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尽头 第229章

作者:一桶布丁

“行,那我知道了,谢谢你舒老师。”

“对了,到时候如果有什么拿不准的,记得跟老师联系,别被骗了!”

“这个您放心,到时候我让我爸跟他们交易,我爸最懂这些了。”

“对对对,想起来了,你爸搞金融的,肯定懂,那就这样啊,再见。”

“再见。”

挂了电话后,陈洛骄傲的看向坐在一旁的父母。两个大人此时也是一脸茫然,大概没想到学校竟然会是这种态度。

“看吧,我当时说要上体大太空学院,你们还让我报燕北的光华或者华清的金融跟物理,华清跟燕北的通知书能卖两百万吗?”陈洛颇为骄傲的说道。

这话的确很有杀伤力,让两位大人无言以对。

毕竟谁也没想到体大太空学院如此会整活,一个录取通知书都能玩出花样来。而且还真是什么事都为学生着想,甚至院长跟招生老师都鼓励自家学生卖出学院发的通知书。

这的确过分体贴了吧?

当然如果真有人愿意花上百万收燕北跟华清的通知书,大概学校也是没法阻止学生去卖了的,只是这样的冤大头应该不多。

……

是的,姜逢节的报导在网上火起来之后,带动着体大太空学院一份通知书最高卖到两百万也上了热搜。

读书改变命运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具现过。

当然以前也有读书好受到各种嘉奖,高考状元得到许多赞助的事情发生,但普及的面肯定没有这次这么大。按照燕北体大官网公布的数据,2018级太空学院全国招生人数总计382人,这也意味着发出了去382份通知书,如果所有学生的通知书都卖掉的话,就意味着华夏起码382个家庭财富增涨了上百万元。

按照官方给出的今年高考人数总计970万人计算,这中奖率可以说相当高了,起码比买彩票高多了。

更重要的是目前华夏可能百分之八十的人工作一辈子大概也就能赚个两、三百万的。

这就很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华夏人本就有状元情节,以前各个状元能赚很多,但毕竟大都是个体,即便如此也有许多争议,甚至倒逼许多城市开始淡化状元经济。相比之下体大太空学院这次就更过分了,一下子便早就出如此多的富翁来,也让许多人开始诟病。

尤其是当消息产出体大太空学院甚至鼓励学生们卖出通知书换钱的时候,网络上更是许多人开始不淡定了。

甚至许多人直接开骂,认为体大太空学院开始充斥着一股子铜臭味,还有人甚至通过各种正常人都想不到的种种手段开始各种举报,各种评论区更是吵成一团,有人认为这么做不妥,自然就有人觉得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反正在公共平台上输出并不需要什么太多的成本,直接情绪输出就够了。

这事情一度闹到某直辖市教育部门给出回应,表示会严肃调查。

这也让体大不得不给出了回应。

这次回应严格来说是宁园做出的回应,没走体大宣传部门的路子,直接就在官网上挂了出来。

“我院已经了解到近日社会各界对我院学生售卖录取通知书引发热议。感谢社会各界对我院的关心,且对该事件回应如下:针对学生售卖录取通知书一事,我院一直在跟踪了解中,所以对于录取通知书的流向也非常清楚,绝大部分流向国内外的一线实验室。

另所有本院学生进行的通知书售卖活动,都是在本院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由本院进行背书,如果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燕北体育大学宁园科研中心、燕北体育大学太空学院愿意承担全部责任,请各级教育部门不要为难本院学生。

如果我院学生因为该事件遭受任何不公平待遇,也可以立刻致电之前与你们沟通的招生老师。我院会派出专门的团队为你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从你们考入体大太空学院这一天开始,学院将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份回应跟燕北体大近些时日对外展现出的气质其实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简单粗暴。其实翻译过来可以更精简些:“我们自家的事情关你们屁事!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就都特么少管闲事。”

但不得不说如此简单的回复效果却是极好的。

毕竟学院愿意担责的话,其实什么都好说。唯一的问题大概是也没谁真的会跑去体大调查这事。最终便不了了之了。

只是体大太空学院的特殊性在许多普通人看来又不同了。

于是在网络上,体大太空学院的382位新生无疑成了2018年最幸运的学生们。

……

网络上的热闹对体大的影响也就到这里了。

正如崔耀对外界说的那样,给体大太空学院搞出不一样的通知书,可以归咎为就是基地里一帮教授跟研究员们在日常科研中的心血来潮。但能让学生们赚上一笔,到是件很意外的事情。

这也一度让接受了采访的崔耀成了众人调侃的对象。

毕竟如果不是他接受姜逢节的采访,大概通知书也不会炒到那么高的价格。

不过话又说回来,崔耀很清楚的记得他在跟姜逢节聊的时候,跟这位记者说过,拿这玩意儿想去做逆向工程分析,基本上是不可能做还原的。可惜的是这位记者并没有把这段话写出来。

