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306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唐朝丢失河西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已经不通畅,但海上的没影响。

其实早在汉唐时期,就有商人沿海到达波斯湾沿岸去做生意,唐朝时往来更多,只不过安史之乱后才开始逐渐断绝。

当然,此时这种远航和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是有巨大区别的。

虽然很多人说郑和下西洋如何如何,早就开启大航海时代之类的,但其实郑和下西洋和汉、唐、宋的远航没有本质区别,早就有人去波斯湾,非洲一带做生意了。

只不过这时全世界的航海都是沿着海岸线前进,不敢离海岸线太远,经常靠岸休息补给,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全世界几乎都是这样在海上远航的,郑和的舰队也是如此。

而所谓的大航海,指的是横穿大洋,万里远航,动辄数月在海上航行,这和之前的航海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这个时候波斯人能到沿海来做生意,应该走的是东南亚那边的航线。

史从云十分感兴趣,主要是波斯人的货物,技术等。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特别是科技发展方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真理,人多想法多,想法多总能有可以学习互补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国家、民族之间更是如此。

所以史皇帝对这些外国人十分感兴趣,主要他想看看那些波斯人的船,看看他们的船有什么新的技术和想法可以让大秦朝借鉴学习。

这是为了往后的长远考虑,史皇帝想到的是以后的辽东和朝鲜半岛。

无论是汉武帝灭朝鲜,还是李治灭百济,跨海作战,水陆并进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术,而打辽国,收复辽东辽西,这些都需要海军。

于是他立即找来赵侍剑,让她代笔自己口述给潘美写信,让他把那些商人和他们的商船请来大梁,自己要见见。

同时让最后一批大军走海路撤回大梁。

至于潘美,史从云让其担任兴王府知府,总理两广事务,岭南才刚刚打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后续也需要靠谱的人暂时镇守。

同时下诏将曹彬从蜀地调回京城,任枢密副使。

这是因为,史皇帝已经在为接下来平江南作筹备了。

诸将中可为帅才的王全斌,李处耘,王审琦,司超,向拱等虽然跟着他打了多年的战,可个个都是心狠手辣的人,杀人不眨眼的,毕竟是乱世出来的将领。

只有曹彬是最为仁义的一个,还打过很多战,独领蜀地的军队。

如果打辽国,他不会让曹彬为主帅,因为曹彬太过仁义,慈不掌兵,稍有不慎可能会适得其反;可如果打江南,曹彬就是他心中最理想的人选,因为史皇帝最不想破坏的一块地就是江南。

他心里都预定好了,将来江南必然是他大秦财税收入的主力之地,而且江南美女多啊,他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忍着没选秀,宫里只有二百多宫女,大多都年纪不小,那不是等着江南打下来再说吗......

史皇帝的小心思自然不会为外人道,他说的都是深谋远虑的事情,这些年无论是百姓和官员都觉得官家实在太艰苦朴素了,为天下楷模,连后宫妃子都看不下去,好几次劝他选一批秀女吧。

都被史皇帝义正言辞拒绝,“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天下未平,朕哪有心思选什么秀!’

把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感动得不得了,后宫诸女也都觉得他是大丈夫,就连范质那倔老头都难得称赞他是千古贤君典范,说了不少好话。

只不过他们在第一层,史皇帝在第二层,他曾经也想选秀,天下美女任他挑选,那多爽,以前他想都不敢想。

不过后来突然醒悟过来,要说如今哪里美女多,那肯定是江南啊,周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可如今江南不在他手中啊!这时候选岂不是吃亏了.......

所以他思前想后,打死不能急着选,先把江南收回了再选不迟。

.......

如今南汉覆灭,对南汉的安置也已经大体完毕。

接下里就该顺理成章打江南的主意了。

不过史皇帝不是没脑子的莽夫,他亲自在自己书房画过思维导图,总体上将伐江这件事细分三大模块。

第一是处理国际关系,保证外部局势稳定。

第二是内部准备,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做准备,保证国家能顺畅发起大规模进攻。

第三是外交攻势,要让江南尽量没有防备,不气疑心。

.......

