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24章

作者:最终永恒

新人类历元年,九月十日,经过三个月的航行,火星已近在咫尺。

按照兰波博士说的减速方案,人们将大量矿石残渣抛出飞船后,飞船速度确实降低了,这说明,人类掌握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减速方式。

不要小看了这种减速方式。短短几秒钟内,抛射出大量物质,就能将高速飞船降为低速,由28km/s降低为1km/s,光凭人类的科技手段没办法做到。

在宇宙空间中,减速和加速是同样重要、同样困难的。

……

现在,火星登陆俨然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事儿了。观测天文台成了人们最喜欢呆的地方,因为在观测台上,能看到火星,这颗橘红色的行星。这种规模浩大的红色,在许多人眼里,是浪漫而又壮观的。

有许多情侣喜欢在天文台约会,因为这个地方确实不错……

在新造的“大饭桶”食堂里,科学家们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关于登陆火星的事儿。

虽然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经有一些了,但是亲身登陆和看照片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不仅是普通民众,科学家们也非常兴奋。

“你们看,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层,气压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一。火星的水资源基本以冰的形式集中在两极地区,所以嘛,我们最好登陆在火星的南北极。”一位中年的科学家,边看着照片,边吃着盘子里的鸡肉炒面筋。

现在因为口味的关系,中餐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主流食物。

在其旁边的一位科学家则皱眉说道:“水资源啊?在地底下说不定也能找到,我觉得吧,还是找一个铀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着陆比较好。能源才是王道啊,新一批的电站快要造好了,有了电,什么都有了!”

这时,另一个吃着意大利面的女科学家也跟着说道:“我也觉得着陆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比较好。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建设啊,像新的实验室,新的电厂等等,水可以缓一缓,能源第一。”

“不行啊,没有水,大型生物圈没法建造啊。”说话的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建立大型的生态圈了,没有水,草场、公园还没有着落。

这时,一位花了大价钱买了两条小黄鱼的科学家,在享受完食物后,突然得意洋洋起来,“反正,不管在哪个地方着陆,我们野狼设计局早就准备好了,一定会在这一次火星行动中大放光彩!”

另一位年轻科学家路过旁边,听到这番话后,立刻吹胡子瞪眼说道:“野狼算什么?我们特斯拉才……我们的积分已经超越你们了!”

“什么?你们只是临时超过而已!临时你懂不懂?我们的成果只是没拿出来!”

野狼的人真是快被气死了,“再说了,那个减速方案是你们弄出来的?那可是飞船自带的,怎么能说是你们弄出来的?顶多你们发现地早而已……”

“好了好了,快点吃吧,吵什么啊,学术会上去吵!”一开始的中年科学家连忙把两人拉住了,苦笑着劝道。

两个月的时间下来,野狼与特斯拉的人可以说势如水火,彼此竞争的厉害,互相看不顺眼。

对此,许多科学家都保持中立态度,互不相帮,他们甚至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整个飞船上变成了“二超多强”的格局。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耍嘴皮有什么用,关键还得靠成果。谁把这艘飞船的秘密全部破译了,我丁一东第一个对他服气!”

这时候,丁一东教授刚好要离开,听到两个人在吵架,还幽幽地说了一句。

听到这番话,其余科学家全都沉默下来,有些还在偷偷苦笑。

这艘飞船,真是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真的如同神一般了。因为它的科技含量与人类科技相差的年代太大太大,导致目前的科学几乎无法对其进行任何解释,人们只能盲目地瞎猜。

什么“超越减速方案”,也只是利用了一些合理的推测,然后被实验证实了而已。

人类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本质,如同盲人过河,恰巧摸到一块石头罢了。什么真空零点能啊,只是给自己一个解释,研究报告基本上都是瞎猜,没法证实啊。

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勉强找了一种解释,安慰自己罢了。要问具体怎么实现的?不知道啊……

现在的人类,就仿佛置身于金山银山,却无法利用,所有人都焦急透了。每一块金块都像房子那么大,得到一块就能让人类发财致富。但人类的力量就像一只蚂蚁,举不起任何一块金子。

对于科学家来说,看到,却理解不了,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所以,经常会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咆哮声……特别是特斯拉和野狼的人,彼此竞争,但都对飞船毫无办法,脾气火暴的很……

“继续刚才的话题吧。”那个中年科学家笑了笑,“我个人觉得吧,还是登陆在南北极比较好。南北极这么大地方,至少有水是一定的,说不定也有矿藏啊……有水、有能量、有矿,要是有这样的地方就好了!”

“肯定要小部分人先登陆科考一番,再考虑诺亚号的登陆问题。”

“说的也是。”

……

下午两点三十三分,处于低速状态诺亚号飞船正式被火星引力捕获,围绕着火星旋转起来。

如果说地球是一颗蓝星,那么火星便是一颗红星。从太空看到的景色,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着速度的进一步降低,诺亚号甚至接触到了火星上方的大气层,飞船表面因为摩擦力几乎没有,基本不发热。但是挂载在外边的观测室、引擎、动力室等等装置还是会发烫发热的,不过人们早就做好了防护装置,还可以正常使用。

按照预期,诺亚号因为空气浮力的关系,会漂浮在火星大气层上。

因为它的密度实在太低了太低,15千米的球体,质量只有103万吨,其密度相当于0.000073千克每立方!这种密度比一个氢气球低得多了!

