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想世界 第127章

作者:徐公子胜治

水描万漪看粼声

华真行看见这副楹联时不禁停下了脚步,有那么一刹那的出神。不是他读错了,石柱上刻的就是“听柳色”、“看粼声”。柳色如何去听?听风动而知其形,由形知其色,由色感其神,其神在生机。

这句话就蕴含了“闭目听形”境界,且意味更深。而闭目听形,就是华真行总结并制定的养元术一级水平考核标准。

养元术法诀是杨老头教的,但是很多相关的东西都是华真行自己求证与摸索的。杨老头可没说过修炼养元术还能发证书,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这种事。

自古修行境界,一到九境在丹道中也分别被称为:内视境、炼形境、大药境、结丹境、还转境、金汤境、胎动境、婴儿境、阳神境。

修证每一层境界皆须历劫,比如达到内视境须先渡色欲劫,劫数亦有九重:色欲劫、身受劫、丹火劫、魔境劫、风邪劫、妄心劫、真空劫、换骨劫、苦海劫。

历苦海劫修成阳神境,就是世间法的尽头了,再进一步便是传说中的历天刑而飞升。这些杨老头平常都讲故事般给华真行介绍过,华真行自己也在很多道藏资料中读到过。

养元术考核的各级水平与之大致对应,只是将第五境还转境划分为五、六两级,将来还要制定分步考核标准。但是另一方面,它与丹道修行还略有区别。

华真行当然知道修行中这些劫数的存在,但是养元术这门法诀并不刻意强调这些劫数,只是告诉修习者在每一个环节该怎么做。

养元术尽量淡化了这些劫数的影响,主旨只在于身心所能达到的境界,每一层境界就算修不成,只要修炼者的身心状态没问题,通常不至于修出什么毛病来,至少在成为高级养元术大师之前是如此。

这就像不限名额的升级资质考试,水平到了自然就能考过。

自古以来修行艰险,艰在修为精进,险在劫数难渡。假如劫数凶险的问题不解决,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推广的,更别提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课程中了。

劫数并非在修行过程中会遭遇什么意外,尽管很多时候它是以意外的形式发生,但它本身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走到某一步就必然会发生。

比如入门之前的S欲劫,所谓色y并非仅指情S之欲,色可以指代“实有的对象”。修炼养元术入手的感觉是生机萌动,效果是感官敏锐,生机萌动间感官越来越敏锐,那么外物的扰动和刺激也会越来越强烈,自身的情绪和欲望变会在无形中被放大……

假如不经历这一步,就修炼不出超越常人的感官,后续所有的修为境界都无从谈起。

那么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把话都说清楚,让所有人在修习之初都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它又为何会发生?

从修炼养元术的角度,做个正常人就可以了,在这种状态下保持正常的行止,好好去体会、渐渐去适应,在保持常态中回归常态。

假如做不到怎么办?那就是练不成!养元术有个特点,练不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继续做个正常人就是了,哪怕拿不到一级证书,也可以锻炼身心、延年益寿。

所谓劫数还有一个特点,并不是这一层境界修成就无所谓了,而是贯穿修行的始终。就比如说S欲劫,哪怕是绝世高人,只要还在人世间,也同样会受情绪和欲望的影响。

华真行看见这幅对联,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修证的养元术,以及为其制定的各级水平考核标准。

风动千丝听柳色,既可象征一级考核中的闭目听形,也可象征二级考核中的神识描形,更可象征三级考核标准中的御物触形。至于四级考核标准,是以法力点亮有光珠,其实也是妙用赋形……那么下一层境界呢?

华真行修证的可不仅仅是养元术,他走过的路要比后来的学习者艰难得多,走到桥头时忽有感触,静立片刻后又迈步来到亭中央。

亭中央放着一个软草编的垫子,一看就是墨大爷的手艺,除此之外别无一物。华真行就在草垫上坐了下来。

远处的竹篱小院中,杨老头带着曼曼又回来了,先在地势较低处种了一垄辣椒。等这一片菜地种完了,杨老头搓着手表情很满意。

趁他老人家高兴,曼曼问道:“小华究竟做错了什么,您老罚他不许吃饭?”

