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499章

作者:鲇鱼头

  “先生,帮帮忙,我只需要十分钟,哪怕五分钟也可以。”约翰三世苦苦哀求,握手的时候不露声色送上一张二十兰特的钞票。

  二十兰特!

  好吧,其实二十兰特也不少。

  见习经理左右看看,发现没有人主意,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钞票收进裤兜,然后勉为其难答应:“好吧,我去再给你争取一下,不过你不要抱太大希望,黄先生今天很不高兴。”

  “谢谢,非常感谢——”约翰三世隐隐感觉到不正常。

  结果这一等就是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后,见习经理总算出现,请约翰三世去见黄仁世。

  黄仁世今年绝不超过三十岁,他的办公室比约翰三世家的客厅还要大,装修极尽富丽堂皇,一位身穿制服的女秘书请约翰三世去见黄仁世,约翰三世一路上目不斜视,连四下打量都不敢。

  “约翰,你想让我说什么?重新从科科斯群岛采购椰仁干?不不不,你都不知道你做错了什么,咱们的协议已经作废了,没有重新恢复的可能。”黄仁世就跟黄世仁一样不留情面,没有跟约翰三世留任何余地。

  “黄,我们一直以来都维持着良好的合作,我们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是整个印度洋地区质量最好的——”约翰三世试图说服黄仁世。

  “没有人否定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质量,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你都不知道你做错了什么,我这么跟你说吧,唐恩先生,如果他来东印度,那么我叔叔会去班达亚齐迎接他。”黄仁世的叔叔就是黄仲涵,现在的东印度国会议长。

  约翰三世不说话,很艰难的吞了口口水。

  约翰三世知道阿丹公司势力很大,但是不知道势力大到这种程度。

  这也可以理解,约翰三世成年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科科斯群岛,他在伦敦上大学的时候,布尔战争还没有爆发呢。

  “现在明白了吗?我,我的叔叔,甚至整个东印度,唐恩先生作为尼亚萨兰勋爵的代言人,用有无上权威,可以为所欲为——我听说是唐恩先生想买你的科科斯群岛,你却给开出了一个14.2万镑的价格,约翰·克卢尼斯·罗斯三世,你是疯了吗?”黄仁世直言不讳,根本不在乎约翰三世怎么想。

  东印度当初之所以能从荷兰殖民政府的统治下独立,保护伞公司的帮助功不可没。

  东印度成立后,南部非洲的权贵和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在东印度大肆置产,现在的东印度,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属于南部非洲的权贵和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兵所有,罗克名下的东印度公司,几乎买下了整个苏拉威西岛,小斯名下的南非公司则拥有整个亚齐王国,只因为小斯喜欢亚齐王国的咖啡。

  所以约翰三世的不自量力,黄仁世几乎无法评价,适当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是正常的,但是开出个天价囤货居奇就是找死。

  “我没疯,我只是想多争取一些利益,黄先生,你知道的,克卢尼斯·罗斯家族除了科科斯群岛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约翰三世现在才意识到克卢尼斯·罗斯家族面临的情况,真的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吧,适可而止,给一个我们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尼亚萨兰勋爵刚刚成立了澳大利亚公司,你如果不想要钱,那么可以在西澳要一个比科科斯群岛面积更大的一个农场,相信唐恩先生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黄仁世给出一个最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也对克卢尼斯·罗斯家族最有利。

  “那么我们之间的合同——”约翰三世还想最后挣扎。

  “抛弃幻想约翰·克卢尼斯·罗斯先生,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个方案,我们之间的合同都不可能继续履行,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寻找替代方案,看看是否有其他人愿意购买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黄仁世不给约翰三世留活路,想什么呢,约翰三世从来都不是棋手,连棋子都算不上。

  虽然黄仁世说的够清楚,但是约翰三世还是进行了一些尝试,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购买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

  让约翰三世失望的是,整个巴达维亚,数十家贸易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愿意购买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就好像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一夜之间成了毒药一样。

  也不能这么说,即便是毒药,也有人愿意购买,用“垃圾”来形容更合适。

  五月三号,约翰三世来到帕斯,主动找到唐恩,希望唐恩能买下科科斯群岛。

  如果有一丝可能,约翰三世也不愿意放弃科科斯群岛。

  但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约翰三世想尽了所有办法,连狮城的贸易公司,约翰三世都已经尝试过了,但是没有人愿意购买科科斯群岛的椰仁干。

