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141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北面幽云之地,也是汉唐故土,何况只要夺回十六州,就能以此为屏障,驭敌于国门之外,再不会有今日屈辱。

朕自能令张永德、赵匡胤固守北方,可河北南面一马平川,契丹贼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岂是那么容易的。

再者,传言当今契丹国主昏聩,并非明主,正是大好时机。”

“官家,高祖有白登之围,太宗有城下之盟,成大事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荣辱挫折在所难免,岂可如此置气?家国社稷之大事在身,官家怎么能意气用事!难道为了一时畅快,就要赌上社稷存亡吗!”王朴话说得很重,连魏敏也为他倒吸口凉气。

官家其实是个脾气很大的人,以前他在河北时候,发脾气就会杀人,这王朴实在太大胆了。

魏敏微微抬头,果然发现通明灯火映照下,官家脸色很不好看,旁边的几个人都吓得连低下头去。

出乎意料的是官家最终没有发火,安静了一会才开口,“我知道你有你的考虑,不过朕也自有思量。

王卿所言先南后北朕都记得,只是打仗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看人心,要看时机。

数年来本朝大军东征西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史从云、史彦超、赵匡胤等猛将如云,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有气吞山河,势不可挡之势,正是借机北伐的时候。”

“朕欲携大胜之势取幽州及其以南所有土地。”官家说着放下手帕,严肃的说,“做事要灵活应变,不能古板,待有了幽州抵御北方强敌,再行向南进取也不为过。”

话说完,众人消化了好一会儿,王朴跪地道:“老臣拙见,触怒官家,请官家恕罪。”说着便拜。

官家亲手将他扶起来:“朕心里生气,但也知道你是为朝廷好,为朕好,王卿思量的自有道理,不必介怀。”

王朴大为感动,连连拜谢。

话说到这种地步,大殿中逐渐安静下来,就连魏敏也听出官家似乎下了决心。

他不懂军国大事,身为宫中宦官,他甚至连十六州在哪也不知道,但众人情绪他是听得出一些的。

一直没说话的魏仁浦拱手开口了,“官家,若要与辽国开战,咱们准备怎么打。”

“你是枢密使,总理军事,你说说看。”

魏仁浦拱手,随即道:“臣以为水陆并进为好,而且还必须防备北汉的援军,北汉只要过了太行山就能从侧面攻击我大军,如果要出兵河北必须防备。

至于将领的人选,臣建议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调回来,负责阻击北汉大军。

韩通曾在河北抵御契丹,修建城池,必然十分熟悉河北之地,可用为将。

张殿帅,赵匡胤也在河北抵御过契丹,也可用为大将,史彦超悍勇无人可当,麾下骑兵精锐向来没有敌手,曾经也数次击败过契丹铁骑,是少数正面能打败契丹人的大将,可用为先锋。

至于主帅,臣以为非史从云莫属,他击败过蜀国,打败过唐国,之前也在忻口与契丹交战过,经验丰富,履立战功。”

官家点点头,“此时到不必着急决议,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史从云这时候应该还在南平,上次上书时他已经摆平高家,拿下南平。

但武平就没那么容易了,武平九州之地,也有数万大军,非一朝一夕之功。”

“官家,臣觉得此事先定下,待到南征大军回来再商议也不迟,方今北面有张殿帅和赵匡胤稳定局面,形势也没那么迫切。”许久没说话的王溥道。

他和范质都是内政方面的人才,涉及军国大事时,更多时候都是魏仁浦和王朴发言。

“时间差不多了,你们也会去休息吧,把今天朕所说的事想一想。”官家摆手,让众人退下。

众人拱手正准备告退,就在这时,大殿外传来响动,接着就听到急匆匆的密集脚步声,众人好奇探头去看。

不一会儿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兵跟着两个宦官进来,宦官一见官家扑通一声跪下,用尖锐的嗓音激动道:“大捷,禀报官家,武平大捷!枢密院那边官员已经回家去了,奴婢只能将他带来面见官家。”

