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博物馆 第204章

作者:和光万物

一是因为他懒,正好遇到老胡这么一个号称有神眼的家伙,不用白不用。

二是,信托商店的精品太少了。

古玩收藏的乐趣虽然就在于沙里淘金。

可是,他没有那个时间。

还不如直接打包回去,慢慢的欣赏和品味。

太有钱了也不好,让人失去了购物的乐趣。

购物的乐趣不在于买多少商品,而在于在万千商品中,挑选到自己钟意的商品。

这样的乐趣,注定和他无缘。

张俊平骑上自行车,来到什刹海的贝勒府。

他回来之后,就来过两次,这一晃又好长时间没有过来了。

正好没事,过来看看。

此时的贝勒府,从外面看,没有丝毫的变化,依然是被一道三米多高的围墙围着。

推开门,进去,里面却是干的热火朝天。

样式雷的传人老杨,正坐在一条长凳上,端着一个紫砂壶,边品茶,边指挥干活。

看到张俊平进来,老杨赶紧放下紫砂壶,跑到张俊平跟前。

“张爷,您来啦!”

“嗯,杨老,我看你这进度可是不快啊!

我这半个月没来,怎么没一点变化啊。”张俊平笑着说道。

“张爷,您原谅,这不是天太冷了。

砌垒的活没法干,只能先打门窗。”老杨赶紧解释道。

“哈哈!杨老,我和你开玩笑呢!

我知道,这个天没办法砌墙垒砖,只能干些木匠活。

我不要求你干的多快。

只要求把活干精细了!

我准备让大山成立一个专门干古建筑的公司。

让大家都能有一碗安稳饭吃。

到时候,你就是这个公司的技术总监!”张俊平拍拍老杨的肩膀笑道。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收藏界的天道循环

“多谢张爷赏饭吃。

我这些老伙计,个顶个的都是好手艺,只是现在不流行这种古建筑了。

他们的手艺也不吃香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没个着落。”老杨略有些伤感的说道。

“生不逢时!可惜了他们一身好手艺。”张俊平也微微叹息一声

眼前这些人工匠,最年轻的也已经是四十多,快五十岁的人了。

因为生活所迫,一个个面相都像六十多岁的人。

就像张俊平说的,这一批工匠生不逢时。

很多人,可能刚刚出师,就赶上战乱。

战争年代,谁还会花钱修房子?

建国三十年,国家基本上就没有搞过多少大规模的基建工程。

就靠一些修修补补的活过日子。

“是啊!我们就是生不逢时!”老杨叹口气说道。

“以后进了公司就好了!帮公司多培养一些工匠,把手艺传下去。以后公司给他们养老。”张俊平笑着承诺道。

“真的?”老杨激动道。

“当然是真的!他们的手艺失传了实在是可惜。

尤其是你老杨的手艺,更不能失传,多帮我培养几个徒弟出来。

徒弟的人选,你可以自己定,不管是你儿子也好,孙子也好,又或者其他人,总之多培养几个徒弟出来。”张俊平十分肯定的点点头。

“培养我儿子,孙子也算数?”老杨愣住了。

老杨毕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心里有着严重的手艺人的传统观念。

那就是艺不轻传。

就像样式雷一样,几百年来,手艺一直都是传男不传女。

他也是机缘巧合,靠着自己过目不忘的天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这身本事,有九成是偷学来的,剩下一成才是跟着雷献彩学的。

