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689章

作者:鲇鱼头

  鲁道夫·狄赛尔名下的狄赛尔动力,现在已经成为南部非洲实力最强大的动力企业之一,南部非洲几乎所有卡车和坦克上使用的柴油发动机,都是由狄赛尔动力提供的。

  不过狄赛尔动力的优势仅限于柴油发动机领域,在汽油发动机,和更高端的航空发动机领域,尼亚萨兰发动机厂优势巨大。

  至于船用动力方面,则是傅伟所在的爱德华动力公司独占鳌头,这家公司是爱德华造船厂的下属企业,再上面则是尼亚萨兰公司和兰德银行。

  到了尼亚萨兰公司和兰德银行这个级别,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差别,尼亚萨兰发动机厂和狄赛尔动力,也有尼亚萨兰公司和兰德银行的股份,换句话说其实都是自己人,几家动力公司的关系,就跟尼亚萨兰汽车和尼亚萨兰重工的关系差不多。

  “你以为鲁道夫·狄赛尔先生会像你那么蠢,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威廉对鲁道夫·狄赛尔充满信心,鲁道夫·狄赛尔能从一个落魄工程师成为亿万富翁,这个经历确实是很励志。

  “呵,千万别高估资本家的良心——”布鲁克冷笑,从刷屏的“爸爸”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过程的确令人深思。

  威廉和布鲁克都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争论的时候,傅伟已经来到资料室,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料。

  “《内燃机原理》——是不是搞错了?”傅伟并不是第一个来到资料室的,坐在他对面的杜威比他更早。

  《内燃机原理》是鲁道夫·狄赛尔来到南部非洲之后出版的著作,尼亚萨兰理工大学的必学课程,傅伟在大学阶段应该已经学过了。

  杜威看的是一本《汽车工程手册》,这是尼亚萨兰动力协会刚刚出版的,主编同样是鲁道夫·狄赛尔。

  “开卷有益,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傅伟刚才也想找《汽车工程手册》,可惜没找到。

  和杜威一样,傅伟并没有返回办公室,而是在资料室旁边的阅览室坐了一上午,他们都对办公室的争论没兴趣,至于应该把票投给谁,这对傅伟和杜威来说根本不存在争议。

  哪怕鲁道夫·狄赛尔再是傅伟的偶像,在选票这个问题上,傅伟依然会把他的神圣一票毫不犹豫的投给罗伊。

  这和个人地位财富无关,和施政纲领也没有关系,1925年的南部非洲,已经不是1905年的南部非洲了。

  中午到食堂吃饭的时候,布鲁克和威廉的争论依然在持续。

  傅伟和杜威打了饭,默默在食堂的角落里坐下,傅伟即便是吃饭的时候,也没有放下手里的《汽车工程手册》。

  书嘛,当然是非借不能读,杜威用了一个上午看完了一本《汽车工程手册》,然后就到了傅伟手里。

  “哇,你们都是这么努力的吗?跟你们相比,我感觉我就是个混子——”来自尼亚萨兰的弗里曼在傅伟身边坐下,他毕业于尼亚萨兰大学。

  “得了吧,你可是尼亚萨兰大学毕业,混子能上尼亚萨兰大学?”傅伟目不转睛,杜威随手就是一顶高帽送上。

  尼亚萨兰理工大学,其实也是从尼亚萨兰大学分割出来的,14年尼亚萨兰大学院系大调整,在动力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理工大学,虽然名义上理工大学和尼亚萨兰大学级别一样,实际上还是差点意思。

  “上学的时候当然要努力,工作了之后就不一定。”弗里曼摇头苦笑,华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南部非洲这些年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华人起到关键性因素。

  “公司要扩大汽油发动机部门,你就不想更进一步?”杜威心气十足,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

  爱德华动力公司也一样,这几年随着汽车的普及,汽油发动机的市场越来越好,爱德华动力公司也要与时俱进。

第1410章 一百年太久

  爱德华动力公司旗下一直都有汽油发动机部门,不过不过不管是技术水平和规模实力都和尼亚萨兰发动机厂差距较大,差不多就是半死不活。

  罗克一向鼓励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才能做大做强,爱德华动力公司也终于决定扩大汽油发动机部门,和尼亚萨兰发动机厂一较高下。