身后的士兵连慌乱的将手中的用红绸包裹的的竹筒呈上,“官家,武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

宦官连隔开他和官家,显然士兵并不懂宫中规矩,随后接过他手上的东西,呈送给官家。

官家接过去,连扯开红绸,打开竹筒,拿出里面的信报看起来,脸色逐渐露出喜悦,随即让他们退下,并令人赏赐那士兵一万钱。

众人好奇的想要凑过去看,又怕无礼触犯官家,只得干着急。

官家看完后把战报递给王朴,“你告诉诸位爱卿吧。”

王朴恭敬双手接过去,随即迫不及待看起来,等看得差不多,脸上神色也从好奇转为震惊,没面神色着急的几位同僚开口道:“这是武平的战报和奏疏,史从云送来了。

七月,史从云率军从三江口强渡长江,击败武平三万贼兵,攻克岳州,往南顺着洞庭湖走沅水围困朗州。

同时派节度从事官郭廷谓策动衡州刺史投降朝廷,向北攻克潭州。

八月初,大军攻城,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开城投降,武平九州已尽数归属我大周所有!”

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人都惊呆了,连和史从云关系不好的范质也惊讶的张大嘴巴,有些不可置信的说,“这才出兵两个月啊!”

魏仁浦镇定多了,点头说道,“两个月,还算上了赶路和调度粮食补给的时间,两个月拿下南平、武平十二州,有智取,有强攻,文韬武略,好像就没他搞不定的。

有此良将,实乃官家恩德,我朝之福。”

“那上的奏疏呢?说了什么。”王溥问。

王朴拿着奏数笑了,随即道:“三件事。

一是请罪,史从云率大军与三江口强渡长江,击败武平三万大军后,俘获五千多名贼兵,但因为粮食补给等问题,他自作主张把这些人放了。

二是关于武平官员的安置问题,史从云向官家请求,希望追赠一名武平大将,他尽忠守节最后战死,追赠他可以获取武平民心,表现朝廷大度。另外他提议把武平的官员全调到京城来,因为南平、武平是天下要冲。

往后管家往南伐南汉,往西灭蜀,往东攻略江南,都要从这发兵,和淮南等地不同,必须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他已经镇压好几次叛乱,为的就是逼迫当地官员将领到大梁来。

三则是建议设军。

史从云建议在江陵,潭州各设一军,牢牢控制这个天下要冲的同时,为官家往后出兵蜀国,南汉,唐国,一统天下的大业做好准备。

他同时推荐了两个人驻守两地,分别叫李汉超和李处耘。”

王朴说完,众人纷纷点头,感慨不已。

另一边,魏敏丝毫不落的把话都记在心里,他是皇后的人,皇后曾再三给他交代过,只要是关于史彦超和史从云两父子的事,一定到牢牢记住,第一时间告诉她。

魏敏不敢怠慢,连仔细记着,心里也感慨这史从云真是个有本事的主,怎么只要是关于他的事,都是他把别人打了.......

另外一边,官家开始说话,他连忙收起心思,仔细听着。

“趁你们这些宰相都在,今晚就把这奏疏批了吧,你们说说看,史从云所言如何。”听得出,官家很高兴。

批示奏章,并提出处理方案本来也是宰相的职责,今天正好,王溥、魏仁浦、范质三个宰相都在。

淮南苦战两年多,投入众多,死伤不少,靡耗巨大才拿下十四州之地,如今史从云出兵两个月,就智取南平,攻灭武平,一下拿下十二州之地,使大周占据天下要冲,怎么能不高兴。

在场众人也十分激动和高兴。

王朴率先道:“官家,以老臣之见,史从云提出的这三点非常有见地,也切中要害,无论是为当下考虑还是长远的考虑都十分可取。

短期来说,咱们可以快速控制这个天下要冲,往长了来说,正如奏疏中所言,往后官家要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必将从江陵和潭州发兵,是为千秋万世之业铺好路。