当然就算写出来了,大概率也会有许多实验室抱着不信邪的态度去收购然后研究。

毕竟真想成他们的基地里找到这些材料的残渣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从宁孑搞出了负质量物质材料之后,现在出入基地的安保等级已经提高到了让人发指的程度。

只要进入过基地的重点区域,得过三层安检,各种扫描设备连鞋底都不放过。那一套可比机场的安检要严格多了。基本上不存在把任何基地内的材料带出的可能性。

这大概也是通知书能卖出高价的原因。

不过除了偶尔被调侃两句外,崔耀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每天大多数时候还是三点一线。

其实当姜逢节的文章问世,引发热议的时候,他还担心了几天。

毕竟外界盛传他们的那位年轻老大并不喜欢跟媒体哔哔,不过基地也没谁专门找他谈过话,也没人说他的做法不对,担心便也被放下了。反正他也没什么不好的心思,当时接受姜逢节的采访,一来是那记者看起来挺热情的,二来也的确有些炫耀的心思。

在体大研发基地里什么都好,就是牛人太多了。偶尔会让人觉得情绪有些压抑。

就在崔耀以为事情差不多过去的时候,突然接到邮件通知,询问他是否愿意到太空学院担任实操教职,主要负责实验室教学,培养学生太空环境下实验室工作。

当然如果愿意接受这个教职,就需要他本人先进行一些特别训练。比如在随时可能面临失重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室操作,这既需要很多特别的技巧,也需要更多更严格甚至跟在地面实验室完全不同实验室章程需要遵守。

看到这封内部邮件之后,崔耀愣了十秒钟,随后立刻选择了同意。

对于研究员来说是不愿意担任教职的,毕竟实验室多香啊,谁没事愿意浪费时间去教学生呢?

但显然这个教职不太一样,崔耀似乎看到了不久的未来,他将成为首批在太空拥有自己的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

第208章 开学

九月,又是一个新学年的开学季。

经历了一个让所有体大人感觉脱胎换骨的暑假,校园里给人的感觉又不太一样了。

当一个集体开始发自内心的以XX为荣的时候,身处集体中每一个人那铭刻在骨子里的骄傲跟自信是遮掩不住的。甚至可以说那些骄傲跟自信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精神状态。

迎接新生的场景依然是那么的热闹。

还有各个社团的招新活动也能让人兴奋。

唯一遗憾的是即便在体大内也很瞩目的太空学院,并不在主校区。

这的确是挺可惜的。

毕竟太空学院的新生,才真正是体大最优秀的一批学生。据说光是竞赛生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剩下百分之六十都是各个省高考前十名。而且大都还要有一份要求挺严格的体检报告。

看吧,真要说起来,太空学院这些年轻人绝对是未来最好的恋爱对象。

家庭条件就不用说了,肯定差不到哪去。就算稍微差点,最近肯定也赚了一笔。而且学院还帮着把身体检查过了,真有什么隐疾也根本进不了学院。这可不没有涉及到任何歧视,而是太空学院的招生说明里早就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了,未来毕业之后很可能要经常去外太空出个差什么的,所以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很合理,且大家都能理解。

毕竟宇航员的要求更高,一切都是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没人能说出半个不字来。

最重要的还是未来可期。

包工作,甚至连工资年薪不低于多少都敢写进入学合同里的专业,目前太空学院大概也是全世界独一份儿,所以也被许多人戏称为丈母娘免检专业。以后日子幸福不幸福不知道,但大概率不会太缺钱。

当然这个时候对于首批太空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太关注这些。

最让许多人激动的还是他们的院长要在开学典礼这天亲自发表演讲。

真的,也许宁孑自己都还没意识到,他已经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了。当然他这个偶像其实评价还很怪。

如果只看网络上的各种消息,会认为宁孑是个很高调的人。毕竟这个名字经常能上上热搜,对于许多根本已经离不开网络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名字经常能看到,而且还是避不过去那种。

但如果真的想要在网络上找到宁孑亲自说话的视频就会发现,太少了。少到一只手都可以数得清清楚楚。最有价值的其实也就是三次。

一次是宁孑刚到体大的时候,作为学生代表的发言。这次发言录制得并不算清楚不说,而且很难找到完整版的,绝大多数都是手机拍摄的片段。

第二个也是流传最广的视频是宁孑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的发言,但整个发言全程是都是英文演讲,而且讲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听得懂。

第三个就是近期高端天文学论坛上的发言了,讲的也是跨专业方面的东西。

除此之外几乎找不到宁孑公开发言的视频,偶尔还能从万能的互联网中翻找出一些零碎的视频,大概就是宁孑在视频中指导贝尔实验室做引雷试验的视频。

这的确是很反直觉的一件事情。

这大概也是许多年轻人会崇拜宁孑的原因之一。典型的人狠话不多。

更别提前不久学院发表的那份担责声明,更是强化了那种形象。

妥妥的优质偶像!

尤其是对于陈洛来说,更是如此。

他选择太空学院,完全无视了华清跟燕北大学抛出的橄榄枝,甚至在父母的压力下坚定的要来体大,对宁孑的崇拜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能听宁孑发表讲话,更是他一直期待着的。

当然也是许多学子期待着的。

唯一让陈洛不满意的是,太空学院的开学典礼竟然不是在军训后直接开始,而是要在上过一周的课程之后才开始。

这是什么操作?

