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15章

作者:远征士兵

没想到李云龙却朝他招了招手:“木在那干啥?进来!”

王学新“哦”了一声,就迈着脚步艰难的上前……每跨一步,被马背磨破的部位就火辣辣的疼。

一进门,就发现外头看起来像寻常百姓房似的,里头却是全打通成了一个宽敞的会议室。

会议室中央用几张方木桌拼成了一张大桌,桌上摆着花生、瓜子,周围摆着长木凳,已经坐了不少人,警卫员正挨个倒着热汽腾腾的开水。

李云龙一进门,马上就有人热情的招呼上了:

“哟,老李来了!这仗打得不错哪!”

“狠狠的教训了鬼子一顿,解气!”

“这回又拿了不少装备吧?”

……

李云龙则像是个刚赢了擂台的江湖打手似的,抱着拳嘿嘿笑道:

“哪里哪里,都是运气。”

“也没多少装备,就几条枪!承让承让!”

……

李云龙坐正桌,王学新坐第二排。

不一会儿首长进来,会议室就安静了下来。

首长进来看见李云龙就叫道:“李云龙,听说你这家伙缴了装备全揣自个兜里了?”

“首长,您这话就不中听了!”李云龙嘻皮笑脸的回道:“那些装备都是我们独立团用命拼来的,这装备不给我们独立团还能给谁?谁要是眼馋哪,自个去小鬼子那拿去呀,我李云龙保证不拦着!”

会场的干部们立时就“哈哈”大笑起来,许多人一边笑一边摇头。

要是按八路军的纪律,缴获的装备应该上缴的,然后上级再按需要统一分配。

但李云龙从来都是自个缴的装备自个要,上级处分、降职他也不屈不挠,上级也拿他没办法,时间一久就成习惯了,只能听之任之。

“怎么样?”接着首长就朝李云龙扬了下头:“说说这次作战心得呗,做个总结。”

“没啥好总结的!”李云龙视线往周围一扫,大马金刀的回答道:“一句话,打他娘的。”

顿了下,李云龙又接着说道:“不过这一次,还真亏了一个兵。”

说着李云龙就扭头朝身后的王学新扬了扬头:“小东北,站起来给首长们瞧瞧!”

“是!”王学新挺身站了起来,朝会场的首长们敬了个礼。

“他叫……”李云龙这时才发现自己不知道小东北叫啥。

“王学新。”王学新赶忙挺身补充。

“对,王学新!”李云龙嘿嘿笑道:“你们都听说过他的事了吧!原本只是想抓个奸细的,没想到碰着了鬼子侦察兵……”

“停停……”首长打断了李云龙的话:“你先缓一缓,让王学新同志说!”

“我说还不是一样吗?”李云龙有些不甘心,好吹牛唠磕是李云龙的毛病之一。

首长打趣道:“你说?你说着说着,我担心把鬼子一个联队都给说死喽!”

会场又是一阵哄笑。

“来来!”首长朝王学新招了招手:“上这儿来说,让大家好好学习学习!”

“是!”王学新只得上前,然后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当然,有些就省了,比如“雷切”代号的事就没说,只说是鬼子听了他地道的日语就信了。

干部们听着是连连惊叹,首长也暗暗点头。

首长当了这么多年的兵与敌人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却也没听过这样的奇事、巧事。

不过首长心下知道,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用一个“运气”就可以解释的,如果没有勇气、智慧和心理素质,连保住性命都难,更别说给部队发出警告最后成功保住兵工厂了。

完了,会议室就“哗”的响起了一片掌声。

首长点头说道:

“王学新同志的报告让人印像深刻。”

“至此我们才算真正明白这场战斗是怎么回事。”

“不过,虽然我们成功的歼灭了敌人一个大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比如我军以两个团的优势兵力在提前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居然围不住敌人一个大队,使兵工厂陷入危险之中。”

“我们要好好反省反省,否则往后这仗还怎么打?”

会场霎时就安静了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尤其是新一团、新二团的干部,个个都低着头。

首长眉头一皱,不悦的说道:

“怎么?”

“说好的就叫得欢,说不好的就哑吧了?”

“这不是批判大会,不是找你们麻烦,大家畅所欲言嘛!”

“只有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与敌人的差距,我们才能进步,下一场战才能打得更好,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这才是我们这次总结大会的目的!”

会场又沉默了一会儿,一个身材瘦高的干部站了起来。

那是新二团团长黄义宾,毕业于黄埔军校,原本在国民党中央军任团长。淞沪大战时其部队被打散了,黄义宾因伤躲在民间,之后辗转加入了八路军。

“我来说几句吧!”黄义宾叹了一口气:“鬼子是从我这冲出去的。我不是在为此战失利找借口,败了就是败了,打不好就是打不好。但我要说说败的原因,说说新二团一个营为什么才十几分钟就伤亡惨重被敌人突破,连增援都来不及。”

“这就对喽!”首长鼓励道:“说,大胆的说!”

黄义宾接着说道:“我认为我们与敌人的差距,不在步枪,也不在机枪。当然,这些方面有差距,但这些不至于使我们没有一战之力。最大的差距,在于鬼子有掷弹筒而我们没有!”

第27章 掷弹筒

黄义宾继续说道:“这绝不是简单的多几具掷弹筒的问题!而是鬼子多出来的这几具掷弹筒就足以摧毁我们的整个火力体系的问题!”