  就在一个星期前,一艘南部非洲的驱逐舰出现在科科斯群岛的西北部海域,导致整个克卢尼斯·罗斯家族人心惶惶。

  科科斯群岛并不太平,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巡洋舰雪梨号在北基林岛沿岸击沉了德国巡洋舰埃姆登号。

  南部非洲驱逐舰的出现,促使约翰三世做出正确决定,现在的约翰三世也不再坚持14.2万镑的价格,而是主动将价格降低到1420镑。

  不过约翰三世要求澳大利亚公司不支付现金,而是在西澳按照1420镑的价格,为克卢尼斯·罗斯家族寻找一个新的农场。

  对于这样的要求,唐恩当然是举双手欢迎。

  为了回报约翰三世的善意,唐恩在帕斯近郊为克卢尼斯·罗斯家族准备了一个面积为3500英亩的农场。

  需要强调的是,3500英亩,换算过来大概就是14平方公里左右,不多不少。

  当然了,考虑到农场是在帕斯近郊,所以价值肯定远远超过科科斯群岛。

第1024章 实验室

  科科斯群岛的总面积虽然是14.2平方公里,但是可以开发的土地面积并不多,还要去掉无人居住的珊瑚礁,总体算下来种植园面积并不大。

  帕斯近郊的却都是优质农场,整整3500英亩,全部都是优质草场,这3500英亩同样是克卢尼斯·罗斯家族的私有财产,和远离大陆的科科斯群岛相比,约翰三世对唐恩的安排非常满意。

  唐恩更满意,虽然说帕斯近郊的3500英亩土地不便宜,但是和一个优质的中转站相比,即便是付出代价再大也是值得的,科科斯群岛在克卢尼斯·罗斯家族手中只能发展单一的种植园,依靠采集椰仁干谋利,但是在澳大利亚公司手中,科科斯群岛的价值就被无限放大。

  这里要说明的是,其实科科斯群岛的地形和郑和岛差不多,外围也是一圈环形珊瑚礁,中心位置是面积巨大的中央潟湖。

  这样一来,科科斯群岛就和郑和岛一样,具备成为天然良港的潜质,当然澳大利亚公司还要对科科斯群岛进行更科学的改造,使科科斯群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和以前阿丹公司开发阿丹群岛时相比,澳大利亚公司也拥有更多优势。

  有了开发阿丹群岛的经验,第一批来到科科斯群岛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的工人,他们要在科科斯群岛修建港口和简易机场,这个工作要在今年内完成。

  修建机场很简单,现在的飞机,对于机场的要求不高,只要跑道基本平整,就能满足大型运输机的起降要求。

  港口相对困难得多,科科斯群岛和阿丹群岛的情况差不多,基本上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从外部输入,不过和远离大陆的阿丹群岛相比,科科斯群岛距离海峡殖民地只有800公里,从东印度往科科斯群岛运送建筑材料,还是比当初从南部非洲往阿丹群岛运送建筑材料容易得多。

  罗克不管唐恩怎么开展工作,可澳大利亚公司的投资相比,对维多利亚和迪亚士的开发更受罗克重视。

  其实从南部非洲占领维多利亚和迪亚士之后,对维多利亚和迪亚士的开发就已经开始,1916年以后的新移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在维多利亚和迪亚士,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维多利亚和迪亚士购买土地成为新的农场主,也有些人因为无法从兰德银行获得贷款,只能为维多利亚和迪亚士境内的大农场工作。

  这里的大农场,是指那些面积动辄超过十万英亩的农场。

  这样的农场在维多利亚和迪亚士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南非公司或者尼亚萨兰农业公司这种大企业的财产,南非公司在维多利亚境内的农场超过150万公顷,换算过来大概是1.5万平方公里,尼亚萨兰农业公司也差不多。

  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在维多利亚州境内的负责人叫高玮,高玮是尼亚萨兰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现在的尼亚萨兰大学农学院,已经从尼亚萨兰大学中脱离出来成为尼亚萨兰农学院,高玮在四月底来到尼亚萨兰农学院,找到他以前的老师,现在的尼亚萨兰农学院院长哈里森·麦金托什,希望能促成和农学院的合作。

