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尽头 第258章

作者:一桶布丁

“哇哦,老师真是料事如神,他跟我说了,如果我找你要批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教育我基地要节省资源……让我告诉你,不用扯这些,他已经跟卓叔叔交代过了,让杜阿伯那边派艘小船来接我去吴刚号,然后跟着吴刚号上的摆渡船回地球,费用不需要额外走基地的账。”

“杜阿伯又是谁?”陈洛皱着眉头问了句。

“额……杜邦勒老先生啊?三号基地不都是他们赞助建起来的嘛?”

陈曦眨巴着眼睛答道,然后像是想到什么,献宝般的解释道:“对了,导师还说了,他没给你准备这个通道是希望你能在月球基地里沉下心来,尽快把核聚变项目给做出来,他的火星改造计划就差这边的关键技术链了。他也不想你过了30岁还拿不到毕业证,那就太丢人了。”

“陈曦,话是这么说的吗?这能怪我吗?我就问你见过谁家博士生导师给学生毕业硬设一个门槛,把可控核聚变点火后稳定持续运行时间超过半年才能毕业的?你觉得这正常吗?”

“额……也不太过分吧?导师说他把之前的研究材料都给你了,还破格给你配了个智能助手,你只要脑子没太大问题,肯定能做出来。而且我的毕业要求是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在26岁前拿到菲尔兹数学奖,还说超过26岁就不给我毕业了,嗯,这个要求也很难的吧?”

“算了,你的随身电脑呢,我给你批条。”陈洛啥话都不想说了,直接一摊手。

他既懒得跟着小丫头解释有他导师的面子,大概率只要一封推荐信,这个奖项拿了也就拿了。陈洛也不想让丑陋的学阀故事,将小师妹那颗纯粹的学术之心蒙上一层阴影。

这种苦他一个人背着就行了。

谁让他是大师兄呢?

“谢谢大师兄,除了导师之外你最好了!”

陈洛接过小师妹递来的随身电脑,在已经写好的请假条上按下电子手印,然后点击导入系统,出现系统通过的提示后,随手将巴掌大小的辅助电脑递给了陈曦。

“行了,已经报备了,你可以联系卓主任了。谢谢师兄,下次再来嫦娥基地我给你带最好吃的麻辣鸡翅。”

“你记得多带两双平底鞋就行了。”

陈洛话音还没落下,就看到陈曦已经蹦蹦跳跳的跑得没影了,不由得又是一阵郁闷。

上帝果然是最公平的,给了小师妹天才的头脑、漂亮的脸蛋跟开朗的性格,然后没收了她的愚蠢、丑陋跟自闭。

MMP!

……

目送着小师妹消失在通道拐角,陈洛下意识的摇了摇头,然后转身走到另一边的十字通道口,右转来到电梯前,验证身份之后走进电梯。按下-5层的按钮,当电梯再次打开时,一个巨大的圆形机器展现在陈洛目前。

这就是陈洛个人负责的可控核聚变项目了,也是他的毕业设计,代号参宿一号。

放在基地N系人型机器人出现之前,一个博士生负责如此宏大的项目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即便放在现在其实也不太可能。但当这个项目有海量的资料支持,各种关键材料有整个基地十八个世界一流实验室做后盾,还有反重力材料研究突破做补充的时候,再加上输入图纸就能施工的机器人,就变得很简单了。

而且太空探索大学大型研究基地实验室的那些叔叔阿姨们得知陈洛的毕业设计就独立造出可控核聚变的机器时,真的是可心疼这位宁孑特招的大师兄了。他的所有科研需求基本上都直接排在最优先级。

哪怕只是一颗小螺丝……

所以每当陈洛一个人面对这台机器时,内心所有的愤懑情绪都不翼而飞,整个人瞬间便能平静了下来。

因为陈洛知道这座基地他所嫌弃的一切,却可能是百分之九十九点无限个九的同龄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这本就是他选择的人生,哈,改造一颗星球,让风暴肆掠到处一片荒芜的火星变得跟地球一样宜居,光是想想都让他灵魂感觉震颤。

不得不说他那位大老板洗脑跟画饼能力是真的很强。

参宿一号的设计构思属于激光核聚变的变种。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大概可以理解为把一个直径极小的燃料球均匀加热到一亿度左右,这种高温高压下,核外电子就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这样两个原子核就能相互吸引然后碰到一起。两个原子核聚合后就会生成更重的原子核。这一过程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

