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14章

作者:庄不周

杨定阴着脸,一言不发。

杨修也不解释,自己给自己添了一杯酒,举起酒杯,迎着阳光,眯眼细看了一会儿。“种辑、左灵欺君枉上,污蔑宁辑将军造反,陛下震怒,本当斩首以明律法,只是陛下仁义,又当用人之际,这才命他们将功赎罪,出使荆兖。你说,他们会尽忠职守吗?荆州、兖州会勤王吗?”

杨定心乱如麻。

在他看来,种辑、左灵死里逃生,大概率不敢敷衍了事,应该会想一切办法完成使命。

兖州的事不好说,毕竟有张济拦在陕县,兖州兵过不来。荆州兵就不好说了,荆州牧刘表是宗室,如果有可能,应该会派兵勤王,或者直接派兵入武关,进攻关中。

即使李傕、郭汜放下矛盾,合兵一处,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总而言之,和天子发生冲突,绝非明智之举。

杨定原本就没有造反的决心,现在又被杨修说得六神无主,越想越不安,僵持了片刻后,他强笑着向杨修拱手致谢。

“公子言重了,某忠于朝廷,此心天地可鉴,又怎么会被人所误呢。”他站起身,挺起胸口。“我这就随公子出营,去向陛下请罪。”

“甚善!”杨修长身而起,伸手示意。“将军,请!”

——

杨定下令将士解甲,大开营门,迎接天子驾临。

他本人亲自出营数里,来到刘协面前,躬身请罪。

刘协摆摆手,寒喧了几句,邀杨定同行。

来到杨定的大营,检阅了杨定的部队,最后随杨定来到建堂。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刘协开门见山。“将军知道张济复叛,与李傕、郭汜结盟的消息了吧?”

杨定躬身施礼。“陛下,这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李傕、郭汜不来便罢,若是敢来,臣愿身先士卒,为陛下斩此二贼。”

刘协点点头,也不戳破杨定的牛皮。“将军以为,李傕、郭汜若来,大概有多少人马?”

杨定掐着手指算了算。“臣以为,李、郭相攻数月,损失不少,诸羌又先后离开,兵力大不如前。以臣粗略估计,当在三万到五万之间。”

刘协很意外。“还有这么多?”

杨定笑了笑,露出一丝得意。

“陛下有所不知,凉州兵有如狼群,最耐苦战。虽一时受挫四散,用不了多久便能复聚。正如李傕、郭汜,之前互相攻杀,有如杀父之仇,如今形势有变,立刻化敌为友。李傕、郭汜当有兵各万余,胡轸亦有近万人,再加上其他诸将,五万人绰绰有余。”

第23章 最怂的表态

“胡轸也会来?”刘协很意外。

“有可能。”

刘协看看绷着脸,极力摆出一副凝重神情的杨定,心中暗笑。

挟寇自重,偏偏还要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真是难为他了。

说起胡轸,刘协不陌生。

作为董卓麾下的凉州将领,胡轸也算是赫赫有名。

不过不是他能打,而是他擅长内讧,坑队友。

第一次是与孙坚交战,他与吕布发生冲突,发狠要杀吕布,结果被吕布背刺,一败涂地。

第二次是奉王允之命,与徐荣一起去招降李傕、郭汜等人,结果他引李傕、郭汜入城,先坑死徐荣,再用王允祭天。

都说西凉人有勇无谋,一盘散沙,胡轸可谓是典型的代表。

如果他和李傕、郭汜在一起,那倒未必是坏事。

当然,方案要有所调整。

刘协有些头疼。

他对西凉诸将的了解太粗浅,连兵力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事胸有成竹?

公卿大臣人浮于事,大多不知兵,更没有情报收集的习惯,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将军营中有多少人马?”

杨定眼神闪烁,思索了片刻。“臣营中有步卒五千,骑千余。”

刘协笑笑。“如将军所言,有三到五万人来攻,将军能守得几时?”

杨定神情窘迫,吱唔了半晌,才道:“请陛下放心,李傕、郭汜若敢犯驾,臣必竭力死战。”

刘协瞅了一眼杨定,心中暗笑。

这可真是用最硬的语气,表最怂的态啊。

我要是信你,那才叫瞎了眼。

“将军忠勇,朕心甚慰。只不过战场凶险,李郭残忍,将军还是要多做些准备才好。万一战事不利,也可据险而守,待朕与诸将来援。”

杨定下意识地点点头。“陛下所言甚是,只是……”

刘协抬手一指。“华山天下险,将军何不移营山下,据险而守?”

杨定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就算华山天下险,如果没有援军可以期待,又或者粮食储备不足,地势再险也是死路一条。

杨定想了一会儿,一脸诚恳地说道:“陛下英明,只是臣退守华山,让开大道,李傕、郭汜岂不是可以长驱直入,威胁乘舆?若是陛下有什么闪失,臣万死莫赎。”

刘协笑了。“将军忠诚,朕是知道的,只不过将军却不知道朕。”

杨定看着刘协,嘴角忍不住上挑。“还请陛下明示。”

“你以为朕无一战之力,只能束手就缚吗?”刘协笑得更加灿烂。“禁军虽兵力薄弱,不及将军一半,朕又不及将军善战,却占据有利地形,坚守半个月不成问题。再者,有将军与安集将军(董承)据险而守,为犄角之势,李傕、郭汜又岂能全力进攻御营?”

