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663章

作者:远征士兵

“当然相信!”总顾问很肯定的回答:“就像他们装备火箭筒一样,另外还有让人惊叹的空空飞弹以及针对汉斯飞弹的防空系统……如果他们连这些都能研发出来,一个单兵反坦克装备就算不了什么!”

顿了下总顾问又补充道:“这对我们很重要,副统帅同志,我刚刚还在考虑要不要提醒您,如果我们能得到这种装备并批量生产,我们将会在与汉斯的坦克竞争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最高副统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也是这样想的,现在毛熊与汉斯的战斗已逐渐演变成两国坦克的竞争,如果汉斯没有这款单兵反坦克装备而毛熊有,同时毛熊的军队又以兵力见长,那汉斯在这场战争中还有胜利的可能吗?

“你说的对,总顾问同志!”最高副统帅说:“我们应该尽快把这款装备搞到手,我马上就派人去!”

于是,莱蒙洛科夫就再次踏上了从重庆赶往太原的路。

在莱蒙洛科夫还在路上时鹰酱那边就得到消息。

消息是斯金奈通过孙尔威发出去的。

之所以现在才发,是因为王学新担心过早把消息传出去会对战役有负面影响,于是要求斯金奈等战役结束后再打报告。

海军上将一听报告就愣了,居然还有这事?

他疑惑的望向杜立特,问:“这是我们和八路军合作的项目,为什么我们却没有装备?”

杜立特略带尴尬的回答:“这是的因为他们(军事专家)认为这款装备效率不高,我们有更好的装备摧毁敌人的坦克,比如飞机、反坦克炮,还有坦克,就没有必要再装备这种性能不太稳定的火箭飞弹!”

海军上将气愤的一拍桌子,骂道:“这些家伙,真应该把他们派到战场去看看情况!”

此时的鹰酱的确是这情况,由于鹰酱接触战争较少较晚,许多军事专家和研发人员与战场实际脱节。

不过这时期的鹰酱有个优点,那就是纠错能力强,他们在战场上吃了亏后马上就会对装备进行改进升级。

海军上将发了一通脾气后就冷静了下来:“马上在国内建设这种反坦克装备的生产线,我需要看到它像火箭筒一样普及我们的军队!”

顿了下又拦住了要去下令的杜立特:“把斯金奈的研发团队调回来!”

“将军……”杜立特愕然:“如果把他们调回来,八路军在这方面的发展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海军上将只是“嗯”了一声就没说话,于是杜立特就明白了海军上将的意思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学新那。

电报是张宗平递上来的,他说:“团长,鹰酱要把斯金奈的研发团队调回去,他们已经向总部打了报告!”

王学新“嗯”了一声没说话。

他其实知道鹰酱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八路军很弱小什么都得靠鹰酱,那么鹰酱就会很放心并且会“大公无私”的对八路军提供援助。

但如果八路军已经强大到一定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鹰酱,鹰酱就会有所顾及了。

这其实很正常,别说只讲利益的国与国之间会这样,就算生活中朋友、亲戚甚至兄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而且王学新相信,鹰酱今天调回斯金奈只是第一步,往后八路军与鹰酱打交道会越来越困难。

不过王学新却不担心这个。

鹰酱没搞明白一点,八路军才是拥有技术优势的那一方。

比如反坦克导弹,鹰酱自以为把斯金奈团队撤走八路军就会因为缺乏研发团队而停滞不前,于是鹰酱就能实现反超。

鹰酱没想到的是,下一代反坦克导弹需要的是计算机,而且还得是半导体元件的计算机,八路军已经走在前头而且领先鹰酱不只一步了。

斯金奈及鹰酱的研发团队想要超越八路军?

他们计算机技术还处在继电器层面上,没有计算机的发展想发展导弹无疑是痴心妄想!

所以,鹰酱撤出斯金奈的研发团队最后损失的反而是他们!

到时有鹰酱后悔的。

另外鹰酱还有两个潜在的对手:毛熊和日不落。

华夏的确有短板,但这些短板从毛熊和日不落那引进并将其融合就足以弥补了。

所以培养日不落与鹰酱竞争“世界第一”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日不落是老牌工业国家,就算军事装备上没有多少需要它的,但民用设备日不落却有许多而且非常齐全……毛熊主要是在重工业,在轻工业方面存在短板。

张宗平见王学新沉默不语,就问了声:“团长,要不要找个借口把他们留下?”

