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13章

作者:庄不周

“你不知道?”

“我没听说。”荀文倩想了想,随即又道:“你说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究竟是赤还是黑?谁又是朱或者墨?”

“你自己心里有数,何必多问。”唐夫人恢复了平静,扬扬手。“行了,你也别问了,是我错了。我马上就上疏请罪,然后派人通知王粲,取消赞助……”

“别啊,这多好的事,为什么要取消?”

“你真觉得天子出席一点影响也没有?”

荀文倩想了想。“可以悄悄的参加,不露面就是了。反正天子想见的人又不是他们。”

“你……”

不等唐夫人说出口,荀文倩便伸手掩住了她的嘴,偷笑道:“好了,好了,我不说了。可是小姨,我也要提醒你,我们的天子可不是普通的君主,经历过两宫之祸和董卓乱政,他比一般人更为看重亲情,你可不要辜负了他。”

唐夫人白了荀文倩一眼,欲言又止。

荀文倩松开了唐夫人,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好了,吃饱喝足,我该走了。”

唐夫人也站了起来。“你回报天子,如果他愿意不露面,我可以安排一个方便的场所,你陪他一起来。说不定,你父母也会参加。”

“那太好了。”荀文倩挥挥手,一蹦一跳的走了。

唐夫人看在眼里,无奈地摇摇头。

——

出了印坊,荀文倩脸上的笑容散去,有些担心起来。

父亲荀彧要来宛城,唐夫人知道,她却也一点风声也没听说,天子也从未提起,多少有些不正常。

按理说,若是天子收到消息,肯定会告诉她,让她准备一下。

反复思索了一番,荀文倩找个机会,还是将这个消息转告给刘协。

刘协多少有些意外,他的确不知道荀彧要来宛城。

不过他也没大惊小怪。

荀彧是河南尹,他到宛城来与司徒杨彪见面,是不需要经过他同意的。

当然,等他人到了,大概率会请见,不会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

尽管如此,他还是派人去司徒府问了一下。

很快,杨彪回复,不仅河南尹荀彧会来宛城,大司农刘巴、汉阳太守杨修、留守长安的司徒府长史祢衡等人也会来,他们要对逃归案进行一番复盘,做出相应的对策。

司空府那边也有相应的安排,只是不清楚具体的人选。

考虑到远近不同,他们很难同时到达,所以会议安排在年后。年前事情很多,就没有事先通报。

荀彧最近,会来得快一点,可能就这两天到。

杨彪还提供了一份讨论的方案,列出了主要流程和几个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刘协看完方案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杨彪随时汇报。

这是司徒府权限之内的事,他不想过多的过问。政务归于司徒,监察归于司空,这是之前约好的。只要不涉及军事调动,司徒府、司空府毋须事事请示。

当然,他如果主动询问,司徒府、司空府有说明的义务。

得知结果,荀文倩这才松了一口气。

对唐夫人的担心,刘协也能理解,愿意以不露面的形式参与荐书会。至于那些读书人能说出什么来,他倒不是很担心。

虽然他没有将今年公开出版、印行的书籍、文章读个遍,大致情况还是清楚的。实际上,就算他全读了,他也未必能察觉其中的问题。

假如有人真想在字里行间隐藏一些什么不满的话。

然而,他根本不在乎。

兵权在手,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他根本不担心几个读书人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现在的大汉即使不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读书人心怀不满是事实,但他们没有足以和大汉匹敌的外援,掀不起什么风浪。

所有的冲突都是内部的冲突,可控的冲突。

强大即真理。只要经济发展顺利,没人愿意跟着他们闹事,他们就无计可施。

这也是他强推改革的底气所在。

在这一点上,他比太祖幸运多了,不用在强敌环伺、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改革。

真遇到那种情况,他也许就不敢动了。

刘协又关照荀文倩,让她派人去迎荀彧。等荀彧到了宛城,第一时间来请见。

有些事,他想和荀彧聊一聊。

荀文倩答应了,亲自去驿舍守着,不给任何人捷足先登的机会。

——

马车在道旁停住,荀彧拉开车窗,看着在路边等候的荀文倩,多少有些意外。

“文倩,你怎么在这儿?”

