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66章

作者:最终永恒

听他这么一说,于易峰和许云进两人立马紧张起来,“怎么了?”

汤姆逊教授仿佛呆住了一般,一直计算了好久,最后才缓缓地开口道:“我刚才调整了参数,扩大了搜索范围……你们看!”

众人疑惑地抬头看去,只见……赛德娜星的附近,出现了一个小圆球,与其紧紧地挨在一起。不过其引力强度,是赛德娜星的十倍以上!

汤姆逊教授呆呆地说道:“这是……绿光文明飞船?对方的质量是不是太大了?比赛德娜星还大?!”

“质量达到10^21千克!这……不可能啊!”

汤姆逊教授脸上冒汗,仿佛自言自语地说着:“我的意思是,这艘飞船的质量比赛德娜星大十倍?!这绝对不可能!”

第一百零六章 身怀重宝?

引力波望远镜刚刚没有看到外星飞船,是因为把参数设置地太小的缘故。而现在设置了合适的参数后,的确看到了,其结果更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外星飞船的体积只有塞德娜星的千分之三,引力却是十倍,完全大一个数量级!

“不可能啊!”

简直太夸张了,于易峰已经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像生吞了一个鸡蛋般难受。

是的……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几人面面相觑,心中生出一种荒谬之感。

“望远镜坏了?”这是人们心中的第一感受。

不过许云进这些大头兵倒是放下了心,他们只要能侦察到外星飞船就行。那个体积较小的圆,依旧停靠在塞德娜星上,这就已经足够了。至于质量到底怎么样,是否合理,那是科学家们应该考虑的事请,不归他们管。

汤姆逊教授仔细想了一下,很快找到了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这台望远镜出了点故障,导致观测的结果错误;第二,对方的飞船确实是这么重!

这不是安全问题,而是一个诡异的科学问题!

人类的这次生存危机尚未完全度过,只要和外星飞船有关的任何信息,就应当仔细讨论一番。特别是,在这种有点奇怪的情况下……

于易峰最终还是拍板道:“召开一次紧急会议!”

这并不是特别紧要的安全问题,所以参会人员并不多,来的大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以及相关天文学家。

一群人面对这个问题,都是眉头紧紧皱着,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和于易峰一样,心中产生了一种荒谬之感,一个个面色古怪。

在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后,站出来说话的是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先生,“……我认为,不是引力波望远镜的问题。我刚刚对比了画面上其他天体的计算数据,都是正确的。”

“难道望远镜偏偏测量外星飞船时出错了?我认为这个概率非常小。计算机可不会开小差,只要程序没问题,出现差错的概率就非常低。要么全都算错,要么全都算对……难道在一堆数据中,它偏偏算错了人类最需要的那一个?这个概率极低!”

菲利克斯先生讲完后,安静地坐下。

另一位科学家立马站了起来,他的情绪有些激动:“这不合理,按照这种质量以及体积,它的平均密度达到6000吨/立方米,甚至更高!”

“这个密度,是水的六千倍,铁的八百倍!这绝对有问题!”

于易峰也拿着笔计算着,就算它完全是实心的,其密度也比人类的任何材料都要高地多得多!密度最大的金属锇,也只有22.59吨/立方米,与6000吨/立方米比,实在差远了!

“而且……这么重的飞船,真的能起飞吗?要让它飞起来,需要的能量是海量的,我宁愿相信是望远镜出错了。”

是啊,这违背常理!

按理说,飞船不应该越轻越好吗,现在怎么反过来了?

绿光文明可是真正的星际文明,虽然被人类摆了一道,但没有人敢小觑他们。如果真正打起来,分分钟能将人类打爆!

他们的科学技术,绝对比人类高超地多。因此,也没有人觉得讨论这种问题是在浪费时间。或许……这个违反常识的问题能为人类的航天技术指出一条明路呢?

“首先,必须要确认是望远镜错了,还是他们的飞船确实是超大质量?”于易峰敲了敲桌子,沉声问道。如果搞不清这个问题,这些科学家们吵了也是白吵。

“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汤姆逊教授是天文学的专家,听到这话立马就想到了一个不错的点子:“这个没问题……大的质量源会产生更大的万有引力,从而改变周围星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些星体的运动轨迹,来估算飞船的质量是否真的很大。”

接下来,下边的一些天文观测员立马开始设计具体的计算方案。这样的方案并不复杂,大概用了半个小时,就得出了具体结果。

其结果是:塞德娜星附近的天体,受到了比以往十倍以上的万有引力!甚至连塞德娜星本身的运动轨迹都被改变!

事实胜于雄辩,也就是说这台望远就并没有出错,它是精确的!