第一步其实如今周边还有能力干扰大秦的只有一个辽国,保证大军南下的时候辽国不会在北方捣乱就稳住了局面。

如何处理史皇帝思索了很久,还找来心腹大臣商议。

一开始他想着那就让点步,安抚安抚,让辽国以为相安无事,比如萧思温不是说他女儿病了来不来大梁,两次来信原谅他都没有理睬,如今干脆回信安慰他,给他点好脸色,萧绰不来就不来吧,让个步换来安稳。

闾丘仲卿立即否决这种想法,还向他建议:“官家,如果言辞软化让步,反而可能被他们看出破绽,从而猜测我们南边出事,自顾不暇所以让步,这不可取。

但若太过强硬,也会适得其反,最好便是继续强硬,但给他留给余地,辽国人才察觉不出异样,不知道我们要在江南大举兴兵。

最好便回信告诉萧思温,他女儿官家要定了,不过念她生病的话可以推迟一二年,到大病痊愈再来大梁,否则后果自负。

如此既继续强硬,给了压力,又一给他一个宽限,让萧思温可以继续推诿,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局面。”

史从云同意他的说法,便本着谁提出谁执行,让闾丘仲卿代他写一封信,写完了给他看,倒不是他懒,主要就是怕手下闲着,帮他们充实生活。

在第二个方面内部准备,则交给户部司,度支司和殿前司,侍卫司,机要司和工部去处理。

第二方面主要是三个问题,其一,禁军的训练和小规模的扩编,由殿前司、侍卫司负责。其二,粮饷和军用物资的准备,由户部司、度支司负责。其三,则是如何渡过长江,渡江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准备,这件事则由机要司、工部负责。

史从云给他们的准备时间都是一年半,到时他会亲自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这样目标具体清晰,还规定明确时间的安排,立即让各部门不敢怠慢,做事也积极起来。

至于第三方面,在外交上麻痹江南,那就只能靠史皇帝自己了。

虽然冯延鲁等南唐使臣再三上贡,并且表示南唐作为大秦属国如果忠心耿耿,李煜对他如何父慈子孝,但史皇帝心里早有定数,表面笑着客气道他都知道,实际上灭南唐是不可改变的国策,他们说什么话,上再多的贡都没用。

即便心里是那么想的,表面上史皇帝却对他们很客气,还笑嘻嘻的再三强调,他懂江南的忠心,让他们只要按时上贡,开放通商,那么就可以在江南好好过日子,秦国是讲道理的大国,他史从云是讲道理的皇帝,而且仁义无比,不会无缘无故发兵渡江的。

觥筹交错,宾主尽欢之间,冯延鲁等江南使臣笑了,史皇帝也笑了,只是笑里藏刀,不知他们知道多少.......

........

第444章 、外交攻势

“冯公,江南今年收成如何?”史从云手中举着夜光杯,喝了一口葡萄美酒。

这夜光杯是南唐的贡品,而葡萄酒则是关中送来的,他又想到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想拿来试试尝新。

冯延鲁岔开话题,“陛下好兴致,葡萄美酒,夜光宝杯,这都是珍宝,臣略有所知.......”

史从云摆手:“说正事,这些玩物而已,不感兴趣,随意看看罢了。”

冯延鲁一脸尴尬,只能拱手。

这里是御花园中小憩亭子,方圆三丈,园中才下过小雪,外面薄薄白色一层,几个宫女在远处烧了火炉,炖着羊肉,外面守着禁军。

史从云可对这些玩意不感兴趣,在别人看来如何精巧,可在史皇帝眼里一文不值,他明白冯延鲁大概是和玩物丧志的李煜打交道多了,也想试出他的跟多兴趣爱好,好投他所好,更好为南唐争利。

他颇为坦率的放下手中月光杯,“这些东西不过小家玩意,朕好奇看上一眼而已,冯公知道朕喜欢什么吗?”

