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591章

作者:远征士兵

试想,如果鬼子的雷达先进到能侦测八路军航空队的位置,就意味着其每次作战都有准备甚至还能针对八路军航空队设好陷阱。

如果是这样的话,八路军与鬼子的空战就难打得多了。

之前八路军从毛熊那引进的雷达也差不多,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毛熊的雷达能计算接收到反射信号的时间于是可以根据这个时间手动计算出目标的距离……不过这误差很大,因为数据的基础也就是“反射信号的时间”就有误差。

鹰酱的雷达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雷达已经完成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于是能更准确的给出目标的坐标、高度等信息。

就像现在的地面测绘雷达一样,只要让它在空中飞一圈马上就得到附近区域的数字地图。

让王学新感到庆幸的是……鹰酱此时还不知道这数字地图有什么用,他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侦察和预警,要不就是给轰炸机投弹提高精度。

真他娘的暴殄天物!

这数字地图不仅可以为炮侦雷达提供数据,将来还会成为导弹的数据基础……比如导弹需要低空靠近目标,那它怎么才知道前方是不是有座山挡住去路怎么知道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才能从两山之间的狭谷穿过?

需要的当然就是数字地图啊!

等会儿!

王学新随即很快就想到,既然连鹰酱都不知道这么用,那是不是说……将来王学新把炮侦雷达研发出来后,就可以反过来卖给鹰酱或者毛熊?

想到这王学新突然就明白系统为什么会收自己两亿军工币了。

现在想想还真值这个价,因为仅仅只是炮侦雷达一项就可以轻松回本……不,对于炮侦雷达这种能在战场上决定炮兵胜负的东西,怎么说也得在后头加个零再卖回去吧?

而且还不卖鹰酱一家,全球各国包括日不落、高卢等等,如果不想自己炮兵被全面压制的话就得买!

咱还得把技术进行封装不让别国仿制。

到时在这种生死忧患的威胁下……列强们还不得一个个排着队在那等着吗?

想到这王学新不由喜出望外:他娘的,这下发了!还辛苦的赚什么军工币啊,做生意就吃不完了!

王学新没有迟疑,他马上给苏礼国发了一封电报:“数字地图的问题已经解决,立即展开炮侦雷达的研发!”

另一边的苏礼国只感到奇怪,他对苏欣说:“最难的两个部份……团长说都能解决,可是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那还研发个啥呢?”

苏欣觉得也对,最难的一个是计算问题另一个是数字地图问题,这些对华夏的军工人员甚至对苏礼国这个专家来说连门槛都进不了。

但王学新却说“已经解决”,真的能解决?

至于其它的问题,比如波长……第一代炮侦雷达用中波精度差点问题不大,旋转速度的提高并不困难,那么其它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呢?

直接把马克3雷达搬出去就差不多了吧!

不过苏欣往细里想了想,就回答道:“苏老,团长的意思,很可能是让这款雷达更适合陆战!”

苏礼国“哦”了一声点了点头。

马克3型雷达鹰酱开发了是用于海战的……此时鹰酱主要的需求就是海战,在太平洋战场上与鬼子舰队争夺制海权,陆地上的雷达没有多少需求,因此海战雷达总是走在最前头也最先装备。

海战,而且还是用来较正军舰主炮的弹道。

要知道军舰主炮的射程动不动就是十几公里,这导致马克3雷达的体积十分庞大而且重量过重……军舰可以有较大的载重因此鹰酱并不关心重量指标,它们甚至还为马克3雷达配了一层装甲以使其能防得住弹片和子弹的伤害。

(注:鹰酱弗莱彻级驱逐舰主炮的射程16公里)

但如果是陆地用的炮侦雷达就不需要这些防护也不需要那么远的侦测距离了……大概只需要10公里的侦测距离就已经足够。

原因是炮侦雷达是用来侦测敌方炮弹的,它需要炮弹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侦测得到。

比如敌人鬼子射程最远的野炮是90式75MM野炮,它的射程是15公里。

在其炮弹达到最高点前基本没有侦测的必要,因为它很可能会被建筑或山峰挡住侦测不到。

对半分之后就是7公里,炮侦雷达的侦测距离如果有10公里,那就还有3公里的布设空间。

想到这苏礼国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他要对马克3型雷达进行小型化、轻型化,如果能装在一辆卡车上就最理想了!

第六百八十二章 超前

王学新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叫来了跟琼一起学习的班浩林与陈杰风两人。

之所以找他们俩而不是找图灵或琼,因为这是军事机密,任何一点都不能透露给日不落知道。

当班、陈两人站在王学新面前时,王学新先是与他们宣暄了几句,然后就带着考考他们的语气说道:“两位,如果我们知道抛物线上的两点想计算出整条抛物线,用计算机可以做到吧?”

