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295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桂江,青墨山水静谧,船只倒影在如镜面水中澄澈无比,恍若仙境不似人间。

只是此时,污秽橘红火光,青黑浓重烟雾升腾,突然爆裂,巨大的轰鸣在山间回荡,青翠河山被战火染红,山间鸟雀禽兽在炮火中惊恐起飞奔走。

大片鸟群如黑云一般在江畔山崖之间腾挪移动。

江面,如琉璃般宁静水面瞬间被呼啸的炮弹打得粉碎,四处飞溅,瞬间炸裂开。

炸裂的不只有平静江水,还有迎头北上的南汉舰船。

距离桂州三十里的江面上,秦军遇到了北上阻击的南汉舰队。

他们的船只不多,远没有秦军规模,但江面上的战斗不同于陆地,战场宽度限制,再多的兵力也难以展开。

南方对抗北方,水军永远是最好的胜算,只是这一次却大不相同。

秦军的前锋炮舰开始调度,数百米的江面让炮舰可以轻松展开。

南汉军舰还没靠近时,数以百计的火炮开始嘶吼........

大江之上,呼啸的炮弹已经难以用肉眼捕捉,隐约只能看到黑色的光影在水山之间划过。

那些木质的战舰,高耸桅杆,厚厚甲板,瞬间如同被重锤击中的西瓜一样炸裂开,红色血肉伴随碎屑飞舞。

上百门火炮在江面咆哮开火,平静的江面让神火军的炮手们大展身手,远不及他们在淮河中训练时的颠簸。

而南汉的阻击水军却在惊恐和懵逼中被动挨打,两军相隔还有二里左右,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攻击会来得如此突然和恐怖。

前方十几艘大船还未靠近就被打得千疮百孔,到处漏水。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也不明白是什么情况,但很多人已经吓破了胆,惊恐的看着坚不可摧的战船瞬间被打成粉末。

船头赤裸上身手握钢刀的水兵惊恐看着身边的同僚瞬间变成两截,上半身根本找不到了。

场面十分惊悚,炸裂的船体发出恐怖咯吱声,巨大的冲击让舰船在江面上也剧烈抖动,根本站不稳脚,不少士兵已经在惊恐之中往江里跳。

他们从未想象过这种场面。

很快,南汉军的舰船开始惊恐的掉头准备往南逃,当这样一来,就将更加宽阔的侧面暴露给秦军,在雨点般的炮弹中嘶鸣,碎裂,逐渐倾斜........

原本还可以支撑的大船,暴露侧舷之后,瞬间变成千疮百孔的江面孤舟,摇摇欲坠。

浓烟,火光,哀嚎,闪烁的光火,震天的轰鸣在绿水青山之间回荡,久久不曾停歇,硝烟和硫磺的味道弥漫在河谷之中,青色烟雾在江面沉淀,随着战火持续,巨炮轰鸣,越来越多的船只若隐若现。

半个时辰之后,炮火逐渐平息,战斗已经正面交锋,变成秦军舰船的追击。

郭廷谓站在船头,远处的硝烟还没散去,遮蔽他的视野,原本澄澈的江面此时到处都使残骸,火光,尸体和血色在蔓延。

一片狼藉。

清奇俊秀的山水染上血色,一副破败景象。

郭廷谓却没时间去惋惜,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笑的不只是因为这场胜利,他高兴的指着前方一百多步外的江面残骸,激动的说:“看到了吗!那就是贼兵距离我们最近的地方,他们最不怕死的撞舰也只到了那!”

众人咧嘴笑起来,他们大多原本是蜀国,江南的水军将领,当初后周占据淮南之后投降过来的。

他们之中多数人深谙水战,所以才会被官家重用,可他们这辈子从来没打过这样的水战!

贼兵上百的战舰居然靠不过来,双方还没有接舷,贼兵的弓弩箭矢还没发多少,就已经完全被击溃!

......