  “别抱太大幻想,咱们的汽油发动机连迪塞尔动力都不如,怎么和尼亚萨兰发动机厂竞争?”弗里曼比较悲观,三大动力公司各有所长,爱德华动力公司这一次主动出击,也是福祸难料。

  其实在工艺水平这方面,三大动力公司不相上下,都有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机器设备也都很先进,主要差别实在专利数量上。

  别看距离南部非洲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还不到20年,这20年来积累的专利数量还是非常恐怖的,三大动力公司手里都有足够多的专利,足以形成技术壁垒,要购买专利技术,那就势必会增加成本,进而影响到产品竞争力,搞不好赚不到钱还会赔钱。

  所以去汽油发动机部门并不一定是好事,成功了一步登天,失败了恐怕就会被打入冷宫。

  “尼亚萨兰发动机厂优势巨大,可也不代表我们就毫无机会。”杜威对爱德华动力公司还是有信心的,这些年爱德华动力公司也积攒了不少专利,每年也能从尼亚萨兰发动机厂获得不少专利授权费,关键是以前爱德华动力公司专注于船用动力,才在汽油发动机上,和尼亚萨兰发动机厂差距越来越大。

  “原来你们在这里——傅,我可以坐下吗?”布鲁克根本没有客套的意思,直接坐在傅伟的身边。

  “为什么食堂每天都提供这些菜,就不能换一个吗——”威廉在傅伟的对面坐下,餐盘里是一块煎金枪鱼,一个鸡蛋灌饼,一份使用草莓和苹果制作的水果沙拉,上面淋了一层厚厚的奶油。

  鸡蛋灌饼是一种东方传统小吃,使用鸡蛋和面粉制作,先把饼烤的两面金黄,然后再把和肉馅打在一起的鸡蛋灌进去烤熟,味道非常不错。

  为了充分照顾华裔员工和白人员工的胃口,爱德华动力公司的食物种类丰富,营养搭配合理,而且物美价廉,这样的一顿饭,在外面的餐馆差不多要一兰特,在爱德华动力公司的食堂,一个月也才三个兰特而已。

  相对来说,爱德华动力公司的薪水还是很不错的,傅伟这样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新员工,每个月也最少可以拿到15兰特,而且会以每年百分之十的增幅增加。

  “我刚才看到有馅饼和披萨——”傅伟还在看他的《汽车工程手册》,杜威倒是不介意聊天。

  很多人认为吃饭的时候聊天不利于消化,不过杜威并没有这方面的顾忌。

  “馅饼和披萨哪有这个好吃,这叫什么?鸡蛋饼?”威廉嘴上抱怨,胃口却很诚实。

  “鸡蛋灌饼——”杜威随口纠正,食堂提供的食物种类很丰盛,杜威和傅伟要的都是炸酱面。

  当然也少不了新鲜的水果沙拉,不过杜威和傅伟都没有要太多的奶油。

  “没错,就是这个,听名字就很好吃——”威廉很挑剔的把鱼皮用叉子扒下来扔到一边,杜威叹息摇头。

  吃鱼不吃鱼皮,就像啃猪蹄不吃猪皮一样浪费。

  当然有些人就是不爱吃,这也因人而异。

  不仅仅是鱼皮,威廉还不吃鸡蛋灌饼的饼,只把里面的鸡蛋吃完,然后就把饼整个扔掉。

  “你太浪费了,在家吃饭也是这样的吗?”这下别说傅伟和杜威,连弗里曼都看不过眼。

  “不好吃为什么要吃?”威廉理直气壮,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那么不想吃为什么不要别的?”弗里曼不惯威廉的臭毛病。

  弗里曼自幼在英国长大,没有南部非洲这么好的条件,小时候经常挨饿,对于食物有种近似虔诚的态度。

  威廉则是在开普敦出生,随家人来到德兰士瓦的时候,布尔战争已经结束,对待食物的态度并不敏感。

  说白了就是没挨过饿,长着一张从来没被人欺负过的脸。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威廉顿时不乐意。

  “你可能不知道,世界大战期间,就连国王都要每天节省一个英镑用来支援前线。”弗里曼正色,英国也有类似皇帝每天种地都用金斧头之类的传言。

  “那是英国,和我们南部非洲又有什么关系?”威廉不屑一顾。

  人生两大错觉:跟你有什么关系?跟我有什么关系?

