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38章

作者:庄不周

贾诩也打开了话匣子。

自从有人提议定都以来,各种方案都有支持者,但他觉得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目光局限在中原地区,不够开阔。

别说已经纳入征伐目标的西域,就连大汉现有疆域之内的各州都无法顾及。

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真正能控制的区域其实还只是长城以内,五岭以北。天子重点关注的幽燕都护府、燕然都护府以及重建的中山国都不在其中。将来孙策出海征伐,大概率也会成为鞭长莫及的属国,游离于朝廷的有效控制之外。

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也无法满足将来的需要。

因为,贾诩建议维持巡狩制度,建动静二都。

静都负责日常政务的处理,动都则巡视天下,尤其是对各地军事力量的巡视,并兼负监察的职能。

至于是天子巡视,太子守国,还是天子守国,太子巡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许。比如太子年幼的时候,应该守国,随三公学习政务,年富力强的天子则巡视天下。等太子年岁稍长,有了一定阅历,再去各地见习,而年岁渐高的天子则守国,顺便教导皇太孙,培养继承者。

有皇太孙这个因素在,皇太子也不敢对天子过份,可以维持相应的体面。

如果此计可用,那长安、洛阳都可以做为都城,或者兼而有之。动都则不必拘泥,天子或太子所经之处都是都城。

刘协没有立刻评价,而是认真思考了一番。

贾诩的办法有其可取之处,但具体执行起来,问题也不少。

天子巡视天下,开销很大,对地方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贾诩说,开销肯定有,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首先,之前天子巡狩天下的开支之所以大,是因为各种礼仪制度约束,随行人员多,动辄万人,甚至数万人,还有公卿大臣随行,每个人都要有合乎他们官爵的待遇。如果只是例行巡视,大可不必搞得那么隆重,千余人即可,也不必让公卿大臣都跟着,派一个负责监察的卿臣官员就足够了。

其次,虽说治国当以静,不能过多的干扰地方。但治兵则相反,如果长时间不巡视,镇守地方的将士难免懈怠。经常性的刺激一下,进行校阅,有助于督促他们训练,保持战斗力。

最后,天子、太子巡视天下,有助于地方维护道路畅通,也能刺激车马、船只等交通工具的研制,对发展商业有利。陛下若能开放驰道,供百姓使用,能带来的效益足以抵销一部分开支。

刘协听懂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强调对军队的控制权,二是逼迫士大夫进行礼制改革,简化制度,节省开支。

巡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各地的驻军,天子、太子制度性巡视各地,与当地将士保持联络,可以更好的掌控军队。

巡视的开销大,和礼仪有很大关系。简化礼仪,就能缩减开支,更加务实。

这两点,显然都有利于维护关西人,对关东士大夫不利。

刘协决定先在身边的小圈子里进行讨论,考虑成熟了,再向司徒、司空府提出建议。

但是他对贾诩的支持还是表示满意的。

大体上,贾诩这个方案很对他的胃口。

贾诩也不反对,但是他更建议刘协趁此机会,走得更远一些,就当是试行。

“交州尚未平定,陛下何不渡江,就近看看丁冲的部署,激励将士,顺便给士燮一些压力,逼他早日自缚请罪?”

刘协笑了。“你觉得士燮会自缚请罪吗?”

“会。臣与士燮曾有数面之缘,当时他在洛阳,师从刘陶读书,本非争霸之人。不过是见中原大乱,无力节制岭南,这才心生野望,效仿赵佗、吕嘉,想割据一方。如今陛下平定天下,士孙瑞、孙策两路并进,连战连捷,他们只怕已经破胆,只是担心孙策好杀,不敢投降。只要陛下一封诏书到,他必然袒衣自缚、束手来朝。”

“你和士燮还是旧相识?”

贾诩笑笑,带着几分自嘲。“臣在洛阳为郎十余年,认识的人可不少。只不过臣出自边鄙,没人愿意与臣结交罢了。臣若是关东人,或者像士燮那样,拜刘陶那样的中原中士为师,或许会走得顺利一些。”

“刘陶是哪里人?”

