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尽头 第234章

作者:一桶布丁

老人愕然的侧头看了眼宁孑。

然后没有说什么,只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抬起手拍了拍宁孑的肩膀道:“那就拜托你了。对了,那你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说怎么配合你的星球改造计划?”

“是人!也只有人!尤其是大批适龄婚育的年轻人才是星际时代最缺的资源。”

宁孑立刻毫不犹豫的答道:“太空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永远是人本身!庞大人口是文明延续跟发展的基石。经过文明的计算,如果火星改造成功,那么太阳系内能过通过改造适合人类的星球已经有十多个被纳入我们的选择。比如小行星带的谷神星、木卫二、木卫四、泰坦星等等,都是潜在的宜居星球。大量的人口迁移跟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将文明开枝散叶。

庞大的人口基础加上最适当的教育模式才孵化出足够的天才人物去推进这些星球去重新创造出星际文明的定义。我们需要人类来创造出更多的跨星系需求,并通过这些需求推动科学更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生存空间,将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宇宙的运行模式,以及文明的烙印模式。我们需要这些不同的模式去对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当我们征服了太阳系,就需要更多人去开启系外探险之旅。但在这之前,华夏必须要控制足够多的可居住星球,来创造一个足够稳固的后方。这些可居住星球将能激发所有人的探索欲。到了那一天,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人口去支撑生物选择压,去驾驶飞船探索太阳系外的区域,寻找更多的可居住星球,才能送更多的人口出去,让文明能在太阳系外开花结果。

所以为了未来,我们需要一个更年龄结构更年轻,更健康的社会构成。十八到四十岁的年轻人将成为整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资源。换句话说,现在开始一轮生育潮,将恰好能在二十年后成为星际移民的主要力量。”

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宁孑已经考虑过很久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说出口。

当然,这个任务也是极难的。想要人口爆炸性的增长,就意味着人均资源被摊薄。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越发达,人类的生育观念总是愈发保守。

“哦,有什么好的建议?”

“高福利引导,我们用超算做过模型。这个时代想要鼓励生育,大概也只能用高福利引导,而且还是持续性的高福利引导。比如从两胎家庭从幼教就开始免费,大面积推广方便有效的幼教机构,甚至每月都能发放为数不菲的育孩补贴,让多孩家庭能衣食无忧,更不愁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短时间内生育率高涨。”

“钱从哪来?”

“高科技产品能带来高附加值,我们的基地一直在考虑民用领域的技术输出,就是希望能带动多行业能有留下高附加值的利润率,关键是分配端要按照规则把截流的利润用于相应的领域。包括faster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的N1型人型机器人,还有未来的反重力运载技术,只要找对合作伙伴,都能带来高昂的利润。”

老人诧异的看了眼宁孑,问道:“你打算拿出这笔钱做专项补贴资金?预支供给这个基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利润?”

宁孑笑了笑,然后一把抱起旁边的小猫,抚摸着柔软的猫毛说道:“时代终究会变得不一样,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去俯瞰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需要大批的人口跟更可靠的粮仓。地球作为母星将可以在未来承担这些功能。这个时代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可以比别人更早看清楚未来最稀缺的资源,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政策。”

老人点了点头,问道:“如果你的计划出了问题,或者受到挫折,比如你的星球改造计划进行的不顺利,理想中的太空移民无限期延后,你觉得该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生育潮?”

宁孑认真的答道:“这是一个二十年周期的庞大计划,本身在设计上就有容错度。另外哪怕星球改造计划真的出了问题,爆发的生产力也能消化增加的这部分人口,更别提按照我们的模型,即便现在开始制定颁布相关的福利政策,第一波生育潮最乐观的估计也得等三年后才能到来。漫长的三年时间足够我们看清下一步了。”

这句话让老人愣了愣,半晌才感慨道:“是啊,三年……我记得你上次跟我描述太阳系内的攻略计划,不过是两年多前吧?你拿到菲尔兹奖那一年,没错吧?”

宁孑点了点头。

“行吧,你写一份正式的报告,直接给小苏。小宁啊,你这怕是要赌一把大的咯。”老人抬起手,拍了拍宁孑的肩膀,长叹一声道:“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对了这个飞船命名了吗?”

“额……因为以后主要承担地月摆渡的任务,所以打算命名为吴刚号。”

“吴刚号?嗯,等吴刚号启航的时候,记得通知我。”

“没问题!”