理论清清楚楚,甚至在数学层面所有反应数据都有已经处理得极为详尽,但真要让这玩意儿稳定运行,难度极大。更别提还要可控。光是内部复杂的导线想要完全理解清楚都是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不过陈洛已经在这台机器上耗费了七年时间。

在宁孑确定他水平能拿到硕士文凭后,就给他布置了这个任务,这期间他发的所有论文都是围绕这台机器做的。能获得诸多奖项也是的确解决了许多问题。

比如如何提升入射激光总能量转化靶丸内爆能量的效率;将内爆压缩过程中加热跟压缩过程分离,极大提高安全性;以及在内爆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等离子体流体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增长。

毫不夸张的说,在陈洛看来,眼前这台机器绝对要比他的命重要。

唯一的问题是,目前这台可控核聚变发生器只能稳定运行大概一百多个小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可知问题。

的确都是不可知问题,因为许多问题是随机出现的。

不过陈洛倒也并不气馁,一来这台机器已经代表了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核聚变技术;二来,宁导前段时间刚帮他检测过机器,并给出了他只需要在解决些小问题,让机器稳定运行时间能达到300小时以上,那么稳定运行半年甚至更久都将不成问题。

虽然对导师其他方面的不靠谱有诸多吐槽,但在学术方面陈洛是无条件相信宁孑的。因为导师从没错过,任何一次学术争论,从月球基地到极为复杂的火星人工捕获质量计划,具体实施时,女娲号的指挥室里一群大科学家们每天都要吵架,吵来吵去,最后都是他的导师站哪边,哪边肯定赢。甚至单边赢。

那论据详实舌战群儒的风采……算了,学阀的风采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陈洛早已经习惯了。

收拾了情绪,陈洛来到操作台前,打开连接了参宿一号的操作电脑,开机验证了身份后又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随身个人电脑直接放到了操作台上,系统随时提示已经连接。

基本上目前学校所有智脑类设备的操作系统都是由基地跟有为集团联合开发的鸿蒙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拥有跨平台兼容的数据库,以及智能且安全的多设备验证模式跟设备间高速数据交互传输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安全且方便。

就好像此时陈洛正在向参宿一号的操作电脑同步在昨天收到陈曦的计算结果后,对参宿一号内部信号结构进行微调。

这次微调主要是根据小师妹的计算结果,在智脑中模拟之后,认为目前参宿一号运行一段时间后频频出现问题主要是内部烧蚀压不足,导致和聚过程中燃料在某个环节混合,从而造成内部能量分布不均匀,导致压力缸负荷非线性增长。

当压力缸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间长了达到临界值后就会触发参宿一号设计好的安全策略导致主动停机。同时因为其内部负荷不稳定,加上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会让机体周遭的传感器无法准确判定内部状态,所以就出现了现在频繁花式报错的情况。

陈曦只负责通过数学方式计算各种变量,然后再通过智脑模拟出可能出错的范围,具体调整只能陈洛自己动手。

不对,也不能说是他亲自动手,他只是在智脑上重新修改设计,输入到主控电脑后,自然会有机器人来负责根据指令进行实践操作。

没错,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就是这么个工作流程,真正需要常驻科学家动手的地方很少,曾经那种研究生洗瓶子洗到吐的情况随着机器人的普及几乎已经绝迹。

现在N系列科研机器人已经开始着手开发第六代了,哪怕是再穷的实验室也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二手N1系列科研机器人,算下来可比让学生洗更省事,尤其是用来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绝对比用人工要放心许多。

免费的学生可能偷懒可能抱怨,甚至使坏,但机器人不会。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压力减轻了,对于这个时代的研究生来说,或许能节省许多重复枯燥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准备各种耗材,繁琐的数据记录,试验后的检查、清洗等等工作,但也有了必学的内容,比如如何跟实验室的辅助机器人打交道。

最大的压力大概就是对于那些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来说更难毕业了。

陈洛虽然在闲下来时总有诸多抱怨,但他大概都没想到他的求学经历本身在其他人眼中就已经成了一个传奇,甚至可以说某种让人无语的标杆。

尤其是在其他导师需要PUA的时候。

“陈洛都知道吧?人家宁院士的学生,人家都拿诺贝尔奖了,到现在还没资格毕业。自己想想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导师刻意为难他吗?是因为诺贝尔奖不值钱了?是因为导师对他的爱啊!你以为我想卡你毕业?错了,我是希望能为你们做得更多啊!”

