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70章

作者:最终永恒

伽马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能量为1MeV的伽马射线在空气中经过一百米的路程时,强度才减弱一半。而且它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通常来说,原子量越大的金属,防辐射效果越好。不过因为金属价格原因,实验室中常用的都是铅板。

但恒星爆炸的伽马射线,最高的能量可以到100TeV!这样的能量级,完全就是使用蛮力,它直接就能将金属板加热至气化或者液化,根本就不管什么铅板、铀板,直接暴力摧毁……

人类一方面要躲在火星的后边,利用整颗行星进行遮挡。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防辐射墙的建造,必须要及其疯狂、粗暴、野蛮地建造无数堵防辐射墙!

“我们只要用墙壁挡住生活区以及工业区域即可。其他地方只能放弃。”这是一位建筑工程师的声音。

因为飞船里边拓展空间的关系,诺亚号内部的表面积奇大无比,不可能全部围上。人们只能勉强应对联通内外的两千多个出入口。

最大的出入口,直径在34米,位于诺亚号中间偏上的位置,而最小的只有几十厘米。

人们躲避的区域,必须要用防辐射墙进行完全隔离,而且最好不在这些出入口直接照射到的范围内。

而剩下的,只能无条件相信诺亚号……如果诺亚号都开裂了,防辐射墙再厚也没用,人类肯定完蛋了。

想一想吧,在超高能量的作用下,连直径几千公里的行星都能完全毁灭。就算防辐射墙有几万米厚,又有什么用?

“……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事出紧急,虽然还有大概四个月的时间,但于易峰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时间上的紧迫。如果没有要补充的,他就直接下达命令了。

“我认为,我们还要考虑成功生存下来后的情况。”

“如果失败了,大家一瞬间就死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成功了呢?”

说话的是王宇凡,他沉思了一下,有些焦虑地说道:“届时,整个太阳系都不存在了,我们将得不到任何资源补充,我们将面对一个空洞洞的太阳系。”

“除非……我们可以飞往另外的恒星!”

“但是我们的技术条件根本做不到啊!我们的飞船就算飞到比邻星,也要几万年的时间!”

这倒是,如果太阳爆炸,诺亚号以及人类将面对一个空荡荡的太阳系,再也不会有物资补充,人类只能在银河系慢慢饿死了。

于易峰皱着眉头想了想,对于这个问题,还真的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几万年的飞行时间,太久了。

物资,必须要疯狂地补充物资,没有物资,人类是活不下去的!

也就是说,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人类必须要疯狂地挖矿,使用全部的招数进行挖矿,挖多少是多少!

“特么的……”于易峰心中暗骂了一句,还好他们一直以来都在挖矿,已经持续了接近三年的时间。诺亚号中的物资储备还算丰厚,如果节省一点,至少可以维持两三百年。

但是两三百年后呢,人类将面对什么?没有物质资源,人类怎么活下去?

“关于这个问题……我刚才设计了一个简单模型。”

“这个问题其实不会出现。”

说话的是兰波博士,他用笔示意了一下,“如果,我们的诺亚号没有因为超高的热量以及压力爆掉,它很可能会被吹飞……被直接吹出太阳系。”

“这是因为诺亚号的密度非常非常小,甚至比一个氢气球小得多,以至于它能轻易地漂浮在火星大气层。我就拿一个乒乓球做比喻吧,如果一颗核弹在乒乓球旁边爆炸,并且乒乓球没有炸破,它会发生什么?”

“它会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吹飞!”兰波博士做了个手势。

“以此类推,我们的诺亚号也是这样。恒星爆炸产生强大的无穷无尽的光压,会快速推动飞船,让它加速至亚光速,甚至接近光速的状态!”

“从而……逃离太阳系!”

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的,只不过大家一时半会没有想到,被兰波博士率先提了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能幸存下来,诺亚号至少在运动,人类不至于困守在空无一物的太阳系混吃等死。

众多科学家们试图构建模型,分析具体的结果。诺亚号的整体密度非常小,以至于和星际尘埃差不多,兰波的话是有道理的。

“……按照超新星的相关理论,确实有可能将周边星际尘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推出。如果诺亚号没有爆掉或者熔化掉,确实会被无尽的伽马射线推出……加速到亚光速或者近光速的状态!”

“如果我们在运动过程中,发现了合适居住的星球,我们可以用超越减速方案,迅速将飞船减速!”

谈论到这里,许多人竟然激动兴奋起来,这可是真正的星际航行,竟然这样莫名地实现了?!

