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87章

作者:远征士兵

王学新又问:“有问题吗?”

周元凯咕噜一声吞了下口水,牵强的笑着回答:“没,没问题!”

但其它他额头已经冒出一些冷汗了。

这他娘的能没问题吗?有什么飞机能让人趴着驾驶的!

但更夸张的还在后头。

李东成又问了声:“可是……这飞机,它没窗啊?”

和志民解释道:“我们考虑了一下,尽量还是不要开窗,开窗会影响风阻,测起来就不准了。如果强行加上玻璃窗的话,只怕会更危险……”

李东成疑惑的问:“那咱们看不见外面,怎么驾驶?”

苏教授说:“我们会给你们配一个电台在外面与你们联系,适时告诉你们飞机的高度和方向,至于操控,你们只能凭感觉了!”

“凭……感觉!”李东成艰难的说,再次将目光转向周元凯,周元凯又将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还是那句话:“有问题吗?”

周元凯咬了咬牙,几乎是带着哭腔回答:“没,没问题!保证没问题!”

“很好!”王学新说:“你们跟苏教授、和教授讨论讨论细节,明天开始试飞!”

“是!”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不约而同的挺身应着。

苏教授跟两人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就折返回来说道:“营长,我看咱们……还是多准备几架原型机和飞行员吧,我估计……”

王学新知道苏教授这话的意思。

用这么简陋的设备这么苛刻的条件让飞行员试飞,几乎就是跟自杀没什么区别,因此才需要更多的原型机更多的飞行员。

但王学新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不是王学新对自己或者对周元凯和李东成有信心。

事实上,周元凯和李东成虽然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但试飞从未上过天的“玩具模型”依旧危险重重。

王学新是对系统有信心。

他给出的图纸,是V1导弹最后成型的模样。

也就是说,苏教授等人以为这两架原型机没有试飞过,于是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实际上……这两架原型机却是经过无数次试飞最终才得以量产的成品。

因此,飞行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不仅不存在问题,它还相当稳定。

因为这玩意能从法国沿岸发射横跨英吉利海峡飞到英国……其最远航程达240公里,由此可知它的飞行性能。

但困难还是有的。

王学新探头看了看这原型机的驾驶舱……

确切的说那其实不是驾驶舱,而是用来放置烈性炸药的机头。

不过试飞时当然不需要装炸药,于是就可以刚好塞进去一个人,前方再勉强加一部电台,另外还有一些连杆用于直接控制操作原型机。

只不过这个人得趴在里头,而且操作起来还必须使劲,因为苏教授在这些连杆上连接了一些机械记录仪,它可以记录飞行员的所有操控动作。

王学新没有在这方面发表意见,他只是对苏教授说:“今晚就转移原型机,明天试飞!”

苏教授无奈的点了点头。

王学新这行为在他看来简直就是胡闹,这么干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机毁人亡然后试验毫无进展。

苏教授甚至还对和志民发起了牢骚:“我知道战场不等人,但就算军情紧急,也不能这样急功近利不是?他完全不明白这其中有多少危险多少困难!”

和志民却不像苏教授这么悲观,他看了看原型机劝着苏教授:“老苏,我看这事还不一定!”

一听这话苏教授就不答应了:“我说老和,你一直都是抱着安全第一的态度,怎么今天跟这个疯子站一块了?他那是啥都不懂以为什么都简单,真出事的时候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和志民摇了摇头解释道:“我不是跟王营长站一块,而是……”

说着和志民又看了看原型机,说:“我最近一直在想找这原型机的破绽,可愣是没找着!它不像是原型机,就像是已经生产出来的飞机,已经解决了飞行方面的问题……”

“这不可能!”苏教授打断了和志民的话:“我们没有任何人听说过这款飞机,更何况谁会把飞机造成这样?说它像飞机,它又是炸弹,说它像炸弹它又是飞机!”

“这也是我感到奇怪的地方!”和志民说:“所以,咱们不妨试试再说!”

“试试!”苏教授皱起了眉头:“这代价,很可能就是人命啊!”