“姊姊……”荀俣推开车门,直接扑到荀文倩怀中,满脸兴奋地说道:“姊姊,望远镜真的很好玩,我现在是洛阳城里最受欢迎的客人,有好多好多朋友。”

“是吗?”荀文倩笑得合不拢嘴。“南阳最近又有更好的望远镜卖了,到时候带你去看看。”

“好啊,好啊。”荀俣连声笑道,搂着荀文倩的脖子扭动身体,像个小猴子。

荀彧皱了皱眉,喝了两声。荀俣醒过神来,乖乖地下了地。

“望远镜不是军械么,怎么……”

“也有民用的,就是玩具。”荀文倩上了车,与母亲并肩而坐,说起了闲话。

荀彧虽然一肚子话想问,却没有插话的机会。

马车向宛城驶去,有两个羽林女骑在前面引路。荀彧看在眼里,知道荀文倩是奉诏而来,更不好多说什么,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不安。

荀文倩看在眼里,淡淡地说道:“天子想见你,没其他的事,你不要想太多了。”

“我能想什么?”荀彧说道,心里却松了一口气。“西域可有消息来?”

“有消息来,但没什么大事。”荀文倩顿了顿,又道:“要说大事,倒是有一件,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董卓乱政前后,罗马出现出了一个出身异族的军阀,做了罗马皇帝,于建安四年入侵安息,最近派出使者,与西域都护府接触。”

第1141章 南阳新貌

事关荀恽,荀彧还是很关心的,多问了几句。

荀文倩大致说了几句,只是她最近忙于管理织坊,对西域的事关心不多,只是偶尔听刘协说过一些,并不清楚详情。她对荀彧说,你与其听我说,不如到时候直接问天子更方便。

尽管如此,还是引起了荀彧的思考。

就荀文倩说的简略情况而言,那个塞维鲁的确和董卓有几分相似。区别只在于董卓被刺了,而塞维鲁居然成了罗马的皇帝。

这无疑证明了一点:儒门在维护朝廷这一点上是有功的。

如果不是以王允为首的党人前仆后继,与董卓斗智斗勇,焉知董卓就不会像那个塞维鲁一样篡位成功?

对亟须证明自身价值的儒门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荀彧很想了解得详细一些,对荀文倩的语焉不详很是不满,埋怨她只顾着赚钱,疏忽了学问,舍本求末。

荀文倩也不反驳,倒是唐氏看不过去,反驳了荀彧几句。

荀文倩协助皇后管理织坊是天子安排的任务。若没有织坊提供的资金,天子哪来的钱供尚方监、讲武堂的工匠制造望远镜这样的妙物?

凭你们从圣人经典里训诂吗?

荀彧被妻子怼得无语,只好扭过头去,佯装看风景。

沿途的风景的确不错。年关将近,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与荀彧上一次来见到的情况不同,大路两侧多了无数店铺,摆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这宛城的市场怎么开到大街上来了?”荀彧问道。

荀文倩瞥了一眼,漫不经心的说道:“这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如今到南阳来做生意的客商越来越多,宛市已经容不下了。本来想扩建,后来有人说,不如将做小本买卖的本地人从市里搬出来,沿街叫卖,将做大宗生意的留在市中统一管理,也能减轻市吏们的负担。天子同意了,慢慢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那这些店铺的市税怎么收?”

“小本生意,能赚几个钱,养家糊口而已,不收税。”荀文倩淡淡地说道。

“小本生意?”荀彧看着那些客流涌动的店铺。“客人这么多,应该赚得不少吧?一年能赚几万钱?”

“几万?”荀文倩诧异地看了荀彧一眼。“一年只赚几万钱的话,还能在宛城活得下去?阿翁,宛城如今可是天下最有钱的大城之一。五口之家,年收入不到十万的话,会活得很辛苦的。别说是开店的,就算是店铺里的伙计,一年至少也有五六万钱的收入,还要包食宿才行,头脑灵活、经验丰富的一年赚二三十万的大有人在。”

荀彧大吃一惊。“二三十万?那一个店一个要赚多少钱?”

“这个不太好说,平均下来的话,五六十万肯定是有的。”荀文倩眼珠一转,又说道:“司徒请你来议事,有没有提铸金币的事?”