史从云的做法也十分老道,总之是个文武双全之人,如果不是觉得屈才,老臣道觉得他镇守荆楚之地最好,可当下朝廷急于用人,老臣是相信其眼光的。”

管家点头,“一统天下,千秋万世之业,史从云确实替朕考虑得长远。”

随即看向魏仁浦,魏仁浦是枢密使,是最高军事长官,这种事自然要过问他。

魏仁浦拱手,“官家,此时着实出乎老夫预料之外,史从云确实有本事,我也觉得他能拿下南平武平,却没想如此之快。

枢密院要在两地设军是可行的,而且潭州的确如史从云所言是天下要冲,不过许多东西一时来不及准备,从朝廷派人过去不妥,一来不熟悉当地,二来路途遥远,不可能让朝廷数万大军在南方虚耗。

所以臣也觉得可以暂时同意史从云的提议,以他推荐的李处耘、李汉超于当地设军,之后在看后效,若两人真有本事就托付他们也无妨,如果不行朝廷再另外派人。”

官家点头,“有理,史从云表现一如既往,是朝廷中流砥柱,朕的心腹爱将,这件事暂时按他说的去办。

枢密院那边,明日就把大捷的消息传扬出去,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周兵威!”

“遵旨!”魏仁浦连答应。

.......

之后,众人又说了许多,魏敏只记着关于史从云的部分。

一直等半个时辰之后,诸位大臣走了,官家进去休息,身为掌灯太监,他一直兢兢业业熄了灯,随后和众多太监一起关好万岁殿门窗,告别众人找了个机会,才激动的往皇后的坤宁宫跑。

他有一种预感,这次自己又有赏赐了!

第207章 、符皇后的心思

坤宁宫,几乎位于皇宫最北端,所以也叫深宫。

战乱年代,后宫的限制也会宽松不少,大致是天下事太多,天子也没太多心思浪费在后宫。

越是四海纷乱,女人对于那些野心勃勃的丈夫家而言越不重要了。

就如当朝开国皇帝和当今天子,妻妾都在权力斗争之中被杀光,他们也没那么在乎,倒不是人多冷血无情,官更多是无奈吧,身为女子,符皇后是不能怪罪男人的。

她要母仪天下,要作天下女子的楷模,她自不会怪丈夫们,这倒不是气话,而是世道如此,许多丈夫尚且不能自保,哪有余力护着她们这些女子?

所以她们只能靠自己,经历过河中兵乱,差点死在乱军之中的符皇后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天下大势往后要怎么变谁也说不准,官家对她的宠爱多放在表面,她心知肚明,更多是因为符家的原因。

她也不知道官家到底是将她放在何种位置,相敬如宾确实,管家也时不时会听她的话,却没有夫妻之间的亲密。

她想或许这就是天子之家吧。

自从在淮南战场见识了那样的大战,见识了千军万马角逐,在那种震撼之后,她心里早已经埋下一颗种子,无论如何只能靠自己!

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哪怕官家也不成,这几十年来,改朝换代短则数年,长则十来年,往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了。

今晚,她穿上诱人的服饰,盛装打扮,让魏敏去打听官家的动向,就是想再做一些努力,或者可以得到官家的宠幸。

可魏敏久久没有回来,她十分不解,按理来说,平日官家早该休息了,还是今日官家没有兴致?

无论如何,她都很生气,这个魏敏办事,一点不让人顺心。

“来人,准备一盏提神的香茶来。”她揉了揉太阳穴抬手吩咐,宫女尊令,很快便下去准备去了。

其实自入宫之后,她没有多少日子是快活的,害怕和担忧始终萦绕在心头,有对官家敬而远之的无奈,有对自己地位不保的担忧。

其实近来她越发害怕了,以前在河北,官家脾气不好,喜欢杀人,见他要杀将士,她便会出言劝阻,官家便从了她的意,久而久之,军中将士都十分爱戴她,到后来都说她母仪天下。

她那时候十分享受这样的感觉。

享受将士们的夸奖和爱戴,享受官家的宠溺,官家为了她而不杀人,至少当时在她看来就是宠溺。

如今她却不明白了,那时官家对她的宠溺是否有真情在,还是说所有的都是应付?

