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255章

作者:庄不周

众将轰然应诺。“愿承陛下教诲。”

刘协将目光收回韩遂、韩银父子的脸上,郑重地说道:“韩卿,攻取小小的枹罕城,就要付出一万到一万五千人的伤亡,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些?关东每一个城都比枹罕大,比枹罕坚固。若是不惜伤亡,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韩遂面红耳赤,躬身应诺。

刘协又指了指用米堆成的沙盘。“你这撮米为山很好,山川地理,一目了然。要说缺憾,就是移动不便,若能做成固定的,方便移动,那就更好了。”

韩遂心中一动,连连点头。“臣一定遵照陛下所言,加以改进。”

“韩卿用心就好。”刘协笑道:“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们父子今天迈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贺。努力!”

韩遂激动不已,大声领命。

刘协再次看向诸将,笑道:“每一个人初学走路时,都不免步履蹒跚,踉踉跄跄。但只要敢迈开步子向前走,总有一天可以健步如飞。今天镇西大将军父子走出了第一步,望诸君也能跟上,畅所欲言,迈开你们自己的第一步。枹罕形势在此,有没有人愿意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诸将互相看看,神情激动,个个跃跃欲试。

能在天子面前说话,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万一说得不错,给天子留下了印象,甚至得到一两句夸奖,将来仕途就会顺畅很多。

几乎在瞬间,一个年轻人挺身而出。“陛下,汉阳假尉,臣冏有言。”

“汉阳人?”

贾诩附耳过来。“此子姓姜,天水四姓之一。不久前刚被镇西大将军委任为假尉,接替郡丞王唯留下的空缺。”

刘协笑笑。他不仅知道姜冏是谁,还知道姜冏的儿子是谁。

“说来听听。”

“唯。”姜冏兴奋的应了一声,走到韩银面前,伸出双手。

韩银愣了一下,将手里的荆条递了过去。姜冏接在手中,同时直视着韩遂的眼睛。

韩遂很无奈。他准备了那么多,只想着能让韩银露脸,没想到被天子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变成了所有人都可以表演的舞台,而且是对韩银的方案说三道四。

可是此时此刻,他又不好表示反对,否则就会让人觉得他嫉贤妒能,刻意压制麾下的将领,只想着让韩银一个人露脸。一旦留下这样的印象,他这队伍就不好带了。

姜冏既然已经站了起来,自然不会轻易再坐回去。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只能顺势而行,附和天子的意见,让这些人畅所欲言。

韩遂强笑了两声,鼓励地拍拍姜冏的肩膀。

“仲奕,努力。”

“喏,多谢大将军。”姜冏手持荆条,走到米山前,在枹罕城旁的山坡上点了几点。“臣以为,可以这几处设立高台、箭楼,以强弩进行压制,掩护攻城……”

刘协盯着姜冏指点的看了看。“山坡陡峭,能在这里建高台、箭楼吗?”

“可以的。”姜冏信心满满。“可以用建栈道的办法,在崖壁上开洞立木。”他转身一指。“这一点,武都郡丞田成最有经验,陛下不妨问问他。”

刘协顺着姜冏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人群中站起一个面色愁苦的中年人。

“武都郡丞,臣成,见过陛下。姜尉所言,的确可行。臣营中有通晓技术的士卒,给臣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在这一片山坡上建起五六个箭楼,以供十余弓弩手立足。若是求快,还有更简便的办法,就是做几个木笼,从上面吊下去,只是易被山风吹动,危险一些。”

第440章 见贤思齐

韩银又惊又喜,转头看向韩遂。“阿翁,还可以这么干?”

攻城时,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城头的弓弩手。

借助城墙的掩护,弓弩手可以对攻城的士卒进行精准射击,有效杀伤。如果是在平地上,攻城一方会建起大量比城墙还要高的高台、箭楼,派弓弩手进行压制。可是在枹罕这种建在山谷中的城池,两边都是陡坡悬崖,建高台、箭楼的难度太大,韩银刚刚讲述的方案中便没有提及。

如果姜冏、田成的方案可行,能在山崖上建起箭楼,攻城时的战损会有明显下降。

韩遂很尴尬。

姜冏是他特地提拔的青年才俊,但姜冏却没将这样的好办法告诉他,反而在天子面前提了出来。

可是仔细想想,这又怪不得姜冏,因为他根本就没向姜冏问计,反倒是天子给了这些郡尉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一着不慎,弄巧成拙了。

此时此刻,他哪里有心思回答韩银的疑问。

刘协详细询问了姜冏、田成的计划,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转而又问其他人有没有补充意见。

见天子平易近人,其他人也积极起来,献计献策。

有人提到,听说在益州有一个夷族,被称为僰人,他们能将沉重的棺木吊到悬岸绝壁上。如果有这样的技术,几个箭楼肯定不成问题。

随即就有人说,其实僰人的办法并不复杂,营里可能就有工匠会,让他们试试就知道了。

你一言,我一语,看似不可解的问题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见气氛已成,刘协及时控制了局面,将被冷落在一旁的韩遂父子重新拉回视野中心。