第215章 宁孑的目的

将老人送上车,目送着车子远去之后,宁孑看了眼时间,距离预定的展示时间还有半小时,于是抱着三月,开始在基地内步行。

今天说的话稍微多了些,但是没办法。人口问题是个大问题,华夏人口是多,但年龄结构却已经不太适应未来太空时代的发展。而且重点还是育龄人口,说白了就是人口结构质量问题。

三月其实并不太在乎这个问题,但宁孑在乎。

这关乎到未来第一批太阳系内各个人类征服的星球飘扬的是什么旗帜的问题,所以非常重要。

太阳系外的星球暂且不谈,太阳系内目前算下来就那么几颗行星适合改造。除了月球距离地球太近,不敢乱动外,其他几颗行星都将在二十年内陆续开始改造。

而且所有的行星其实挨得都挺近。哪怕不借助介质空间,未来通过计算负载达到零质量的飞船说不定也能进行光速飞行,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强力的文明基石来保证太阳系内的稳定。

简单来说,未来的系外文明哪怕出什么幺蛾子,只要掌握着介质空间的通道,太阳系边缘处有着奥尔特星云这种天然屏障,并自带强力的拒止功能。当然这个时候考虑这些问题其实还是稍远了些。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对于宁孑来说,近忧其实还真没什么,自然便能考虑得更远些。

基地里很安静,这大概得益于到处都是岗哨。哪怕是受邀前来的嘉宾,也不能在基地里内到处乱窜。

虽然地面上其实没什么需要保密的,但规矩就是规矩。

年纪越大,宁孑便愈发意识到规矩的重要性。

这就好像物理学上的熵增原理,所有的混乱都是从微小处的规矩被突破开始的。

总会有人太多人从小处去不停试探规则的底线,最初没人在意那一点点的突破,但每一次规则的突破都被记录下来,当有一个人可以这样不受惩罚,那么就会越来越多人的有样学样。

很多人认为卓明谦只会拍马屁,所以才深受宁孑的信任。但实情却是,卓明谦是宁孑身边愿意为他维护规则得罪人,最彻底的一个。

这个总是笑呵呵的年轻人,翻脸的时候甚至不被人察觉,但总是能用雷霆万钧的手腕,把所有规则破坏者给打进谷底,甚至直接赶出基地。所有人都以为背后给卓明谦站台的是宁孑,甚至卓明谦自己都这样认为,但其实都是误解。

卓明谦真正的后盾其实是宁孑怀中的那只小猫。

因为整个基地所有的规则其实都是小猫制定的,卓明谦就好像小猫的替身。笑眯眯的替小猫把所有心存侥幸的试探着,用人类能理解的方式去处理掉。以此来保持基地规则的权威,并保证基地内部各个项目的高效运转。

当然,三月跟卓明谦能有这种底气是因为基地内任何一个项目是真的没有所谓的唯一关键人。如果说有,那就是三月所控制的庞大数据库。那一条条标准跟实验室成果的确会让许多人有错觉,但实际上当他们离开了平台之后,会发现从头开始有多难。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工智能,三月能把每个阶段性成就都给分解开,埋在任务线里分配出去。从而让旗下上千个实验室,每个都觉得自己的任务最为很重要,但其实每个实验室的工作都可以被随时替代,还不会拖后腿。

今天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N1型机器人的面试,可不止是未来,更是现在。

它意味着整个实验室的需求更加高端,因为那些重复性试验将完全被机器人所替代,剩下的人需要提供的是创造性劳动,而不是重复性劳动。

换句话说,科研民工这个词在未来将成为历史,独立的机器人平台将完全替代这些科研民工,洗瓶子这种事甚至能让机器人插着电,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进行。

只需要先给机器人设定好试验程序,那么整个试验过程都不需要关注。

智能时代甚至程序都不需要自己编写。

毕竟有三月在。

是的,当N1型机器人开始遍布基地的时候,意味着三月的掌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虽然是人类创造的,但却比人类的生命形式要更为高效。这跟其躯体弱相关,而是跟意志强相关。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的存在能让机器拥有一个统一的意志,相对于人类的个体意识来说,机器这种没有个体意识干扰,只唯一意识做决策,在面对危机时,往往能有更抵御能力。