……

好吧,对于陈洛来说这些都是浮云。跟着他的导师做研究自动帮他隔绝了这个世界上其他纷杂的事情。他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就好像此时,当他把昨天花费一天时间做的内容上传成功,又经过智脑二次验证之后,指令便下达给待机状态的机器工程师们。此时随着机器启动的声音响起,机器工程师们也开始了动作。

各种型号大小不一的机器人按照智脑分配的任务已经站在了参宿一号的维修口前,当机械臂打开门时候,机器人们鱼贯而入。同时陈洛面前的电脑上已经自动显示出预估施工完成所需的时间——十五小时三十一分,随后开始倒数。

同时屏幕自动切换成内部的监控画面,可以随时切换需要关注的画面。

陈洛兴奋的搓了搓手。

他有种预感,说不定再坚持段时间他就可以毕业了!

第249章 新时代的大格局

月球第一基地,陈曦正在她收拾得满满公主心的临时宿舍里打着视频电话,号码显示拨通后,大概一秒钟左右卓明谦的身影便投影在了对面的墙上。

蒂姆·库克判断的没错,十年时间有为的确改变了世界通信业的格局。

随着全息技术、长途信息传输技术、数据压缩解压技术的升级以及跨空间中继线路的铺设,已经成功将地月之间的通信时间压到了一秒之内。

要知道按照地月之间40万公里的距离计算,即便不算中继卫星跟信息途中无数设备接受、转化、传送信号消耗的时间,就是纯粹的光速来一趟也需要大概1.28秒,简单来说信息传递超越光速了。

而且地月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并不能完全体现出这项技术的强势。理论上来说如果未来火星环境改造计划成功,只要铺设足够多的跨空间中继线路,火星到地球的信息传输也能做到即时通信。

如果更进一步,还能在地球到火星沿路铺设足够多能连接跨空间中继器的信标卫星,那么慢速飞船也能在航路节点跟地球进行实时交互。

由此可见这项技术有多么伟大。

当然过去的十年本就是科技发展井喷的时代,而且如果有心人归纳一下的话,会发现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为了实现文明太空移民而发展的前置性技术。就比如超光速信息传递速度。

想想看吧,按照火星跟地球轨道,当两者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会在三分钟到半小时之内摇摆的时候,对于地火之间的联系会多让人恼火。在远地点想给地球打个电话需要等待半个小时才能接通,对于习惯了互联网时代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无法接受的。

火星距离地球还不算远。

如果通信技术没有革新,更远的宜居星球相对于地球来说,将可能成为一块鞭长莫及的飞地。短期内还好说,时间长了之后,在无法方便沟通的情况下,地球对其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弱,天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

大致可以参考封建时代庞大帝国对其疆域的掌控力度。距离中心越远的领土,越容易反掉又或者直接被颠覆。

太空远航时代其实也差不多。

真要联系一颗星球需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经过几十上百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发展之后,那里的人还是否还承认其文明源自于地球还真就不好说了。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集体记忆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只需要悄悄修改教科书,再静静的等待三、五代人成长为社会中间力量,历史起码在某个文明阶段便改得面目全非了。

现在看来起码在目前这个阶段这种事情地球作为母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

“卓叔叔,老师交代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的假条大师兄也已经批了,信息也已经同步到官网学生管理后台了,您帮我联系一艘船明天把我接回女娲号,好不好呀?”

“哦,等等我看看啊。嗯,的确已经收到你的申请了。陈曦啊,你是要回女娲号上的分院报道还是想回地球一趟呢?”

“额?想回家一趟。”

“那还是先去吴刚号吧。女娲号刚接到去土卫二的科考跟样本搜集任务。现在去女娲号上会很麻烦。”

“女娲号又要去土星?这次是要搜集什么?”

“基地从上次捕获的样本中发现了许多高活性有机小胞,所以怀疑土卫二上可能已经存在单细胞生物,所以这次女娲号带了六百多辆无人挖掘机过去,这次打算搜集足够多的样本确定土卫二是否有生命存在。”

“卓叔,女娲号那带的可不是无人挖掘机,是探索级星际探测采集车。不过为什么是土卫二?土卫二上不都是冰吗?还没有大气层?”