杨老头笑了:“我并没有罚他,只是让他辟谷。修炼有时候就是要辟谷的,否则无法定坐很多天,原因说起来粗鄙,但凡人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让他先辟谷心斋三日,然后就应该差不多了。”

曼曼好奇道:“什么是辟谷啊?”

杨老头:“我也得教教你了,有虽说修为不到七境不可能真正的辟谷,到了七境也没必要一定辟谷,但也有必要提前入门。”

杨老头又给曼曼讲解辟谷术,讲述方式与他昨晚教华真行时又有不同。讲完之后,曼曼还在思索中,尽管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但她已经记住了,也知道该怎么修炼了。

思索中的曼曼无意间抬头看向远方,忽然道:“小华怎么不见了?”

华真行就坐在凉亭中,曼曼的目力也非常好,从这个位置能看得见。她说的只是一种感觉,华真行好像已不在那里,仿佛无形无迹。

杨特红:“借助法阵之妙,他的形神已融入这片天地。他既在运转法阵也没有运转法阵,所以你才会有这种感觉……别管他了,也别打扰他,到前面搭帮我搭丝瓜架子去。”

曼曼:“您老要种丝瓜呀?太好了,我还记得小华做的丝瓜汤呢!”

华真行坐在桥亭中,一阵风吹过,桥头的大柳树千丝飘拂笼罩在石亭上方。他的位置其实就是养元谷大阵的中枢,扶风盘便安置在座下的桥拱正中央,他正通过扶风盘在体会这方天地。

类似的感受他在三湖镇也曾有过,能清晰感知法阵内的一切,仿佛无所不在。而如今扶风盘被放置到这里,三位老人家又初步搭建了更玄妙的洞天大阵,他通过扶风盘能察知养元谷中的一切,但仅仅是查知而已,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动作。

所以杨老头说他既在运转法阵又不在运转法阵,就像一个人几既在呼吸又没有刻意在呼吸。此刻的华真行,居然在体会类似修行之初“内视”的感觉,但内视的内容已不同。

修行之初历S欲劫,感官变得越来越敏锐,外缘的纷扰与刺激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入定境屏蔽外缘、体会自身,五脏六腑与经络气血运行渐渐清晰可察,这就是所谓的内景,也就是内视境。

修成内景以养元,使五脏气血运行达到先天完美的健康状态,祛除暗伤隐疾,这就是练形境。练形已成诸感想通而生神识,待火候纯正,元神自现,可察外物、可御外物,虽定坐室中,元神可见身外万物,这是所谓的外景。

上次来到这座山谷,华真行体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自身仿佛已化为天地的意识,在感受与理解万事万物的存在(详见115、有声有色),那就是他突破四境的契机。

而此时此刻,他的形神似是真的化为这方天地了,只要养元谷大阵所笼罩的范围,就是他的形神所在。

杨老头和曼曼说的话、做的事,包括山谷中发生的一切,他都能听得见、看得见,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如今已准确地知晓大阵的范围。这条山谷有十几公里长,几公里宽,但这只是山脚下的谷地面积,而大阵的范围要大得多,以周边的山脊线为分界,最长处约十六公里、最宽处约十公里,总面积有上百平方公里。

这一切原本是外景,但此刻却仿佛变成了形神中的内景,外景内景一体,有声还是有色此刻已无分别。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是一种想象,不是想象着天地在我形神中的状态,而是一种切实的体会。假如以想象代替体会,恐怕渡不过魔境劫、突破不了四境,更别提更高的境界了。

仅凭华真行自身的修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的神识怎么可能笼罩上百平方公里的范围,而是借助了远古大阵才有这种体会,处于以一种不动念的状态。

借助扶风盘、借助养元谷大阵,华真行将这方天地化为形神中的内景,这是突破五境修为时才有的感受,他提前体会到了。这就是一种无声的点拨,有些境界已经能体会到,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

这三天华真行也非一味定坐,虽然他的元神强韧,但也不可能总是如此催动扶风盘将形神化为整座大阵笼罩的天地。他基本还保持着正常的作息,每天给杨老头做饭,曼曼很自觉地帮忙打下手,两人还帮忙种种地。