“我知道!”和志民回答:“但是……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于是苏教授就没话说了。

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除非是造出更多的原型机,用它们先做一些发射试验。

但现在时间又不允许。

然而,苏教授对这个计划却始终抱着悲观的态度。

因为,即便原型机能飞起来,即便能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试飞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这少说也要几个月才能得到最终定型所需要的数据……事实上“几个月”的估计都是往少里说了,因为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不断纠正调整,最终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实际需要的是“几年”。

但是,苏教授不知道的,王学新当然也考虑过这一点。

王学新当然不会让他们经过“几年”时间才得到最理想的数据,在他手上,顶多就是一个月……

因为,王学新打算亲自负责整理和记录数据。

第二百零九章 高人

为什么要换地方试飞就不用说了。

造出原型机可以对鹰酱飞行员说是研究和学习飞机飞行原理,鹰酱飞行员也很于把它们当作是模型玩具。

但这玩意真要飞起来而且还有飞行员在里头驾驶……一次两次或许鹰酱飞行员不会生疑,时间一久就难免会想搞清楚王学新这是在做什么了。

再加上往后王学新还会把这东西用于战场,到时鹰酱飞行员很快就猜出这种“高精度火箭弹”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导弹这玩意肯定是不能让鹰酱先知道的,否则王学新计划的那什么“弯道超车”、“不对称竞争”啥啥的,就全泡汤了。

试飞地设在距离机场十公里外的一处试验场。

这里曾经有顽军留下的一个废弃的小机场……在抗战打响之前,顽军还是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小机场的,不过这些小机场基本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的游乐场,或者是军阀哄女人开心和惊叫的猎艳场。

抗战打响后,这些小机场首当其冲的就成为鬼子航空兵轰炸的目标,于是没过多久就被顽军抛弃了。

此时这机场已是杂草丛生,机场上还留有许多鬼子炸弹炸出的弹坑,还有几架老式飞机的残骸,不过已是隐约可见……值钱的铁或零件早就被百姓拆了换钱,只剩下不值钱的碎片丢了一地。

王学新等人一下车,苏教授马上就指挥警卫将汽车上的轨道搬下来接着在地面上拼装起来。

确切的说,应该称这轨道为发射架。

就像火箭弹有发射架一样,“高精度火箭弹”当然也有发射架。

别看这发射架简单,就是两根铁轨似的东西再带个倾角指向天空,但它其实大有学问……

首先这可以增加“高精度火箭弹”的射程。

“高精度火箭弹”自带的动力就只有机尾上一个加长的火箭发动机……如果研究成功,王学新打算把这火箭发射器增加到两个、三个甚至四个,这样就可以增加它的射程。

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不足以推动原型机升空……飞机起飞时往往需要很大的推力也是最耗油,因为这过程要求在短距离升空,也就是从静止状态短时间达到飞行速度,于是整个过程都要开加力。

以波音747为例,其一次起飞就要消耗5吨燃油,而这个油量都够它在空中飞行半小时了。

同样的道理用在“高精度火箭弹”的原型机身上,如果完全依靠它自身携带的火箭发动机……只怕全部燃料也只够让它升空。

这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就要加上这发射架,全长48米的发射架,然后像航母将飞机弹射到空中一样把原型机弹射出去。

苏教授对这个还没什么感觉,因为他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机械,对这方面属于外行。

但和志民却明白这发射架的意义,他看着图纸时就不由感叹:“这简直就是个天才的设计,把飞机弹射到空中……就是用陆地的力量助推以尽可能的减少原型机的燃料消耗,另外还可以减轻原型机要携带更多燃料的重量,这就实现了最少燃料打出越远射程的结果!”

接着和志民就面带狐疑的对苏教授说:“老苏,我不认为这是鹰酱技术员能设计出来的东西,我在鹰酱学习多年,从未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这种技术!”

苏教授笑了起来:“老和,你没见过没听过,不代表鹰酱没有,他们只是没让你知道而已!”

和志民想了想,就摇头说道:“不,不可能!你不知道鹰酱的行事风格,他们如果有这么好的设计,早就生产出来并用在战场上了!”

苏教授一愣,也觉得和志民说得对,鹰酱不管做什么都雷厉风行,生产速度快得让人吃惊。

在这方面苏教授与和志民是对的。

此时的鹰酱与现代的鹰酱不同。

现代的鹰酱那是长期处在优越的生活下养尊处优的被养成懒人了,不管做什么都没效率或者效率极低。

此时的鹰酱,那是在工业大暴发时代,而且百姓勤劳兢业肯吃苦,二战时甚至创下平均每周下水一艘航母的纪录。

这情况下,谁又会相信鹰酱有这种技术却在太平洋战场上被鬼子欺负得节节败退还不用?

