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364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范质不只是政务精通,还是道德上的楷模,而其它的官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能力或许可以,可操守上与范质就再难相比。

感念那老头的好,在他去世之后,史皇帝下令以其“左命兴邦,匡正社稷”的功劳追赠尚书令,追封韩王。

成为大秦国除去李谷外第二个封王的文臣。

.......

等李昉走后,史皇帝让赵侍剑帮他起草了几份诏书,大抵都是应对河西局面的。

北面李继隆,孟玄喆已经回来,换了新将领上去,北方边境安宁,辽东安定,很多事也越发有条不紊。

“如果让李继隆,董遵诲,符昭愿他们去河西,你觉得如何。”史皇帝问。

赵侍剑一边下笔一边回答:“我哪里知道。”

看着风韵犹存的赵侍剑,史皇帝道:“要不你再给我生一个。”

赵侍剑抬头没有说话,又继续写她的诏书了。

“李昉的话有些道理,不过我派去归义军那边的使者已经摸清了,他们确实心向中原,用不了十万大军。”史皇帝自顾自的说,“六万吧.......

那边的人口并不多,只要一路把莲花堡修过去就能平定局势,需要的是时间和钱财,还需要徙民充边,都是不讨好的事。

当年汉武帝是什么下场,如今我做也不会差太多。”史皇帝踱步:“西汉都城还在长安,兵力投送西北更加便捷,现在靡费会更大。”

“那就别做......”赵侍剑有些心疼他。

“总不能留给后人。”史皇帝看向赵侍剑,眼里难得有一丝温情。

“不是说后人自有后人福吗......”赵侍剑说。

史皇帝咧嘴,“怕他们福薄,我不怕没有好名声,后人就说不定.......

他们没有历尽千帆,可能图慕虚名而爱惜羽翼,进退失据以致不能明察,并不懂志存高远洞察秋毫而乾纲独断。

就历史而言,许多时候看似机会很多,其实很少,一但错过就是千百年的憾事,我是机会抓得好,如果事态紧急,到时候我也下个罪己诏。”

赵侍剑抬头看了他一会儿,然后低头继续写字:“在我心里你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圣主。”

“什么?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赵侍剑不说了,她是最懂史从云的,他肯定听清了。

.......

康定九年冬,史皇帝在一次大朝时说了明年要对河西用兵的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赞同,也有不少人反对。

赞成的人要么是天子心腹,或是讨好附和,还有不少军中渴望立功的将领。

而反对的人也没什么错,他们确实是为天下为百姓着想的,秦国这些年来战端不断,几乎没有停歇,靡费巨大,百姓也有厌战情绪。

过去伐荆楚,伐蜀,伐南汉,伐北汉,伐南唐不说,两年多的伐辽战争,之后潢州之战,辽东平乱,河套平党项之战,就没停歇下来。

如今要出兵六万,征二十万万民夫作为后勤补给军团,发起一次自平辽之后最大规模的河西之战,反对声音不少。

有人说百姓疲惫,虚耗国库,有人说史皇帝不体察民情好大喜功,以河西之地贫瘠为由据理力争不该发兵。

他们说的或许对,或许不对,总之各种声音都有,史皇帝听着没有反驳,不过也没人能真正阻止他下定决心。

也正因为史皇帝威名赫赫,功高盖世,才有威望能压下这些议论分歧继续用兵。

于是当年末,朝廷就定下了向西北用兵的计划。

对于此战史皇帝的指导是“急战缓进,稳扎稳打”,以控制河西走廊为最大的目的。

史皇帝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给事情定了基调,这一次是真要“苦一苦百姓”了,特别是关中,巴蜀的百姓。

……

康定十年,有两位皇子,两位公主降生,最重要的是天子以赵匡胤西北转运使,开始调发关中巴蜀的粮草,征发民夫十万运输粮草,修缮道路,准备为大军西征提供支持。

到五月,史皇帝筑将台点将,以李继隆为主帅,董遵诲,符昭愿为副,率大军六万,自大梁西入关中,出西北平河西。

这次大军十分特殊,其中炮兵就占十营,还有两营特殊的火枪兵参与战争,这是二十年来机要司的重要研发成果。

经过十余年改进,现在的火枪兵己组建四个营,两干多支枪,丈多是燧发枪的技术水平,不过还没经过实战检验,正好这次去河西试试水。

出发之前,史皇帝亲自为李继隆等斟酒送行,并与其并行于汴水畔叮嘱:“河西的事关系重大,事关国体之重,不可以大意,要记住向长远考量,不能短视。

而关乎战事可临机应变,不必事事请示,这干斤重担交付给你了。”

李继隆等众将拱手,认真的回应天子嘱托,随后大军开拨,开始西征。

第562章 、甘州之战(上)

秋高气爽,飞雁成行,史皇帝带着小黄花巡游黄河岸边,一路向西,直到洛阳,关中,黄河气势磅磅礴,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