“镇西大将军麾下人才济济,这个方案还可以做得更细一些。”

韩遂如释重负,连忙起身表示,一定召开诸将再议,集取所有人的意见,做一个更完整的方案出来,将伤亡降到最低。

会议气氛很热烈,君臣之间也增加了了解。韩遂设宴接驾,各郡的郡丞、郡尉都有幸参与宴会,君臣觥筹交错,亲切交谈。

酒酣耳热之际,韩遂命歌舞伎表演。几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之后,韩少英起身,表示这些靡靡之音不太适合军营,她要和几个女骑士表演一段。

韩遂很不高兴,却又不好直接阻止,只得强笑着应了。

韩少英叫来两个金发碧眼的女骑士,表演起了掷矛术。

看着这些长相特殊的女骑士,席中文武已经大开眼界,再看到这些柔弱的女骑士奋力掷出手中的短矛,准确的击中十步外的大盾,将大盾击出一个大洞,忍不住大声叫好。

就连刘协看到这一幕,也不禁连连点头,拍手叫好。

果然有力量的美最吸引人,这可比那些歌女的表演精彩多了。

趁着热烈的气氛,韩少英与另外一个女骑士表演起了矛法。

一丈二尺长的长矛在手,两人你来我往,格拦击刺,招招惊险。一点也不像是表演,倒像是以命相搏,看得人心惊肉跳,生怕下一刻就会出现鲜血飞溅。

韩遂也吓得不轻,但他随即意识到,韩少英的武艺有了质的飞跃。与入女骑前相比,她如今的武艺堪称精绝,每一矛刺出都虎虎生威,令人不敢小觑。

围观的将领们也吃了一惊。

他们都知道羽林女骑,但几乎没有人真把那些女骑士当回事,都觉得不过是摆设而已,最多算是天子的仪仗。看了韩少英等人的表演,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些女骑士或许算不是真正的高手,但绝对是合格的骑士。真上了阵,不弱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如果女营中的每一个女骑士都有这样的武艺,那他们就不能将女营当作摆设看了。

韩遂也很惊讶。“陛下真是练兵有方啊,女子亦能为军。”

刘协多少也有些意外。“韩卿言重了,这可不是朕的成绩,而是马云禄与令爱的功劳。是她们每日苦练武艺,还向其他人请教,博采众长,提炼出适合她们自身的武艺。”

“云禄,以前韩叔小看了你。”韩遂对着马云禄挑起大拇指。

马云禄欠身施礼,云淡风轻。“韩叔言重了。其实并非女营如此,羽林、虎贲都一样。白天习武,晚上读书,人人自觉。就算是陛下日理万机,每天也是要晨练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精熟,才能熟能生巧。”

马腾得意地抚着胡须,对马云禄的应答十分满意。

韩遂却心中暗惊。天子麾下的将士都要读书?这未免太夸张了吧。可是有韩少英等人的表演在前,又不由得他不相信。

如果是真的,那天子身边这三四千人的实力绝非人数可以体现。

怪不得他能在华阴之战中击败李傕、郭汜,力挽狂澜。

如果自己也照法施为,将来统数万精兵出关,还愁袁绍不破?

一时间,韩遂心潮澎湃。

——

送走天子一行,韩遂回到大帐,来回踱步。

过了一会儿,阎行、韩少英夫妻联袂而至。韩遂立刻堆出一脸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

“彦明,少英,你们来啦。”

韩少英撇了撇嘴。“阿翁,你有什么事就赶紧说吧,我们回去还有事。”

“你看你,阿翁特地请你来,自然有重要的事。”韩银对妹妹的态度很不满。“你当真是嫁了人,心里就没韩家了?”

“我心里有韩家有什么用,你把我们当韩家的人吗?”韩少英没好气的反唇相讥。“你决定在天子面前表现之前,怎么不问问我们的意见?现在丢脸了,才来找我们,太迟了。”

阎行阻止了韩少英,问道:“阿舅有何指教?”

韩遂叹了一口气,将阎行夫妇请到上座。“彦明,少英,你们说得对。之前我的确没有足够的重视,珠玉在前,我却视而不见。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问问御营里的练兵方法,看看能不能有学习一二。”

“你是说真的?”韩少英说道。

“这还能有假吗?”韩遂苦笑。“少英,我难道不想像天子一样以少胜多,打出华阴之战那样的战绩,青史留名?你阿兄难道不想和彦明、孟起一样,成为后起之秀,为天子器重?”