“请陛下赐教。”

史从云看他一眼,毫不避讳的回答,“两样,江山、美人而已。”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冯延鲁听了苍老身躯一震,再说不出话。

史皇帝颇有警告意味的说,“别拿我和李煜比,冯公来就说正事吧。”

“是,老臣愚昧,请天子恕罪。”冯延鲁连拱手,鬓角已经流出细密汗珠,“今年江南的收成很好。”

史从云点头:“这样我就放心了,朕对你们今年的岁银十分满意,今年河北遭灾了,所以想起江南来,就问问。”

冯延鲁不敢接话了,大致是怕史皇帝以河北灾害的理由让他们加岁贡,他回去没法与李煜交代。

他的小心思史皇帝明白,不过他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关心一下,同时找个理由把冯延鲁等使团打发回去。

这节骨眼上他一面要安抚南唐,让他们不知道自己会发起进攻,同时整个大梁内外正对南唐进攻的军事准备,大量的军事训练,军队调动,只要他们在大梁,很难不引起警觉。

“你们来送岁币贡品已经好几年,每年上元,端午,中秋,年前都会送来礼品,朕身为天子,宗主大国,礼仪之邦,自然也知道礼尚往来,朕准备给江南国主也准备一些回礼,一来礼仪往来,二来向天下昭示两国的亲密关系。”史从云一脸真诚的道。

冯延鲁有些诧异,随即立即激动拱手:“谢陛下垂怜小国。”

史从云抬手让他平身,那边宫女过来告诉他,羊肉已经炖好了,于是史皇帝便与冯延鲁一面喝着热乎乎的羊汤一面说问事。

“江南这些年来的表现朕十分满意,正如所言,朕所欲者,天下,美人,要有天下的供奉,要有美人的服侍,人生才算快活,所以我喜欢她们。”史皇帝说着指了指身边侍奉的年轻宫女,听他这么说,几个宫女面色微红,有些激动。

“喜欢她们的侍奉,不过身为天子,这么能只有美人侍奉呢,自然还要有国家侍奉,这便是朕不取江南,不伐吴越的理由,你们做得很好,恭敬顺直,朕很满意。”史从云十分得意的道,似乎在他眼里,江南和吴越,也如身边侍奉他的宫女一般。

冯延鲁嘴角一抽,随即道:“那是我江南的福分。”虽然面前的秦国皇帝如此傲慢让他生气,不过心里的余虑也打消了,这么嚣张傲慢,将江南比作他侍女的人,大概也会正如他说,只要江南尽心侍奉大朝,就不会发兵。

接下来的时间里,喝着热腾腾的羊汤,双方各有心思,有说起一些轻松话题,比如史皇帝爱听的江南见闻,江南美女等。

聊着聊着,冯延鲁突然提起已故周宗幼女,淑妃周宪的妹妹,询问她在大梁过得可好。

史从云一愣,周宪的妹妹周玉英,那不是小周后?

随后心里也疑惑,按照冯延鲁的说法,周玉英一年多前就送来大梁了,而且看他那说法,有点想色诱自己的意思。

史皇帝懵了,啊?我也想啊,可人在哪呢!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了,周玉英最先见了她姐姐周宪,随后就留在姐姐身边,而他又没见到,十有八九是周宪吃醋了,又知道他的性格,不想他见妹妹。

一下子想通其中的事情,史皇帝也没过多纠结,只是应付几句。

......

两天后,冯延鲁和南唐来的其他人,在秦军护送下和秦国官员一起,踏上回南唐的路,天子高度重视两国关系,还派出宰相王朴到大梁城外送行,让南唐使团颇为感动,随后便匆匆上路。

直到几天后完全送走南唐使团,前方回报冯延鲁等人已经从淮河进入长江后史皇帝才松口气,下令大张旗鼓的备战终于可以开始。

他也知道,如今外交上的战略欺骗已经完成大半。

兵者,诡道也!