  眼见火药味渐浓,傅伟默不作声收起手里的《汽车工程手册》,准备换一张桌子。

  “好了,先生们,让我们换个比较愉快的话题,你们觉得谁能当选?”杜威处事老道,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

  虽然杜威也不喜欢威廉浪费食物,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南部非洲在物质方面的确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发达的高度。

  别的不说,单就食品方面,全世界能和南部非洲一较高下的可能就只有美国。

  要知道英国现在的国菜已经变成炸鱼和薯条了,要是没有这两样东西,大英帝国能不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都说不定。

  南部非洲的食物种类极其丰富,当初非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事生产都饿不着,现在南部非洲人更饿不着,不仅自己变着花样吃,而且粮食还大量出口。

  现在印度已经不是南部非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南部非洲的粮食更多出口到东亚,尤其是罗德西亚公司生产的压缩饼干,虽然口感不怎么好,但胜在油水十足物美价廉,在东亚卖的比玉米都便宜。

  “这还用说,当然是鲁道夫·狄赛尔先生。”

  “呵呵,想都别想,罗伊先生才能真正代表爱德华州——”弗里曼逃过一劫,布鲁克迅速顶上。

  杜威向弗里曼做了个鬼脸,端着自己的餐盘,和傅伟一起离开餐桌。

  回到办公室的路上,傅伟和杜威边走边交流。

  话题当然还是汽油机,傅伟和杜威不关心选举,也不会在背后议论同事的是非。

  “如果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涡轮增压技术是个不错的方向。”傅伟刚刚从《汽车工程手册》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涡轮增压技术的文章。

  就在上个月,瑞士人布希(A.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

  这个技术如果能实现,那将成为内燃机技术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876年,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发动机的热效率从11%提高到14%,而因为发动机的零部件增加,对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年,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提高了1倍。

  “涡轮增压技术只是个理论,要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杜威同样看好涡轮增压技术的前景,不过就和四冲程发动机刚出现时一样,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将涡轮增压变成现实。

  “那要看老板的决心有多大,只要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资金,要实现也不是很难。”傅伟就像是得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现在就想回到办公室画图。

  “那得看那个级别的老板,如果是勋爵的话,那确实容易的多。”杜威对自己或许信心不足,对罗克还是有信心的。

  通过研发直升机,南部非洲科研机构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研道路,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科学的道路上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

  现在涡轮增压技术理论就是那百分之一灵感,你说哪个更重要?

  “勋爵才没时间关心这点事——”傅伟猜错了,罗克不仅有时间,而且还很有兴趣。

  傅伟和杜威看到《汽车工程手册》的时候,罗克也是刚刚知道,现在居然就有了涡轮增压技术。

  哪怕还只是理论,这也太先进了点,罗克上辈子知道涡轮增压技术时,都已经是21世纪了,可是现在才1925年。

  其实涡轮发动机的应用,远比罗克知道的更早,早在1962年,通用汽车公司就将涡轮发动机成功应用在汽车上。

  而且当时涡轮发动机还频频出现在跑车或方程式赛车上的,这样在那些发动机排量受到限制的赛车比赛里,发动机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功率。

  现在南部非洲又有了领先全世界的机会,如果南部非洲能更早掌握涡轮增压技术,那别管什么福特,什么通用,都要被南部非洲汽车统统击垮。

  要研究涡轮增压发动机,罗克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鲁道夫·狄赛尔,他是南部非洲动力领域的泰山北斗。

  “勋爵,涡轮增压技术很不错,但是短期内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一项属于未来的技术,一百年后可能能实现。”鲁道夫·狄赛尔的话让罗克惊讶,真用不了一百年。

第1411章 月亮人

  新技术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的严重制约,材料和工艺水平达不到,就算罗克把F两两的图纸扔给尼亚萨兰航空,尼亚萨兰航空也生产不出来。