“不!”王学新摇了摇头:“让他们走吧,他们已没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的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半导体元件

因为由反坦克导弹想到了半导体元件,王学新就随口问了声:“图灵那边的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

陈松勇把目光转向了许姓参谋。

许参谋全名叫许清铭,因为是个参军之前是个大学生知道的知识多,所以负责跟踪研究所各项研究的进度。

至于其它的参谋……他们都是研究作战的,对研发方面一窍不通,很难胜任这个工作。

由于研究所的项目很多,许参谋也不敢随便乱说,他拿着文件翻了翻,找到了图灵工作室的进度记录这才报告道:“团长,图灵的研究似乎陷入了瓶颈,他们始终找不到很好的掺杂质的方法!”

王学新没说什么,带着许参谋就往图灵的工作室走。

图灵的工作室是独立于研究所的,王学新专门给他及他的团队分配了一幢两层的小楼,另外还配了炊事班,所有人的饮食起居都可以在小楼里解决。

走进工作室,正好就见图灵和琼几个人摘下头罩从实验室走出来,看他们脸上失望就不用问了,肯定又一次失败。

果然,图灵看到王学新就迎了上来,说:“很抱歉,王,实验一直没有进展!”

“没关系!”王学新回答:“没有任何研究是轻而易举的!”

接着王学新又问了声:“问题出在哪呢?”

“硼还好些!”图灵回答:“它是高熔点物资,我们可以把它掺杂在融溶的硅里等它重新凝结,但是磷的熔点只有44度,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于是我们在想是否可以用气体混入,但气体能融入硅中的量实在太少了,我们必须多次尝试才勉强达到要求,而这会使其成本很高,显然是不行的!”

王学新听着就明白了,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有时科学研究就是这样。

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技术上的问题其实早就解决了,问题就是找不到适合的材料用于制作灯丝于是寿命短造价高昂。

同时世上有那么多材料,总不可能一个一个去试,于是就陷入瓶颈。

这时要找到钨这种材料并用它做灯丝就是选择的问题……选择了就解决了,没选对就怎么折腾也没用。

此时的图灵就是而临这情况,他找不出合适的用于往硅里掺杂质的物资。

王学新装作考虑了下,其实他这时是从系统调出解决方法。

确切的说,他是在考虑怎么跟图灵说……从系统里调出解决方法只要几秒钟就可以了,一千万军工币,这价格还算公道,王学新没多考虑就买下了。

但如果直接跟图灵说,会不会很奇怪?

图灵及其一众下属会惊呼:“哇靠,这么牛逼?咱们做了几个月的实验都没能找出来,你上来随口一说就说对了?”

王学新组织了下,就对图灵说道:“您的思路或许是对的,图灵先生!”

“你指的是哪一方面?”图灵反问。

“用气体渗透杂质!”王学新说。

“可它很困难!”图灵摇头回答:“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想多渗一点气体杂质进去,可全都失败了!”

王学新沉默了一会儿,就问道:“你们是否有尝试过用其它气体呢?”

“什么意思?”图灵不解的问。

然后图灵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用含有磷的化合物气体?不不,那是高纯度单晶硅,团长同志,它不能混进其它元素,除了磷以外……”

王学新又问:“如果化合物会反应生成可以挥发的物资呢?”

看着一脸懵的图灵,王学新说:“高纯度单晶硅在融熔状态不可避免的会混进氧气吧?”

图灵点了点头。

王学新又说:“如果我们用含有磷和氢的化合物与单晶硅反应,氢与氧反应生成水,它在高温下挥发带走氧,同时又顺便把磷掺杂到硅里……你说用这方法是不是能掺杂更多的磷进去?”

闻言图灵不由瞪大了眼睛,然后突然叫了起来:“磷化氢,我们需要磷化氢,马上找到它!”

研究员也忙碌起来,琼回答道:“我们没有磷化氢!”

“那就把它制造出来,马上!”图灵兴奋的喊着,根本不理会一旁的王学新,就像他不存在似的。

过了一会儿图灵又叫道:“我们还可以试试二硼烷!”

这是另一种气态物资,含硼和氢的物资。

很明显,图灵是想到了一点:如果可以用这种方法掺杂磷,那是不是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掺杂硼?