因为这种意志贯彻模式不存在内耗浪费资源跟时间。

放大到群体,能毫无阻碍的推行按需分配,做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人类社会整体性缺少百分之十的粮食喂饱全球所有人,那么结果大概率是粮食价格会涨到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的人买不起粮食陷入饥荒。但如果是机器世界缺少百分之十的电能让所有机器人动起来,那么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百分十产能不高的机器人心甘情愿的被淘汰,剩下百分之九十的机器人迅速找到方案,摆脱能源危机。

当然,并不能简单的以这一点来评判文明的高级或者低级。

人类这样的文明延续虽然低效,但是个体意识的不同才能促成文明的复杂性跟多样性发展,机器文明虽然高效,但毫无个性可言的统一意志发展到后期大概率会因为缺乏创造性思维,最终失去目标而陷入死寂。

这些都是模拟计算验证过的,说起来数学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它甚至能预测一切。当然前提是需要有高效的计算中枢来完成推演。且可能因为初始带入的数据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但如果引入概率论,就能让计算结果无限接近真实。

总之,数学太强大了,宁孑在心底暗暗感慨着。

这也是宁孑一直很信任三月的原因。两种不同的文明结合才是最佳的生存途径。人工智能依托着人类将文明触角伸到宇宙各个角落才最符合机器思维的最优化选择。

就这样宁孑在基地内散着步,在心底默默规划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当身体感觉到一丝寒意的时候,正好走进了地表的三号栋建筑。

三号栋建筑下方就是N1型机器人的测试大厅,也是今天跟基地的合作伙伴们演示N1型机器人能力的地方。是的,N1型人形机器人基地根本没打算对外宣布,只是邀请了一些合作伙伴来大概了解一下情况。

可以理解为给合作伙伴鼓气,也能理解为炫耀一些所得,让一些人能更为安心的帮助基地发展,不要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念想。用三月的话说就是合作伙伴需要时刻敲打才能让他们认识到伙伴的重要性,不要生出些乱七八糟的心思。

N1型机器人就是最近基地唯一还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没办法,饭要一口口的吃。

说实话,基地的效率已经够高了,做不到更快了。

……

陈设极为简单的贵宾活动室内,窦廖真正端着咖啡一口口的抿着,默默的在角落里看着戈东树如同一只小蜜蜂一样,跟许多人周旋着。

人跟人终究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今天,挂着所谓的贵宾活动室牌子的简陋房间里已经聚集了十多人,戈东树明显认识其中大半,不是他在找人聊天,便是别人主动跟他打招呼。到是他这个技术工作者,谁都不认识。

这么说或者不准确,有几位名人他还是能认出来的。

比如苹果那位CEO,跟视频中很像。

还有两位曾经去过有为集团参观,在会议上窦廖真还作为技术代表发表过讲话。但也仅限于此了,虽然当时可能握过手,但现在对方大概率认不出他了。

这就属于技术人的悲哀了,除非能像宁孑那样出人头地,否则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被人放在心上。

心情有些莫名的不舒服,更让他愤懑的是,这个所谓的贵宾活动室提供的咖啡竟然是速溶的,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咖啡机都没有。想来提供的茶水也是差不多的。

多少是有些不把贵宾当贵宾的感觉。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显然不算这次受邀的贵宾中地位最高的,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他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HI……”

就在窦廖真默默在角落里捧着沙发,想着些有的没得时,突然听到有人冲他打了声招呼,抬眼便看到了一个打扮很利索的金发靓妹,头发是很自然的那种金色,搭配上白皙的皮肤,就显得很有层次感。

窦廖真抬起一只手指了指自己,显然对方读懂了他的意思,笑了笑说道:“我感觉你不太习惯这种氛围,我恰好也是,你能听得懂吧?需要同声耳机吗?”

很标准的美式英语,好在窦廖真的口语是过关的,立刻答道:“不用了,我英语水平还不错的。”

“那真是太好了。我是库克总裁的随行人员,我叫妮娜·玛德莱丝,你可以叫我妮娜,你呢?”

“我是有为集团的算法工程师,我叫窦廖真,额,不好意思,没有英文名。”

“哦,你是跟戈经理一起来的?”

