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178章

作者:鲇鱼头

  还是怪美国飞行员?

  好像他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但是这种事肯定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

  “伙计,你们为什么在这里?”来自伊丽莎白港的鲁迪·富尼埃很不好意思,刚才他差点就把史密斯做成烧烤。

  “我也不知道,我们原本是要去布里马索大桥——”史密斯的衣服已经完全被雨水浸透,脸上还有泥点,狼狈不堪。

  “伙计们,有谁知道布里马索大桥在哪儿吗?”富尼埃问周围的自由法军士兵。

  所有人都摇头,这里是西西里岛,又不是法属北非。

  “跟我来吧,我得把情况报上去,避免更多误伤——”富尼埃不能把史密斯一个人扔在这里。

  回去的路上,富尼埃和史密斯一行人遇到一队押送着几名英国伞兵的自由法军士兵,这几名英国伞兵都被五花大绑,鼻青脸肿,有个倒霉的家伙脸上还在流血,没有得到包扎。

  “喂,你们又是特么怎么回事?”史密斯暴怒。

  “这几个是间谍,他们居然说自己是英国人,哈,当我们是傻子吗——”对面带队的少尉得意洋洋。

  “你们特么——”史密斯头疼欲裂,这会儿如果亚历山大或者是埃森豪威尔在史密斯面前,史密斯会毫不犹豫的给他狠狠一拳。

  误会很快消除,裂痕却无法弥补,不少伞兵死在自由法军士兵手下,消息传到联军指挥部,亚历山大和埃森豪威尔,以及吉罗脸色都有点难看。

  实战不是演习,尤其是多兵种,多体系配合作战,难度无疑指数级上升,战斗这才刚刚爆发几天时间,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人深思。

  南部非洲也是联合作战,军队的成分也很复杂,既有南部非洲远征军,又有南部非洲联盟部队,以及希腊军队和当地反抗军。

  为什么南部非洲从来没有出现这些问题。

  联军这边的麻烦却层出不穷?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我们需要马上发起第二波攻击,前线部队需要支援——”亚历山大此时没心情追究责任,英国第一空降师的两个旅,一个陷入德意军队的重重包围,一个根本没有抵达预定作战位置,真要追究责任,亚历山大肯定是第一责任人。

  所以现在亚历山大必须赢得胜利,挽回颜面,否则等战役结束后,伦敦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

  “命令第82空降师迅速出击,以及别忘了通知其他部队,第一空降师的悲剧不能重演。”埃森豪威尔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也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掩盖自己的失误。

  “滩头的自由法军正在遭到德国人的疯狂攻击,我们的援军在哪里?”吉罗对联军指挥部很不满,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后悔。

  曾经吉罗把美国人当成救世主,认为美国人参战,能够发挥不亚于南部非洲的作用。

  现在看来差远了,美国大兵不管是从训练上还是从组织上,都跟南部非洲军队差得远,尤其砸协调指挥层面,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吉罗参加过上一次世界大战。

  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罗克担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期间,英法军队配合亲密无间,给吉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南部非洲军队更加职业,欧美军队却在不断退化,此消彼长下,吉罗一瞬间对未来开始迷茫。

  “再坚持一下,巴顿将军率领的部队有太多重型武器,需要时间才能完成准备。”埃森豪威尔脸上是成熟迷人的微笑,话说得却很敷衍。

  到目前为止,英国和美国投入的部队都是伞兵,投入的地面进攻部队都是自由法军。

  这是毫不掩饰的阳谋,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是利用自由法军消耗意大利守军的实力,等意大利人和法国人都筋疲力尽,巴顿和蒙哥马利就会投入战斗。

  面对阴险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吉罗感觉深深地无力。

  跟英国人和美国人合作真的要小心。

  自从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一直在北非故意拖延时间,坐看德国人和俄罗斯人两败俱伤。

  时间再往前回溯,法国战役期间,英军不仅没有全力以赴,反而裹挟部分法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本土,这对法国同样是公开的背叛。

  现在英国人又犯了老毛病,法国人再次成为牺牲品。

  吉罗突然就理解了戴高乐为什么那么讨厌英国人和美国人。

  不过让吉罗感到欣慰的是,美国第82空降师的命运,并没有比英国第一空降师好到哪儿去。

  美国第82空降师倒是没有误遭友军的炮击,但是遭到意大利防空部队的强力打击。

  同时在加上糟糕的天气,美国第82空降师同样损失惨重,副师长查尔斯·基兰斯准将的座机被击落,撞在一座山上,尸骨无存。

  英、美、法一系列拙劣的表演,终于引起南部非洲的注意。

  巴顿在三月底飞回比勒陀利亚,当面向罗克汇报工作,并且向罗克表达了对英美军队的担忧。

  “以英军和美军最近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英国人和美国人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自由法军前段时间的表现还不错,这段时间也好像受到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传染,我们正在评判和英美军队联合行动的可能性,他们的糟糕表现,会给我们的军队带来不利影响。”巴顿很难受,英军和美军的表现,明显就是拖后腿。