这种掺杂方式会比原来的方法要简单得多也容易得多,于是成本就能降下来了。

接着工作室里就忙成了一团,刚刚摘下头罩打算休息的图灵等人就因为王学新的一句话又重新“全副武装”的走进了实验室。

看到这一幕王学新就暗松了一口气,现在问题该解决了吧?

如果还解决不了,那他花这么大的力气把图灵团队“租”来就太不值得了。

结果没有让王学新失望,当天下午两点,也就是王学新告诉图灵方法后的五小时,许参谋接了个电话后就兴奋的跑到王学新面前,说:“团,团长……成功了!他们成功的把杂质均匀的掺到单晶硅里!”

王学新点了点头,这算是了结自己的一个心病了。

当王学新返回图灵的工作室时,那里已经是一片欢腾,每个人都在互相拥抱并欢呼。

图灵看到王学新时就激动的迎了上来,语无伦次的说道:“团长同志,我,我不知道该说……是感谢还是其它什么!总之,你太神奇了!你是怎么知道用化合物的?我是说磷化氢……”

“没什么!”王学新握了握图灵的手:“那只是偶然,我们华夏有句话叫妙手偶得,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是因为你说的气态混合法才想到这一点的!”

图灵还是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信。

因为,如果不是“妙手偶得”,这又能是什么呢?

难道说……眼前这个华夏团长,他早就知道答案?

图灵隐隐觉得可能这才是正确的,但他没有证据,同时这也不符合逻辑!

第八百六十二章 发展

晶体管这玩意的优点往小里说,有造价便宜、耗电量少、体积小、不需要预热一开机就可以工作等等。

往大里说有寿命提升了100倍到1000倍,几乎可以说是永久性器件,更重要的是可靠性提高了100倍……电子管毕竟是真空玻璃管做的,在战场震动、颠箥等很容易就损坏然后整个系统就瘫痪了。

晶体管不存在这些问题,它是固体有很强的抗冲击、抗高压、抗高温特性。

另一方面,晶体管使用起来一点都不难……此时的晶体管还没发展到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要做的只是把一个个晶体管替换掉计算机里的电子管就可以了,甚至连电路(程序)都不需要改变,马上可靠性寿命等就提升上百倍。

不过王学新倒是没有先把晶体管用来改装计算机也没有用来改装防空系统或炮侦雷达这些东西。

这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而是此时晶体管才刚研发出来产量太少了,此时的产量用于一台炮侦雷达都不够,更别说防空系统之类的玩意。

王学新决定先把晶体管用于升级部队使用的电台。

之所以用在电台上是因为电台使用的电子管不多,短波小功率电台一般只要十几个,大功率的只需要几十个。

这数量以现在的晶体管产量完全能支撑。

其次,就是电台这玩意对部队来就太重要了,打仗时有没有办法与上级通讯以及部队之间有没有办法协同全看电台。

之前八路军作战总是各自为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台故障多不耐用。

这在战场上可不是开玩笑的,部队的伤亡有许多都是因为通讯不畅,只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因此就没有切肤之痛而已。

于是王学新没多想,马上就把生产出来的晶体管分送到各单位去让他们把电子管换了。

陈松勇对王学新这个决定没意见,他是这么分析的:“如果我们升级防空系统很可能只够升级一个,但同样也是这些晶体管却可以升级整支部队的所有电台,你们说怎么选?”

许多人原本还想着先升级炮侦雷达和防空系统,他们认为战场更需要这些,一听这话就没声音了。

的确,一台炮侦雷达或防空系统它毕竟只有一台,它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没有到战时它甚至还无法起作用。

电台就不一样了,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每个团都有一部电台,还有旅一级师一级,再加上坦克、直升机、战斗机上用的,少说也有上千部吧!

要是把这上千部电台的电子管全换成晶体管,能发挥的作用可是立竿见影,各部队间的指挥、通讯和协同马上就强了几倍。

陈松勇担心的是另一方面,他转向王学新问:“不过团长,如果晶体管用于升级电台,就意味着知道的人很多,想保密就难了!”

王学新明白陈松勇的意思。

有句话叫“有第三人知道的秘密就不是秘密”,现在王学新却把晶体管普及到部队的电台上,少说也会有几千人知道而且范围很广。

以鬼子和顽军在八路军中安插眼线和特务的程度,他们只怕很快就会知道晶体管这东西。

不过王学新却一点都不担心。

“知道就知道!”王学新说:“就算知道了也无法仿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东西还能有什么用!”

上一篇:禁区之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