荀彧恍然。“是不是钱不够用了?铸金币的事没说,但他提到了铸币。我听刘子初说,这几年与西域通商,积攒了不少罗马的黄金,要是铸成金币,的确能解决一部分钱币不足的问题。只是铸金币必然涉及如何兑换的事,眼下还没公开,以免有些人囤金,扰乱政务。”

荀文倩嘴角抽了抽,露出一线笑意。

荀彧看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想说什么就说吧,憋着不难受吗?”

荀文倩掩唇而笑。“阿翁知道谁手里的黄金最多么?”

荀彧抚着胡须,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荀文倩的意思。

销往西域的大宗商品中,数量最多、利润最丰厚的就是丝绸。能出售高档丝绸的织坊中,南阳织坊敢说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而南阳织坊就控制在皇后伏寿手中。荀文倩协助伏寿管理织坊,自然清楚伏寿手中控制了多少黄金。

“你们……究竟有多少黄金?”

“进项大,出项也大,剩下来的有限。”荀文倩竖起两根手指。“大概两万斤。”

荀彧倒也没多太惊讶。

南阳织坊那么大的规模,手里有两万斤黄金倒也不算意外。

“那你们一年经手多少黄金?”

“十五六万斤吧,我们每个交税都要交三万多呢。”荀文倩皱皱眉。“司徒府最近有些过分,发现织坊利润丰厚,就不断加税。亏得这还是皇后负责的织坊,要是普通织坊,怕是来打秋风的都要将门槛踩扁了。阿翁,这次你们开会可得说说这事,这不是乱来么,真当我们好说话?”

荀彧有点尴尬。

这样的事,不仅南阳有,河南也有。

甚至当初他在河东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一旦财政紧张,第一反应不是织坊就是盐池,还有就是唐夫人主持的印坊。

唐氏见荀彧窘迫,嗔道:“你看你,真是不会说话。是司徒杨公贪财,还是你阿翁贪财?募捐也是避免扰民嘛。如今百废待兴,哪里不需要钱?不向各个作坊募捐,难道向百姓增赋?”

荀文倩也知道自己的话说重了,连忙抱着母亲的手臂撒起了娇。

荀彧眉头紧皱,批评道:“文倩,你也年纪不小了,又身为贵人,怎么和你弟弟一样,这么孩子气?在父母面前也就罢了,在天子面前如此,可是失礼。”

荀文倩眨眨眼睛。“有么?我们在天子面前也是如此。”她笑了笑,又道:“反而是在阿翁面前,我倒是有些拘谨呢。”

“你这孩子……”唐氏又好气又好笑,心里又忍不住为女儿高兴。“天子这么宠你?”

荀文倩点点头,随即又说道:“也不仅仅是对我,天子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好。就连……”她压低了声音,凑在唐氏耳边嘀咕了几句。

唐氏惊讶地看着她。

荀彧很好奇,但荀文倩摆明了不想告诉他,他也不好多问。

马车缓缓通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进了小城,在天子行在前停住。

荀文倩率先下了车,然后扶着母亲下车。荀俣早就按捺不住,一跃而下,好奇的四面张望。

荀彧最后下车,站在充作行在的院子面前,仰头看了片刻,一声叹息。

“时隔一年,南阳到处都变了,唯有这里未变。”

“那当然。”荀文倩说道:“天子开销大,不肯在这些地方花钱。”

“天子以身作则,厉行节俭是好事。可这毕竟是天子所在,如此俭朴,哪来的天家威严?”荀彧摇摇头。“我这次来,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劝天子重修洛阳。”

第1142章 吾往矣

有郎官入内汇报。不多时,便传出天子口谕,召荀彧进见。

荀文倩带着母弟,自去准备好的住处。

刘协的后宫简陋,规矩也少。荀文倩和伏寿等人住在一个大院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自然不方便与家人同住。因此刘协单独安排了一个小院子,但凡谁有家眷来访,可以暂时住在那里,与家人团聚,不必回大院。

这个院子大部分时候都空着。

伏完待在长安做学问,懒得远行,根本想不起来看望伏寿。荀彧、吕布、董承等人各有官职,脱不开身。马腾是光禄勋,一直陪伴天子左右,有自己的官邸、帐篷,也不需要住在这里。

其实就算是荀彧来朝,也很少在这里住,不是住驿馆,就是借住在唐夫人的印坊,方便妻子唐氏与唐夫人叙旧。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