分散在小院中的二十多块不规则的菜地,加起来还不到三亩,以杨老头的大神通手段其实很容易搞定。但他老人家偏偏没有,而是让华真行和曼曼帮着一片一片的亲手种,这也是乐趣,三天后当然也就都种好了。

华真行和曼曼就算不用神通法力,手脚也是非常利索的。曼曼还帮杨老头打造了四张靠背椅与两张茶几,放在堂屋的两侧,今后可用于待客。

华真行一直在辟谷心斋,除了饮清泉水,并没有吃任何东西,每天采炼天地间的生机菁华涵养形神,这就是养元术的根本法诀。人看上去也有点懵懵懂懂的,总是在走神的样子,似乎对一切都视而不见,但也没见他走路撞门上。

到了三天后的凌晨,华真行自觉身心俱净,又一次走上长堤来到那幅楹联前。这次他并没有进入石亭,就是在那株大柳树下坐了下来。声色本一体、万籁入形神,随即进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

这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他根本就没动地方。到了三天后的早上,初升的霞光从东边斜照而来,上空却飘起了细雨。

还没有抽出新叶的柳树挡不住雨丝飘落,雨丝却绕过华真行的身形,一点都没有沾湿衣服。但不知何时情况突然变了,雨丝落在了他的头发以及身体上,他仿佛已融入这霞光烟雨中。

就在这一瞬间,这片天地化为了华真行的元神内景。元神内景容纳的范围,就是养元谷大阵所笼罩的上百平方公里地域。这次华真行并没有借助扶风盘,更没有借助养元谷中的大阵,这三天来他都没有那样做。

此刻一息顿悟,他自己就达到了这样的状态。

第253章 每以内观尚外然

其实以华真行的修为,就算从四境突破到五境,神识也不可能有如此夸张的增长,居然能够完全笼罩住上百平方公里。此前他就算将神识凝聚成一个方向,能感知的最远距离也不超过两公里。

但他的此刻状态很特殊,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灵光乍现,就在从四境突破到五境之时,这也是难得的感悟机缘,若不抓住便稍纵即逝。

华真行同时又意识到另一件事,在天地内景笼罩的范围内,一切有灵之物似乎都有感应,只是它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从四境突破到五境的瞬间,风邪立至,就是自古修士所谓的风邪劫!

所谓风邪,就是指形神所笼罩的范围内一切有灵之物,都会受到莫名的惊扰。假如华真行此刻是在原野上,说不定会遭受一股兽潮的践踏。

毒虫猛兽还好说,传说中还有各种阴邪之物,常人很难察觉到,但它们的灵觉非常敏锐。莫名的阴邪甚至就在形神内,不仅凶险,化解起来也很麻烦。

就算没有阴邪侵入,元神也会受到袭扰。一切有灵之物的感应,就等于各种杂乱的冲击,在这种状态下,你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欲望和情绪,仿佛那也是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人群聚居的闹市之中少有邪秽阴物,但也不算好地方,因为那里生灵太多太杂乱,而人的情绪和欲望比普通生灵又要强烈清晰得多,瞬间涌现也会造成极大的冲击。

华真行此刻忽然明白了宗门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传承宗门要打造修行福地。假如是在宗门道场中,又有同门特别是前辈高人护法,风邪劫的凶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他此刻就在以扶风盘为中枢打造的养元谷大阵中,虽已明悟风邪劫是怎么回事,但形神并没有受到什么侵袭。这座洞天大阵保护了他,此地更不可能存在什么邪秽阴物能伤害到他。至于同门以及尊长,有杨老头一个就足以防范各种意外了!

就算修炼养元术不刻意强调劫数,也尽量在淡化劫数的影响,但是对风邪劫而言却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无论是谁,只要在破五境的这一瞬间,风邪立至。

功底越深厚,形神舒展笼罩的天地内景范围越大,所受的风邪劫冲击可能就约强大。

法诀本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却是很容易解决的,就是打造养元谷大阵。难怪几位老人家要把这里建成世界养元师总部,组织四级水平的养元师来此进修培训,这里至少有两个绝佳的好处。

