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401章

作者:鲇鱼头

  对待德国,大胡子不会犯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国犯下的错误,必须将德国彻底非军事化,接触威胁。

  莫洛托夫在华盛顿还是有成果的,争取到独占柏林的同时,也得到南部非洲和美国、英国的承诺,那就是在战争结束后,南部非洲和美国、英国,不会立即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还将参与到俄罗斯的重建工作中。

  最后是法国和意大利。

  对于这两个国家,大胡子的态度很谨慎,既不会向对待波兰那样粗暴,也不会向对待德国那样残忍,和平演变是最佳方式。

  “我希望来自莫斯科的援助不仅是精神上的,还有更多来自物质。”菲利克斯·古安心情烦躁,大胡子跟他一样,最擅长的是画饼。

  大胡子希望法国工人国际能赢得竞选,将法国改造成和俄罗斯一样,由工人国际领导的国家。

  别看法国在战争期间表现糟糕,在世界范围内,法国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为了巩固法国工人国际的优势,大胡子直接无视了法国对北非的殖民。

  工人当家做主的国家,怎么能出现对外殖民这种事呢,北非的工人兄弟们,可还等着共产国际去拯救呢。

  虽然大胡子强烈支持法国工人国际,可是此时的俄罗斯自顾不暇,也确实没能力提供多少物质上的援助,这让菲利克斯·古安很失望。

  “物质上的援助当然有,不过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来自莫斯科的援助,很难顺利抵达巴黎。”马克·李顿表情诚恳,话说的却底气不足。

  战争没有结束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俄罗斯自己都是吃低保的国家,又能拿出多少援助给法国呢。

  “你也看到了,我们的对手很强大,戴高乐将军有来自北非的支持,卡佩先生和南部非洲关系密切,就连乔治都得到了华盛顿的声援,如果莫斯科不能给我们足够多的支持,那么就算我们能赢得大选,也无法稳住基本盘。”菲利克斯·古安感觉自己就像个怨妇,遇人不淑。

  看看戴高乐和雷纳德,以及乔治·皮杜尔,都有什么级别的后援。

  再看看自己,菲利克斯·古安感觉自己就坐在火山口,危机四伏。

  以前菲利克斯·古安无论是担任国会议员,还是担任工人国际党魁,都没有现在这种危机感。

  关键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菲利克斯·古安担任工人国际党魁的时候,工人国际在法国议会属于少数派,标准在野党,属于执政党联合组阁都不会考虑的小角色,菲利克斯·古安自然就能毫无顾忌的针砭时弊,对执政党发起攻击。

  现在菲利克斯·古安距离权力中枢越来越近,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已经开始体会到以前那些短命总理们的痛苦。

  就算再短命,能当总理,在法国也都是人中龙凤,不能说他们没能力,否则也不会在无数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可就算再有能力,深陷法国政坛这个烂摊子,也无力回天,最终不得不黯然去职。

  以前菲利克斯·古安在台下,声音很大,只需挑毛病,不用解决问题,那看上去确实是睿智无比。

  等菲利克斯上台,那可就攻守异位,现在菲利克斯·古安已经隐约感受到戴高乐和雷纳德们不怀好意的目光。

  “赢得大选是第一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莫斯科的方式,对法国进行改造——”李顿为数不多的经验,都来自俄罗斯。

  俄罗斯是全世界第一个工人执政的国家,没有前路可循,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法国最起码可以参考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在李顿看来,这并不困难。

  “你有什么办法,让雷纳德可以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捐赠给法国政府吗?”菲利克斯·古安认为这事没那么简单。

  俄罗斯的成功,建立在对旧有统治集团的颠覆上,将拥有俄罗斯大部分财富的权贵阶层一扫而空,所有才有了“白手起家”的资本。

  法国最有钱的人是雷纳德,如果能想办法让雷纳德把全部身家都捐出来,那么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法国政府可以暂时渡过难关。

  “这要看我们工人兄弟的决心!”李顿冷笑,办法肯定有,得看菲利克斯·古安敢不敢用。

  砸人饭碗还犹如谋财害命呢。

  雷纳德这个级别的富豪,要他全部身家,比要了他的命还严重,肯定会拼死反抗。

  沙皇当年也不是心甘情愿把家产捐出来,最终不还是全部被俄罗斯新政府没收,沙皇一家人死的不明不白,无声无息。

  菲利克斯·古安要是真有魄力,把法国工人阶层组织起来,那么俄罗斯肯定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支持法国工人国际,到时候雷纳德跟谁关系好都没用。

  “你可能不知道,每十个法国工人,就有一个是为雷纳德工作,这还是战争爆发前的数字。”菲利克斯·古安将法国工人当做自己的基本盘,对于这些数据烂熟于心。

  “既然这样,那么工人兄弟们,应该更痛恨雷纳德才对。”李顿坚持认为阶级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你不知道,雷纳德和一般的商人不一样。”菲利克斯·古安比李顿更了解实情。