……

其实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操作。

主要是基地这边的大型活动场馆还没有布置好。

毕竟研究基地这边本就是为了各类研究建设的。太空学院的教学基地设置在这边主要还是因为本部实在没有空地了。即便想要扩大的都很难。成熟的地方空间有限,宁孑也不认为让本部更臃肿是个好主意。

另一方面未来的太空学院工作性质决定了提前让学生们感受相对封闭式的校园生活是个不错的主意。

人生终究是有得有失的。

这里培养的是华夏未来第一批需要长期驻扎在太空进行各种科研跟探索活动的相关人才,所以提前适应相对封闭式的生活是有必要的。

不管技术发展再快,太空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跟地面工作有很大不同。哪怕是未来华夏能建造一座巨型的太空城市,伫立在地球之外,城市本身也会是封闭性的。

另外,第一次做院长的宁孑也有太多的工作需要熟悉。

比如教学工作质量评定。

这样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也能更有针对性。

人毕竟不是全能的。

今天,也就是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对于太空学院来也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是学院的各个科系第一天开始正式上课。

作为院长的宁孑也早早的来到了科研基地这边,打算跟听一天的课程。

之前宣传中太空学院的任课老师大都是各种世界科研大奖获得者可不是开玩笑的。

尤其是这边的物理实验室里,已经有好几位诺贝尔物奖得主入驻,这些科研界大佬想要获得足够的积分去研究最前沿的东西,就得靠上课去换积分了。

至于让这些大佬去教本科生是不是大炮打蚊子这种问题并不在宁孑的考虑之列。

在三月的规划中,太空学院的教学任务本就跟其他院系不同。他们在这个阶段最需要培养学生的是钻研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这些人对科学的向往跟热爱。这两点都是诺奖级科学家的强项。

至于研究生阶段……

四年后现在太空学院的本科生们都要上天空去继续研究生课程了,没有对科学偏执的热爱,在太空城市里呆得久了,热情磨灭之后,是很难忍受跟地面相比相对枯燥的生活的。

这一点三月的数据库里有详细的记载。

在三月小可爱已经经历过的那个文明,最早长期在太空城市或者月球基地驻扎的科学家们或多或少都出现过一些心理问题。而且这个研究有趣就在越是对科学追求极为偏执的科学家,往往越能在封闭的太空环境中甘之若饴。对于社会学家而言,这必然是人类社会性的有力佐证。

不过这个时候有针对性的培育学生的视野跟好奇心自然更为重要。

当然宁孑专门来基地这边并不是来代课的,而是打算随机旁听几节课。

可以理解为院领导考察教职员工的教授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所以这次宁孑谁也没带,就一个人坐车来到基地唯一的一栋教学楼,然后乘坐电梯随意的按下了三楼,然后漫步在走廊中。

已经是上课时间,所以走廊上没什么人,宁孑随意的走着,直到来到一间阶梯教室前,听到里面传出一位教授带着股子口音的英语,于是下意识的走到了后门处朝里面看了一眼。

这是一节量子物理课。太空学院基础跟理论物理系的必修课程。代课的教授宁孑也认识,是拿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科学奖的物理学家罗蒙·凯恩。是在宁园世界天文学论坛闭幕之后申请加入体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其实是量子场论跟弦论中的散射振幅。

当然这种等级的教授来教量子物理基础绝对是足够了的。

可以看出课堂里的同学们大都听得很认真,大概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佩戴教室里每个座位上配套的同声耳机,但这并不妨碍这些学生认真的进行笔记。

想了想,宁孑闪身走进了教室,随便在后排找了个最后排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坐下开始听课。基本上没有惊扰到任何人,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听课。至于讲台上的教授则正带着老花镜垂头盯着课桌电脑上的文案。

“……众位,在了解了量子力学的概述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在第一堂课上跟大家重申一下,你们为什么要学习且要学好这门课。这一点很重要,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带过本科生了,但我一直在培养研究生,我发现许多人哪怕到了研究生阶段都还没有改变一些本来早就应该改变的观念。

我跟你们的院长聊过他开办太空学院的初衷,他的培养理念是为未来的太空基础研究培养一批合格的且有着开拓精神的科学家。这个期望其实很高,而且很巧的是量子力学这门课恰好可以最大程度的训练你们的科学意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量子物理可以说是人类科学史上一门最反直觉的学科。在它的构造中,这个世界没有实在东西,只有概率。甚至就连时间都可以是离散的!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要驳斥我,因为根据构造量子世界的基石之一,关于time-dependent的薛定谔方程就有对时间描述。

但同学们,还有可恶的量子引力需要理解。这中间又是许多难解的问题,因为物质的量子化描述和时空的几何化描述在宁孑给出的不等式之前,它们之间彼此不具有相容性,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够解释自洽,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上一篇:随身博物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