之后的战争毫无悬念,乘胜顺流而下的大军,在傍晚重重包围了,随后数百门炮开始对着水军营寨轰击。

面对这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打击,水寨守军迅速崩溃,炮击半个时辰之后,桂州城东北面庞大的静江水寨中所有守军跑的跑,降的降。

到天快黑时,后续的运输大船在炮舰掩护下靠近水寨,借着南汉军港放下大量步兵登上水寨,几乎没有抵抗。

即便有前线的战败,后方士气崩溃也正常,但这样额顺利还是让小心谨慎的郭廷谓和司超一度怀疑南汉水军有诈,直到经过半个时辰的部署和运兵,秦军往前控制和占领已经被火炮打得千疮百孔的水寨,看押大量投降的士兵。

这才知道南汉水军如此快速投降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前方阻击舰队战败,后方桂州刺史第一时间乘船带着家人跑路,往南跑番禺去了。

桂江作为珠江最大的支流,可以直达番禺,外敌进攻方便,自己人跑路也方便。

主帅都跑路了,下面的士兵根本无心战斗。

其次则是南汉国特别迷信,重鬼神,天子都认巫女为干妈,风气可想而知,面对秦军的火炮,这种从外见过大杀器时,不少南汉兵将居然认为秦军是有老天保佑,请雷神将身下凡,有神力,根本没法打的,还不如投降。

甚至不少降将和士兵都坚信不疑,见到秦军登岸之后居然又跪又拜,高呼神仙降世,祈求饶命。

这种情况也是出乎意料的,郭廷谓和司超都哭笑不得,只能说刘鋹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他一个国主带头如从重信鬼神,百姓军队上行下效,就成了这样。

当天晚上,秦军水军往前占领静江大寨,缴获战船四百多艘,其实军港中船只还有更多,只是不少被炮火打坏了。

这让秦军上下震惊不已,这军港最多的时候应该有一千多艘战船,只是去迎击他们的只有区区百余艘,更多的直接停在军港中没用。

这种情况也刷新了他们的认知,问过南汉将领之后才知道,因为形势复杂,当地刺史不能指挥动当地军队,这些战船一开始是按五万大军配置的,但最终组织起来去迎击的只有数千人。

到第二天,南面桂州守将已经开城投降,领着城中将领官吏,出城迎接王师入桂州,刺史都跑了,北面的静江大营被攻占,他们根本没胆子在反抗。

直到进入桂州后,郭廷谓和司超都还觉得这场战打得跟做梦一样,就这么简单?南汉北面最大的重症,传说中的静江军镇,屯兵十万,战舰千艘的静江镇就这么拿下了!

要知道这样的重镇往往十分难打,当初寿州重镇守军不过数千人,十万大军围城还打了一年多,当初太原,周世宗十万大军围城也久攻不下,死伤惨重只能不甘撤军。

他们都已经准备好在这打一场恶战,誓要击破南汉北面最大军事集团,没想到落差居然这么巨大。

不过不管落差不落差,这都是大功一件,也意味着西路军进军路线上最大的阻碍静江军镇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没了,这场战打得也太顺了吧!

两人商量之后,立即派人报捷,随后准备休整水军,联络东路军,一鼓作气沿桂江南下,直捣番禺。

第421章 、前方与后方

魏王府,史从云十分舒坦,符大和符二这对姐妹花,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符太后十分妩媚懂事,放倒是大大咧咧的符二妹其实更为脸皮薄,不过姐妹两一块时,又是令他血脉膨张的体验。

没到这时史皇帝忍不住感慨,娘的当皇帝真是太爽了。

枕靠符太后温软大腿,他之所以如此休闲惬意,当然是遇到高兴的事。

四月下旬,前方战报到了大梁,满朝文武欢欣鼓舞,史从云也十分高兴,思来想去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两开花!

这次的伐岭南东西并进,两路开花!