要知道这种“高精度火箭弹”在军舰上也很有价值,那妥妥是远程打击武器。

苏教授皱着眉头说:“那,如果不是鹰酱技术员设计的,就是……”

说着苏教授心下一惊,说:“是王营长设计的?”

和志民微微点头,拿着设计图摆在苏教授面前,说:“多半是王营长设计的……”

“这不可能!”苏教授想也不想就否定道:“他一个当兵的,就知道扛枪打仗,还能设计出这么复杂的东西?”

“老苏!”和志民从兜里掏出一张图纸递了上去,说:“前段时间,我跟鹰酱飞行员讨论制作原型机的时候跟他们聊了许多,你知道他们说什么吗?”

苏教授一边接过图纸一边问:“说什么?”

“这个王营长可不简单哪!”和志民说:“他研发过许多装备,什么五零小炮、火箭筒、火箭炮,这个挂在飞机上发射的火箭炮也是他发明的,我看到了顺便画了下来,你能看出什么名堂吗?”

苏教授看了看,然后就倒抽一口气,说:“把炮带到空中,而且还没有后座力,虽然没有精度,但却可以用数量覆盖。再配合上飞机的速度……”

和志民点了点头:“简直就是浑然天成!我都不敢相信这东西是一发明出来就是这样的,它至少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修改,然后才是投入实战。但王营长就是做到了,一发明出来就用于实战,而且全球仅此一例!这跟我们正在研发的‘高精度火箭弹’又何其相似……我们看似是在研发,其实只不过是按照王营长的图纸和命令做罢了!”

说着和志民就凑到苏教授身边,低声说:“老苏,王营长才是高人呐!人家是深藏不露,我们可不能被他表现出来的样子给骗了!”

苏教授听着这话不由沉默了,心道:这小子有这本事?

第二百一十章 发射架

一个多小时后发射架就搭好了。

系统给的这种发射架比史上汉斯用的要好得多。

汉斯用的是液体燃料过氧化氢,再用高锰酸钾做催化剂。

这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过氧化氢有毒,发射时身边必须要有一堆穿着防护服的人员操作,发射后还必须进行消毒,耗费的资金虽说不多但整个发射过程繁琐、危险、低效。

当然,这与汉斯对V1导弹的要求有关……汉斯的战略目标是英吉利海峡另一头的日不落帝国,于是要求V1导弹必须有两百多公里的射程,于是才要求高燃烧值高工作时间长的液体燃料。

王学新整这“高精度火箭弹”,初步要求就是能压制鬼子十几公里射程的重炮,对其射程要求不过三十公里……

王学新研究过作战需求,认为三十公里的射程是合理的,这样就有十几公里的战略纵深给“高精度火箭弹”机动,对敌人重炮形成“你打不到我但我能打得到你”的优势。

因为降低了射程要求,于是不管是对弹射发射架还是对火箭发动机的要求都降低了,固体火箭发射药才成为可能。

不过当然,只要王学新愿意,往后还是可以提高这玩意的射程,比如在发射药里加入一些燃烧值高的金属……这就涉及到现代火箭和导弹的技术了。

幸运的是有系统护身,这些对王学新都不是问题。

此时王学新思考的,就是这发射架有搭建效率有些低,一个多小时才完成。

正指挥警卫将原型机吊上轨道的苏教授,回头一看王学新脸上对这发射架有些嫌弃的表情就惊了。

这小子该不会不知道这发射架被和志民称为“天才设计”吧?

这样的“天才设计”在这家伙眼里居然是不屑?

不过再往细里一想,苏教授又觉得这实属正常。

因为“不屑”通常是有两种:

一种是水平高,在技术上形成碾压,自上而下的俯视。

另一种是没水平,什么都不懂,就在门外看个热闹,于是就只看缺点。

苏教授看了和志民一眼,心道老和这趟是看走眼了,这小子肯定是属于第二种,也就是根本看不懂这东西。

似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苏教授走到王学新身旁,随口问了声:“王营长,你觉得这发射架有什么问题吗?”

王学新没有觉察到苏教授这话里试探的味道,他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皱着眉头说道:“发射架太长了,48米,整个搭建起来耗时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这要是在战场发现敌人重炮阵地想要覆盖……只怕敌人早就转移了!”

上一篇:禁区之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