首先养元谷大阵可以让修士提前体悟突破五境的状态,点明将要走的道路。其次就是真的待到突破五境之时,这座仙家洞天福地也可以保护修士,让他们安然度过风邪劫。

可以说在准备条件很充分的情况下,风邪劫是修行中最好渡过的劫数,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异常凶险。

比如江湖中的散修,无道场、无宗门,很多时候也缺乏高人指点,不少人倒是能突破四境成为真正的修士,但是散修想破五境却很不容易。不是修为达不到,而是突破五境的瞬间容易发生各种意外。

面对风邪劫处境最凶险的,是传说中的那些妖修。它们当然也是无道场无宗门亦无师长指点,更不清楚风邪劫是怎么回事,待到猝然遭遇时,往往就发生各种意外乃至殒落。

修士的居所为什么常被称为洞府?在偏僻之地找个坚固的洞室,布下法阵或者尽量将洞口封住,定坐破关时相对安全。

系统的“任务十”就是杨老头暗中发布的,让华真行炼制一枝春雨枝,华真行自会找到这里来。这一切看似偶然,其实早在几位老人家的安排中。

早就安排好了,就看华真行自己做得如何了,修为能否突破五境,则是谁也打不了保票的事,但待到它真正发生时,一切又显得水到渠成。

这是难得的感悟机缘、前所未有的意境体会就在此番定坐中,这种状态能够保持多久,不仅要看身处的环境,也要看华真行此前的修行积累。

华真行就这么定坐了一个时辰,风邪劫无碍,他在运转形神内的生机,也是整座养元谷中的生机。

当他睁开眼睛站起身时,细雨恰好停了,雾气轻飘衣衫已干,一阵风吹来柳枝拂面,他伸手摘下了其中一枝,抬头再看这棵大柳树,已千丝嫩芽吐翠。

华真行摘下的这根柳枝有一尺多长,前端带着三片刚刚抽出的嫩叶,就是春雨枝。世上没有两根完全一样的柳枝,定风潭祖师炼制的那九十九支法器,其实是形似而神同,仅看柳枝都是相同的形制但略有差异,可是神通妙用都是一样的。

华真行将风斩改名为春雨枝,此刻又亲手祭炼了一枝,就算把萧光等三兄弟叫来,他们也看不出区别。

春雨枝看似寻常,因为定风潭这一派不大的宗门就有九十九支,千年来正式弟子人手一支。但华真行此刻亲手祭炼出此物,才知道它非常不简单。假如现在再让他祭炼出一支,恐已很难成功,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

天时就不说了,春天第一根抽芽的柳枝。至于地利,这棵大柳树长生在石拱桥边,就是洞天大阵的中枢位置。

人和则最重要,毕竟法宝就是人炼制的。华真行是在突破五境后那奇特的感悟状态中,运转元神内景中的生机菁华荟萃于一枝。他不可能两次从四境突破五境,这样的机缘也是可遇不可求。

这株大柳树今后有可能成为灵植,但此刻肯定不是,华真行摘下的却是一根灵枝,在他破关时祭炼,摘下的那一刻成器。

那么养元谷中的生机,是否因此变得衰弱了呢?没有,完全没有!华真行此刻对生机有了更深刻、更玄妙的理解,用语言是很难形容的。

水土本非生灵,只是能蕴养生灵,世上本无生灵,这是无中生有,象征着混沌无序的时空中有了莫名的灵变。

种子破土发芽,生机会越来越茁壮,它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可以蕴化滋养,这一根灵枝就是华真行在破境时施法蕴化滋养而成。

这个过程并不损伤整座天地间的生机,反而因为它的出现,使那株大柳树及养元谷中的春意更加灵动……不知为何,华真行突然又想到了非索港,进而想到他所要打造的世界。

华真行手提春雨枝穿过石桥走到了石亭的另一侧,回看这边的柱子,上面也刻有一幅楹联——

将合众数为一已

每以内观尚外然

华真行眯起了眼睛,又忽然展颜一笑,挥手扬起了春雨枝。明明已云散雨停,却有春雨如丝卷落,在水面上荡起圈圈涟漪。接着他再将春雨枝平着向前一划,涟漪瞬间无迹,水面仿佛被抹平。