“颍川郡颍阴县。”

刘协心中一动。

原来士燮的老师刘陶和荀彧是同县,怪不得士燮以一介边郡书生,升迁却这么快,不到四十岁就出任交阯太守,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比起士燮,贾诩当年真是望尘莫及,不得不回西凉,自谋出路。

董卓之乱,本质上是山东士大夫对凉州武人系统性压制带来的反抗。

他们太自以为是了,真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不把凉州人放在眼里。不管是皇甫规、张奂以读书治学示好,还是董卓以强迫手段招揽,都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可。

作为凉州人的一员,作为董卓曾经的亲信,贾诩对此刻骨铭心,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上了一次眼药。

士燮既然是颍川人刘陶的弟子,就算是汝颍士大夫圈子中的一员。他割据交州这么久,进行甚至已经派大军征讨,汝颍人却始终无动于衷,没有一点表示。要说他们没又保留,实在解释不通。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走一趟,去看看九嶷山。”

第1193章 忠言逆耳

司徒、司空二府还在商量新法的事,南阳也必须有人坐镇,所以杨彪、周忠都留在了南阳,刘协只带着张济、贾诩来到江陵,就连四将军都只带了段煨一人。

所以他起意去江南看一看,也不用和谁商量,只是给司徒、司空二府发了一道消息,然后就传诏留守长沙的黄祖,让他派船来接。

数千人马要过江,只能乘坐荆州水师的战船。

天子巡视江陵,黄祖就在江南等着,随时准备接驾。得知天子要过江巡视,第一时间带着战船来了,恭恭敬敬的迎天子登船,竭力示忠,恨不得将心腹剖开,让天子看看他那一片赤胆忠心的鲜红。

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天子强力压制孙策,他不可能活到现在,他儿子黄射也不可能成为南阳太守。

孙策盯着他的脖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刘协却没和黄祖说太多。

江夏黄家得到的利益足够多,忠心自然有保证,没必要刻意拉拢。黄祖不听话,有的是听话的,他不介意江夏黄家换个家主。

看着眼前的长江,刘协和张济、贾诩聊起了黄河,聊起了青藏高原。

长江、黄河这两条大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这是后世才确认的道理,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很多人还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当然昆仑究竟是哪儿也有分歧,短时间内很难有定论。

刘协的观点可以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张济、贾诩未必全懂,却表示认可。

原因很简单,这个说法逻辑自洽,而且能解释很多看起来很神秘的事。

比如频繁的地震。

东汉史籍中记载了大量的地震,仅是献帝初年就是两次。初平二年六月一次,兴平元年六月一次。按儒家的灾异学说,第一次是因为董卓入京,第二次没得洗,只好存而不论。

刘协反对这些牵强附会的联系,虽然没有明说要取消儒学,却多次提倡理性的看待这些自然现象,将灾民与政治分开,引起了不少儒生的担忧。

除夕之夜,皇后伏寿质疑周忠就是对这种心理的体现。他当时给了含糊的说法,但意思其实是明白的。我不反对天人感应,但不赞同你们这种简单粗暴的感应法。

我登基以来,没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会地震?

既然不是因为我,那就是因为你们了?

考虑到灾异学说经常性的误伤,在君强臣弱的时候尤其不利,所以最近坚持灾异学说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讨论起这些自然现象也坦然得多。

儒家如果还想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自我改革,去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成份,已经渐成共识。

贾诩本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儒生,而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他对此当然乐见其成。

他甚至建议刘协将这个观点发表,供其他人参考。

现在外出游历的士子也多,说不定有人会去实地寻访,探个究竟。

刘协哈哈大笑,颇有几分得意。

考试制度初行,有不少读书人还不适应,转不过这个弯来。有些家底比较殷实的就选择了外出游历,既能散心,又能增广见闻,一举两得。

殊不知,这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他就是要把死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逼出书斋,让他们面对真实的大千世界。

见得多了,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会改变。

至于那些死守着五经不放,不愿意睁眼看世界的人,就让他们埋在故纸堆里吧。

——

南阳,司徒府。

杨彪看着刚刚收到的诏书,无奈地一声叹息。

天子去了江陵还不罢休,还要去江南。

这也就罢了,天子还提出一个将巡狩制度化的想法,让司徒、司空二府讨论一下。

杨彪一看那个计划,就想到了贾诩。

这个计划的用意太明显了。

既然巡狩的内容之一是各地的驻军,太尉必然随行,而幽并凉三州又必然是巡狩的重点。

让贾诩伴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杨彪让人准备茶水。

这封诏书不仅发给司徒府,还抄送司空府。用不了多久,周忠就会来。

不出所料,茶水刚刚准备好,司空周忠就匆匆走了进来。一进门,还没登堂,周忠就气呼呼的说道:“文先,我就说你当初将太尉让给贾诩是一个错误,现在看到了吧?”