和当初的伐蜀还颇有不同,当初伐蜀也是两路并进,但北路军进军顺利,东路军却是打了一场硬战的,没能做到齐头并进。

这次却几乎是同时的,东路军入贺州的战报当天晚饭之后送到他案头,还没高兴多久,第二天早朝大朝上,西路军送来急报,破静江镇,入桂州。

双喜临门,激动史从云抱着符皇后就啄了一口,惹得一帮老臣面红耳赤。

引得以范质、窦仪为首的几个直臣还把他批判一番,史皇帝心里高兴,懒得和他们计较,统统表示知道了。

之后看了详细的战报,史从云也十分感慨,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对手有多拉胯,历史上很多赫赫战功大多如此,但积极的对上消极的,新生的对上腐朽的,先进的对上落后的,结果必然如同奇迹一般。

一般来说,多路进军意义之一就是为防止某一处战事不利僵持,别处还有机会,可这两路开花确实把史皇帝都搞得有点尴尬了,早知道他们这么菜,根本用不着他在哪苦心盘算,还弄什么两路并进,直接A过去不就完了。

话虽如此,谨慎总没有错。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现在想起来真有一种微妙的感慨。

前方的战事还在继续,但史从云已经放心很多,拿下贺州和桂州,东西两面都是门户大开了。

东面可以走韶州等直插广州,西面更是,桂江是珠江一级支流,水军只需沿江顺流而下,很快就能到达首都番禺。

而以此前南汉军队展现的战斗力来看,他们想要挡住十分困难。

史皇帝一颗心放下很多,如果不是战还在打,他差点迫不及待去过酒池肉林的生活了。

.........

五月初,战报陆续来了,两路大军陆续往南。

西路于五月初打下昭州,东路则在四月底拿下连州。

后续南汉军也有了动作。

根据潘美的情报,南汉都统李承渥已经领后续集结的大军在韶州莲花峰附近集结,准备迎击他们的大军。

韶州既后世韶关,是南下要道,如果再挡不住秦军,南下就是光州平原,北方的野战军一旦进入那样的平原中去,南汉几乎就没反击的可能了。

他们做出重兵守卫韶州的举措算是明智。

潘美说他们抓到南汉的俘虏,声称有大军十几万在韶州附近,他觉得不可信。

史从云也觉得不可信,除非把后勤人员也算进去,否则不可能有十几万。

潘美则分析了利弊,认为已经稳操胜券,他们东路军去进攻李承渥,最坏的情况也是僵持在那,而且他又很大信心战胜敌人,即便一时分不出胜负,西路军也可以趁兵力在东线集中长驱直入。

见他信心十足,史从云便回信让他自行决断,将南线战事全交给潘美,郭廷谓,司超,刘仁赡等人,自己准备过点皇帝的腐败生活。

说起来他自从当皇帝之后,还没有认认真真的享过皇帝的福,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

是时候犒劳自己了,史皇帝十分开心的准备在秋天筹备一个选秀,选天下美女来充实他的后宫,他早想这么干了,只是之前一直忍着。

想想就爽快,天下美人任由他挑选,那该多爽,那不比海天什么的高一百八十个的档次,令人兴奋。

不过到五月,一件事却大乱了史皇帝的选美计划,那就是黄河泛滥。

五代时期是水灾的高发期,天灾也有,还有重要原因就是各国打战毫无底线,特别是中原河北的逐鹿,后梁,后唐,后汉,后晋,数次为打仗人为决堤,导致无数百姓被害,生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之后也留下后遗症,那就是黄河更加容易决堤改道了,动不动就会有水灾。

当然,清明的政治永远是对抗灾害最好的保证,历史记载中,唐初的自然灾害还要多于五代,但因为政治清明,国家组织有利,远远不会像五代一样灾害一来就死伤无数,流离失所,灾民遍地,人相竞食。

而后周,到秦朝这几年也发生几次灾害,都得到有效的遏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伤亡。

南方还在打仗,这时候后方可前往不能出问题,于是史皇帝只能将他的后宫选美大计暂时搁置,转而全身心投入抗洪救灾的工作上,为表重视,史皇帝亲自到了受灾区的前线几个州县去指挥工作。