  英国第一空降师和德军第七空降师的混战,整整持续了半个月,双方都伤亡惨重,没有能力将对方消灭,一直到自由法军第四师抵达后,德国第七师才主动撤退。

  第二空降旅的空降彻底失败,2500人在空降过程中损失超过1000,亚历山大和吉罗互相责怪是对方的失误,才导致这个结果。

  埃森豪威尔居中调解,承诺支援英国一批C47运输机,并且帮助自由法军训练伞兵,这才使亚历山大和吉罗的关系暂时缓和。

  英美联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作战的时候,南部非洲军方也没闲着。

  南部非洲军队虽然没有参与登陆行动,却向西西里岛派出了军事观察员。

  依照南部非洲军方的标准,英美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的表现相当业余,包括装备了南部非洲坦克美军装甲兵在内,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南部非洲坦克应有的作用。

  协调工作暴露出的问题最严重,整个登陆作战中,不仅地面防空部队误击友军,导致伞兵伤亡惨重,舰队也因为坐标出现严重错误,对登陆部队进行炮击,导致登陆的英印第22师损失惨重,刚刚抵达西西里岛,就不得不撤出战斗。

  自由法军的表现同样不堪。

  本土作战的意大利部队,表现出和北非战场截然不同的士气和战斗力。

  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军队一旦形势不利,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主动投降,根本没有血战到底的意识。

  本土作战的意大利军队,爆发出和俄罗斯军队不相上下的战斗意志,在攻占巴勒莫港的过程中,意大利军队依靠地形顽强防守,在巴勒莫市民的支持下,面对数倍于己盟军的疯狂进攻,整整坚持了十天,这在北非战场是不可能发生的。

  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现在才意识到,南部非洲战前的提醒,并非夸大事实。

  可惜已经晚了,现在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是骑虎难下,纵然付出再大代价,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也要赢得胜利,否则就无法交代。

  “埃森豪威尔赢得胜利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英军和美军的战斗力,他们并非实力不济,而是私心太大,互相猜忌,彼此之间的配合有很大问题——”罗克见惯不怪,指望英国和美国,不可能击败德国,还得南部非洲主动出击:“——自由法军还是可以信赖的,发电报给戴高乐总统,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罗克对戴高乐抱有期待,自由法国的种种乱象,是时候结束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自由法国因为戴高乐和吉罗的明争暗斗,现在已经乱象频出,如果不果断结束,重拳出击,那么南部非洲之前投入的成本,或将付诸东流。

  电报发到阿尔及尔,戴高乐马上动身去找阿尔文。

  阿尔文没有随罗克返回南部非洲,而是留在阿尔及尔,负责下一阶段,南部非洲军队在欧洲作战的情报工作。

  北非战役结束后,下一阶段作战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欧洲大陆,这一阶段的情况更复杂,情报工作也更重要。

  “所以,您是只想让总司令先生交出权力,还是想让他身败名裂,畏罪自杀?”阿尔文让戴高乐自己选择,这也是对戴高乐的考验。

  戴高乐沉默良久。

  “如果可以,我甚至不想将目标对准法国人——不过这在所难免,所以让他交出权力就够了,自由法国经不起消耗,尤其是这种毫无收益的消耗。”戴高乐也无奈,吉罗跟英国和美国走太近,已经严重影响到自由法国的利益。

  别看戴高乐是依靠罗克的支持,才建立起自由法国,戴高乐一直都是很有主见的人,并不想彻底依附于南部非洲。

  虽然跟南部非洲的合作,戴高乐付出了巨大代价,不过那都是值得的,罗克并没有食言,承诺给戴高乐和自由法国的支持,丝毫没有打折扣,这根美国人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看无法拉拢戴高乐,就停止了对自由法国海军的帮助,跟吉罗的合作也全都是利用,和英国人一模一样。

  “没问题,您肯定会得到法国人的拥戴,吉罗将军成为一个吉祥物就行了。”阿尔文很满意戴高乐的选择,南部非洲也不需要一个言听计从的戴高乐,需要的是聪明的戴高乐。

  南部非洲其实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只要戴高乐不傻,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有些脑袋不清醒的人,比如吉罗,阿尔文还看不上呢。

  这事儿也不需要阿尔文出手,戴高乐来找阿尔文,是希望阿尔文向罗克转述戴高乐的决定,而不是请求阿尔文的帮助。

  这种事不能帮的,就算南部非洲有这个能力,阿尔文也不能表现出来。

  否则就会引起戴高乐的联想。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有能力让吉罗身败名裂,那么一旦戴高乐的意见和罗克向左,戴高乐会不会和沦为和吉罗一样的下场?

  戴高乐自己也有办法。

  别忘了自由法军是戴高乐一手缔造的。

  很快吉罗就发现,他手下的将军们,不再听从吉罗的命令了。

  不是拒绝,而是阳奉阴违。

  比如吉罗命令某支部队,必须在某天某日抵达某个地点,部队指挥官就会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这直接导致自由法军在战场上行动迟缓,延误战机,吉罗本人的能力也遭到埃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的怀疑。

  身为自由法军总司令,连法军部队都无法彻底掌控,要你这个总司令还有何用?