一时间,许多科学家的脑海里都有些混乱,他们傻傻地望着屏幕,有一种呆滞之感。

“6000吨/立方米的密度,不是人类能够做到的。我们没有办法制造哪怕30吨/立方米的东西,其中必然有我们没想到的原因!”

“而且,大质量飞船对宇宙航行是非常没有好处的,按照我们的动能公式,质量越大,所需的能耗也就越大……除非这些质量全都是能源物质?!”

众多科学家交头接耳,越来越觉得这种情况非常古怪,但又想不出特别好的理由。

难道人类与绿光文明的差距就这么大吗?

“除了一些自然天体……难以想象还有如此大密度的东西。”

听到这里,于易峰忽然灵光一闪,直接开口说道:“各位,有没有可能对方将一些高密度的星体放进了飞船内?譬如说中子星碎片、白矮星碎片?”

许多科学家都面色有些古怪,丁一东教授更是毫不客气地说道:“舰长,白矮星之所以如此致密,是因为它巨大的引力将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电子之间的斥力只能勉强支撑引力的挤压。”

“如果白矮星被切下来一块,瞬间失去巨大引力的持续挤压,电子之间的斥力就会立即占据上风,这颗白矮星碎片……会立即膨胀并引发剧烈爆炸!”

“同样的,中子星也是如此。”

许多科学家听了也是点头同意,白矮星碎片、中子星碎片?简直难以想象,这些东西是不能稳定存在的。

于易峰顿时语塞,其实这时候他想起了一本小说,在那本小说里,地球就是被中子星碎片砸爆的,然后也没怎么思考,就直接说了出来。

他思考了片刻,无论怎么想都感觉有这种可能,于是又说道:“如果外星文明真的有能力从白矮星或者中子星上切下来一块碎片,那么将这些碎片保存起来应该也不是难事吧?”

“而且,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它们会自发地膨胀、爆炸……如果让这种爆炸的过程缓慢而又可持续,是否会成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呢?”

“就像我们想象中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样,只要控制核反应爆炸的速度,就能发展为新能源。而这种星体碎片,是否也可以控制爆炸速度呢?”

第一百零七章 星体碎片能源

于易峰说到这里,越说越带劲,脑洞如江水般滔滔不绝:“我们做不到的事请,并不意味着其他文明也做不到。这些星体碎片如果真的可以控制爆炸速度,一定是比核聚变更加强大的能源!”

是的,这就是更强大的能源——星体碎片能源!

按照计算,一颗蚂蚁大小的中子星碎片,如同突然爆炸的话,会爆发出太阳3-5秒内的能量之和,这绝对比核聚变强大太多了!(太阳每秒钟消耗400万吨质量)

虽然其能量的利用率大概在7%左右,依旧比不上反物质能源,但是……反物质在银河系实在太稀少、太珍贵了,白矮星、中子星这些玩意可是到处都是啊!

只要切割一块下来,质量大,分量足,可以现成使用,正当是不错的能源。

于易峰的一番话让所有人都怔住了。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一时半会之间,许多人如同傻了一般,愣愣的思考着其可行性。

人们发现,如果……真的有办法控制星体碎片的爆炸速度,确实可以充当能源!

于易峰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说的只是假设……”

“就算这些碎片不能充当能源,也可以充当引力源!只要在里边放一个,就能产生强大的万有引力。”

“绿光文明的飞船可不是诺亚号,我想里边应该没有天然引力吧?没有引力对于生物的生存是非常不方便的,说不定……切割一块白矮星充当引力源,比反重力技术更加简单呢?”

切割白矮星或者中子星?许多科学家摇了摇头……难以想象这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才能做到。

白矮星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

在这种情况下,它比任何材料都坚硬,人类最坚硬的钻石?就是个弱渣!

而中子星更加夸张,其表面重力是地球重力的100万亿倍!在这种超强的引力下,什么库伦力、强相互作用全都不是对手。整个原子核都被压塌,质子和电子挤到一起结合成中子。中子星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切割一块充当引力源或者能量源?其难度……也只有于易峰这种门外汉才会说出这种话。

科学家们宁愿相信反重力技术是能够实现的,而切割白矮星、中子星是难以实现的……

想一想吧,就算把太阳丢向一颗白矮星,只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它照样不会掉一根毛。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

可于易峰不管这些,反正全都只是假设,再狂放一点也无所谓了。而且他的脑洞一上来,根本停不下来:“我还想到一点……关于飞船质量过大,能耗过高的问题,不是有曲率航行吗?在曲率航行中,飞船的动能为零,这样就规避了飞船质量太大的弱点。”

“我们根本不知道曲率航行是如何实现的,也不知道其具体理论究竟怎么样……说不定,曲率航行的能耗和质量没有关系,只和飞船体积有关呢?!是的,一定就是这样!”

