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58章

作者:庄不周

韩融很惊讶。

他当然知道辛毗是谁,只是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辛毗的女儿。

“你在这里读书?”韩融看到了辛宪英手里的书,上面好像有图,这让他想起在书坊看到了拱桥示意图。

“是啊,就是这座桥的资料。”辛宪英举起书。“别人是按图索骥,我是按图索桥。只有亲眼看到这座桥,才知道造起来有多难,才能理解那些技术的美。”

韩融表示赞同。

这座拱桥体量很大,脚下的每块石头都不小,他很难相信要如何才将这么大的石块提到这么高,严丝合缝的安装起来,还不担心垮塌。

借此机会,韩融向辛宪英讨教起来。

辛宪英详细为韩融解说,口齿伶俐,头头是道,仿若亲见,嘴里还不时冒出一两个韩融听不懂的词来。一问才知道,这是造桥专业的特有名词,辛宪英正在研读这部造桥专著,准备考讲武堂的军械所。

韩融大为惊奇,不禁问道:“你是因为这座桥才想考讲武堂的吗?”

“当然,这座桥建起来之后,想学习造桥的人非常多。今年讲武堂的军械所会非常难考,我不能不多用点功。”

韩融想了想。“你没想过去求荀贵人吗?你们辛氏和荀氏可是姻亲。”

“正因为我们是姻亲,所以我更不能去求她帮忙。”辛宪英正色道:“否则等我入学之后,天子知道了,一定会专门考问我。要是我答不出来,岂不有辱家门,还连累了贵人?与其如此,不如凭我自己的本事去考。”

韩融忍俊不禁,又感慨不已。

果然是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天子公平公正,官吏们就不敢乱来。

正说着,一个年轻人奔了过来。“宪英,宪英,你怎么又跑这儿来了。”

辛宪英连忙将手里的书藏进袖子,同时对韩融挤了挤眼睛。“老丈再见。”

韩融笑笑。“这是你的兄长?”

“我从兄辛韬,他也想考军械所,只是学业不如我。”

说话间,辛韬赶到跟前,见韩融与辛宪英说得热闹,不由得多看了韩融两眼,拱手见礼。

韩融报上姓名。

辛韬吃了一惊,连忙再次见礼。辛宪英也有些意外,跟着行礼致歉。

韩融哈哈大笑,与辛韬攀谈了几句。

辛韬很客气,礼节周到,只是明显不如辛宪英从容。韩融问了他一些造桥的事,他也说不太清楚,而且也没什么兴趣。从他的言语中,韩融隐约听出,并不是他想考军械所,而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天子重吏治,读经入仕的通道几乎断绝,如今要入仕都要考试,而且更难。相比之下,还是考木学、农学等实学更容易一些。考军械所,是希望将来能到军中任职。

韩融立刻想到了荀攸、辛毗。

辛韬的母亲是荀攸的姑母,他算是荀攸的表弟。如果能从军械所学成毕业,到幽燕都护府任职是轻而易举的事。

说来说去,他还是想借家族的便利,而不是想凭自己的本事。

比起辛宪英,他何止是学业上不行。

“哦,对了,韩公住在哪里,何时有空?家叔刚从幽燕都护府赶来,听说韩公来了宛城,想当面向韩公请益。”

“你叔父也来了宛城?”

“是的。不过他只是在宛城暂留,很快就要去江南。太尉随驾,今年诸军府的上计将在行在进行。”