所以,老杨对张俊平说的把手艺传下去,有些抵触。

只是因为,张俊平现在是他的衣食父母,才没有直接反驳。

可是,他没想到,张俊平居然会说,把手艺传给儿子,孙子也一样,也算他把手艺传下去了。

“老杨,我知道你们老手艺人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艺不轻传,甚至传男不传女。

所以,我尊重你的想法,我要的只是你把手艺传承下去,传给谁不重要。

而不是像样式雷一样,把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手艺带进坟墓。”张俊平笑着说道。

传给谁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传人也要为我服务。

又和老杨聊了几句,张俊平就告辞离开了贝勒府。

这边没什么好看的,木匠师傅们趁着冬天没办法砌墙垒砖,都在忙着加工房梁,挑檐、立柱以及门窗。

回到大栅栏,正好赶上吃午饭。

今天是白面馒头,菜是萝卜粉条炖羊肉。

这样的伙食,那些特大型国营工厂的也赶不上。

以往,他们也经常出来给人干私活。

这个年代,小木匠要比大木匠更吃香。

木匠分为大木匠和小木匠,大木匠是盖房子的,小木匠则是打家具的。

贝勒府老杨带的那一帮人木匠,就是大木匠。

而老马他们这一帮人,则是小木匠。

老马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方的主家。

以为,能给他们吃三合面,二合面的馒头,就已经属于大方的。

甚至,有些主家直接给他们吃窝窝头。

不是不想给他们吃好的,实在是这个年代,都缺粮食。

张俊平也给自己盛了一碗萝卜粉条炖羊肉,拿了两个大白面馒头,做到老马身边,笑着问道:“老马,伙食还行吧?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提出来。

我可是答应你们杨厂长了,必须让你们吃饱吃好。”

“张爷,您这伙食,我们谁要是再说个不好,那得遭雷劈。”老马咧着嘴露出一口大黄牙,笑着对张俊平说道。

“满意就好!我对你们的手艺,也很满意,很精细,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张俊平笑着夸奖道。

“谢谢张爷的夸奖!主要是您设计的家具好看。

我们也算是开了眼界了,没想到家具还能这么做。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做出来之后,才明白,你的设计实在是巧妙。

张爷,你是有大才的人。”老马由衷的冲张俊平竖起大拇指。

“哈哈!老马,你再拍我马屁,我也没办法给你涨工资。

要不我和你们杨厂长说说,提拔你当车间主任。”张俊平笑着说道。

“张爷您说笑了,我这人就没有当官的命。

要说技术,整个木器厂里,除了杨厂长我还真没服过谁。

可是我这性格太直,就不适合当官。

谢谢张爷的好意。”老马笑着摇摇头。

“那可就没办法了!”张俊平笑道。

涨工资,他还真帮不上忙了,因为老马拿的是八级工资。

这个已经是工人里最高级别的工资,一个月一百零四块钱。

没办法再往上涨了,除非是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拿行政管理工资。

吃完饭,张俊平也开始干自己的活。

李文娟和夏国祥没来,他就一个人,对之前已经制作好的那些家具零部件粗胚,进行精细制作。

张俊平刚干了没一会,刀疤脸就带着板车回来了。

因为东西太多,刀疤脸不光把自己的十辆板车全都叫了过来,又从外面叫了十辆板车。

二十辆板车,装的满满当当的。

“张爷,你在就太好了!你看这些东西放在哪里?

全都搬到后院,放屋里就行。”张俊平干脆放下手里的活,指挥着众人卸车。

刀疤脸喊了一百多口子人过来干活。

百十口子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二十辆板车上的东西,搬进了后院。

“张爷,胡爷让我问您一声,您收藏老物件,是个什么标准。”

“你告诉他,建国以前,只要有收藏价值,有艺术价值的物件,我都要。”张俊平很干脆的说道。

“好嘞!有你这句话,就好办了!

之前,胡爷不知道你的具体要求,所以都是捡的清中期以前的老物件。”

“你告诉他,古玩字画,木竹根雕刻,玉石雕刻,瓷器,青铜器各个品类的老物件,我都要。

不限国内的,国外的我也要。”张俊平想了想又交代道。

“知道了张爷,您就请好吧!我保证把信托商店的仓库给他搬空。”刀疤脸笑着说道。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张俊平使劲拍了拍刀疤脸的肩膀。

送走刀疤脸一伙人之后,张俊平进到后院屋里。

看着摆满一屋子的东西,张俊平强忍着把所有东西收进博物馆空间的冲动,慢慢查看着刀疤脸刚刚拉回来的老物件。

最多的还是那些个古籍善本,二十板车老物件,古籍善本就占了有一半。

其他的,还有一些名人字画,但都是清中早期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大家作品。

瓷器,张俊平看了一下,也主要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东西,乾隆年间的瓷器,他只看到了两件。

如此看来,他上一次去信托商店能够买到那么多清三代的精品,完全属于运气爆棚。

赶上东西刚刚收上来,还没来得及送走或者是没有被有心人发现。

张俊平挥手把两件乾隆青花瓷梅瓶收进博物馆空间里。

单论价格的话,这两件梅瓶就超过了其他所有瓷器加起来的价格。

古董的分类除了古玩字画,瓷器两大品类之外,再就是玉器,青铜器,木器,以及杂项。

玉器,尤其是古玉,在收藏圈子里,是一个很重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