于易峰越说越兴奋,他在这时候有一种奇妙的直觉,他一定是对的!

所有的科学家都哑口无言,想反驳却不知道怎么反驳,这让于易峰有一种莫名的爽感。

前些日子因为要组装量子计算机的关系,于易峰强行从各个实验室拿了不少稀缺性材料,所以也不少挨科学家的白眼,现在……终于找回了场子!

“有道理!”

脑洞同样非常大的兰波博士突然大声喊了出来,仿佛兴奋到了极点。他一脸狂热地说道:“于舰长的猜测非常有道理!否则,我们根本没办法解释外星飞船的超大质量,或许就是这样!这么说……绿光文明的飞船中很可能有一块质量高大10^21千克的星体碎片?”

“这块星体碎片很可能是飞船的引力源或者说能量源!”

“而且,他们的飞船……应该就是用曲率引擎航行的,这是一种我们还未探知的航行方式……光靠普通的航行手段,不可能将飞船加速到光速的40%,而且在这么大质量的情况下!”

兰波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变小,似乎想到了什么关键点,皱着眉头坐下了。

很显然,这个问题又涉及到曲率航行,但人们完全不知道它是怎么实现的……按照这种说法,曲率航行的能耗极有可能只和体积有关,和飞船的质量无关?

所有的人都在沉默。在座这些大科学家们都是非常讲究严谨的,现在这样没有证据地瞎猜,并不是他们所擅长。凭他们的身份地位,也不可能像兰波这种年轻人一样乱说一通。

被人类摆了一道的绿光文明真的有这么强悍吗?难道他们的科技已经能切割白矮星、中子星了?

难道……这种切割技术,真的比反重力技术更加简单?

不可能啊!至少反重力在理论中还有实现的可能,可切割这种星体……完全没道理啊?

许多人脑海中一片混乱。

但如果按照于易峰的猜想,确实能将一切解释的通。否则,高达6000吨/立方米的平均密度,如何解释?

众人绞尽脑汁,也没想到更合理的解释方法。

天文台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思考问题。于易峰闲来无事,自顾自玩起了引力波望远镜。

那个代表绿光文明飞船的小圆点依旧一动不动,不过散发出的引力波却比塞德娜星强十倍不止。可以说,塞德娜星已经被飞船给牢牢“吸”住了,不知道绿光文明起飞时,应该怎么样才能把它给拿开?引力波是不是可以像电磁波那样,可以被屏蔽?

也不知怎么回事,于易峰感觉今天状态神勇,一个个脑洞大的离谱……或许这么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下来,他的智商升高了?

再这样下去,他也可以当一名科学家了!

不过,如何屏蔽引力这种事请,显然不在人类科学的范畴之内,人类连引力的本质都不太清楚,他也不再去想这些深奥的问题。

他输入不同的参数,太阳系在引力波望远镜的窥视下,从未变得如此清晰。

引力,才是星空中真正的主宰,因为它的存在,才能形成地月系、行星系、恒星系、星系团等等结构。

“如果人类能更加了解引力的本质就好了……”

于易峰尝试着,将引力波望远镜的搜索距离保持在两光年以内,然后搜索太阳系内所有大小不同的星体,包括彗星以及行星。

因为星体数目众多的缘故,量子计算机用了很长的时间。等画面出来之后,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不……是七大行星都一览无余。

太阳系的影响范围也就一光年,在画面中,除了几大行星外还有大量的陨石以及彗星。

不过到了五六百天文单位外,就鲜有圆点出现了。

也就是说,太阳系主要的质量还是分布在冥王星以内的区域。

“这是……什么?”

于易峰疑惑地看着奥尔特星云处,大概0.6光年以外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如同月球那么大的圆点?

那么远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行星吗?这倒是人类一直没有发现的。

第一百零八章 行星级飞船

准确地说,于易峰观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如同月球般大小圆点!

它的周边还有十几个小圆点,按照引力波望远镜的计算,每一个小圆点的直径都在150公里——200公里左右!

“有这样奇怪的天体吗?”于易峰感到非常疑惑,他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0.6光年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已经非常遥远,甚至遥不可及。

1977年升空的“旅行者1号”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它离太阳的距离约为170亿公里……

而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

按照这样的计算,人类目前探索出的最大距离为……0.002光年。真的难以想象,一光年的遥远。

宇宙,在这种距离的对比下,显得更加宽广。

0.6光年的位置是奥尔特星云的范畴,人类对这片星云的探索,可以说几乎是零。所以,在那片区域出现一个类似月球大小的行星,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至少还不属于让人特别惊讶的范畴。或许这颗行星本身存在,并没有被发现呢?

但于易峰怎么都感觉有些古怪。周边的十几个小圆点,难道都是陨石吗,而且……一字排开分布?也太整齐,太有规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