韩少英没有再反驳,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些。

阎行思索片刻,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这也没什么秘诀可言。只要阿舅能够重视士卒,将他们的经验集中起来,去芜存精,就能获得很多兵书上学不到的东西。”

“就这么简单?”韩遂眉心微皱,觉得阎行在敷衍自己。

阎行点点头,接着说道:“至于具体的战役,就比如说眼前的枹罕,是我们经验不多的攻城战,更需要向那些有攻城经验的老卒讨教。收集建议的过程也是了解各人优劣的过程,届时安排擅长攻城的人去攻城,擅长弓弩的人去掩护,各尽其职,自然能够事半功倍。”

韩遂抚着胡须,沉吟不语。

第441章 教化为先

“韩遂能学会吗?”刘协随口问道。

御帐之内,刘协与贾诩对面而坐,饮着茶,交流着今天在韩遂营中的所见所闻。

阎行、韩少英接到韩遂的邀请,自然要来请假,刘协也能猜得到韩遂大致会有什么想法。他不怕韩遂学他的练兵之道,他只担心韩遂学不会。

同道不怕多。相反,同道越多,他的根基越坚固,越厚实。

“学得会,是他的造化。学不会,也是他的命数。”贾诩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言传身教,仁义尽至,总不能再耳提面命吧。”

刘协轻声笑道:“朕年少,经历的事少,韩遂未必拉得下这个脸。可是先生就不同了,他可能会向你请教几招屠龙术,建一番丰功伟业。”

“大道至简,哪有什么一学就能决胜千里的屠龙术。”贾诩淡淡地说道:“就像陛下说的那样,拔发登山,一飞冲天,那是不现实的。埋下头,踏实走路,积跬步而致千里,才是真正的问道之法。”

刘协大笑。片刻之后,他说道:“就怕他没这样的耐心。”

“岂止是他,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耐心。”贾诩提起火堆上的茶壶,为刘协添了一点水,又将自己的杯子加满。“臣当年举孝廉,入朝为郎,也曾在太学游历。三万太学生,都以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书就可以为帝王师,一有不满就呼朋引伴,诣阙上书。朝廷不允,便是天子昏庸,权臣尸位。可是让他们去做一县令,他们就能治理得好么?最后还不是和光同尘。”

刘协忍俊不禁。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用得很妙,而且很损。

但贾诩却说出了读书人最大的毛病,理想化,不切实际。一旦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了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抛弃理想,屈从于现实。

理想毕竟不能当饭吃,真正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常常沦为空谈客们批判的对象。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说。”刘协指指贾诩,又指指自己。“你我不负初心即可。行行重行行,努力加餐饭!”

贾诩也笑了。“借陛下吉言,臣也想多活几年,亲眼看一看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可期,但眼前的事情还是要先处理。”刘协从一旁抽出几页纸,推到贾诩面前。“先生,这是我草拟的几件事,你看看。”

贾诩放下茶杯,双手接过,就着灯光读了起来。

这是刘协亲手所书的方案草稿,标题便修改了好几次,涂涂抹抹,最后改成了并凉振兴草案,后面写着几条纲领,其中有置牧苑、冶钢铁、通商道,但第一条却是兴教化。

贾诩将灯光移近了些,仔细阅读。

兴教化这一条,刘协提出了在军中设立学堂,教将士读书,知忠孝仁义,并提出要在队建立教师制度,不仅教授将士读书,还要协助将领做战。

贾诩沉吟了片刻。“陛下,读书人教将士读书,这应该不难。可是协助将领作战,是不是……”

“先生也是读书人,一样也是兵法大家。”刘协说道:“并凉虽入华夏疆域数百年,但很多人对华夏并无太多的信念。这不是他们的错,温饱尚不能满足,谁又顾得上礼义呢。配备教师,不仅是为了让他们知礼义,更是想将他们的求生智慧保存、提炼,让他们活得更好,当然也包括在战场上活下去。”

“陛下用心深远,自然是好的,可是急切之间,哪来这么多的教师可用?”

“这也是我与先生商量的原因。”刘协笑了。“我想请先生教授一些年轻人,等他们学成了,再让他们去教授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也就是两三年功夫,大概就有足够的教师可用了。这件事原本想让杨修负责,但他去了汉阳,只能辛苦先生了。”

贾诩摆摆手,沉吟片刻。“陛下有心在凉州兴教化,臣求之不得,焉有辛苦之说。只是凉州户口有限,没那么多闲人可用,只能从军中挑选。这课程不能太难,否则见效太慢。”

刘协抚掌而笑。

他就知道贾诩不会反对,所以刚准备好草稿,就先和贾诩商量。这件事不仅需要贾诩的赞同,还需要贾诩去推行。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增养出一千名教师,借以掌握十万大军,将他们变成朝廷的精锐,而不是韩遂那样的将领的部曲。

只有这样的军队,他才能放心的带着出关,平定天下。

如果还是像董卓、李傕一样,岂不是率兽食人?

“陛下容臣三思,准备讲义。”

“应该的。”刘协竖起两根手指。“讲义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何而战,如何而战。”

贾诩眉毛轻扬,深邃的眼眸中闪出一丝亮光,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躬身而拜。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