会场干部显然是赞同黄义宾这话的。

他们个个都是征战多年的老革命,带着部队在战场上与鬼子作战时就没少吃过掷弹筒的亏,于是就七嘴八舌的说开了:

“掷弹筒这玩意是被鬼子玩出花了,能打五百米,再加上鬼子训练有素,那是一打一个准!”

“是哪,鬼子先用掷弹筒敲掉我军机枪,机枪炸没了再用他的机枪压制我方火力,一层压一层……最后原本就处于火力弱势的咱们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咱们由于装备差只能采取集群冲锋,但鬼子那掷弹筒杀伤半径却有八米,一炸就是一大片……”

……

干部们说的没错,掷弹筒的存在使八路军与鬼子作战时往往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不冲锋不行,火力完全被压制只能被动挨打。

冲锋也不行,人员会被鬼子的机枪和掷弹筒大量杀伤。

于是冲锋也不是不冲锋也不是,一打起仗来几乎就是用人命在跟鬼子硬顶。

首长沉重的点了点头,说道:“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气馁。有问题就要解决嘛,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干部们窃窃私语,心下都知道要找到办法并不容易。

首长皱着眉头将目光转向李云龙:“李云龙,你刚刚才打了个大胜仗,你来说说!”

李云龙“嗨”了一声:“我这仗打的,靠的是把战壕往前挖,不过这战壕是有点道行!也是小东北整的玩意……”

“停!”首长再次打断李云龙的话:“让小东北同志说!”

李云龙脸上挂不住了:“首长,下回你直接让小东北说不就得了?”

干部们忍不住笑出声,气氛立时就缓和了不少。

这李云龙天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任何时候都不把困难当一回事,对缓解队伍里的悲观情绪倒是有些帮助。

王学新起身将“掘壕渐进”的战术说了一遍,然后总结道:“这战术只适用于有斜度的高地战,平地就不灵了。而且两军要是临时撞在一起也来不及构筑工事,这办法不具有普遍性!”

干部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丁伟起身说道:“我一直在考虑,我们可不可组建一支神枪手部队,专打鬼子掷弹筒?”

“那不行!”李云龙想也不想就否定道:“先不说我们部队缺神枪手……”

“缺神枪手可以培养嘛!”丁伟不甘示弱。

“掷弹筒射程可是有五百米!”李云龙反对道:“要培养能打五百米的神枪手,那得消耗多少原装子弹?我们打仗的子弹都不够,能有这么多子弹训练?”

这么一说丁伟就没声音了。

“更何况!”李云龙补充道:“鬼子那掷弹筒都是从天上绕着弯打过来的,鬼子可以躲在掩体后打,咱们子弹走的却是直线,枪法再准也打不着啊!”

丁伟不得不叹了口气,承认李云龙说的是对的。

又有人提议:“那就用机枪火力压制!”

这提议马上遭到一片反对的声音:

“这不是一回事吗?”

“机枪子弹也走直线,除非鬼子不躲,否则再多子弹也打不着!”

“机枪原本就是鬼子掷弹筒的重点目标,才响几下就被掷弹筒敲掉了,哪能打得着掷弹筒!”

……

黄义宾没作声,静静的听着其它人讨论,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首长,关于这个问题,国军内部其实早就讨论过了。”

首长“哦”了一声,说道:“说来听听!”

黄义宾起身说道:“国军内部讨论了好几次,并请来专家多番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能用掷弹筒对付掷弹筒,否则……”

说着黄义宾就无奈的摇了摇头,接下来的话就不需要多说了。

张万和这时插了一句:“说的是国军一年前装备的民国27年式掷弹筒?”

张万和身为后勤部长,除了了解自身装备外还必须知道友军及敌军的装备。

黄义宾点了点头,补充道:

“其实早在六年前国军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

“那时仿制了第一批掷弹筒,不过因为质量太差没有装备部队,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去年出来的这一款民国27年式掷弹筒,也只是堪堪能用而已。”

“其性能与鬼子的掷弹筒相比相差太多……射程只有200多米,而且精度差、故障多,依旧无法扭转局势!”

200多米的射程还不到鬼子掷弹筒射程的一半,再加上精度的差距,孰优孰劣就不用多说了。

这时李云龙就不服气了,他冲着张万和一撇嘴,说道:

“我说老张,你这个后勤部长是怎么当的?”

“鬼子能造国军也能造,就咱们不能造?”

“不就是一个抓在手里的小筒筒吗?”

“这都造不出来,还兵工厂呢!”

张万和一脸无奈的反驳道:

“我说老李啊,你还真别小瞧这抓在手里小筒筒。”

“国军的还好说,那是滑膛炮。”

“鬼子的就有大学问了,你知道它为啥打得又远又准吗?”

“它那小筒筒里头是有膛线的,只这一项咱们就造不出来!”

李云龙“嘿”了一声:“我还就不信了……”

“李云龙!”见李云龙把话题带歪了,首长就喝止道:“你当这是扮家家呢?撒泡尿下去堆点泥,捏吧捏吧就出来啦?咱们兵工厂这条件,造个子弹都困难,何况是掷弹筒!”

李云龙“嘿嘿”一笑,回答:

“我这……不就是说说吗?这万一要是能成呢?”

上一篇:禁区之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