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514章

作者:庄不周

刘协眉头微皱,再次打量了张氏一眼。

张氏这句话看似恭敬,实则是说王端没有家教啊。

舅父王斌去世的时候,王端已经成年了。

看来张氏这是以门户自居,从内心里看不起王端,看不起王氏。

“我倒是觉得他说的是实话。”刘协淡淡地说道:“我刚刚听说,你主持家务时,配合国相、县令度田,行事果决,有丈夫气。这一点,是我表兄不能及。”

张氏的脸颊抽了抽,欲言又止。

她不是主动配合度田,而是被迫无奈。王端被天子留在行在,她哪里还敢与杨俊、诸葛亮正面对抗,只能配合。现在天子当着无数人的面夸她有丈夫气,主动配合度田,别人会怎么想?

但是让她当面反驳天子,她还真没这个勇气。

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觉得底气不足。

刘协转身对马云禄说道:“燕赵有英气,巾帼不让须眉。贵人如果想扩充一下女营,这也许是个好机会。”

马云禄心领神会。“臣妾正有此意。臣妾觉得张夫人就很适合,既是名臣之后,又是皇亲国戚。尤其是这威武不能屈的气势,臣妾甚是喜欢。还望夫人不弃,为冀州女子做个榜样,踊跃入军。”

第953章 投桃报李

几乎在一息之间,张氏就做出了决定。

看到女骑的第一眼,她就为之心动。现在马贵人亲自开口,邀请她加入女营,她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如果那只是感性,理性更不允许她拒绝。

现在天子还在赞扬她配合朝廷度田,夸她是女中豪杰,由马云禄出面招揽她。如果她拒不配合,非要撕破脸,天子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作为张禹的孙女,她非常清楚天子有什么样的权力。

而不断传来的消息,也让她清楚眼前的天子比起孝安帝更为强势,手段更为狠辣。

袁绍、审配都不是他的对手,被迫自杀,自己一个女子如何能与他为敌。

“妾虽愚钝,能得贵人青眼,是家门之幸,岂能推辞之理。”张氏含笑曲身,向马云禄施了一礼。“以后就请贵人多多指教了。”

马云禄双手扶起张氏,笑道:“那就先请夫人为我介绍赵国的各位俊杰。”

“这是妾之荣幸。”张氏再次屈膝向刘协行礼,然后引着马云禄,去见其他官吏的家眷。

王端张口结舌,神情呆滞。

他是知道妻子脾气的,一直担心她会在天子面前出言不逊。刚才她回天子话时,他紧张得两腿发软,差点坐在地上。

此刻看到张氏如此纯良温顺,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或者干脆是在做梦。

得知马贵人随驾,有资格来迎驾的官员大多都带来了妻女做陪。她们和张氏一样,看到这么多骑兵,感受到天子的威严,已经被镇住了。但最让她们眼热的,却是那些英气勃勃的女骑兵,莫名的就对马云禄多了三分敬佩,也连带着对天子多了几分好感。

天下男子以千万数,有几个像天子这般尊重女子?