这导致只要稍稍有大气,诺亚号的空气浮力就可以抵消于重力,它将漂浮在大气上方。一个大型飞船的密度竟然这么小,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这就是人们没办法理解的科技啊。

如果想要让它沉下去,也很简单,只要在飞船外挂载更多、更重的东西就可以了。

于易峰这时正在召开登陆会议,已经开了很长时间,基本方案已经制定好了,还是选择在了火星北极。因为南极地区多山脉,而北极比较平坦,地形更加适合。

现在只剩下人员问题。因为人们的积极性很高,甚至太高了,每个人都想去。唉……他们以为是旅游度假吗?

一大堆科学家在七嘴八舌地说着,他们纷纷想要成为火星科考队的一员。

“罗曼博士,你来当这一次科考的领袖吧。”沉思了半晌,于易峰直接点名道。罗曼博士,原先月球基地里的首席生物学家,威望以及个人能力都不错。

“没问题。”罗曼立即说道,心中开心的不得了。他还想着在火星上找找有没有生命呢,没想到机会立马就有了。

这下子,人们更加着急了,有几个甚至还想从位置上站起来。

“于先生,我们一定能胜任的!”

“相信我们!”

“……我有地质勘察的经验!”

听到这些,于易峰也不能直接阻碍人们的热情,只能摇摇头道:“这样吧,第一批科考队伍暂定五百人,这个人数不少了。科学家、地质学家、采矿员、医生、军人都得有,还得带上足够的食物与机械装备……我会让让胜利号飞船来来往往运送几次,物资都会供应上。”

“大家先填一张志愿单子,我们酌情筛选。”

听到这个消息,科学家们心中立刻便是一喜,五百人啊,机会不小了。他们连连向着于易峰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及时向上报告云云。

“本次的勘察任务你们明白吧?在火星的北极地区,找一个有水、有矿、有能源的地方,作为诺亚号的着陆点……还有啊,考察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消除潜在危险。大家都明白吧?”

“明白!”

第十四章 挑选科考队

不仅仅是科学家,普通民众对于对火星科考的热情也超出了于易峰的想象,消息一放出,就赢得了上万人热切响应,政府不得不制定了专门的筛选环节……

特种队员赵耀带着一群年轻小伙,正在训练室里疯狂训练。军人不是普通民众,不用参加这种挑选环节。

军队毕竟是有阶级的,有上下级关系,不需要民主、平等,一纸命令下去,上级指派谁去,谁就得去。但因为这一次科考的特殊关系,没有什么敌人,也什么特别大的危险,新兵将是参与这次任务的主体。

这几个月来,国家安全部门总共招收了两百多名新兵,再加上原有的人,整个飞船里的士兵数量达到了三百人。原先的老兵官衔都加了一级。

赵耀作为老兵的一份子,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名队长,军衔升了一级,成为上尉。他负责二十名新兵的训练,其实相当于一个班的水平。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训练环境基本集中在飞船下方的高重力地区。高重力区的体能训练是非常见效的。

不过近段时间,为了适应火星的环境,他们搬到了中等重力区。这是为了提前适应火星重力的关系,因为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是有点差别的。

军队在这次科考行动中一共获得了30个登陆名额。而赵耀,则是这次行动的主要指挥官,所有登陆的军人都得听他的。

别看他平时看上去不靠谱,那是因为有于易峰、许云进这些更牛逼的人存在。然而,在当时的华夏国,真正能入选华夏第一特种部队的,哪个会是不靠谱的?赵耀可是有过许多次危险任务经验的老兵了啊。

在训练房中,新兵们正在训练着各自的枪械或者在肉搏战。赵耀有时候手痒了,也会上去教训一下新兵,一挑三、一挑四也能赢,嗨,这些新兵对他来说实在太弱鸡了。如果真的要生死搏杀,他一个人完全能杀光整个班的,这完全是战斗经验以及身体素质的差距。

30个名额中,原先的特种队员只有他一个。还有三个是原本治安队员,他们也是老兵,有点儿经验,剩下的26人全是新兵。

“全体都有!集合!”时间一到,赵耀就大声喊了一下。呼啦啦地,所有新兵都跑步着在他前面集合,立正、站好。

“稍息!”

又是一阵小碎步的声音,这段时间训练下来,这些新兵终于有了不错纪律性。无纪律不成方圆,赵耀对这些新兵还是比较满意的。

“两个月了啊,时间过得真快。”他心里想着,自从当上了小队队长,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任务真的重多了。

“我在这里宣布一个消息,等一会,我们十个新兵大队,要进行新兵综合素质的排名比赛,比赛项目有:射击、搏击、医疗、体能、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性考核等六个项目。只有成绩最高的二十六名新兵,才能跟我一起上火星!我不希望我们班的成绩落后,所以,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来,明白了吗?”