当然他也没敢太靠前,怕有瘟疫。

史皇帝脑子是清醒的,前方还在打仗,正在节节胜利,特别在这时刻,后方不能出事,无论如何都不能出事。

所以他亲自坐镇,生怕中间的官员克扣盘剥,弄出点事情来,若是以往还可以秋后算账,出事再查,现在是一点事都不能出。

在外的奔波他早已经习惯了,反正他是打战过来的人,这点劳累不算什么。

五月下旬暴雨越来越大,水荒严重,黄河边上好几个州县水漫门楣,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上千人死亡,还有数不清的人失踪。

好在从周边调集,粮食和物资暂时让灾民能够活下来。

而史皇帝坐镇前线,也让大小官员不敢怠惰,大量的辅兵,乡兵也被紧急动员起来,补充到灾区负责维持秩序,救助百姓。

不过这些大头兵不是后世的解放军,稍微不注意就会闹出勒索残害灾民的事情来,史从云下了严令,接连斩了十几个刺头才压下来。

要是以前他根本不敢这么干,如果是唐末五代,敢这么干的将领很可能被手下士兵反了,但如今时代不同了,天子在百姓中有很大威望,百姓虽然守灾,但因为皇帝的举动,朝廷的作为,和之前百年里的其他人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灾民们拥护朝廷,听调遣,使得救灾工作比想象中顺利。

而在救灾的同时,南方胜利的战报也不断传来,大大鼓舞军民士气,总体来说天灾固然可怕,但比不了唐末五代以来各路军阀诸侯带来的人祸。

到六月初,雨势逐渐变小,大多数的灾民安排妥当,朝廷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形势逐渐好转。

而南方,潘美也来了奏疏,他们已经打到莲花山北八十里,准备与南汉国积极起来的主力大军团展开会战了......

第422章 、无力

一般来说,体量庞大的山都会有向阳面和背阳面。

在史从云的记忆中,小时候大人们把向阳的一面叫前山,背阳的叫后山。

后山水源丰富,土质松软肥沃,多是黑土,树木高大茂盛,多是阔叶林木。

但扎营一般不会选后山,即便水源很重要,光照时间短也是十分要命的,特别是五六月山洪泥石流爆发的高峰期,在后山扎营很危险。

前山则多是眼前模样,树木低矮稀疏,土地干燥,河水稀少,也不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之类的灾害,是合适扎营的地方。

不过在前山扎营,水源就必须重视。

连日暴雨让坚硬的土坡变成烂泥,被往来的士兵、官吏、灾民搅拌后越发淤烂粘稠,之后被太阳一晒,红土地的表面顿时变得黏滑,如涂抹了猪油一样,稍不注意就会滑倒,如果在陡峭山路上更是要命。

这些都成救灾救人的巨大阻碍。

而对面的山体更是满目疮痍,黄绿一片,时不时还有泥土和乱石滚落,发出恐怖的噼里啪啦巨响,像一个烂皮的西瓜,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让泥土岩石裸露,大片红黄大地被翻了过来一般。

山上的村落大多已经被摧毁,在自然面前,人的造物脆弱得不堪一击,轻易可以被摧毁。

下方河谷中还能听到轰隆隆的河水声,巨大的声响回荡在两畔,在山上也听得清清楚楚。

大雨已经结束两天,天空放晴,但大洪水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河上原本的石桥已经被完全冲垮,而且冲走了沿岸不少百姓,大概率尸体都找不到了。

军队到达之后,在河边架设两座临时的桥,保证物资能够运输过来,前山的百姓多数没有遭受暴雨之灾,而后山受灾十分严重,有两个村子甚至全被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垮,几乎所有百姓尸骨无存。

幸存百姓被集中在前山高地,史从云的大营也设在这里,山头原本还堆放尸体,为了不让水冲走,但让百姓和尸体住在一起不是长久之计。

为防止瘟疫造成更大连锁灾害,史从云顶着压力和百姓的哭求冷硬下令将所有尸首就地焚烧,不好烧的就肢解之后用军中的鱼油等去烧。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