不过,人们依旧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谁也不知道诺亚号会被吹向什么地方,漂泊多少年才能遇到一个星球。

谁也不知道,诺亚号会不会爆?

挖矿,还是要挖矿!

最终,于易峰正式拍板道,“那么,两手准备,两个方案,即刻开始!”

第一百一十五章 紧急制造

机器开动,马达轰鸣。在新政府强大的执行力下,基诺夫工业工厂的产能瞬间达到极致。

前些日子核弹已经生产了不少,暂时不需要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强推动火箭的生产,以及相关探测器的大量制造。

根据科学家们预计,三个半月后绿光人的飞船将恰好掠过火星,最近距离大概在一百万公里左右,届时将有一次比较好的攻击机会。

如果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人们的火箭飞得还是太慢太慢,根本追不上绿光飞船。

这可能是人类唯一一次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绿光文明而不怕遭到报复。

人们也想看看,目前的科技与真正星际文明的差距有多大。

另一方面,超级挖掘机下地,继续大力开挖资源,基诺夫工业工厂甚至腾出了一部分产能疯狂生产挖掘机。

矿藏资源,那是越多越好啊!制造火箭需要矿、建造辐射墙需要矿,人类的生存更需要矿!

虽然说,这样做可能导致无线电暴露,远方的未知舰队会侦察到人类。但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人类也没工夫和他们虚与委蛇。

人们只是尽可能将无线通讯装置开到最小,减少暴露的几率。

或许那只舰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绿光飞船上,发现不了小小的人类……

人们日夜不停地赶工,又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建造起一个巨大的水泥工厂。它可以生产生产各种防辐射水泥。

与此同时,各个实验室也开始批量制造防辐射装备。

忙,真的太忙了。所有人仿佛回到了月球基地的日子,死亡的压力在一点一滴的靠近,生死间的大恐惧,能够激发起所有人的干劲以及活力。

不得不说,新人类文明真的是一个坚韧的种族。当危机来临之时,他们也恐慌,他们也绝望,但他们心中普遍想法是:利用集体的力量,争取最后的一丝生机!

这样的坚韧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后天生成的,是一次次危机磨炼出来的。

只要有希望,人们不介意挥洒自己的汗水。

“……按照我们的产能,三个多月的时间,防辐射墙最多可以建造十七堵,每一堵的间隔在1公里到十公里之间。”

“间隔中的空白带可以填充空气、矿渣、砂石等等。这些东西也可以隔绝一部分伽马射线,吸收大量的热量……”

“我们还可以用诺亚号原本的金属结构进行防辐射。它们同样也有很强的防辐射以及隔热能力。”一位工程师正在向于易峰诉说具体的工程计划。

于易峰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图纸,这些防辐射墙的分布十分复杂:首先在诺亚号的出入口处放置了几堵墙,中间又放置了几堵,不过主要部分依旧围绕着人类的生活区以及工业区,越靠中心的位置,越是人类的核心财产。

按照这份规划,还有大量的东西需要拆掉或者转移,因为现在的许多建筑物都在诺亚号的外围地区,包括人们的住所、锅炉、厂房等等。

外围区域是绝对不安全的,全部都要搬迁到诺亚号靠中间的位置。中间位置肯定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这里距离那些出入口最遥远。

而且诺亚号本身带有一定的蜂房结构,那些紫色的奇特金属,虽然不像飞船外壳那么变态,至少可以隔绝部分伽马射线以及热量,是天然的保护屏障。

“就这样吧!”于易峰点点头道。

这些防辐射墙能围住所有的重要区域,从此以后,人类将生活在墙壁的内侧……听起来很古怪,但这些高大密封的城墙,确实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于易峰再往前走几步,是人们费劲功夫建造的中央森林公园。这里也是需要拆迁的地方。

一些机器人开始大规模地抽水、挖树,想将它们转移到中央地带去。

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小孩子,站在公园里的草坪上。小男孩大概两周岁多一点,只是好奇地看着周围的拆迁队,眼睛不停地闪烁着。

他忽然发现了于易峰,开心地眨了眨眼睛。

于易峰也回应了一个笑容,心中不禁想道:“小孩子真是无忧无虑啊。”

这个小男孩他当然认得,名叫维斯,是新人类文明的第一位新成员,目前已经两岁半了。再过半年,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

不过幼儿园之类的公共设施,诺亚号中还没有。

于易峰也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人类的发展也就到这一步了。这方面的事请也必须开始考虑,如果人类真的度过了这次危机,还得把这些教育项目提上议程。