  吉罗预感到情况不妙,从前线指挥部飞回阿尔及尔,召开军备会议。

  吉罗的飞机刚刚在阿尔及尔机场降落,吉罗本人就被自由法国内政部的工作人员带走。

  在稍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由法国总理雷纳德·卡佩向记者们解释,自由法军总司令吉罗因为个人身体原因,需要前往南部非洲接受治疗,自由法军由戴高乐本人亲自指挥。

第2299章 病情严重

  雷纳德·卡佩这段时间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他承担着一项秘密任务,负责和意大利王国的实权人物取得联系。

  意大利王国并不是铁板一块,胖光头身为意大利首相,在意大利国内有众多反对者,意大利王国真正的领袖是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在法律层面上,国王依旧拥有免去首相职务,乃至解散内阁的权力。

  这里就能看出欧洲国家到底有多鸡贼了。

  你说法国人两头下注,意大利人更过分,从上到下都是投机者,轴心国横扫欧洲的时候,意大利作为轴心国成员,可以参与到瓜分欧洲的盛宴中。

  一旦形势不利,国王就可以拨乱反正,带领意大利加入同盟国,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横竖都是赢家。

  和国王相比,胖光头在政治上就像个幼稚的孩子,丝毫不明白政治的险恶之处。

  和雷纳德·卡佩秘密取得联系的,是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的私人顾问,宫廷大臣阿奎罗那公爵,双方秘密接头的地点则是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虽然在罗马,却并不是意大利王国领土,而是属于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城国是全世界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是意大利的“国中之国”。

  别看梵蒂冈城国面积小,在全世界基督徒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南部非洲和英国、美国、以及法国都在梵蒂冈设有使领馆,其中法国还是两个,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都有,梵蒂冈就鼻孔大的地方,这两个使领馆的工作人员低头不见抬头见,居然能和平相处,也是很神奇了。

  雷纳德·卡佩和阿奎罗那公爵的联系一波三折,意大利人的哈士奇属性,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希腊战役结束后,雷纳德·卡佩就开始和意大利人尝试进行接触。

  这时候局势还不够明朗,意大利人并不热情。

  北非战役结束后,意大利人的热情陡然高涨,不过提出的条件又太苛刻,根本无法让人接受。

  北非战役中,意大利损失了在北非的所有殖民地。

  阿奎罗那公爵的私人代表,向自由法国驻梵蒂冈公使弗兰克·蒂利提出要求,希望在意大利退出战争后,盟国可以将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还给意大利王国。

  这个结果别说罗克,雷纳德·卡佩也无法接受,为了占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盟军伤亡数十万人,花费金钱上百亿,现在意大利王国一句话就想要回去,想得美。

  意大利人却感觉并不过分。

  毕竟意大利并没有开口讨要阿比西尼亚帝国,这已经很给面子了。

  美英联军在西西里岛的军事行动开始后,意大利王国的态度迅速变化。

  这一次意大利王国总算不讨要北非殖民地了,不过意大利王国希望加入盟国,并且获得盟国保护,避免遭到德国入侵。

  这个要求很正常,法国海军土伦自沉的时候,德军毫不犹豫向南推进,维希法国事实上已经灭亡。

  意大利也一样,如果意大利加入盟国,那么小胡子肯定会派遣德军占领意大利,避免意大利加入盟军,从侧翼攻击德国。

  弗兰克·蒂利本来是想好好跟意大利人谈谈的。

  但是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的拙劣表现,又给了意大利人讨价还价的机会。

  如果只从西西里岛战役的过程中看,巴顿和蒙哥马利根本不是什么名将,俩人是一对蠢货。

  巴顿和蒙哥马利都是陆军将领,在“哈士奇”计划开始实施前,从来没有指挥过伞兵。

  就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发起前,美国的参谋人员又提交了一版作战计划,将“雪崩”计划升级为“哈士基”,也可以翻译成“哈士奇”。

  在“哈士奇”计划中,巴顿和蒙哥马利在伞兵的使用上都犯了错。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接下来还继续犯错。

  在使用伞兵的时候,巴顿和蒙哥马利各自犯了两次错误,离谱的是犯错的方式居然一模一样,导致英美伞兵损失惨重。

  此外地面部队因为意大利军队和德国装甲部队的顽强抵抗,同样寸步难行。

  这就给了意大利人一个错觉,让意大利人认为他们还能抢救一下。

  “吉罗尼勋爵,我得提醒你,南部非洲军队并没有参与在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如果南部非洲军队也加入进来,难道你们还有什么机会吗?”弗兰克面对意大利人的反复无常,脾气再好也有极限。

  “问题是南部非洲军队现在不还没有加入进来嘛,我们不应该讨论还没有发生的事。”阿奎罗那公爵的侍从官吉罗尼男爵看上去信心满满,从前线部队的表现上,获得了不少信心。

  西西里岛登陆战发起前,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意识到西西里岛有被攻击的危险,提前将格林装甲师和第15装甲步兵师调往西西里岛。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