他方才接连施展出了“春雨剑”和“一潭春水”这两种法术,当然不是与谁相斗也不是给别人看的,就是演法而已,且是用春雨枝施展的。

“春雨剑”和“一潭春水”既是法器之名,也是法术之名。这两种独门法术攻防兼备、相得益彰,但是非常难入门,对神识操控的精微程度要求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通常情况下五境修为只是基本条件之一。

所以定风潭的前辈祖师才会专门打造那两件法器,目的是协助门下弟子修习这两种法术。法宝本身的妙用如此,又要用四境御器便可凭之施展相应的术法神通,提前有所体会,将来修炼时便心中有数,否则很难练成。

很难吗?华真行感觉并不难啊!可是对他不难并不意味着对普通人不难,说实话,那三兄弟如今皆有五境修为,但是同时掌握了这两门法术的只有老二司马值。

华真行也是借助突破五境时的特殊状态、祭炼成功的春雨枝的感悟,才将这种法术修炼入门,也仅仅是入门而已。但入了门就好办,有了就继续精进的基础。

演法已毕,华真行已走下长堤来到湖边,忽然又转身走入水中,脚步轻点踏漪而行,竟然就这么脚踩水面走到了杨老头的小院中,只是这惊世骇俗的一幕并没人看见,杨老头和曼曼此刻不在院中。

这并非当年定风潭的独门法术,而是在五境修为基础上的“御大块之形”。假如行走途中法力不济,或者施法状态被意外打断,华真行也会掉水里去。此刻就走这么相对很平静的一小段水面,也没有什么打扰,他当然没有问题。

御大块之形,各宗门几乎都有不同的讲究,而定风潭在此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此前并没谁刻意教过华真行,但他通过瑞兽舍利中的御神之念已得到定风潭完整的核心传承,先前无法解读与掌握的很多东西,到此时终于能领悟。

其实华真行还有别的方法能做到踏水而行,宛若传说中的凌波微步,比如施展一潭春水神通,将一片水体暂时凝为无形之舟,或者干脆将一潭春水这件法器化为无形之舟。

这就叫一点就透,或者说一窍通则百窍通。随着修为境界的层层精进,华真行亦能真切地体会到一步步超脱之感,身心解开越来越多的束缚,走向自在与自由。

第254章 你是认真的吗

杨特红:“小华,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喜欢吗?”

华真行:“这里非常好,传说当中的仙家洞天福地,我很喜欢。”

杨特红:“你小子见识还短,这里还算不上什么仙家洞天福地,大阵也只是初具规模。但是将来嘛,此地的仙家气象或许会超出你的想象!”

华真行:“我已经尽量在想象了,也从现在就开始规划了。那三兄弟在三湖镇搞了二十年,还不如你们三位老人家的一个月!”

杨特红:“说话要客观,他们这二十年,更主要的还是在经营三湖镇。建造法阵的目的不过是想让环境舒服点……当然了,就那几个家伙,哪能跟我们比!”

华真行:“是啊,差得太远了!就算当年的定风潭宗门道场,恐怕也比不上如今的养元谷。”

杨特红:“说话要谦虚,今天的养元谷还差点意思,但是着眼将来,你这话倒是不错。”

华真行:“杨总,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杨特红:“可是我看你的意思,好像不想在这里长待啊,为什么?”

华真行:“这里很好,给我的感觉就像一间最好的书房。”

这是杨老头和华真行的对话。在华真行的观感中,养元谷就相当于一间书房。可是谁家的书房能有这么大,面积上百平方公里,难道从书桌到书架之间还要修一条公路吗?

华真行倒不是这个意思,讲的就是一种感觉,他很喜欢养元谷。但就算是居家搞文案工作的人,也不可能成天只待在书房里,还得去卧室、去客厅,更要出门做其他的事。

在杂货铺里华真行也是有书房的,就是他的二楼卧室对面的工作间。真行邦地域的激光全息沙盘就放在那里面,他平时在那里读书学习,前段时间也是每夜在工作间里提炼纯金。

但华真行的天地,比那间书房要广阔太多了!养元谷虽然不小,且不谈将来的规模气象,如今已是颇具雏形的仙家洞天福地,但给他的感觉仍与杂货铺里的工作间差不多。

上一篇:秘战无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