  受罗克影响,雷纳德在很久以前,就将追逐的目标,放在金钱之外的东西上。

  金钱对于雷纳德来说只是工具,自从投入政坛,雷纳德为了争取选票,不担主动提高旗下企业的工人待遇,而且还督促法国国会,以法律形式保障工人权利,为弱势群体谋求福利,已经有将法国建设成为福利社会的端倪了。

  这样一来雷纳德不仅得到了名下企业工人的拥护,在法国工人阶级这个群体中的声望也在快速提升。

  尤其巴黎收复后,当盟军还在搜捕德军余孽时,雷纳德就已经开始着手恢复经济了,目前来看,能对菲利克斯·古安形成最大威胁的就是雷纳德。

  “只要是商人,本质上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李顿不信邪,谁都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其实都是芸芸众生一员。

  雷纳德不关心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他这段时间甚至没有在巴黎,而是去了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诺曼底地区。

  诺曼底行动期间,德军和盟军在诺曼底周边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对当地造成严重破坏,现在重建工作以及彻底展开,雷纳德作为临时政府总理,时刻保持关注。

  有南部非洲的支持,重建工作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

  以瑟堡和卡昂为中心,重建工作已经大规模展开,大片城市废墟被清理,被炸毁的桥梁和铁路、公路也在逐渐修复中,来自南部非洲的建筑师们有理想,希望趁此机会,对法国一大批城市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使之变成更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我们以前的城市建设不够合理,很多城市已经不适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我在南部非洲看到了很多城市规模宏大的现代化都市,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宽阔的街道,和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跟南部非洲相比,我们简直就是乡巴佬。”临时政府重建工作组组长维恩·亨利刚从南部非洲回来,明显受益良多。

  这方面的感受,雷纳德其实比维恩更深刻。

  毕竟雷纳德的家人在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已经去了南部非洲,雷纳德世界大战这几年,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南部非洲。

  “我们和南部非洲的情况不太一样,与其复制一大堆没有个性的所谓现代化城市,我倒希望借此机会完善我们的交通系统,南部非洲有句话说的很对,要想富,先修路——”雷纳德侧重点不同,现代化城市看多了,其实也就那样。

  现代化的标志高楼大厦霓虹灯,其实就是一堆钢筋水泥建筑,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好处确实有,弊端其实也很明显。

  雷纳德不想把重点放在城市上,因为就算临时政府不管,这件事也有人去做,对于能挣钱的机会,很多人的嗅觉,还是很敏锐的。

  雷纳德关心的是交通,这部份只能政府出面,私人无法解决。

  别看南部非洲,南部非洲的成功是法国无法复制的。

  南部非洲当年决定发展公共交通的时候,为了吸引私人资本的介入,联邦政府在规划好铁路线之后,承诺将铁路线沿岸的土地交给开发商来开发,范围动辄十几二十公里。

  就这一点,法国政府就做不到。

  很南部非洲相比,法国的国土面积也堪称狭小,发展程度也更高,大部分土地都是有主的,政府想修路,征用部分就是天文数字。

  南部非洲当年地广人稀,大片大片无主土地亟待开发,联邦政府头疼的不是没地,而是没人没钱,所以只能引进私人资本。

  这当然也离不开罗克的推波助澜,在南部非洲的开过程中,罗克和小斯、亨利都曾深度参与,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大家族。

  法国要修路,政府不出面的话,就只能指望雷纳德这些私人资本。

  雷纳德才不会出面呢。

  其他人出面还好说。

  如果雷纳德出面,搞不好就会被政敌接机发难,到时候好处捞不着不说,还会影响自己的名誉,得不偿失。

  “总理阁下,完善交通系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漫长的时间——”亨利隐晦提醒,你这搞不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所谓官不修衙,就法国政坛的更新换代速度,搞不好雷纳德这边刚把完善交通系统的方案拿出来,那边雷纳德就被迫辞职了,好处全都留给后人,雷纳德什么都捞不到。

  这也是法国,以及英国、美国政客都普遍短视的原因。

  想那么远干什么呢,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提前到来,所以及时行乐才是正经,明天的事,还是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是的,可是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雷纳德不担心自己的政治命运,这其实也是反其道而行之。

  都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瞻前顾后,做事情不考虑哪怕丝毫延续性。

  这时候雷纳德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高瞻远瞩,那就是鹤立鸡群。

第2577章 钱都花不出去

  雷纳德现在的情况其实很尴尬,轮贡献他不如戴高乐,论支持率他不如菲利克斯·古安,关键他本身还顶着个“法国首富”的负面光环,这就很糟糕了。

  雷纳德本人一直都希望淡化自己的财富光环,不想让人注意到这一点。

  雷纳德的竞争对手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首富”就成为雷纳德的竞争对手们,攻击雷纳德的最大利器。

  战争对于法国的破坏有目共睹,每个人都受到巨大影响,山河破碎,妻离子散——

  凭什么其他法国人都深陷战争造成的痛苦中,你雷纳德的身家却在战争期间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增加好几倍?