史皇帝心中久不能平,然后车驾拥簇检视洛阳及关中,这些年来洛阳已在李谷,沉义伦等人先后经营之下恢复许多,并在洛阳的辐射之下越发生机勃勃,有了作为都城的潜质。

史皇帝想迁都的心再也按捺不住,开封是不适合作为天下大国的都城的,都城应具备三个条件,要塞,粮仓,交通枢纽,开封可作粮仓,交通枢纽,却首先不具备要塞的功能,国力强盛繁花似锦时还能威慑四方,一旦国力不济,势力衰退,立即就会成为要命的缺点。

就如西汉如果不是定都关中以秦关之险阻早就中途天折,唐朝如不有关中的险要也难挺过初期一样。

开封这地方真是一道保险都没有。

而幽州此时则条件不成熟,明清能以幽州为都城控制北方的条件是元朝开通京杭大运河,漕运可从江南直达幽州。

这元朝开通的大运河交通南北,为明清定都北京打下基础,同时也送走了自己。明军沿大运河北上行军,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北伐,送走元朝。

而今,北上运输依旧坚难,连年战事之下史皇帝要是敢像元朝那样修运河只怕要成第二个杨广。所以幽州也从他的备选名单中去除。就剩余洛阳,长安或金陵了。

视查洛阳之后他继续向西看了关中,然后着重检查河西大军的后勤补给工作,又再三交代嘱咐粮草之重,不容轻慢,不能让前线饿肚子打仗。

在冬天来临之前回到大梁。

这一年小黄花和大理国来的段氏公主都有了身孕。

到冬天,大多数事都已终结,新税法的推行在中原之地果然遇到最大的阻力,牵扯到不少高官豪门。

史皇帝让大理寺和御史台查理此事,发现其中结党串连,最高的甚至牵扯到朝廷新宰相卢多逊以及他的心腹大将李处耘。

这件事让史皇帝大发雷霆,他之前已于朝堂上三令五申,说明事情的重要性和事关国体滋事体大,没想到还是有人为一已私利不顾大局阴为绊阻。

史皇帝一怒之下拿办了一批官员,将李处耘革除之前封赏的军职爵位,不过考虑到李处耘确实是他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劳苦功高,而且他的长子李继隆还在河西打仗,为安抚李家就娶李处耘第二女为妃。

将卢多逊发配潢州为官,同时查办一大批官员。

这件事在朝堂上激起很多反对的声音,理由各种各样都有,以汉朝举例,以唐朝举例的,分析利弊的,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甚至在奏疏中拐弯抹角提醒威胁天子千秋万代史笔如铁,得罪太多人史官会怎么写他,后代写史的人会怎么编排他,不怕被后人骂吗?还以司马迁受西汉宫刑的故事旁敲侧击。

看到这的时候,赵待剑差点被气哭,史皇帝则安慰她,这就是他怕后人顶不住的压力,而当下以他的威望还足以强制推行。

几个月月后,在民间关于史皇帝刻溥寡恩,江山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清算功臣旧将的传言也甚嚣尘上,批评的声音不少。

街头巷尾都是一些小声的议论,有一次史皇帝私下微服出行去李家,还在半道听人谈论起李家的事情,百姓们都觉得李处耘战功赫赫,又没作恶,不该受到这样的对待,皇帝是不是老湖涂了。

也有人为天子袒护,觉得李处耘定是有不为人知的道德败坏之处。

多数普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当下没有科学的价值观,科教也不普及,他们只以儒家朴素的以德治国的观念去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既便生搬硬套也要自圆其说。

道德本身是为保障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一种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公约,其本身就是为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在这却成为了最大的桎梏。

这就是所谓以德治而非法治。

结果就是太大的变革很快会失去基层土壤,没有基层的支持任何大的改革必定是难以成功的。

这次史皇帝强行以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的威望推行下去,以一人之力威慑朝野。

史皇帝对这件事看得比较开,他只是全力努力去做,成不成随便吧,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他努力了,照顾那么多老婆已经够忙的了,没时间管天下苍生。

......

康定十年,有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降生。

到春天,河西战事有新进展,大军初期进入河西走廊后由于水土不服,生病的很多,在修养时又遭遇吐蕃诸部的袭击,有一些损失。

休整一个月后开始恢复攻势,而且进展迅速,接连破敌,不断往甘州方向进军。

相较之下,失去范质之后,史皇帝在很多事上越发觉得孤立,过去老头也经常怼他,有对有错,可那老头是真的无一己之私,身为堂堂宰辅都没给后人留下什么钱财,他去世的时候办丧事的钱还是史皇帝赏赐他家的。

相较之下,如今的朝堂不少人与天子对着干就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一己之私,勾结串连。

而因为这几年的剧烈改革,史皇帝的威望也在迅速消耗,他急切希望西北战事能有一些转折。

所以曾多次给河西的李继隆写信。

.......