刘协转头看了一眼杨定。“除非将军与安集将军不战而降,为虎作伥。”

杨定微怔,随即尴尬地笑道:“陛下言重了,臣岂敢。臣……臣不久前与郭汜恶战,仇怨未解,又岂能不战而降。”

粗鲁如他,也知道刘协这是调侃他。

董承是董太后的从子,与天子关系关近,怎么可能再背叛天子,投降李傕。

就连杨奉最近对天子的态度大有改观,恭敬得很,不太可能投降。

天子担心的就是他杨定一人。

“将军不必介怀,朕是不会相信那些闲话的。”刘协摆摆手,接着说道:“李傕、郭汜为乱关中数年,生灵涂炭,百姓百不存一,粮秣全无,他们坚持不了多久。若不能速胜,退却是唯一选择。”

杨定觉得有理,附和地点点头。

其他的都是空话,天子的这个分析倒是有几分道理。关中荒芜,李傕、郭汜只能以劫掠为生,只要他们据险坚守,李傕、郭汜久攻不克,退兵是必然。

早就知道天子聪慧,果不其然。

杨定有些庆幸。虽然他也是董卓旧部,但他没和李傕、郭汜一样丧心病狂,如今还站在朝廷一侧,或许是个正确的选择。

董卓都死于非命了,李傕、郭汜那两个蠢货又能猖狂几日?

从杨定的神色变化,刘协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他抓住这个机会,更进一步,与杨定分析当前形势,建议杨定选择最合适防守的地形。

让杨定和李傕、郭汜硬拼是不现实的,这货既没有那样的实力,也没有那样的勇气,为他选择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尽可能的多坚持一段时间,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这时候,杨修这个土著上场了,为杨定解说附近地形。

他就是华阴人,对附近地形的熟悉无人能比,口才又好,说服力极佳。

杨定虽为将多年,说到底还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上阵只知道莽一波,知己知彼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在西岳庙驻扎了半个月,他连西岳庙周围的地形都不清楚,更别说华山诸峪了。

听了杨修的解说,杨定才知道刘协说的华山天下险对他有什么意义。

这么好的利形,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守上十天半个月简直不要太轻松。

杨定拍着胸脯保证,只要陛下能为我筹集足够的粮草,我一定能坚守住,不让李傕、郭汜占到一点便宜。

刘协不动声色的笑笑。

说到底,杨定还是首鼠两端,不肯把话说死,随时准备跳反。

要他守住阵地,先要给他粮食。

“将军放心,李傕、郭汜到来之前,朕至少为你准备半个月的粮食。粮尽之日,若李傕、郭汜依然未退,朕又不能为将军解围,不管将军如何选择,责任都不在将军。”

杨定扬起了浓眉,静静地打量着刘协片刻。

杨修等人也诧异地看着刘协。

这话可说得不妥,不等于允许杨定投敌吗?

刘协叹息道:“皇帝不差饿兵,有粮而不守,是将军不忠。无粮而命将军坚守,是朕不仁。你我君臣,当各尽其责,不能强人所难。朕竭尽全力,只能为将军筹措半个月的粮,将军不因此苛责朕,朕又岂能苛责将军,要求将军战至最后一人?”

杨定低下了头,沉思片刻,重新抬起头,咬咬牙,向西岳神像拱手道:“陛下,当着西岳之神的面,臣立誓,但凡营中还有一粒粮、一匹马,臣必不负陛下。”

第24章 无能国舅

离开了杨定大营,刘协重新上马。

杨修赶了过来,借着扶刘协上马的机会,轻声说道:“陛下临机应变,臣自愧不如。”

刘协在马背上坐稳,看着杨修。

他知道杨修在说什么,刚才众人的表情如此丰富,他想不看都不行。

“德祖,朕不是临机应变,而是肺腑之言。”

杨修愣住了。“陛……陛下?”

刘协摆摆手,示意杨修不必再说。

他当着众臣的面对杨定说那番话,自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多日思索的结果之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不是不说就不会发生。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摆在明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要求每个人都忠贞不二,愿意与大汉共存亡,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事。

朝中有多少人心怀去意,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少了不能少,三分之一总是有的。

与其留着他们吃白食,不干活,说不定还在暗中通风报信,不如好聚好散。

话又说回来,他对那些人也未必满意,迟早要精简一部分。

让他们主动离开,免得大家面子上不好看。

具体到杨定,他如果想跳反,你拦得住吗?

与其大家互不信任,不如把话挑明了。有没有用,看天意。

杨修张了张嘴,却没说什么,默默的跟在刘协马后。

他算是领教了天子的特立独行,果然天才的思维都是不可理喻的。都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是又有几个人真能做到如此坦荡,而且是对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

刘协来到渭水南岸的董承大营。

与杨定被动模仿周亚夫不同,董承多少表现出了一点对天子的尊重,亲自出营迎接。

但他的大营比杨定还不如。

大营警戒松弛也就罢了,将士的精神状态也很差。一个个衣甲破烂,面黄肌瘦,看到天子策马而来,他们依然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勉强挺起胸膛的人也坚持不了多久就露了原形。

与其说他们是战士,不如说他们是难民。

“阿舅,何以至此?”刘协低声问道。

董承是董太后的侄子,刘协儿时寄养在永乐宫,由董太后抚养成人,与董承时常见面,称其阿舅。

董承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散去。“陛下,臣本非西凉旧部,无奈而为牛辅部曲,继而为李傕所制,一向不为西凉人接纳,这些年将士伤亡而不能补,衣甲不全而不能换,久而久之,自然成了这般模样。上次在新丰,臣所部折损过半,元气大伤啊。”

刘协抬起头,看向两侧的将士,不禁鼻子一酸。

朕太难了。

既然决定董承移营平舒城,再看他的大营布局也就是个过场,大致看了一遍后,在渭水边,刘协与董承并肩而立,由杨修向董承解释了作战计划。

董承并不意外,反倒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等杨修解释完,刘协示意杨修退下,打算单独与董承聊几句。

“阿舅,你能守住平舒城几日?”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