杨彪笑笑,示意周忠稍发勿躁,且入座喝茶。

周忠嘴里说着喝不下,手却一点也不慢,将一杯热茶直接倒进了嘴里,烫得脸色接连变了几变,险些将茶水吐出来。

“嘉谋,你慢一点。”杨彪有些无奈的提醒道:“贾文和之后,谁最适合担任太尉?”

周忠想了想。“君荣倒是合适,只是他最近态度不明,也不知道是受到了压力,还是想法有变。”

“君荣之后呢?”

“燕然都护曹操,幽燕都护荀攸。”

“再往后呢?”

周忠摇摇头,嘴角露出一丝得意。“太远的事情,预测没有意义。”

杨彪哈哈大笑,指指周忠。“你啊,在我面前都不肯言无不尽,还希望别人能对你我推心置腹?”

说着,杨彪摇摇手中的蒲扇。“三十以下的小辈中,能与公瑾比肩的人不多。”

周忠端着茶杯,正准备喝茶,听了杨彪此言,目光一转。“还有谁?”

杨彪用蒲扇指了指西面。“万里之外,正在黑海大草原上兴风作浪的那个小子。”

周忠眼神微闪,反应过来,知道杨彪说的是沈友。

根据最近收到的消息,沈友和轲比能的女儿唐苏合情投意合,颇得轲比能欢心,已经代替荀恽,成了轲比能的行军长史,正协助轲比能进军黑海北岸的大草原。

沈友与周瑜年纪相当,武艺不俗,又有先手,在西域立功的机会要比周瑜大得多。二十年之后,他将是周瑜争夺太尉的有力人选。

“江东人异军突起,势头之劲,不亚于凉州人。若是天子迁都江陵,只怕荆南四郡也会来分一杯羹。文先,天子这是要对山东士大夫赶尽杀绝啊。”

杨彪眉头微皱。“嘉谋,有句话,可能不怎么顺耳。可是作为老朋友,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如今之天下,已经不是山东士大夫就能撑得起来的。江东也好,荆南也罢,都不是昔日的蛮夷之地。用不了多久,孙策率领的水师就能将游弋南海,你怎么能还将山东与文明之地等同呢?天下很大,不必发山东山西、江南河北。”

第1194章 春秋大梦

周忠有些尴尬,讪讪地点点头。

“年纪大了,习气难改。”他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自嘲道:“天生嘴快,难免出错。”

“言为心声。”杨彪不客气地说道:“你心里不这么想,岂能这么说?”

周忠放下茶杯,严肃的拱手致谢。“是,是。文先教训得是,我记住了,回去就闭门谢客,深自反省。”

杨彪哼了一声,没有再说。

周忠与他年龄相当,官职相近,他也不能说得太过,只能找机会提醒一下。

话题回到贾诩的巡狩之计。

两人商量了半天,觉得这个方案看似荒唐,却有可取之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子或者太子安居都城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在开销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经常性的出去巡视,求尝不是督促地方的一个方法,也和天子将民事委任司徒、司空吻合。

天子在外面巡视,对司徒、司空的干涉更少。

至于军事,反正天子暂时也不可能放弃,不如暂且维持这种局面。等天下太平,贾诩以及西凉人的影响力渐弱,荀攸、周瑜等人接替,形势自然会有变化。

退一步说,天子也不是好战之人,兵权在他手中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原则上,杨彪表示赞成,可以进行公开、深入的探讨。

周忠听了杨彪的分析后,也改了主意,表示可以接受。他随即又提起了天子要去江南的事。

“文先,你还记得刘陶么?”

“当然记得。”杨彪淡淡地说道。“你是担心天子将士燮和汝颍人联系起来?”

“你不担心?”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