韩融正中下怀,满口答应。

约定了时间地点,辛韬带着辛宪英走了。

韩融独自站在桥上,远望江南,心中生起一丝好奇。

他也想去江南见驾,看看天子与他印象中的天子有何不同,为何能在这短短的十年间逆转局势,使大汉衰而复振。

第1234章 有家难回

韩融在桥上看了一会儿风光,心情舒畅。

期间有几艘大船从桥下通过,除了一艘船需要暂时放下桅杆之外,其他的都畅通无阻,没遇到任何麻烦。

那些争论的人没有说错,这座拱桥对来往的船只非常便利,只是过桥的车却有困难。乘车至此,只能下车,以人力将车拉下来,再小心翼翼的放下去。

当初造桥的人应该也是经过一番考虑,最终选择了利于船,而不利于车。

韩融在桥上站了好一会儿,也没看到一辆车,应该是选择了绕道。

风渐渐大了,韩融有些冷,转身准备下桥。

这时,远处奔来几匹马。即使隔得很远,韩融也能看出那几匹马都不是普通的马,而是真正的乌桓马。乌桓马虽然不如西凉马高大健壮,速度却不慢,一会儿功夫就到了桥下。

没等马匹停稳,领先一人便翻身下马,将马缰扔给随从,自己抱着一个包袱,大步流星的上了桥,一步三阶。

韩融定睛一看,不由得哑然失笑。

眼前这个身形矫健,面色微黑的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约了他见面的辛毗。

“佐治,如此匆匆,是准备去哪儿?”

辛毗来到韩融面前,微微气喘,拱手施礼。“韩公,惭愧惭愧,小儿疏于管教,不知礼数。我一听说韩公在此,就立刻赶来了,还请韩公恕罪。熊裘一件,为韩公遮遮风寒。”

说着,他抖开手中的包袱,竟是一件皮氅。

让韩融惊讶的是,这皮氅尽是浑身雪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

“佐治,这是……”

“北海之北的白熊皮,塞外来的蛮夷贡献的礼物,极是保暖。韩公转身,我为你披上。”

韩融连忙推辞。“如此珍贵,我不敢受。”

辛毗哈哈一笑,不由分说,将皮氅披在韩融肩上。柔软的毛擦着韩融的脸,如同少女的手,似乎还带着一丝暖意。

“韩公,这东西虽然不多见,却也算不上珍贵,幽燕都护府就有好几件。”

韩融将信将疑,却也没有再推脱。他还是知道辛毗的,不是一个挖空心思奉承人的人。

皮氅上身,原本觉得有些冷的韩融顿时浑身生暖,丝毫感觉不到寒意。

“为何北疆有很多?”

辛毗笑道:“那些蛮夷虽然有很多皮子,但加工的手艺不行,所以最好的皮子都会送到幽州来,由我大汉的匠师制作。他们也没其他的好东西,两件皮子来,一件皮氅走,剩下的一件就是工钱。”

韩融哈哈大笑。“原来如此。那这件皮氅送到中原来,能卖多少钱?”

“一金左右。如果是普通的黑熊、棕熊会便宜一些,大概六七千钱上下。”

韩融为之咂舌,不是觉得贵,而是觉得便宜。

他原本以为这一件皮氅至少要十金。阳舞韩氏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族世家,却也是见过好东西的。之前从子韩馥任冀州刺史,曾带回来几件皮氅,品质远不如这一件,都要几万钱。

他随即问起了幽州的情况。

辛毗一一解说。

平定了辽东,尤其是击破高句丽之后,荀攸又对扶余用兵,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让扶余俯首称臣。之所以这么顺利,除了汉军甲坚矛利,无人能当之外,也与互市有很大关系。蛮夷能通过互市取得必要的生活物资,还可以请求入附,子女如果进入汉人的学堂读书,将来还有机会进入汉地做官,还想与汉人刀兵相见的就没几个了。

就算有,他们也不是汉军的对手。

剿抚并用,没几年功夫,大漠以北就安定了。

虽说还是不断有蛮夷南下,但是数量有限,也不会在漠北聚集,自然无法对大汉造成威胁。

韩融听了,幽幽一声叹息。“反者道之动,诚不我欺。”

辛毗知道韩融在说什么,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在北疆数年,感触远比韩融深。

在此之前,大汉对北方胡虏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汉人看不起那些胡虏,觉得他们不开化,不配与汉人为伍,所以极力反对胡虏入塞。另一方面,面对不断增加的边境压力,朝廷官员又崇尚安抚,希望以赐币、和亲等手段收买胡虏,让他们为大汉守边。

结果是大汉花了很多钱,养肥了胡虏,边境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入塞居住的胡虏也越来越多,幽并凉三州的边疆大半失守。

是战是和,汉人争论了很久,政策也多次反复,最后也没找到解决办法。

然而这个纠结了一百多年的问题,如今突然解决了。

办法很简单,就是韩融说的反者道之动,将之前的政策反过来用。

一手安抚、教化,一手强硬镇压。

看起来与之前的政策没什么两样,区别只有一个:技术和战术,以及度田。

先进的技术可以打造更加先进的武器,对各级将领的培训使将士的战斗力更强,度田更是让将士有了恒产,守边就有了意义,再艰苦也能忍受。

与此同时,将士的积极性也让训练更有成效。

有了更好的武器和更高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后,三五千将士就足以守边,整个幽燕都护府不过一万步骑,消耗的军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更少了。

这让他对度田的态度大为转变。

“韩公,我听说颍川的度田到目前还不够彻底?”