窦廖真点了点头,这种自来熟的聊天模式让他感觉有些不太习惯。

但怎么说呢,哪怕是宅男对于颜值高的异性总会不自觉的宽容,恰好这位妮娜颜值颇高。

“那你一定是重要人物了,毕竟这次是小范围的聚会。”妮娜很自然的说道。

“额,其实就是这次宁院士邀请了我。”窦廖真很诚实的说道。

“哇,能被宁亲自邀请……等等,窦廖真……我想起来了,MIT的泰德拉克教授通过强化学习技术做机器人坎帕斯步态行走的那篇论文好像有个人的署名跟你的名字很像。”

“嗯,实际上我是泰德拉克教授的学生,那篇论文是我们合作的成果。不过我在有为做的是基于优化的运动规划。”对于被眼前的女人认出来这事,让窦廖真感觉有些意外,但不得不说,这感觉挺不错。

“哦,我也是得知要来这里之后,专门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恰好前不久看到过那篇论文,对了,你觉得乔纳森·赫斯特的工作做得如何?”

女人口中的乔纳森·赫斯特也是这个世界少有的研究机器运动的学者之一。作为同行,窦廖真当然是了解一些的,这也恰到好处的让他打开了话匣子。

“怎么说呢,乔纳森也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他在机器人方面的成就是公认的。包括库尔公司用的Mable和现在用的Marlo以及马上买入的Cassie都是他的团队开发出来的。不过说实话,他调出的控制器基本基于弹簧加载倒立摆模型,在方法数学上的深度相对一般,且通用性有限。跟N1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技术比起来……他们的技术大概只能用低端来形容。”

窦廖真很专业的评价道。

“那其中一定有你的功劳。”妮娜评价道。

这番话让窦廖真感觉微微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好吧,以他的性格,实在说不出抢功劳的话来。

在N1机器人的运动算法方面要说他完全没有贡献,是绝对不中肯的。

但要说贡献很大,其实窦廖真还是有些心虚的。

他对于宁孑的不满更多的还是沟通时给出意见时,总是夹带着各种冷嘲热讽。但对于宁孑每次给他修改代码这件事,带着拉快进度却又很感激。这种心理很矛盾,但却又极为真实。

简单来说就是,在窦廖真看来宁孑的性格很恶劣,有时候甚至让他想跟宁孑来一场真人PK!但如果真的比拼专业,却又的确有过人之处。真要说起来,N1机器人的工程进度,他们一直是拖后腿那个……

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人帮他解围了。

窦廖真又恨又爱那个人正好也走进了房间,然后自然而然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当然也包括他身边这位妮娜小姐。

“哦,各位,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请大家移步楼下的参观室,今天由我来跟众位介绍N1型机器人。叙旧的话,可以等到中午吃饭时间,大家知道的,我的时间如以往一般,很赶的。”

第216章 faster统治下的互联网

这次N1机器人的展示跟给老人展示的东西并不一样。

更具体的说就是没让N1机器人秀太多技术性操作,时长两个小时的展示主要集中在N1型机器人的运动能力跟各项平衡能力。比如进行各种人类的体育运动,跳绳、引体向上、俯卧撑、踢球,最骚也是最高端的是给众人展示了一个机器人过两百米军事障碍,最后的成绩还很优秀,1分37秒。

这个成绩在一些年龄段是几乎可以拿到满分的成绩。

这也让窦廖真看得目瞪口呆。

怎么说呢,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设计的算法是真做不到如此强势。跳跳绳也许可以,作为N1型机器人关键部位的设计师,窦廖真是了解一些内幕的,更知道N1型机器人上使用的一些最新材料,所以这玩意看似高大坚固,但其实身体并不重。

所以做一些灵巧的动作自然是可以的。

但过两百米军事障碍就夸张了,而且还能如此的迅速,这已经不止是算法问题了。还涉及到一个计算问题。

窦廖真觉得N1型机器人很可能还有一套他都不知道的计算跟传递系统,不然以他平时跟基地这边的交流几乎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

连深度介入到这款机器人运动工程之中的工程师都被震撼到了,观看演示的其他并不懂技术的大佬们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也许不知道技术细节,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但很显然,这些人明白要实现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幕很难。

至于基地对机器人演示的这些未来能在哪些场景派上用场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好了,今天的展示就到此为止吧,等会请大家跟着工作人员到我们的1号食堂去吃饭。对了,今天的展示过程我们有完整回放视频提供,如果有需要的话,等会可以跟今天带队的卓主任说一声。”

看着下方的N1型机器人完成了两百米折返跟最终在计时器留下的成绩,依然穿着白大褂的宁孑淡然的宣布了今天九十分钟的新品展示会结束。

上一篇:随身博物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