  涡轮增压技术也一样,相关理论在另一个时空是1926年提出的,可一直到六、七十年代才受到重视,材料和工艺受限固然是原因之一,政策影响也非常重要。

  另一个时空的六、七十年代,欧洲各国对于环保的重视不断提升,大排量汽车受到严重限制。

  这时候想在更小排量基础上获得更大的马力,涡轮增压技术就被工程师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

  南部非洲对排量没有限制,勋爵汽车就安装了最新式的4.2升V8发动机,看着这个型号是不是很眼熟,实际上很正常,法国人在1910年就造出了最早的商用V8发动机。

  在拥有伊丽莎白港的石油之后,能源对于南部非洲来说不再是问题,排量大小也就无所谓,罗克关注涡轮增压技术,是为未来进行的技术储备。

  一直以来,南部非洲在科技方面的模式就是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尤其是在航空方面的技术上,这一点皇家空军应该体会深刻。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战争部就注意到,南部非洲卖给协约国的飞机,和南部非洲自己使用的飞机并不是同一个型号。

  综合来说就是南部非洲自己使用的飞机飞得更高,更快,航程更远,载弹量也更大,总体至少比出售给协约国的飞机先进五年左右。

  五年听上去不长,可是考虑到飞机才出现了二十多年,五年时间几乎可以造成代差式的优势。

  这一点在世界大战后得到验证,皇家空军成立后,英国接收的一批新式战机,终于达到南部非洲空军在世界大战期间的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南部非洲空军肯定装备了更新式的战机,所以才把已经淘汰的飞机卖给英国。

  这还是对英国,南部非洲就如此过分,对其他国家就不用说了。

  汽车也一样,安装了最新式V8发动机的勋爵汽车,现在还没有对欧洲销售,美国市场倒是已经出现,南部非洲在针对福特汽车上,也确实是不遗余力。

  哦,还有通用,这家成立于1908年的汽车公司,也逐渐羽翼丰满,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市场上现在足足有数百家汽车公司,虽然大部分都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也足以证明美国汽车市场的繁荣。

  “涡轮增压技术前景广阔,如果我们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会受制于人。”罗克也是无奈,狄赛尔在技术上已经是南部非洲的泰山北斗,战略眼光上还是差了点。

  对于各种新技术,罗克都是很感兴趣的,哪怕短时间内体现不出价值,罗克也愿意先买下来再说。

  比如尼古拉·特斯拉那些不起眼的小发明。

  又比如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发明,后来被马自达收购的转子发动机,罗克都很有兴趣。

  转子发动机另一个时空虽然是1954年才研制成功,不过汪克在1924年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对转子发动机的研究。

  这个时空,尼亚萨兰发动机厂已经收购了汪克的公司,并且把公司搬迁到尼亚萨兰,马自达肯定没机会购买转子发动机了,还是跟其他汽车公司一起老老实实研究传统往复式发动机吧。

  “嗯,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前期研究。”狄赛尔勉强同意罗克的要求,不过明显热情不足。

  罗克从来不勉强,狄赛尔不愿意加大对涡轮增压技术的投入,不还有尼亚萨兰发动机厂和爱德华动力嘛,先把布希连人带技术弄到南部非洲再说,后续研究可以慢慢来,这生意划算的很。

  3月1号,亚瑟从塞浦路斯返回南部非洲,他和罗娅的婚礼已经进入倒计时。

  虽然名义上亚瑟和罗克没有关系,实际上罗克这点家事在南部非洲也是人尽皆知,如果当初艾达在开普敦时顾虑没有那么多,能够再勇敢一点,那么亚瑟就是罗克的长子,受到的关注可想而知。

  回到比勒陀利亚的第一时间,亚瑟就到正义宫报道。

  罗克随口问起马达加斯加人和法国人的谈判。

  “进展不大,法国人不想面对现实,可是迫于现实压力,已经开始逐步撤回留尼旺的部队。”04年出生的亚瑟,按照华人的习惯现在也已经22岁,符合南部非洲结婚的标准。

  “意大利情况怎么样?”罗克思维跳跃很快,地中海地区法国和意大利是死对头。

  “不好说,意大利人最近——有点狂热——”亚瑟想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就在刚刚不久前,通过“黑衫军”进军罗马担任内阁总理的贝内托·墨索里尼强行终止意大利议会制度,建立毒菜统治,邪恶轴心的三极,其中一极已经成型。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