  “高,你来晚了,很抱歉我没有优秀的毕业生给你,就连成绩一般的都所剩无几。”哈里森·麦金托什还以为高玮是来要人。

  哈里森·麦金托什和高玮关系不错,高玮的专业技能不算出色,但是组织能力很出色,所以才能担任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在维多利亚州的负责人。

  尼亚萨兰农学院现在每年有大约600名毕业生,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少,实际上相对于十几个州,总面积550万平方公里的南部非洲来说完全不够用。

  每年的毕业季,尼亚萨兰农学院的毕业生都会被蜂拥而至的联邦各级政府和各大农业公司一抢而空,根本不用愁工作问题,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农学院读书,是为了毕业以后更好的经营自家的农场,结果到孩子毕业才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回到自家的农场工作,外面的世界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们。

  那些从尼亚萨兰大学脱离出来的其他院校也一样,虽然现在南部非洲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尼亚萨兰大学的教育水平之高是所有人公认的,现在尼亚萨兰境内的所有高等院校加起来,每年能培养近三万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教授,我不是找你要人的,我是希望能促成农学院和尼亚萨兰农业公司的合作,我们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在维多利亚有180万公顷土地,森林、草场、湖泊、沼泽,各种地形应有尽有——”高玮要人的话就不来找哈里森·麦金托什了,直接去总公司更合适。

  尼亚萨兰农学院每年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都选择为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工作,相对来说,尼亚萨兰农业公司的人力资源是相对丰富的。

  “等等,高,咱们农学院本来就和你们尼亚萨兰农业公司有合作啊,我们的合作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哈里森·麦金托什对高纬的表现很不满,当初高玮在农学院读书的时候,就是在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实习,进而顺理成章的为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工作。

  “教授,这些情况我知道,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希望农学院能和维多利亚州的尼亚萨兰农业公司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比如农学院可以考虑把一部分实验室搬迁到维多利亚州境内,甚至把一部分教学工作放在维多利亚州进行也可以。”高玮要求高,这是希望农学院能在维多利亚开分校。

  “呵呵呵,高,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可以这么做,农学院的分校早就已经遍布南部非洲。”哈里森·麦金托什苦笑,他也想把分校开遍南部非洲,但是条件不允许。

  尼亚萨兰农学院,现在一共有15个实验室,分别负责育种改良、引进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很复杂,基本上覆盖了农学、园艺、植保、资源与环境、畜牧、兽医、水产、等学科领域。

  按照农学院的计划,今年农学院要成立两个新的实验室,分别负责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农业工程方向的研究,这两个实验室是罗克点名放在尼亚萨兰的,不可能放在维多利亚州。

  虽然南部非洲的工业发展很不错,但是联邦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从来没有放松过。

  骨子里南部非洲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农场的经营对于南部非洲非常重要,南部非洲的农产品在世界大战期间有力的支援了协约国战胜同盟国,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欧洲的救济和重建,南部非洲的农产品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农产品畅销欧洲的同时,南部非洲的农产品也面临着美国农产品的竞争。

  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并没有发挥出类似另一个时空中的重要作用,南部非洲完全取代了美国,成为协约国的中流砥柱。

  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产品继续尝试打开欧洲市场,但是同样受到南部非洲产品的顽强狙击,美国现在只能凭借价格优势,向一些南部非洲并不重视的地区倾销。

  比如巴尔干,比如俄罗斯,又比如北非。

  现在的罗克,已经不再关心农场的具体经营,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更高的层面上,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业工程,就是罗克进行的有益尝试,现在南部非洲已经解决了吃得饱这个问题,接下来要开始向吃得好进行研究。

  “教授,我说的是一部分,一部分——”高玮强调,维多利亚分公司没资格和总公司竞争资源,但是总公司吃肉,分公司也要喝点汤。

  现在的南部非洲,也面临着各州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等社会问题,以前南部非洲的发展是以北部三州为主,现在北部三州里德兰士瓦和罗德西亚已经渐渐掉队,尼亚萨兰的实力几乎一骑绝尘,冠绝整个南部非洲。

  罗克现在要保持尼亚萨兰的领先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各州的经济发展,阿德卸任后,罗克很可能会接替阿德成为南部非洲首相,到时候罗克面临的压力更大。