诺亚号中的人口增长率一开始比较快,后边就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前一年还有5%,后边一年就只有3%了,第三年的准确数字还没出来,但估计更低。

这是因为人口基数太少,而然中间的断层又比较大,该有孩子的已经有了,许多家庭暂时不考虑二胎。

而该单身的还单着……他摇摇头,暂时不去想这些问题。

成立幼儿园,聘任教师等工作人员,要占掉一些劳动人口,却可以解放出大量带孩子的父母,劳动力反而增加,这是好事……

而且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性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还处于非常懵懂的阶段,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没形成,可塑性很高。

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非常有效,可不能浪费了。

于易峰打算让肖恩教授趁早研究一下,编写一些教材,筛选一下教育人员,“平等、自由、智慧、和谐”等等将是主要的教育关键词。

新人类的教育方式应不同于以前,毕竟这个新社会其实更加简单、更加单纯,而孩子们也应该单纯以及善良。他可不想像地球上那样,一群孩子从小就攀比,出现打架斗殴等等麻烦事。

这些不良现象应该尽可能减少,不仅需要教育制度以及内容方面的创新,也需要加强家长方面的思想管理。

“妈妈?”小男孩维斯手指了指地面,发出了疑问,他看见所有的泥土被挖掘机挖走后,露出了诺亚号原本内部的紫色金属。

现在人类的居住区,全都被装扮了一遍,小男孩从未见到过这种紫色金属,也格外好奇。

“这是,我们的大飞船……宇宙飞船!”他的母亲耐心的解释道:“它的名字叫做诺亚,也是我们的家园。”

“家?哈?诺?”维斯根本听不懂其中的内涵,只是嘴里含糊不清地念着什么。他伸手去摸那些紫色金属,满手都是泥巴。

这位妈妈也没有多管,只是说道:“学着跟我说——诺亚,家园。”

“诺……亚,家……园。”他一边玩耍一边学着说话。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绿光人的贿赂

“这是什么?一架无人飞船?”

这一天,负责监控的几位操作人员在诺亚号不远处,发现了一架非常小型的圆形飞船,就像一个飞碟一般。

“……新人类文明……礼物……新人类文明……礼物……”

圆形飞船上的无线电装置,正在不停的广播自己的位置,使得人类很容易就发现了它。

应该是涉及到绿光文明的东西,相关工作人员很快就将相关报告呈递了上去。

……

会议室,众人都感觉莫名其妙。

“这应该是运货用的无人机。绿光人不是说过,为了弥补新人类文明在这里的损失,他们愿意赠送给人类0.3单位的‘逆熵场聚合粒子’?他们通过这架无人机把礼物运过来了!”

一位议员突然一拍脑袋,大声说道。

人们顿时反应过来,对方确实说过这件事,这几天所有人都很忙,差点给忘了。太阳都要爆了,谁还关心什么礼物?

也就是说,这就是绿光人给新人类文明的补偿?这里面……就是“逆熵场聚合粒子”?

于易峰皱了皱眉头,他不知道所谓的“逆熵场聚合粒子”到底是什么鬼,但想来非常珍贵。因为绿光人看上去好像非常有自信,能够凭借这个东西收买人类不去攻击他们的飞船……

于易峰正琢磨着,忽然眼睛一亮,到底什么东西并不重要。对于人类来说,最珍贵的还是那个——圆形的小型无人飞船!

它的直径只有两米左右,可以说非常迷你。但就是这么个小东西,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跨越了85个天文单位!

这说明了什么?

它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平均速度达到了1/30的光速,10000km/s的速度,远超人类飞行器的极限!

“快派一个机器人,把它运回来。”于易峰立马拍板道。

人类是合格的破烂收购者……不对,这可是凭本事骗来的东西,不能说是捡破烂,不要白不要。

许多科学家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纷纷激动地摩拳擦掌。一架完整的无人机意味着什么?它必然拥有完整的引擎以及动力设施,甚至是一整套的科技体系!

这可不是破破烂烂,大都不能使用的飞碟造物可以比拟的。

绿光人怎么也想不到,看上去“强大”的新人类文明,竟然会因为一架无人机而兴奋半天……

“强大”的新人类文明热衷于捡破烂?

“咳咳!”于易峰干咳了一下。

科技研究方面的事请还是以后再说,无论怎么样得先度过这次生死危机才行,然后这些疯狂科学家们才有命去研究。

不多时,自动化机器人运回了这艘小型无人飞船,将它放置在火星的一个小房间内。

因为还想对这艘无人机进行彻底的研究,人类也并不想将它破坏掉,只能小心翼翼地对它进行危险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