王学新原以为班、陈两人会说“可以”,没想到两人没有半点犹豫的回答:“不可以!”

“不可以?”闻言王学新不由眉头大皱。

他还以为班、陈两人跟着琼没学到本领,不想班浩林犹豫着解释道:“团长,要确定一条抛物线的轨迹必须……知道三点!”

王学新“哦”了一声,好像是这么回事儿……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但不能确定一条抛物线!

只怪自己当初数学没学好,连这事都能搞错。

苏礼国也不是数学专业的,再加上这时代华夏基础科学教育还没普及,所以一时居然没人发现这个错误。

这么说雷达的转速还得加快,否则没法探测出三点……呆会儿要给苏礼国那边提个醒!

王学新定了定神,略带尴尬的说:“那么,如果知道三点能算出来不?”

“可以!当然可以!”这一回班陈两人就很爽快的点着头。

王学新又问:“你们能做到独立接线了吗?”

这与现代计算机略有不同。

现代计算机是编个程序计算,而这时期的计算机却需要按一定的规则事先接好线。

王学新这么一说就让健谈的班浩林打开话匣子了。

“团长!”班浩林说:“说到这我们还得感谢您,如果没有您发明的‘C语言’,咱们还真是学得稀里糊涂的半天也找不着北,那时您如果问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咱们还真没把握!但是现在……这就是小问题!”

“对!”陈杰风也很有把握的点头道:“能独立完成,顶多就是时间问题,多测试几遍,如果结果不对咱们再花点时间找找错,总会解决的!”

“那就好!”王学新点了点头。

这道题对编程而言的确没什么难度,王学新相信班、陈两人能做得到,否则他们也就不配称数学家了。

接着王学新又提了一个问题:“那么,如果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呢?你们是否能做到?”

用继电器计算机为炮侦雷达计处弹道不是不可以,实际上继电器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足够用了,问题是继电器计算机体积大、重量重,随便一个计算单元都有十几平的房子那么大,这对陆地作战尤其是炮兵作战显然不合适。

而且,计算机的发展早晚都要往电子管方向发展,华夏如果要在这方面占有技术优势就必须走在别人的前头。

王学新这话当场就让班、陈两人愣住了,两人互望了一眼后就各自回答道:

“团长,这是不是有些超前了?咱们继电器计算机还没搞出来呢!”

“是啊,团长!日不落也才发展到继电器计算阶段,咱们就开始搞电子管了?”

也难怪两人会这么想,此时的华夏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大到华夏的知识分子都不敢直视,结果时间一久就普遍形成了“只学不超”的思想,意思就是能跟在列强后头学会就不错了,还想着赶超?做梦吧!

如果是以前,客观的说班、陈两人的说法的确没错,此时的华夏应该一步脚印一个坑的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继电器还没搞出来就想着搞电子管。

但现在不一样,有王学新这个来自现代的人知道计算机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怎么发展……不超前发展才是傻瓜了。

王学新认为此时应该建立起班、陈两人的自信心,于是他就不急不缓的说道:“两位,琼和图灵以及其它日不落的技术人员之所以没有跟你们说太多,是因为这个项目是日不落最高机密,这才会让两位误会!”

“误会?”陈杰风听出了王学新这话的弦外之音,他疑惑的问:“团长,您这话的意思是……”

王学新不答反问:“你们以为,日不落这些科研人员为什么来华夏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帮我军破译鬼子密码?如果只是破译密码的话,为什么图灵这个‘万能解码机’的发明家还要跑来?为什么会在华夏展开继电器计算机的研究而且愿意与华夏合作?你们想过这些问题没有?”

班、陈两人这段时间专注于研究工作哪里会想到这些,此时听王学新这么一说才觉得的确让人费解。

其中尤其是继电器计算机……日不落完全没有必要与华夏合作,因为全程班、陈两人都是在学习,研发上基本没帮上什么忙。

日不落何苦要把这么先进的技术透露给华夏甚至还像带学徒一样带着班、陈两人呢?

王学新等了一会儿,见班、陈两人对这些问题没有一点头绪……其实不是没头绪,而是他们根本就敢想像华夏在这方面能超过日不落。

然后王学新就给出了答案:“因为,继电器计算机的技术是我们提供给日不落的!”

班、陈两人霎时就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班浩林才结结巴巴的说:“团,团长……这,这不对吧!咱们要是有……这技术,那为啥还要让咱俩跟他们学呢?”

“我们是有技术没设备!”王学新回答:“你们知道的,继电器计算机对继电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我们无法保证这么多继电器能同时工作,所以才要合作!所以你们才能跟着日不落一起研发!”