见张氏引着马云禄过来,她们纷纷迎了上去,躬身行礼。

一时间,莺声笑语,欢乐一片。

刘协也没闲着,由杨俊引见国相府的掾吏,诸葛亮引见邯郸县的掾吏。

这些人一一上前,与刘协见礼,眼中带着敬畏、崇拜,还有几分期盼。

天子的生母灵怀皇后就是赵国人,天子平定冀州之后,巡视的第一站就是赵国,本身就说明了天子对赵国另眼相看,恩赐是必在的。如果能被天子相中,仕途更是一片光明。

王端跟着天子身后,看着这些热情洋溢的官员,莫名的多了几分自信。

朝廷有威信,他这个皇亲国戚也就有了底气。

——

在杨俊、诸葛亮的陪同下,刘协巡视了邯郸。

重点是度田。

诸葛亮上任之后,发现前任留下的帐目一片混乱,根本无法度田,便不顾秋收在即,提前启动户口核验。

天子和士孙瑞及时给了他支持。

天子釜底抽薪,留下了王端,不让他从中作梗。士孙瑞则将攻城用不上的骑兵营派了一部分过来,就住扎在邯郸城中。在这样的威势下,没人敢跳出来和诸葛亮为敌。

随着张氏交出了王家多余的土地,度田得以顺利进行。杨俊到任的时候,邯郸已经完成了全部度田任务,将土地分拨到户。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要求那些多占土地的世家大族缴纳这些年拖欠的赋税。

可以缓交,可以分期,但是必须交,少一石都不行。

如此严厉的手段,让杨俊都觉得有些过份。

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一是邯郸县仓里第一次装满了粮食,二是邯郸百姓对度田非常拥护。

他们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不用承担超额赋税。家里留下的粮食不仅能够满足一家人的口粮,还有一部分富裕,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他们从心底里感激天子,感激新来的县令。

刘协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围观。对刘协近乎简陋的仪仗,他们在感慨之余,又松了一口气。

天子简朴,横征暴敛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他们的负担就会轻一些。

随行的王端夫妻也收到了不少感恩。王家、张家率先交出多占的土地,对赵国的度田顺利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百姓不知道背后的博弈,只知道王家、张家交得最早,也念着他们的好。

听着百姓感激的话,王端没什么感觉,张氏却感受到了一丝丝成就感。

让财是美德,她的祖父张禹最初成名就是因为将家里的田产让给他的伯父。让给伯父都能收获美名,更何况她现在是让给了无亲无故的普通百姓。

恍惚间,张氏觉得自己可以无愧于祖父之名了。

刘协却早就习惯了这一切,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他的重点是如何安抚配合度田的大族,消除他们内心的失落。

诸葛亮早有准备,提出了几个方案。

其一是兴商。

邯郸从上古开始就是冀州的中心,交通发达,商业兴盛。如今天下太平,商业恢复起来最快。可以挑出一部分产业,交给几个配合度田的大族经营,以弥补他们让出土地的损失。

其二是建工坊。

邯郸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手工业中心,有雄厚的基础。如今虽然不及以前,重视工商的民风还在。他打算在邯郸建一些工坊,除了为来往的商旅提供服务之外,还要打造在邯郸特色的产品,销往四方。

其三是服务业。

来往的商人多,需要的服务自然也多。住宿、吃饭、消遣,都需要成熟的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还能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刘协听完,没有立刻做出评价,转头问杨俊的意见。

杨俊也很直接,对刘协说道,这样的安排对邯郸是合适的,对赵国来说却不太可能。不是每个县城都像邯郸一样占据交道干道,有着发展工商和服务业的良好条件。

况且按照这个思路,邯郸需要大量的粮食,本地根本无法满足,必然要向其他的县购。粮价将因此大涨,各县的物价也将水涨船高,普通百姓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

不出意外的话,邯郸会富,但周边的县却会变穷,财富会像水流一样,汇聚到邯郸。

刘协又问诸葛亮,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说道:“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由各县发放一些路传,让百姓可以到邯郸来干活挣钱。二是根据各县的具体条件,集中建一些工坊,吸引相应客商到当地去采购。集中建工坊,不仅可以形成规模,还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打造出更好的产品,赚到更多的利润。”

第954章 新旧之间

杨俊听完,不由得打量了诸葛亮两眼。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是手段狠厉,而且很聪明。他考虑到的问题,诸葛亮早就考虑到了,而且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仅从解决方案来看,诸葛亮就不仅仅是邯郸令,他是将整个赵国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换句话说,诸葛亮是以赵相的高度提出的方案。

这让他佩服的同时,又有些说不出的别扭。

你把我的事都做了,还要我做什么?