“明白了!”所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兴奋,但一个个都克制住了。

这些新兵,心气还是非常高的啊,赵耀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仅军人鼓足了气,民众中也是如此,因为想要参加这次科考的人实在太多。政府不得不挑选一些有专业技能,或者综合能力非常高的人选。

“大家要知道,这一次的行动目的是科学考察,而不是旅游,时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没有一技之长的同志,就不要乱投简历了!火星探索,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注意了,这不是旅游,而是科考,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在志愿报名点,一个身材微胖的男子正拿着喇叭大喊。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投来简历。

科学家、军人、医生这些名额已经定好了,剩下的普通民众需要筛选,也就一两百号人。

地质组、医学组、生物组、工程组的组长正在不停地审核这部分简历,他们的挑选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身体素质,一旦有一项不行,就会毙掉。

简历选中了之后,还要进行面试,最后才挑选出那么两百人出来,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啊。

“赵,我听说火星上会刮12级的大风,非常危险啊!”一位身材高挑的白人妹子正拉着他的男朋友,一脸担忧地说道。

这位年轻的男子正是赵超,也就是王志远的室友,一起喝酒的那位。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女朋友,还是俄罗斯裔的,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这段时间别提多爽了……

“唉……维多利亚,你别听他们胡说,火星的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就算是12级大风也没什么力道的。”赵超毫不在意地说道,他早就了解过了。

他正在填志愿,在上面写了他的各种履历,清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还有其他什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之类学历证书,再加上优秀身体素质检查报告,条件还比较不错,应该能够得上名次。

“可是,这本书上写着,火星随时会有大风暴……”维多利亚还是有些担忧,手里拿出了一本小说——《火星任务》。

“嘿嘿,那是小说嘛,部分是虚构的,当不了真。”填好志愿,赵超又检查了一遍,然后直接交了上去。

他笑嘻嘻地说道:“要是真的有大风,那种力道也没法把我们刮走。否则科学家们肯定会提示我们。别担心了,于易峰舰长不会让我们送死的。”

“真的么?”维多利亚眨了眨眼睛,“那么我也要报名!”

……

新人类政府的行动力以及组织能力非常高。为期两天的人员筛选正式结束后,飞船也恰好飘到了北极,距离地面约1000公里的高空,然后飞船开始悬浮在上空,随风飘荡。

因为这颗星球很可能是接下来几年内的落脚点,所以再怎么谨慎都是不过分的,科学家们已经事先用实验仪器做了大量的考察,并没什么特别异常的发现。

五百名人员,有工程师、医生、护士、军人、记者,还有更多的科学家等等,他们整装待发,在“胜利号”飞船前面排好队伍。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于易峰出声鼓励道:“各位同志,你们是五万民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百名精英,有着专业的素质以及技能。别的话我也就不多说,在这里,我再重复一下你们的任务。”

“第一,建立一个人类能居住的小型基地。”

“第二,获得详细的北极圈地质报告。”

“第三,考察火星生命是否真的存在。”

“第四……请务必保证你们各自的人身安全。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启程吧!我提前祝愿你们能成功归来!”

“胜利!”五百人一齐做出V字型手势,摆拍了一个大合照。紧接着,他们穿戴好宇航服,一个个走进胜利号中。

因为运载能力不足的关系,胜利号的运载过程可能要来回两三趟,才能将大量的生活物资以及机械装备搬运下去。

要是诺亚号再飞得低一点,倒是可以用太空绳索将东西直接吊下去,但是现在一千公里的高度,几乎没有这个可能了。

于易峰心中一动,或许可以研究一下运载量极大的短程交通设施,那样就方便多了……

火星的平均温度是-63摄氏度,表面的大气稀薄而又寒冷,拥有两颗卫星。对于这颗地球的姊妹星,“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个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2000年,一块火星陨石于南极洲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体化石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证据。

但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火星探测器维京号曾做过一个实验检测,想要了解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的微生物。实验限于维京号的着陆点,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这又是值得争议的……

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通常,人们更认同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

火星上是否存在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这一点一直是人类试图揭开的谜底。对于这个疑问,“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探索7个月后,科学家给出肯定的答案。美国航天局曾经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对火星基岩样品的分析显示,火星古代环境确曾适合生命存在。

但是,“适合”并不一定“存在”。人类从未发现过火星生命……

这个答案即将在科考队员的手中揭晓。

第十五章 胜利号登陆

“胜利号,启动!”

胜利号本来是一架中型运货飞船,也就是带着于易峰他们逃离地球的那一艘。它并不非常适合这种短途旅行,因此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小幅改造,调整了一系列引擎参数以及着陆设置。

随着于易峰的一声令下,载满了人员与物资的“胜利号”立马窜了出去。

一千公里的路程并不长,但飞船不可能垂直向下自由落体,而是以一种螺旋的方式盘旋向下。

此时在整个诺亚号上,五万双眼睛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艘飞船的影像,每个人都在暗暗祈祷着、祷告着,希望一切行动正常。

“第一动力区即将关闭,三十秒后开启着陆设备,倒计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