“哈哈,那你真是问对人了。我一窍不通,不过我建议你抓紧时间回家办完事,因为等你老师回来可能又要给你布置任务了。这次如果顺利的话,大概就要开始落实土卫二迁移计划了。这可是个大工程,我上次听他们说现在还有十多个方案在讨论中。三年啊,从之前一千多个方案淘汰到现在还有十多个方案……按照宁院士的习惯,我估计最后这个问题可能就是你的硕士毕业设计了。”

“啊?谢谢你卓叔叔,那说好了,明天我等船来。”

“嗯,你留意邮箱,联系好船之后我会把接你的时间发过去。你按时到基地港口就行了。”

“好的,再见卓叔叔。”

“再见。”

……

挂了电话陈曦的笑脸瞬间垮了下来,变得愁容满面。

把土卫二夺走,然后送给火星当卫星,这样就能用土卫二上丰富的水资源来滋润火星,彻底改造火星环境。这个计划五年前就提出来了,到现在还没动静,自然是因为难度太大。难度能跟曾经一部特别有名的科幻电影《流浪吧!小破球》比肩了。

即便土卫二的大小都不用跟地球比,大概也就只有月球的七分之二,但其优势是整颗星球上的水含量丰富,或者说氢氧元素极为丰富。只要能成功送到火星附近,在火星获得足够的重力后,能让火星表面跟地球一样成为一颗百分之七十以上面积都成为海洋的小蓝球。

问题是这些星体在一个系统中是不停运动的。

土星有62个卫星,大家处于微妙的平衡中,要把土卫二悄无声息的移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起码要让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这些其实都还在其次,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哪怕移走土卫二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动静,很快也能自然调整成另一个稳定态。

哪怕中间会有一些破坏也不怕,反正整个土星系统里没人。

嗯,激进的环保人士大概要疯了,这绝对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一次。好在如果放大到整个太阳系,这么点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依然很麻烦啊。

虽然说三年时间从一千多套方案缩减到十多套,但要知道每一套方案都是极为复杂的。一旦开始正式实施,每一步动作都意味着海量的资源投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点失误需要弥补的资源跟工程量都是海量的,分分钟让这个世界最赚钱的公司瞬间破产。

这就是涉及到星际的工程了……

当人类只能在地球上玩的时候,微观科技的巅峰——芯片被认为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奇迹,但当人类可以走出地球之后,涉及到星球的任何一个宏观工程其难度跟耗资再对比曾经的芯片技术,都让后者显得像闹着玩一样。

拿这种事情当她的毕业设计?

陈曦突然便觉得身上压力山大。

这一刻她想到了历经十年,连诺贝尔奖都拿到了但还是没能达到导师要求顺利毕业的大师兄,突然整个人就不太好了。

大师兄起码是卡在拿博士学位这一块,她可能会卡在硕士文凭这一块。

太难了!

……

地球,华夏,燕北太空探索大学大型科研基地。

挂了陈曦电话的卓明谦顺手在桌面划了一下,在手势操作下,一个传统智能手机拨号画面直接显示在办公桌的桌面上。

“小艺,帮我联系杜邦勒先生。”随口吩咐下去之后,拨号画面消失,桌面上则出现了近期这位杜邦勒先生在诸多私域或者公共媒体上的信息。等待接通的过程中,随便在桌面上点一点就能了解到近期这人做过些什么,可以说非常体贴。

起码在寒暄的时候,可以不缺话题了。

不过卓明谦显然对这位老先生最近做了些什么没太大兴趣,他的目光还是锁定在另一边正在制作的表格上。

马上就是国庆日了,他得把新一批的实验室升级名单给整理好。

一般来说,再好的激励政策,过去十年之后都会变得僵化,并失去原本的活力。这跟管理是否科学无关,主要是经过十年的沉淀,往往那些牛人已经能脱颖而出,掌控足够的资源。剩下的则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中流砥柱。因为各种原因开始混日子,又或者把精力放到内耗上。

毕竟是人情社会,只要呆的够久,圈子一旦形成,总有亲疏远近之分。

但在这座基地显然并没有这些问题。

初期升级快的那些大牛都已经分配到太空里的实验室去了。当然也会有一些科研大牛,对太空那些宏大的项目不感兴趣,就想守在基地这一亩三分地上当老大,但这样的大牛一来着实是少数,二来如果在地球上成果不达标,实验室规格还会倒退,甚至人都可能被劝退。

而且在任何都研究室都有的所谓派系关系跟人情关系在这里都派不上任何用场。因为现在已经公开了秘密,所有个人实验室的升降级,实验室负责人所能掌控的资源额度,都是由人工智能系统介入管理的。几乎没有人情可讲。

用了几乎两个字,还是有人能影响系统决策的。

上一篇:随身博物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