韩融转头看看辛毗,一声叹息。“田是度了,但人心难度。”

“都有谁啊?”

“那些迂腐之辈,不提也罢。”韩融摇摇头,不愿多说。“不过也没几天了,渤海的德政虽然还紧坚持,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如今迁出的人没几个,想迁回来的人倒是不少。可是田已经分了,哪有闲田安置他们,各县都不肯接收他们入籍,搞得有家不能回。”

韩融一声长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辛毗没吭声。

他虽在北疆,却一直和钟繇、荀谌等人保持联系,自然清楚渤海的德政难以为继,只是找不到结束的台阶而已。

这也是他一听说韩融来了宛城,就急着来见韩融的原因。

眼下还有足够的资历,又与朝廷没有太直接的瓜葛,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的人,也就那么几个,韩融是其中之一。

第1235章 保持冷静

“我?”韩融很是诧异。

“除了韩公,我想不出谁更合适进言。”辛毗拱手再拜,恳切地说道:“天子是知恩图报之人。韩公致仕多年,一直未向天子开口。若能进言,天子多少会给几分薄面。”

韩融斜睨了辛毗一眼,斜睨着身上的白熊氅。“没想到你辛佐治也会用这种手段。”

辛毗连忙摇手。“韩公千万别误会。就算没有这件事,我也应该表示一下心意。”

“那你倒是说说,我如何进言,才能保住这张老脸,不至于晚节不保。”

见韩融语气松动,辛毗笑了。“韩公可知天子重划州境,并要安排驻军的事?”

韩融一脸茫然。“自孝武设刺史部以来,十三州便是成例,为何突然要改?”

“刺史部原本只是监察,依户口而分,实际上有诸多不便。尤其是凉州,东西两三千里,刺史根本不可能顾及全境。凉州多叛乱,与此有关。天子计划重新划分州境,欲使各部驻军辖区相近,便于守边,而不是疲于奔命。”

“这和汝颍人有什么关系?”

“增州,驻军,需要大量的官员、将领。只要能入仕,以后在哪儿入籍都无所谓。”

韩融恍然,轻轻点头,只是神情并不轻松,甚至有些不安。

“韩公担心人数太多?”

韩融轻叹道:“我虽隐居乡里,却还算关心时政,知道天子对汝颍人的戒备,只是一直把握着分寸,才没有引起党锢那样的大案。如果汝颍人想借此机会脱困,势头太猛,会不会……”

“的确有这个可能,但正因为后果严重,才要摆在明处。”辛毗轻拍栏杆。“若是一两个人,借着汝颍人的引荐,根本不用惊动天子。可是现在人太多了,知名的就有数十人,总数在百人左右。如果不事先通报天子,将来被有心人上奏,反倒无法解释。这是个问题,天子想必也知道。如果一定要解决,摆在明处,总比私下里操作更好。”

韩融明白了辛毗的意思,也觉得他说得有理,便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公达也是这么想?”

“是的,但他身为幽燕都护,不宜出面。”辛毗顿了顿,又说道:“手握重兵,一举一动的影响都太大,不能不小心从事。”

韩融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这件事就由我出面吧。开诚布公,除此旧疾。”

“谢韩公。”

“你不要急着谢我,我还没有说完。”韩融说道:“既然由我出面,何时说,如何说,就由我决定,你们不能催我。”

辛毗愣了一下,随即又道:“这是自然。”

——

“陛下,这个韩公是谁,竟有如此面子,一到宛城,就惊动了这么多人?连很少上书的唐夫人都有书信来。”小桥拿着一封刚收到的文书,歪着头,疑惑不解。

正歪在床头看书的刘协将目光从书上挪开。“唐夫人的书信?”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