  这也不要紧,有压力才有动力,现在的欧洲,凭借自身实力还可以进行重建,如果再来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欧洲国家就将失去重建的实力,到时候南部非洲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这段时间罗克要苦练内功,对尼亚萨兰的资源进行整合,继续提高尼亚萨兰的科技实力,保持尼亚萨兰在科研方面的领先地位,进而推动整个南部非洲继续向前。

  为了保证尼亚萨兰的领先,农学院增设实验室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这段时间,整个尼亚萨兰境内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都在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第1025章 循环农业

  这一次来尼亚萨兰农学院,高玮除了争取更深入的合作之外,还希望能邀请他的学长董闰前往维多利亚州工作。

  董闰是高玮他们那一届最出色毕业生,高玮毕业之后前往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工作,董闰则是留在当时的尼亚萨兰大学任教,现在董闰在任教同时,也在实验室工作,负责种牛的改良工作。

  南部非洲的牛是以安格斯牛为主,这些年来,农学院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种群的改良,试图从中寻找更适合南部非洲繁育的种牛。

  品种的改良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动辄是以年为单位,这个工作可能要进行数十年之久。

  尼亚萨兰大学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种牛的改良工作,这个工作到现在已经进行了15年。

  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品种改良工作成就非凡,南部非洲饲养的安格斯牛和英国本土的安格斯牛相比,肉质更好,出肉率更多,母牛的挤奶天数更多,产奶量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董闰工作的实验室位于尼亚萨兰农学院内,不过每个礼拜,董闰至少有一半时间要在农学院下属的农场里工作,农学院下属的农场面积大约500英亩,饲养着超过一千头种牛,不仅仅对安格斯牛进行持续研究,还从全球引进各种种牛进行杂交,试图培养品种更优秀的种牛。

  高玮来到实验室的时候,董闰刚刚拿到最新的实验结果,正要前往校本部找哈里森·麦金托什汇报。

  “又有什么好消息,看你满面春风的样子,一定又有新突破。”高玮和董闰关系很好,以前在尼亚萨兰大学读书时,高玮和董闰是室友,当时董闰就以超强的动手能力著称,在校期间就已经成为哈里森·麦金托什的得力助手。

  “确实是有好消息,你看,这是我刚刚拿到的实验结果,如果数据没有错误,那么我们就将得到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种牛。”董闰兴奋不已,农学院的产学研结合进行的相当不错,每一个新品种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丰硕的个人荣誉,同时也代表着充分的经济价值。

  农学院对种牛的改良工作,现在根本不需要尼亚萨兰州政府的资金支持,凭借自身造血能力,农学院不仅能支持实验室进行改良,还可以维持农学院的运行,农学院的学生,每年可以得到大约50兰特左右的生活补贴,大概相当于正常人一年的薪水。

  换句话说,在尼亚萨兰,只要考上大学,基本上就可以经济独立,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大概十年前,农学院引入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繁育,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并不是纯种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种。

  西门塔尔牛不仅产乳量高,产肉性能也并不比专门的肉牛品种差,役用性能同时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

  通过对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现在的西门塔尔牛和最初的品种相比,不过是产乳量还是出肉率,都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董闰带领的团队发现,一头叫“克伦威尔”的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后代,具有生长快、成熟早、肉质好等特点,具有优秀的推广价值,董闰希望能得到哈里森·麦金托什的支持,加大对这个项目的投入,早日促成新品种的推广。

  “看上去挺不错,如果教授不愿意追加投资,或许我们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可以投资这个项目。”高玮虽然已经离开科研一线,但是科研报告还是看得懂,高玮相信董闰的实力,如果董闰团队得到的数据没有错误,那么这个项目的确是很有潜力。

  “这本来就是和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合作进行的项目啊——”董闰的话让高玮郁闷不已,同样是尼亚萨兰农业公司,尼亚萨兰分公司和维多利亚分公司的实力天壤之别,现在的维多利亚分公司刚刚成立没几年,各方面和尼亚萨兰分公司相比都差距巨大。

