显大于大清和吴三桂!

但……她和李中山有多少共同利益?

周昌分析道:“现在凤阳的大局已定,满鞑子江西大营的兵正和江南、江东大营的兵一起打南京。淮西这边……他们是无力派出大军的,除非徐州被咱们攻破。如果中堂在这个时候突然没了,那刘北王只要不打徐州,就能在凤阳安心做大。等到时机成熟,再出兵替南京解围。今后的南京朝廷可就是东、北二王当家了!”

李中山点了点头,又扭头看着罗大为:“罗千户,你说本部阁应该如何应对?”

罗大为一拱手,一脸忠义地说:“主公,您要信得过臣,臣愿率淮上壮士为主公奇袭徐州!”

这就叫上主公了……这个罗大为还是很会“梭哈”的!

李中山也许就是他这个层次的小豪强这辈子……不,是几代人可以遇上的唯一一个“主公”!

现在不梭哈,你更待何时?

“军师,”李中山对周昌道,“你和大为一起干!”

“是!”

“大为!”

“臣在!”

“把你九族的壮丁都召集起来,本部堂要把他们编成淮军团练,再带着他们去攻打宿州城!”

“臣领旨!”

……

此时的徐州城位于河南……黄河南岸!就紧挨着黄河岸堤,黄河在上,徐州在下,徐州城的老百姓一抬头就能看见悬在他们头上要命的黄河!

可问题是这黄河再要命,他们也无处可去,只能老老实实在黄河脚下呆着,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徐州城修了又修!这城不仅得高,还得厚!别的地方修城是用来对付敌人的火炮和攻城勇士的。而徐州城是用来对付黄河决堤的……两者的威力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上。

而且敌人……什么时候才会来?

而黄河自崇祯年间开始就动不动要决口一次,小的决口那是年年都有,大的决口那是几年一次。

所以修徐州的工程,那是绝对没有偷工减料一说,只有加工加料——好不容易当上知府、总兵,可别大水一来城塌了人淹死了,这多少银子都白贪了。

而且徐州被水淹根本不是偶然事件……

除了城池特别坚固,徐州城的地形也非常险要,北面、东面直接就是黄河!根本没法展开部队,南面是云龙山、云龙湖,部队一样展不开。只有西面是平地,可以展开部队。但是西面的平地也在黄河脚下,不攻占黄河堤坝,谁也不敢临河扎营。

可攻占河堤……万一敌人先下手扒了大坝可怎么办?

所以这个徐州城绝对是李中山这个攻城专家都看到头疼的城堡!

这都不是打不打得下来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法打的问题!

而对于守着徐州的总兵尚可教,知府年遐龄而言,徐州城就是他们在乱世当中建功立业的本钱!

只要他们守着徐州,那么进可以为大清建功立业,退则可以在未来的新朝当中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本钱……

不过要让他们马上在明清之间做个选择题,他们肯定还是会选大清的。

毕竟他俩都是打小就留辫子当旗人的,早就把大清当成自家的国了,而且他们的家眷也都被摄政王福全扣在了北京城。

如果他们敢反叛,那可立马就得当孤家寡人了!

另外,现在的大明看上去也不像很快就要席卷天下的样子……南京城都快被岳乐、杰书的兵围困严实了。这将来的天下,说不定会姓吴吧?

所以当他们俩得知大明北王刘进忠的王妃尚淑英来求见,都感到非常纠结。

这个尚淑英应该是来劝降的!

可投降大明他们不甘心也不愿意啊!

降了大明,家里人都没了,他俩就只能相依为命了。而且降明以后就完了吗?不一定啊!回头南京被岳乐打破,大清兵反攻淮西,那王大头、刘进忠多半得去投靠吴三桂。到时候他俩又得投降一次!

这算咋回事儿?

倒不是他们不好意思当三臣,而是吴三桂早就给他们写了劝降信……你直接投吴三桂不乐意,非得让王大头领着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