但是去除个人情绪的干扰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这个方案很高明。

尤其是根据各县的条件,集中建设工坊这一点,是很少有人会想到的。

手工作坊大多分散,规模小,产品也少,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满足当地的需要,无法吸引外地客商去购买。可若是集中建设工坊,将某个产业做大,情况就不一样了。

而这,就需要他这个赵相来部署,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杨俊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办法好是好,只是对各县不太公平。邯郸偏占赵国之南,向南二十里就出了郡界,最远的柏人却超过二百里。将来魏郡、巨鹿照此施行,附近诸县受益比赵国更多。我赵国能管得住本郡的百姓,还能管得住往来的客商?”

诸葛亮含笑不语。

一旁陪同的官吏们也跟着轻声议论起来,而且很快就形成了争论。

邯郸县寺的掾吏认为,这是既定现实,不是邯郸令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郡里解决不了,就拦着我邯郸发展。

国相府的掾吏则认为,邯郸既是赵国都,就不能仅从邯郸县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应该考虑整个赵国的平衡,否则贫富不均,有违天子仁政本意。

刘协听他们讨论了一阵,意识到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整个冀州的高度来看。

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划定诸郡国的范围,让郡治成为真正的中心,而不是偏居一隅。

这样的例子,他前世就见过不少。

比如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因为偏居西南角,靠近安徽,得了个徽京的诨号。不仅在省内的存在感很低,也影响了江苏省的整个平衡。

交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尚且如此,交通基本靠走的现在更是如此。

邯郸作为郡治,偏居南端,出了县境就是魏郡。邯郸发展起来,受益最大的将是魏郡的梁期县。

刘协让人将这个问题记下来,稍后做重点讨论。

涉及到行政区划,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这里面关系到无数人的利益。

——

视察完度田后,刘协回到行营,第一时间召见了赵王刘赦。

刘赦是光武帝刘秀叔父刘良的后人,至今七世。

或许是继承了赵良怕事的基因,赵国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安分守己。不惹事,也帮不上忙。之前刘协发布诏书,号召天下宗室赴朝效力,他们也没反应。如今刘协平定冀州,出巡的第一站便是赵国,刘赦未免有些紧张。

见到刘协时,刘赦便跪了下去,行大礼。

刘协将他扶了起来,好言安慰。

虽说是君臣,毕竟与普通君臣不同。论及辈份,刘赦比他高三辈,是曾祖辈,不能不有所礼敬。

见刘协很客气,刘赦放松了许多。

两人聊了几句家常,刘协问起了刘赦的家人。刘赦一一作答,又引着在堂上的子弟上前拜见。

看着这些皮肤白净、肌肉松驰的宗室子弟,刘协心里很不舒服。

立宗室的目的是为了屏卫朝廷,可是这些人衣食无忧,却被养成了猪。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

可是如何解决,他暂时还没有成熟的方案。

就他的历史知识而言,清朝的宗室制度是最合理的,将宗室留在京师,无诏不准离京,同时让一部分人参与朝政。这避免了宗室在地方为乱,又发挥了一部分宗室的能力,强化了皇族集权。

但这也只是相对好而已。事实上,当清朝走向灭亡时,宗室也没起什么好作用。

刘协决定暂时保持现状,缓一缓再说。

刘协从刘赦的子弟中挑选了两个年轻的拜为侍中,随驾巡视。

刘赦感激不尽。

——

一阵激烈的帷动床摇之后,王端趴在了张氏的身上,气喘如牛。

张氏伸手推了推王端,却没推动。

一个月不见,王端看似瘦了,体重却更重了,身上的肌肉结实,能看出清晰的轮廓。再加上她身体酥软,一时竟推不开。

“滚开!”她拍了拍王端的背。

王端下意识地的一激零,翻身滚到一旁,手臂摊开,嘿嘿笑了两声。“过瘾,原来夫妻之事是这么过瘾。”

张氏没了气的瞪了他一眼,却没说话。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