  这个问题中,赚钱的方式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了,财富本身就是原罪。

  综合考虑,雷纳德的竞选团队建议雷纳德低调务实,别把工作重心放在宣传上,而是放在恢复经济和重建上。

  这也正中雷纳德下怀。

  重建交通体系这件事,不仅对法国有利,对雷纳德本人的好处更大。

  雷纳德是商人,不管是从南部非洲代理的商品,还是雷纳德名下工厂生产的产品,都需要流通起来才能创造财富。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法国能拥有南部非洲,或者德国那样发达的高速公路体系,那么法国对于汽车的需求就会提高很多倍,到时候雷纳德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战争期间,盟军为了延缓德军的增援,将铁路作为主要攻击对象,尤其在战斗最激烈的西南地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破坏都是盟军轰炸造成的。

  “是我们不想让铁路恢复运营吗?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没有铁路!”雷纳德有冤无处伸,这个黑锅只能由他背。

  虽然铁路不是雷纳德下令炸毁的。

  但是作为法国临时政府总理,恢复铁路运营是雷纳德无可推卸的责任。

  铁路工人们可不会管修复铁路的难度有多大,他们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这都怪雷纳德没能力。

  “来自南部非洲的技术人员正在勘测,设计图至少要到年底才能完成,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具体实施,或许要等到1947年。”亨利看向雷纳德的目光略复杂。

  1947年能开工,其实已经是比较乐观的预测了。

  法国跟南部非洲的情况不一样。

  南部非洲当年修铁路,沿岸都是没有开发的无主荒地,工人是通过人力中介公司从周边国家招募的非洲人,在联邦政府和私人铁路公司放手而为的情况下,南部非洲建成将各州连接到一起的铁路网,用了整整十年。

  法国要修铁路困难重重,别的不说,征地这一项,就足够让人望而却步。

  “现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机会,我们不能拖延时间。”雷纳德已经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

  现在地不好征,推迟到将来难度更大。

  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后,那些战前逃离法国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回到法国,加上战争的破坏,法国西南部,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也不过分。

  既然主人不在,那么事情就好办了,完全可以先上车再补票嘛,形成既成事实。

  这样就算等原主人回来之后跟法国政府打官司,也跟雷纳德没关系了。

  因为到时候多半总理已经换了人。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那就是在法国境内的近百万轴心国战俘。

  欧洲盟军对待轴心国战俘的态度,跟东亚盟军和俄罗斯军队完全不一样。

  东亚盟军对待战俘的态度,不能说跟德军对待俄罗斯战俘的态度如出一辙,而是变本加厉,听话的就留下当免费劳力,对抗到底的死路一条。

  俄罗斯那边严格说起来没战俘,因为战俘多半就地枪决。

  至于那些送到俄罗斯国内的战俘,他们的身份——

  不可说,不可说。

  回到法国。

  法国国内的轴心国战俘,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德国人,而是德国招募的仆从军。

  即便对德军战俘,法国临时政府其实也没有进行残酷报复,而是尽最大可能压榨他们的劳动价值,这也是雷纳德疯狂推动重建法国交通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百万年轻力壮的免费劳动力,过几年还上哪儿去找这种好事去。

  想通了这个关系,亨利再看雷纳德,目光就充满敬佩。

  这年头,能踏踏实实做实事的人不多。

  尤其是法国这种环境。

  其实现在重建工作已经卓有成效,雷纳德这一次就是来视察瑟堡的重建情况的。

  诺曼底登陆期间,美军和德军在瑟堡发生了激烈战斗,整个瑟堡百分之八十的市区被摧毁,港口也被德军布置了水雷,入口处还有沉船阻碍航道。

  瑟堡的战斗的结束后,盟军高层下令对瑟堡港口进行疏通,希望通过瑟堡对登陆法国的盟军进行补给。

  这个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一直到去年的11月份才基本完成,那时候盟军已经推进到比利时境内,瑟堡遂失去补给价值,被盟军无奈放弃。

  当然盟军的工作并不是毫无价值,至少在盟军撤离后,留给法国一个基本恢复港口功能的瑟堡,省去了法国临时政府很多麻烦。

  瑟堡的重建工作从去年冬天就已经展开,大约30万轴心国战俘参与了瑟堡的重建工作。

  瑟堡在战争爆发前是一座军事要塞,德军在瑟堡修建了坚固的水泥防线,还在瑟堡周围修建了几十座炮台。

  这些炮台和碉堡,都已经在战斗过程中被美军的大炮彻底摧毁,在后来的重建过程中,清理废墟这个工作,占据了重建的绝大部分。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