终于到康定十年八月,李继隆成功率军打通河西走廊,在瓜州与归义军会师。

期间横扫了河谷中的吐蕃,回鹘部落,斩首三万五千余,俘获牛羊无数,最重要的是擒获了回鹘可汗。

这一年多的鏖战中,最危险也是最传奇的一战就是甘州之战。

李继隆等人打下甘州之后在当地休整,之后探查到回鹘人的大军在弱水附近活动,收买了当地人为向导,确认了消息之后主力出击,准备以炮兵优势行决战。

当时秦军大军一路沿途分兵驻守加上伤亡,到达甘州主力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

李继隆率两万多人去找回鹘决战,只留下三千人守甘州城。

结果长途跋涉到达弱水流域发现根本找不到回鹘主力大军!这才发现他们被当地人骗了,回鹘可汗来了一手调虎离山,之前的作战经验让他知道正面无法击败秦军,只能采取别的手段。

而当时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密礼遏正率他的四五万回鹘部族大军向空虚的甘州发起进攻。

甘州并非什么金城汤池,面对十余倍的敌人,城中三千秦军守军在赵匡胤率领下努力奋战,特别是四个营的火枪兵被留在城中,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守城战中,两千火枪手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威力,接连击退进攻,给回鹘大军造成巨大伤亡,接连三天勐攻没有打下城池......

第563章 、甘州之战(下)+西域联横+南征

到第五天,回鹘大军甚至因为伤亡太多而怯战,居然一整天不敢发起进攻,耽搁一天。

两千火枪兵带来沉重的伤亡已经让回鹘大军畏惧,到第六天他们只能通过杀自己人的方式威慑军队继续攻城,不过依旧不奏效,没有攻下城池。

很快,他们将后悔于一天的耽搁,明白什么叫分秒必争,什么叫兵贵神速。

到了第八天,甘州城依旧固若金汤,而回鹘可汗也没机会。

当天下午,李继隆主力大军回援,正在攻城的回鹘大军发现身后旌旗蔽日马蹄声震天,军心大乱。

秦军则在炮击后开始进攻。

第一波攻势就轻易攻入回鹘大营,一举使得回鹘大军阵线出现整体性的崩溃,城中守军也纷纷出城,回营火枪兵组成线列,两营骑兵在右掩护夹击回鹘大军。

乱军之中连回鹘可汗也被秦军一个军校擒获。

腹背受敌的回鹘大军随后溃散,秦军追杀,俘斩两万余人,成为整个河西战争中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战果最大的一场战役。

经此一战,甘州回鹘青壮大多被杀,主力损失惨重,河西最强最团结的甘州回鹘实力急剧衰落,从此再没人能在河西走廊与秦军争锋。

袭扰的敌人还有,可这种零星抵抗却已经无法影响大局了,也无法影响秦军的进军。

而以三千人困守甘州,阻挡五万回鹘大军,还杀伤很多的火枪兵声震西北,赵匡胤也立下大功。

随后大军毫无阻碍的继续向西,一路上除去零星抵抗再没什么阻碍,沿途聚落和城市都纷纷献城投降,一路上没打什么战就已到瓜州。

秦军在东面奋战时,归义军也在曹延恭带领下收复周边失地,随后在瓜州迎接秦军入城,两军完成会师,意味着河西走廊彻底打通。

自此历经一年多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后续机要司的工匠也开始沿途修建起莲花堡,牢牢控制河西走廊。

随后大军往西进军,控制阳关和玉门关,分别扼守天山南北两面通路,西域诸国震动。

整个河西战争基本落下帷幕,所有战略目标达成。

数万中原大军击败吐蕃人,甘州回鹘到达玉门关后,西域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十几天后,天山南麓的于阗国以及占据西域东部的西州回鹘势力都纷纷派出使者求见。

其实西州回鹘可汗曾在十多年前派遣高僧法渊向史皇帝敬献佛牙、琉璃器、琥珀盏等珍宝,之后也不断进贡,与中原联系还算密切。只是当时史皇帝忙着打仗,道路也不通,就应付了事,没有重视。

如今他们的使者来见,连忙又说起当初的事情已示友好,同时表示愿以中原大国为宗。

想必甘州回鹘,吐蕃诸部一年多被全部扫清的还是给了西域一些震撼的,又让他们想起了从东方来的恐惧。

李继隆等只是做了模糊的答复,暂时安抚他们,对西域的战略如何安排,是攻是守,是肃清万里还是安抚羁縻,还需要史皇帝拍板。

而另外一面于阗国来的使者就姿态低很多,不但带来很多贡品,还直接表示愿意成为中原大国附属国。

一开始李继隆等人还不理解,为什么于阗国姿态怎么低下。

经过打听询问才得知因为此时于阗国也是危在旦夕。

大约二十年前年,西域西部的喀喇汗王国木萨汗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佛教的于阗国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之间爆发了持续至今二十年的宗教战争。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