战争欺骗是十分重要的,他记得史书上北宋灭南唐的时候,宋军渡江时江边的南唐军因为长期对宋军进攻准备不足,加之北宋君臣的欺骗,导致宋军先头部队到了江边南唐军还以为是日常巡逻,准备酒肉犒劳,没想到北宋军队不讲武德杀过去,一下拿下了重镇。

北宋军队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就打赢一场原本以为要付出巨大牺牲的战斗。

这也是史皇帝希望通过外交麻痹,种种舆论手段达到的目的,能少死人就少死人,这是国家强大长续之本。

这样的做法腐儒之见就是偷袭,不讲武德如何如何,但道德是同一群体之间类普遍接受的宽泛规则,本身是脆弱的,相比之下法律都是底线,比道德要求低很多,而战争则是越过底线的最后手段,决定生死存亡的最后保障。

根据历史教训,史皇帝最怕战争中己方有读四书五经读傻了,以为对手也会讲仁义道德的,或是想用道德批判打败敌人的。

好在如今的秦国刚从五代走过来,很多文臣都是历经战争残酷的,不会那么傻,像是朝中的窦仪,卢多逊,范质,王朴,李昉,沈义伦等史皇帝喜欢的文官,各个都是上过战场的,明白战争的残酷。

所以接下来的部署就会方便很多,许多人他都可以用。

首先他就想到卢多逊,他能言善辩,于是将他派到南唐去作为使臣,并且给他交代了任务,安抚南唐,让他们以为北方无论如何不会出兵,同时尽量和江南君臣搞好关系。

如果江南要派人来大梁,必须提前同知朝廷。

卢多逊信心满满,接下这个任务。

第445章 、女人的宿命

备战,特别是灭国大战,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送走南唐人之后,各个部门已经开始一些前期的准备。

不过很多工作对于秦国官吏来说,早就轻车熟路,从后周到大秦,十多年来战争几乎没间断过,多的时候一年几仗,少的时候最多也就间隔两年多,天下人和文武官吏已经习以为常。

这与另一点分不开,那就是史皇帝对战争成本和规模的进准把控,对外交局势的斡旋。

秦国看似战争不断,但很多战争都是准备完全之后的快进快出,不会长期陷入鏖战。

同时从来不会两线开战,一直靠着外交斡旋保证同一时期只对一个方向开战,只有一部分农民会被征发。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打仗和过去完全不同,大多是获利兴战争。

这点,昨夜史皇帝去周宪那里享受全身无死角按摩时候还好好反思过,之前打下来的四川,湖南,湖北,淮南,广东,广西,山西,河北部分都是获利性的战争,只要控制成本,谨慎操作,打下来利益很大。

这和秦汉时期是完全不同的,那时候打下这些地方多数都是蛮荒之地,除了军事占领,还要移民开发。

而如今,他们享受秦、汉、南北朝、隋、唐的先民便利,很多地方都经过开发,打过去,占领了就能收税,就能回血,导致征服和控制的成本大大降低。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实际牢固控制的国土逐渐扩张大多就是这个原因,前朝的开发,为后朝的牢固控制提供极大便利。

如今,他们征服控制的地区还是受之前朝代的利,打下来基本就能控制,并且让百姓恢复生产,国家获得财税。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他们能够能够控制战争成本,即便连年打仗还能日子越过越好的重要原因。

史皇帝思考过,之后便让赵侍剑帮他记下了。

不过一旦打下江南,再往后很多战就要赔钱了,他必定会往北打,如果说幽州辽国或许还能赚一点,那其它地方必定回事赔钱战,所以长远的看也需要未雨绸缪。

当下,打富庶开化的南唐物资和善反而没那么困难,困难的是一个技术问题,如何让军队、大量后勤人员、物资安全高效的渡过长江。

这个问题枢密院那边一直有讨论,工部和机要司说可以尝试架设浮桥,而枢密院和侍卫司,殿前司的将军武官表示放对。

长江中下游,江面宽数里,最宽的地方达到十里左右,那可不是其它江河能比的,划船过去都要很久,架这么长的浮桥简直天方夜谭。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