班、陈两人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然而……也只有这样所有这些问题才能说得通吧!所以这事也不容他们不信。

最后王学新说道:“现在,你们还以为我们不能赶在日不落前头吗?难道咱们还要停下来等等他们?”

第六百八十三章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

在王学新的一番“盅惑”之下,班、陈两人就彻底被华夏的先进技术折服了,他们甚至从未像现在这样激动过……他们并非不希望华夏更先进,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与列强的差距心生自卑,现在突然发现华夏居然走在世界的顶端而且是独一无二,那种狂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电子管计算机研发相比起继电器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总体而言就是把继电器全部换成电子管,其它的基本一致。

之所以说“基本一致”,则是因为王学新并没有打算只是简单的将继电器计算机升级为电子管计算机,他想要实现一个跨度……

就像之前所说的,王学新有技术知道该怎么做,那为什么又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呢?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ENIAC,但很少有人知道在ENIAC发明时其实已经有一台更先进的计算机准备上线了,这台计算机被称作EDVAC。

EDVAC之所以没能成为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因为军方急着要有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上线运作,于是只能把当时已经可以说是“落后”但已经研发成功可以使用的ENIAC交出去……

两者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后者使用了一种叫“水银延迟线储存器”作为内存辅助计算机计算。

如果没有这玩意,对数据的存储就像王学新之前提的意见那样,需要用打孔的纸带。

用纸带存储的不便性是显而易见的,数据一多纸带就有可能多成一个天文数字,这不仅成本高还有效率低耗时长且数据易损坏等缺点。

“水银延迟线储存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王学新跟两人解释道:“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水银柱,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声音传播的延迟性,把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从水银柱的这一端传播至另一端,另一端再把声音信号转换回电信号。如果传播时间需要一秒,就相当于把数据存储了一秒时间!”

两人听了王学新这话是一愣一愣的,过了好一会儿,班浩林才问了声:“团长,如果只存储一秒……那能有啥用呢?”

“所以我们需要为它添加一个再生器!”王学新回答:“这个再生器可以将这个信号不断的重复输入,以达到存储数据的目的!”

班浩林还是听不懂:“团长,为了这一秒的数据……咱们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吗?”

王学新听着不由笑了起来:“你知道这一秒可以储存多少个数据吗?”

“多少?”班、陈两人异口同声的问。

“1000位!”王学新平静的回答。

这数字瞬间把班、陈两人吓住了……

“一……一千位!”

“能存那么多?”

科技上的东西有时的确很难想像,一秒的时长怎么能存下一千位数据?但它其实就是在水银柱的这一头安装一个脉冲装置,这脉冲装置可以每秒发射一千次声波……确切的说不是发射一千次声波,而是根据“1”、“0”选择发射或不发射,也就是有声音代表“1”,没声音代表“0”。

“知道这代表什么吗?”王学新问:“这代表一个这样的水银管能存下的数据,用传统方式存就需要1000个继电器或1000个电子管,输入时还需要大量的纸带!”

班、陈两人一想觉得也是,这两者一对比显然是水银管的储存方式更经济更可靠,但他们依旧很难想像有居然还可以这样……

沉默了好一会儿,陈杰风才迟疑着说道:“团长,虽然咱们……不想给您泼冷水,但是,咱们是没那金钢钻不敢揽这瓷器活啊,这事,咱们连点头绪都没有,可能干不了!”

“是啊团长!”班浩林也说道:“咱们听着都像是天书一样,就更别说把这玩意做出来了?何况咱们华夏也没这设备……”

“我没让你们做!”王学新说:“你们只需要改进!”

“改进?”陈杰风听出了王学新这话的意思:“团长,您的意思是,这玩意已经有了?”

王学新点了点头。

电子管计算机虽然发明得比较迟,但“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却是在二战期间发明出来的。

“雷达的显示器上就有用到这种存储器!”王学新说:“而咱们华夏刚从鹰酱那买了一条雷达生产线……”

这其实是雷达特有的一种滤波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它将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存储器存储,将其中静止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相互抵消掉,剩下的就是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

用这种方式使显示屏上只显示移动物体的位置,没想到这种装置之后居然成为计算机的一种存储设备。

班、陈两人听着这话立时就欢呼起来。

如果这种存储器是现成的,那岂不是直接用到计算机上作为存储单元就可以了?

不过也不会这么简单。

王学新补充道:“问题在于,雷达上的存储单元比较短,我们需要的更长的水银柱,其长度最好把握在声波传输时间一秒内,太长了会导致信号损失太多无法正确接收。另外,雷达的存储器没有再生装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再生电路,也就是把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再次作为输入信号输入!”

“这些并不难!”班浩林信心十足的说道:“如果连这些也做不到,我们也就没脸见团长了,我们就回家种红薯去!”

说着几个人就都笑了起来。

上一篇:禁区之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