  特别是科研这方面,尼亚萨兰农学院位于尼亚萨兰境内,和尼亚萨兰分公司已经进行了连续多年的合作,即便有好项目,也轮不到维多利亚分公司。

  “老董,想不想去维多利亚看看,我帮你建一个实验室,给你足够的资金,帮你成立你自己的研究小组,每年可以给你提供五万兰特以上的科研经费,给你一个面积5000公顷的农场随便你折腾。”高玮不惜血本,实力上的差距短时间内无法弥补,高玮只能想办法弯道超车。

  “发财了?”董闰说不心动是假的,科研人员希望实现个人价值,同样希望获得优渥的生活条件,直接谈钱确实俗,但是大多数时候,钱是证明价值的主要方式。

  说白了,赫斯林教授那样住在阁楼里进行科学研究是研究,阿布那样住在大别墅里,指挥数百人的团队为阿布工作也是研究。

  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肯定倾向于阿布那样的生活。

  “并没有,我们维多利亚分公司,每年只有五万兰特的科研经费,我不想把钱浪费在没有价值的项目上,但如果是你,即便是你无法在三两年之内做出成绩,我也愿意给你时间,我相信你的实力。”高玮真不是吹捧,董闰留校这几年,其实已经做出了不少成果,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这充分证明董闰的价值,如果董闰的科研成果没有价值,那么根本就不会得到推广。

  尼亚萨兰的科研竞争是很残酷激烈的,比如尼亚萨兰农学院成立的就有项目审核小组,审核小组对科研人员的立项进行审查,并对科研经费拨付之后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是经费花光了但是没有任何进展,那么对于科研人员的影响就非常大,有人甚至因为在成果的弄虚作假,结果被赶出尼亚萨兰农学院。

  在科研成果上弄虚作假的后果极其严重,尼亚萨兰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确立信用系统,对于尼亚萨兰人来说,经济上的破产不可怕,只要踏实苦干总有翻身的机会,当时一旦信用破产,那么当事人就会身败名裂,永远失去翻身的机会,并会对自己的亲属造成严重影响。

  具体来说,如果一位尼亚萨兰的农场主,将一头生病的牛故意当做健康的牛卖出去,那么农场主的信用就会破产,之后所有收购商都不会再购买这个农场生产的农产品,相关监管部门也会对失信的农场主进行严厉惩罚,惩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是违法所得的十倍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那头生病的牛卖了20兰特,那么农场主就会受到200兰特左右的罚款,并将造成个人信用方面的重大损失。

  这种情况下,在尼亚萨兰,类似坑蒙拐骗偷之类的糟心事真的很少发生,每一起因为个人信用引发的案件,都会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样一来,对于某些心存侥幸的家伙就造成极大震慑,违法成本高到让人不敢尝试的程度。

  “呵呵,你手里的文件,只要再给我两年时间,我就可以把这个项目完成。”董闰有信心,不过这个项目只能在尼亚萨兰农学院完成,成果只能属于尼亚萨兰分公司所有。

  董闰正在进行的这个项目,一直得到尼亚萨兰分公司的支持,每年拿到的拨款也有两三万兰特。

  换句话说,这些成果都是在董闰工作期间获得的,所以即便是董闰到了维多利亚分公司,也不能把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带走。

  当然了,董闰可以寻找一个新的方向进行研究,尼亚萨兰分公司倒是不会禁止董闰在多少年内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

  “这样,你手头现在有没有那种有潜力,但是还没有时间启动的项目?”高玮另辟蹊径,董闰这样的科研人员,手头的项目多数情况下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团队在同时进行研究。

  说白了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然有,你要资助我吗?”董闰不拒绝高玮,毕竟是睡在上铺的兄弟。

  “快点说说,什么项目?”高玮太有兴趣了,只要项目合适,高玮不介意先进行一些前期准备。

  “去年农学院进行了一些循环农业方面的研究,知道什么是循环农业吗?”董闰真不是嘲笑高玮,实在是循环农业现在还只是理论,并没有实际投入研究。

  “听说过一些,不过好像是只适用于小型农场,并不是适用于大型农场吧。”高玮不确定,他现在已经是行政官员,难得还对技术方面保持着应有的敏感。

  “怎么可能,循环农业适用于小型农场,同样适用于大型农场,而且因为循环农业的特点,如果是大型农场,那么还会具有小型农场不具备的优势。”董闰纠正,虽然现在循环农业只是一个理论,但是董闰明显进行过深入思考。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