以符后的经历和聪明,她如今慢慢明白官家对她那时的纵容不可能全是真情宠溺,她只求有几分是真的,心里便也有安慰了。

那时官家不是天子,在河北任职,是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远比不上不是当今天下至尊,谁继大统太仙君也未有决断。

那时候官家是最需要支持的,所以拉拢河北的天雄军节度使,有卫王的符家就顺理成章了。

等后来官家登基,到了大梁之后,许多事情就变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官家再没有以前那么听她的话,也少和她说话了,更不会因她的话而改变什么,甚至表现出厌烦。

她很聪明,敏锐察觉出这种变化,也努力挽救,不过很快没用之后,再不敢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最大胆的一次就是强行要和官家一起去淮南,官家无奈之下同意了。

不过她没得到官家的宠幸,大战的惨烈和势不可挡的气势让她有了别的领悟,难怪有人敢说“天子宁有种,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心里也想,官家的耐心和容忍已被她磨尽,往后再不敢做出什么大胆的举动来。

她也越发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处境,当初官家只是节度使,刺史,离不开符家,待到官家登基之后,符家的重要性已经下降。

而随着史从云、赵匡胤等悍将猛将冒出来,她们符家的地位只会进一步下降,而到今年,官家往河北派了张永德,后来又派了赵匡胤,增补两万大军,他们符家戍边的功能一步下降,越发不重要了。

符家不重要,她自然也不重要了,她不重要,皇后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

所以符皇后越发害怕,她最终想到两招。

一招和皇子郭宗训搞好关系,官家事情多,她就把五岁的孩子接到坤宁宫来亲自教养,五岁的孩子还不懂大人世界的各种权谋和艰险,已然把她当成了母亲。

她觉得自己必须抓住郭宗训,往后他必是太子,若孩子站在她这边,皇后之位也必然稳固。

官家其实此前就有不少孩子,郭宗训并非长子,只是后来那些年纪大的子女都在大周夺取后汉政权兵变时被杀。

七年前,仙军郭威兵变,以黄旗加身,建立大周,那时大军在河北,仙军郭威和官家的家属都在大梁,尽数为后汉末帝所杀。

这样一来,才五岁的郭宗训就成了官家最年长的儿子。

另外一招就是竭力拉拢权臣,所谓权臣,并不是王溥、魏仁浦等那些宰相,当今天下,这些宰相可以在官家面前说话,看起来权倾朝野,但她经历得多,特别是淮南之战后心里越发明白,那都是虚的。

真正的有权势的人必是手握军权的领兵大将,像是史从云、史彦超、张永德、李重进等那样的。

作最坏的打算,如果哪天史从云之类的人物,领着数万大军杀进宫里,那些宰相里多数人只怕连个屁也不敢放。

大周立国算上今年也不过七年而已,七年会有一大批人愿为朝廷效死么?她不信,所以她宁愿相信自己的准备,把六妹嫁给史从云就是为了这件事。

每到逢年过节,她也会差人以皇后的名义给两个史府送些东西,若不是身份的原因,她甚至有些想和年轻的史从云免谈。

除去这些家族利益,自身利害的考虑,符皇后心底一直不敢承认,或许她选择拉拢史从云还有别的原因.......

想着想,手边的茶已经凉了,她不喜欢吃凉的东西,她天生娇贵,受不得凉,便招手道:“把这拿下去,重新备一盏来。”

一口没喝过,加了众多名贵山珍药材的安神茶被端了下去,很快换新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的宫女进来,小声告诉她:“皇后娘娘,魏敏来了。”

“哼,才来。”她不满,随即说:“让他进来说话。”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